回覆列表
  • 1 # 東方上院

    老年代步車是一種商品,出售以後,廠家是無法回收的,即使臨時交通法規嚴禁這類老年代步車上路,這是屬於生產企業與法規不同步的現像,但生產企業生產這種代步車的時候,在技術上也是得到了層層批准,是允許生產和銷售,由於是汽車大力發展下的另類產品,以前的交通法規對這類老年代步車沒有具體的法規規定。

  • 2 # 東東五一

    老年代步車一直“生活”在灰色地帶。有關部門既沒有嚴格取締它不讓上路,也沒有嚴格管理它不讓製造。說它不是車,它又跟合規上路車外形非常相近,說它是車,它的製造比較粗糙簡單,根本達不到車輛安全檢測標準。

    一,不用考駕照。

    二,價格便宜。

    三,速度慢。接送孩子、買菜、上下班足夠用。

    四,“新能源”。環保,不燒油,用電池。

    五,遮風擋雨,出行方便。

    當然還有其它好處,比如,體積小,不佔地方等等。因此,它的出現一度銷售“火爆”!

    因此解決需求與“不合格、不合規”的矛盾就放在比較突出的位置上。

    老年人也有出行的需求,如何讓他們儘快圓開車夢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 3 # 牧童pzl

    在調研過程中,張天任發現,低速電動車作為新型短途交通工具,具有“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經濟實惠、便捷安全”的購買和乘用體驗,深受市場青睞。這類車通常乘員4人以內,用12千瓦時左右的鉛蓄電池,一次充電可行駛約100公里,百公里耗電10-15度(約每公里8分錢),整車售價約3萬至5萬元,無需政府補貼,如以中小城市居民日均機動出行30公里左右來計算,每月行駛900公里,電費約70元。在三四線城市、城鄉結合部,以及廣大城鎮、農村地區,其消費群體包括上班族、退休人員、商販、村民等,主要用於上下班、接送小孩、上街買菜、進城辦事等日常小範圍活動;在大中城市傳統燃油車未涉足的細分市場也有一小部分需求,如老年人和殘障人代步、物流“最後一公里”,以及環保、郵政等市政和公務專用車輛。

  • 4 # 無論大小

    老年代步車不讓上路成廢品,廠家經銷商都不會回收的。國家也不會給補貼的因為誰也不會找著吃虧的,這個錯誤和損失只能有銷費者自己承擔。因為消費者永遠都是弱勢群體。

  • 5 # 孔凡軍23

    我認為國家應該制定政策,對已購買和使用的電動轎車進行規範,比如掛牌,進行適當培訓,允許其上路。這比較符合實際。如果一味不讓上路甚至取締的話,那會給車主造成很大損失,再說前幾年國家也是提倡環保,倡導買電動車,已經買的就應考慮車主的利益,畢竟電動車對當前環保來說也是利大於敝。這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6 # 同林罔事

    我認為老年代步車應該淘汰掉,強制淘汰;可以考慮像汽車報廢一樣,適當給一點補償。

    從一開始起,老年代步車就是違法而存在的(在小區內部抑或行政村內部我覺得代步是可以的)。是,我們國家的交通法規並不是很健全,但我覺得對於機動車輛的管理還是到位的,老年代步車是不能也不應該存在於我們的城市街道和公路上的,因為他首先不安全,其次堵塞交通。

    老年人在交通安全上沒有特權,不能掛牌的老年代步車必須取締。

    老年人在交通安全上絕對不可以有特權,必須考取駕照後再上路。其實,國內出售的比亞迪F0,長安奔奔一類小客車的價格並不比某些所謂的老年代步車高,更換起來經濟壓力並不大。

    安全第一,生命第一。

  • 7 # 狐狸精941

    65歲以下應該不算老人,現在不是提倡65歲才退休嗎,但是,65歲以上的,建議不應該提倡老人代步車,因為老年人反應慢,操作靈活度低,為了他人及自身安全。不建議有老年人代步車。

  • 8 # 老羊73205753

    對老年代步車不能一刀切,因曲別對待。象60歲以上老人因個人需求,如上街購物,看病取藥,接送老伴等。就因組識學習考試後發與駕照,舊車收回補貼費用讓其購買國家可上路行駛的代步車。希望有關部門體量老人的需求,給與適量的照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好看的手繪頭像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