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用戶7793631400930

    那就是用強磁場的方式將其包裹住,經過了一萬多次的實驗之後,我們也終於做到了這一點,而且核聚變是非常安全的,不會出現爆炸的情況,也不會釋放出放射性物質,對人類只有益處沒有壞處,可以說是人類當下最理想的能源!

  • 2 # 用戶859364146840

    造就人造太陽 必須使其進行持續核聚變反應 首先,粒子必須克服電荷斥力,使其相互接近,形成高密度體,這需要高溫 其次,在極高溫下,粒子形成物質第四態——等離子態 而等離子體的密度及持續時間達到一定值時,才能實現核聚變 這就是人造太陽需要高溫的原因 但要使高溫等離子持續一定時間相當困然,沒有一個“容器”約束,那麼溫度就將降低,反應就將停止 現在控制溫度方法其實是對等離子體進行持續約束 目前有3種方法 一是引力約束。

    只有類似太陽這種恆星靠本身極大的質量來產生強大引力約束 二是磁約束。

    靠磁壓縮裝置實現,利用磁場將粒子約束在一定的容積內,目前流行的磁約束裝置是託卡馬克環流器,託卡馬克環流器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給等離子體加熱,二是產生圍繞電流的磁場 三是慣性約束,主要利用強激光產生慣性壓力,使其密度增加,溫度升高

  • 3 # 莊女士1

    ITER主要目的在於模擬太陽產生能量的核聚變過程,因此其核心裝置“託卡馬克”被稱為“人造太陽”。

    ITER是當前世界規模最大、耗時最長、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計劃之一。ITER是當前世界規模最大、耗時最長、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計劃之一。

    根據協議,歐盟、中國、美國、日本、南韓、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ITER項目,其中歐盟承擔約45%,其他6方各承擔約9%,資助包括資金和實物兩個部分。

    擴展資料

    28日的安裝啟動儀式標誌著ITER進入安裝階段,由此前接收成員國部件等前期籌備工作正式轉換到組裝工作。到2024年年底,ITER施工方將按照工作進度表接收和安裝托克馬克裝置的各主要大型部件及輔助設施。

    完成主要部件安裝後,計劃2024年年底到2025年年底開始進行冷測試調試工作,並在2025年12月實現第一束等離子體,這將標誌著ITER由安裝階段轉入運行階段。

    所謂的“人造太陽”,是對“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的形象性的稱呼。

    我們知道,太陽這類恆星之所以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是因為在恆星中時刻都在發生著氫聚變為氦的核聚變反應。人類製造出的氫彈,就是不受控制的核聚變反應。核聚變反應產生出巨大的能量,而要讓核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為人類所用,就必需要讓核聚變反應在受到控制的條件下發生,讓反應強就強,讓反應弱就弱,讓反應停止就能停止,就象現在的核電廠一樣。只是現在的核電廠用的是核裂變反應產生的能量,而不是聚變。

    但由於核聚變反應使用的原料是氫,是氣體,發生反應時,壓力要非常大,溫度高達5000萬度以上,沒有材料能夠承受這麼高的溫度和壓力。所以科學家就設計了一種裝置,讓高溫高壓狀態下的氫氣由高磁場束縛住,不讓它亂跑,也不讓它與周邊的材料接觸,以免材料在高溫下融化。同時又在高磁場條件下,能夠把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引導出來,用來發電。

    由於這個裝置產生的核聚變反應與太陽等恆星上發生的反應類似(雖然也是氫核的聚變反應,但並不完全一樣),所以就形象地把這個裝置稱為“人造太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車全球最高配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