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蘭臺

    清世宗雍正帝有沒有篡位?

    我個人傾向於他應該是沒有篡位,但是不能完全排除篡位的可能性。

    首先來說,康熙帝本人並不喜歡“年紀大”人,從現存的康熙帝硃批看,康熙帝在康熙六十年連續對好幾個年紀在五十歲上下的大臣表示出對他們年紀“過大”的擔憂或者說不信任。

    從康熙帝這些硃批來看,很難相信康熙帝會立一個年過不惑的太子。

    其次,康熙帝的死是一個突發事件,而非朝野早有預料的事情,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現在認為康熙帝不會選擇皇十四子為繼承人的理由就是年邁的康熙帝不會把繼承人派到一千多公里外去。

    但事實上就連康熙帝自己都不覺得自己老了要死了,康熙帝之死完全是他本人“不服老”冬天堅持要去南苑住帳篷打獵,回紫禁城時為顯示自己身體好,故意頂著大風騎馬,加重了病情的緣故。

    也就是說,康熙帝到死都沒想到自己會死的那麼快。

    還有就是傳統說法是康熙帝因為欣賞弘曆(乾隆帝)所以才決定選擇雍正作為繼承人的,但是根據清宮檔案,康熙帝在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巡幸雍親王花園之前,根本沒見過弘曆;反而清宮檔案裡顯示,康熙帝對十四阿哥的長子非常關心,不但很早就帶著這孩子去熱河狩獵,而且在這孩子大婚時,專門批示按照親王世子的規格籌備十四阿哥長子的婚禮,要知道當時十四皇子可不是親王。

    而更為直接的證據是根據兩岸現存的康熙帝硃批,康熙帝一共只有四份硃批是給四阿哥雍親王的,還不足十四阿哥的零頭,也遠遠不及三阿哥、八阿哥,和不受康熙帝待見的五阿哥、七阿哥差不多。

    很難相信康熙帝如此冷淡對待自己的皇位繼承人,尤其是對比了康熙帝對廢太子充滿了關愛的硃批。

    還有一個證據證明雍正帝繼位有問題,是雍正帝自己的批示。

    在雍正帝繼位後,他第一時間就派人到自己十四弟身邊,收繳十四弟和自己父親所有奏摺、私下通訊的書信。

    而且雍正帝說的非常清楚,只要收繳乾淨就是大功一件,而且非常關切。

    你抵達後,將大將軍王所有奏摺、所有硃批諭旨及伊之家信全部收繳封固後奏送。如果將軍要親自帶來,你從速開列緣由,在伊家信(等)帶至京城前密奏。你若手軟疏怠,(使伊得以)檢閱奏文後,並不全部交來,朕就生你的氣了!若在路上遇見大將軍,勿將此諭稍有洩露。(滿文硃批奏摺)

    以上就是雍正帝發的密諭,上面很清楚要求是“全部收繳封固後奏送”,雍正帝這麼做確實惹人懷疑。

    如果康熙帝真的屬意雍正繼位,那麼雍正帝又何必擔心康熙帝給十四阿哥硃批和信件裡說了什麼?為什麼一定要收繳乾淨。

    綜上所述,雍正帝很大可能性確實是合法繼位,但是從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不能排除雍正帝通過某種不正常手段繼位的可能,儘管可能性比較小。

  • 2 # 逗趣夢夢

    合法繼位?這個說法太有問題!是繼位而不是篡位。

    一.根據清朝祖制,康熙帝遺詔是分別用滿文和漢字寫的,就算竄改了漢字,滿文又豈能竄改?

    二.康熙病重,詔皇子前去時,要麼是皇子們都在屋外,裡面只有近臣;要麼是皇子們都進屋了,近臣也在屋裡;再要麼是康熙只叫了一個皇子或者一個一個地叫他們進去,近臣在屋內。這個近臣是年羹堯將軍。假使四皇子先就與他竄通要害死皇父康熙,那麼他們怎麼可能逃過眾皇子那一關?康熙的性格大家也知道,十分謹慎,如果他沒有十足的把握年羹堯不可能事先設重兵埋伏,他怎麼會讓一個將軍去處理他的家事?就算是康熙失策,年羹堯設了重兵,那麼就是說他和四皇子準備“破釜沉舟”地幹一回,那麼可以知道的是,他們可以猜測出難逃眾皇子識破假遺詔這一關,那麼就自然要用武力鎮壓,可是大家都知道,這一幕沒有發生,除非康熙的其他皇子是傻子認不出自己祖宗的文字滿文,再除非是眾皇子甘心拱手將皇位讓與四皇子,不然的話就會出現“自相殘殺”這一幕,可是事實證明康熙帝的皇子既不是傻子,又不甘心將皇位讓與四皇子(“黨爭”是讓康熙最心痛和頭疼的事,康熙兩度廢、立太子有這方面的原因,清初“九王奪嫡”之事是見諸正史的,這點遜帝溥儀提及過)。

    綜上所述,我的觀點是:雍正皇帝是繼位而不是篡位登上統治者寶座的。

  • 3 # 剛子聊歷史

    首先明確雍正的繼位是合法的,並不是像影視劇中各種各樣的瞎編。對於雍正的篡位大體有以下幾種說法,小編認為都不靠譜。

    有人說雍正是謀殺了康熙上位的,這種說法完全是胡說八道吸引眼球的。歷史上確實有弒父上位的,但並不多。關鍵康熙是個精明的聖君,廢太子倒是有起兵的經歷,但康熙很輕鬆就平叛了。而且雍正繼位的時候,他還有很多爭位的兄弟,就算康熙一時糊塗大意了,雍正的那些兄弟可不糊塗,是絕對不會允許雍正通過這種手段上位的。

    2:修改詔書說

    這種說法最多,而且傳的有聲有色,其實也經不起考證。遺詔是由滿蒙漢三種文字寫的,改遺詔可並不是那麼容易,有人說雍正把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這種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清朝的詔書一般寫得很仔細很嚴格,作為遺詔會寫成傳位皇几子再加上名字,沒辦法把十改成於。而且還是三種文字,漢字的十可以改成於,但作為詔書是繁體字於,皇十四子胤禎也沒法改成胤禛,其他兩種文字更沒法改。

    但願我的回答能給樓主帶來幫助。

  • 4 # 西泠小築主人

    關於雍正是不是篡位,猜測很多,甚至民間還有說雍正修改康熙的傳位詔書,把“傳位十四阿哥”改為“傳位於四阿哥”等說法。雍正三年,雍正公佈了康熙的傳位詔書,試圖堵住天下人之口,從詔書上看,康熙用滿漢兩種文字傳位於胤禛,似乎不存在修改的可能性。所以,《清史稿》記載:午,聖祖大漸,召於齋宮,宣詔嗣位。聖祖崩。辛丑,上即位,以明年為雍正元年。

    即,《清史稿》記載的是,康熙去世之前,把雍正召到暢春園,宣告立雍正為“嗣”,傳位給他。所以,正史上是不承認雍正篡位的。康熙傳位給雍正的那份遺詔,至今還在臺灣故宮博物院。

    其實,從常識上說,康熙的傳位詔書是用滿、漢兩種文字寫的,雍正真要把“十”改成“於”,那滿文的恐怕不好改。而且,清朝時期,“於”字作為介詞時的寫法是“於”,如何能修改。因此,民間的傳言雍正改字的說法,肯定是不成立的。這個廣為流傳的版本為什麼都言之鑿鑿是傳位十四皇子。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其實有一點皇四子全名愛新覺羅胤禛,也就是雍正我相信大家都沒有異議。但我們看皇十四子叫什麼?愛新覺羅胤禎,沒有是不是讀音完全一樣!不僅漢文讀音一樣繁體寫起來也相差無幾。最主要滿文兩個人的名字居然一模一樣。眾所周知他倆是同父同母所生。後面我們也會看到雍正即位後生母德妃的態度。這不能不讓人疑慮重重。

    但也有人曾質疑,雍正登基三年之後,才拿出康熙的遺詔證明自己,那這3年時間,玉璽在雍正手裡,雍正完全有條件,找人模仿康熙手跡,製造一份遺詔,內容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而根據雍正登基後的種種“異狀”,足以說明雍正篡位。主要有四點:

    第一,康熙死之前,住在暢春園,步兵統領隆科多親自守衛此處,戒備森嚴。而且康熙病重之時基本沒有接見過任何輔政大臣,也沒有對眾皇子宣佈繼承人(電視劇裡不是實情)。這就是為什麼後來八爺黨不服雍正。而雍正登基後,立即升隆科多為太子太保,又賜雙眼花翎,還喊他“舅舅”,位列輔臣之一,這種晉升速度,著實罕見。而隆科多最後犯事,雍正將其囚禁,不允許任何人試探,最後囚禁而死。說明隆科多和雍正之間,確實存在不為人知的事情。

    第三,雍正登基後,他的生母德妃烏雅氏非常不配合,甚至極力拆臺,先說自己不願當太后,後來又不願接受百官跪拜,不願搬進寧壽宮,更不接受徽號,第二年就去世了。這個現象非常不合理,兒子登基,生母百般不配合,還和兒子為難。要說母親不疼大兒子(更疼小兒子胤禎)的說法也有,但她做的是不是太過分?而且,德妃的身體一直很好,連宜妃這個病秧子太妃都能活到雍正十一年,德妃竟然在雍正元年就死了。

    第四,雍正在位,給自己另選陵寢,順治康熙都葬在清東陵,雍正卻另建清西陵,不願和父親康熙葬在一起,還是說不敢和康熙葬在一起?有人說,東陵下面積水嚴重,所以不再適合建皇陵,所以雍正另建西陵,那為何乾隆的陵寢,又回到了東陵?

    以上四點,雖然都沒有確切指向雍正篡位,但如果加在一起,並非巧合。

    康熙晚年,義大利傳教士馬國賢經常被康熙召見,康熙在暢春園的時候,馬國賢也曾隨駕,馬國賢回到義大利後,出版了一部《回憶錄》,揭祕康熙死之前的情形,有一句話是:康熙駕崩之夕,號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鴆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

    這段話的意思是,駕崩那天夜裡, 康熙死前曾大聲吼叫,非常不安,即使沒有下毒的事情,也必然有其他的突發情況。雖然義大利人沒有親臨現場,但在暢春園能聽到康熙的吼叫,可見非同一般。康熙用了10年的時間,都在安排如何順利傳位,自認為控制隆科多,就“萬無一失”了,若雍正聯合隆科多逼宮,康熙之死恐怕就會成為另一個“燭影斧聲”,因此,有學者稱:若案義大利人的說法,雍正或許真是篡位。

  • 5 # 徐小米123

    九子奪嫡和雍正篡位是兩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對於九子奪嫡的慘烈通過電視劇和史書都可以瞭解到,但唯獨對於雍正皇位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而且更多人選擇信任陰謀論,雍正是篡位的,大家的八卦和好奇心在熊熊燃燒。   其實雍正是否是篡位的,正史的態度已經基本確定,那就是雍正的確是康熙指定的合法繼承人,不管康熙是違心的還是真心想這麼做,但第一次實行祕密建儲加上九子奪嫡的慘烈給雍正皇位的合法性蒙上陰影,而普通老百姓則更喜歡八卦以及解密的東西,雖然這不一定是真相,但誰會去管呢,不過今天要從另外一個角度討論下這個話題。 從廟號看雍正即位的合法性   

    關於雍正即位合法性的論證,這樣的文章已經有很多,而且大多數都是證據確鑿的,比如對於康熙遺詔的內容是不可能篡改的,遺詔是有滿、蒙、漢三個版本的,而且滿文版是正本,篡改詔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外還有就是康熙對雍正的兒子弘曆也就是後來乾隆帝是非常喜愛的,當然對雍正的能力也是認可的,這些就不一一贅述了。   

    大多數的讀者對廟號不熟悉,但是講出來絕大多數都聽過,比如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等稱號都是皇帝的廟號,由於清朝的皇帝不怎麼稱呼廟號,因此大多數讀者對於清朝皇帝的廟號並不熟悉,但這並不代表沒有,從唐朝開始,廟號取代諡號對皇帝起到蓋棺定論的作用。   

    廟號能稱之為祖的一般都只有開國皇帝,比如前文所說的宋太祖,還有明太祖、唐高祖等,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明成祖這個廟號其實嘉靖皇帝改的,在此之前朱棣的廟號是明太宗。而康熙皇帝雖然不是開國皇帝,但對於清朝有再造之功,所以廟號是聖祖。   

    再比如太宗這個廟號是僅次於祖的稱號,一般都是本朝皇帝中的佼佼者,比如唐太宗、宋太宗、明太宗等,廟號高宗的君主一般都處於王朝中衰起點,比如唐高宗李治,而孝宗則是比較好且仁孝的皇帝才配享有的廟號。   

     那麼,給雍正的廟號是世宗是不是說明雍正得位不正呢?恰恰相反這是對雍正即位合法性的肯定,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雍正得到世宗廟號其實跟漢武帝很像,前朝都是曾經立過太子,因為某種機緣巧合才繼承了皇位,所以才導致了世系發生了轉移,給雍正定了世宗的廟號,恰恰就是對雍正皇位的一種肯定,肯定他合法繼承了皇位,但是世系發生轉移了。 雍正得位不正說法的生存空間   

    既然雍正的皇位是合法的,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傳言呢?這跟九子奪嫡和康熙祕密立儲有關係。   

    雍正得位不正是九子奪嫡的後遺症,九子奪嫡的競爭有多麼的激烈和慘烈想必不用多說,雖說最後雍正成功上位,但是八阿哥和十四阿哥都是不服氣的,一直想顛覆雍正的皇位,而且這兩個阿哥也有比較多的資源。但雍正已經當上皇帝了,要動搖雍正的皇位,那麼只能從雍正皇位合法性上來下手。   

    於是,這兩個集團的人脈就藉著當時雍正剛即位,政治不穩定的情況下開始半真半假的宣傳,這才讓雍正篡位的謠言有了生存的空間,而等到雍正皇位穩定下來,這個謠言早已經宣傳了多年,就算沒有的事情也快被信以為真了,對此雍正毫無辦法,因為已經有很多野史或者筆記對此有了記錄。雍正只好搞了個《大義覺迷錄》來應對,倒並不是說雍正有多心虛,而是雍正的自證,至於功過是非就留給後人評判吧。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雍正的皇位是合法繼承的,怎麼會讓八阿哥這些競爭對手鑽了空子造成謠言廣泛傳播呢?重要的原因就是祕密立儲,雖然祕密立儲解決了公開立太子對太子之位爭奪的弊端,但是同樣也讓世人對皇帝立儲的決定不瞭解。理論上來說,最終的立儲只有皇帝一人知道,而皇帝又死了,那麼造謠的說什麼就是什麼了,況且康熙是第一次實行祕密立儲,非常的倉促,制度也不完善,謠言也就開始生根發芽了,以致於幾百年後的我們依然在爭論雍正皇位的合法性。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祕密立儲也算是清朝的首創,不過作為第一個使用後產生的皇帝雍正來說,確實是非常委屈的。

  • 6 # 風塵滾滾

    清朝正史資料主張雍正帝是正當繼位,而並非篡位。

    但是雍正是不是篡位,目前野史中也存有爭議,之所以會有雍正篡位之說,是因為有學者認為康熙帝死的突然,他生前其實是屬意十四皇子的,但是卻被雍正篡改了遺詔。

    清朝皇帝是滿人出身,所以他們的遺詔不光有漢文的,還有滿文的部分,更何況目前現存的康熙帝遺詔,也不是隻有“傳位於四阿哥”這幾個字,康熙在遺詔上肯定了雍親王皇四子胤禛的人品,認為他能夠承繼自己的大統,所以比起篡位,雍正帝正當繼位的可信度更高些。

  • 7 # 在下葵小胖

    當然是篡位了,他是靠弒父所得的。

    在清朝歷史上,康熙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引發過一系列傳聞,但是主要有兩種傳聞,一種是“雍正弒父“,所致,一種是康熙生了大病,龍御歸天。所以這兩種傳聞一直爭論不休。

    第三,雍正即位,有”政變“的嫌疑

    康熙駕崩的訊息傳出後,京城九門全部關閉,實行宵禁,雍正還下令,沒有自己的指令,任何諸王不得進入大內,這就使人們感覺有大事件發生,有”奪權之變“

    第五,雍正皇帝即位後,對諸多兄弟殺害或者囚禁,對知情全部予以“滅口”

    雍正即位後,為鞏固自己的帝位,對自己的同袍兄弟或猜忌,或寡恩,或囚禁,或者處死,這就是典型的“屠兄弒弟”,在他統治的時代,沒有幾個兄弟能得以善終的。

    第六,雍正死後,不在康熙之墓所在的清東陵建陵

    雍正歸天后,特意囑託兒子乾隆,將自己葬於清西陵,因為怕於父親康熙皇帝地下相見,因為雍正皇帝自己也清楚自己得位不正,怕是一方面,沒臉見九泉下的康熙皇帝又是一方面。

    第七,《康熙遺詔》疑點重重康熙皇帝在臨終之時,曾宣過七位阿哥和隆科多進宮,向他們宣旨:"

    這麼重要的決定,雍正居然不在,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只有一個可能性,這段歷史抒寫是雍正即位後自己編造的,為的是免後世之口舌。

    總結:總總跡象表明,康熙皇帝並非染病而亡,康熙皇帝是死於雍正的陰謀,所以說康熙皇帝暴斃下“雍正弒父篡位"的罪名是成立的

  • 8 # 萬物有的說

    在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西邊,有一條南北向的小衚衕叫養蜂夾道。為什麼叫養蜂夾道?這裡養過蜜蜂嗎?不,這裡是明朝的羊房夾道。從這裡往北有羊房、牲口房、虎城等,都是為明朝皇帝飼養動物的地方。民國後訛傳為養蜂夾道。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

    《京師坊巷志稿》載,玉熙宮迤西,曰櫺星門,迤北曰羊房夾道、牲口房、虎城在焉,內安樂堂在焉。凡宮人病老或有罪,先發此處,待年久再發外之浣衣局。成化間,萬貴妃專寵,孝穆紀皇后託疾居此,誕孝宗。

    短短几句話,不但說明了這一帶的地理情況,還記錄了明代一段荒唐而又帶有悲劇性的歷史。

    明代安樂堂有兩處,一處在地安門以東,今安樂堂衚衕內。

    安樂堂衚衕位置△

    另一處即在羊房夾道內,因地處西內,故稱內安樂堂。安樂堂並不安樂,它是宮內處理有病或有罪太監與宮女的地方,到了那裡,無異於判了無期徒刑。那麼明朝皇帝明孝宗何以誕生在這裡並在此長大?這要從明憲宗時萬貴妃專權說起。

    明憲宗△

    明憲宗朱見深還是幼兒時就由萬氏照料。萬氏聰明能幹而又頗有心計,對小太子既像保姆又似母親,小太子一刻也離不開她。朱見深16歲登基,即位後馬上封已35歲的萬氏為貴妃。此後,萬貴妃牢牢地控制了這位小皇帝,在後宮專橫跋扈,胡作非為。她曾產下一子,但很快夭折。此後,凡后妃有孕,她必迫其墮胎,以保住自己的專寵地位。

    萬貴妃△

    一次,宮女紀氏被臨幸懷孕,怕遭萬貴妃打擊,稱病躲到安樂堂住下。在太監張敏掩護下生下皇子朱祐樘並偷偷在安樂堂養大。直到皇子已長到6歲,有一天張敏給憲宗梳頭,他照著鏡子,觸動心事,長嘆道:“朕老將至而無子!”張敏聽了立即匍匐在地,把紀氏已生龍子的真情告訴憲宗。朱見深大喜,立即下令接回皇子,並封紀氏為妃。但數月後紀氏突然暴病身亡,太監張敏也吞金自盡,都沒有逃脫萬氏的魔爪。

    後來,萬貴妃又聯合朝中一些奸佞,逼憲宗易儲,廢掉太子朱祐樘,所幸還未得逞她便病死,太子躲過一劫。不久,憲宗去世,朱祐樘即位,是為孝宗,年號弘治。

    朱祐樘△

    或許是由於童年經歷過磨難,孝宗在位18年,勤於朝政,體查民間疾苦,稱得上明代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在明史上這一時期被稱為“弘治中興”。

    到了清代養蜂夾道仍不太平,這裡成了圈禁犯罪皇族的地方。胤禛是康熙皇帝的四阿哥,在經歷了你死我活的九龍奪嫡之後,最終坐上了皇位,即雍正皇帝。但在爭奪帝位時,康熙的十三阿哥胤祥因站在胤禛一邊,被康熙圈禁在養蜂夾道達十年之久。雍正登基後,十分感激他的這位十三弟,將其封為鐵帽子王。

    北京一條普通的幽靜小衚衕裡竟然上演了明、清兩代驚心動魄的皇位爭奪之戰。這就是北京!

    民國時,在養蜂夾道里建起了北京婦產醫院。這裡逐漸走向平靜。在共和國建立後,這裡又上演了新的精彩故事。

  • 9 # 不才講史

    雍正篡位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康熙是突然間去世的。雍正根本就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死,所以,他也不可能在康熙去世前,開始佈局篡位的一切了。

    要知道康熙那可是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若是誰敢在他的面前,使小性子,耍心眼子。那肯定死的比誰都快。

    這個雍正應該比誰都清楚。畢竟在雍正當皇帝之前,康熙有兩次立二子胤礽為太子,又廢掉他的經歷。

    胤礽之所以會被廢掉,正是因為他受到康熙的猜疑。

    康熙對他極其的不滿,尤其是他私自扣押外國使者送給康熙的禮物。還有,他背後裡偷偷摸摸注視著康熙的一舉一動,玩弄的所有的把戲,康熙都是瞭如指掌的。

    所以,有康熙這樣英明的老爹,雍正是不可能在背後裡搞篡奪皇位這件事的。否則,等待他的將會是死路一條。

    再說了康熙的兒子,個頂個的都是人才,尤其是他的九個兒子,可以說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若是雍正的皇位來的真得不明不百,恐怕雍正其他的兄弟,尤其是他的八個最有能力的兄弟,也不會放過他,早就開始聯合起來反派他了。

    事實上雍正當了皇帝之後,這幾個兄弟並沒有直接給雍正撕破臉。所以,他們對於雍正的皇位繼承,應該是沒有疑問的。僅僅是對雍正當皇帝,感到不服而已。

    畢竟雍正是康熙最有能力的九個兒子當中,最為不起眼的一個。最後卻是他當了皇帝,所有的人都不理解康熙的選擇。

    在九龍奪魁之中,尤其是老八胤禩(si)的名勝最大,威望最高,他是嬴政最大的一個競爭對手。

    但是,胤禩正是因為他的勢力最大,威望最高。他早就被康熙給排除到繼承人的範圍之外了。

    因為康熙覺得胤禩有結黨營私的嫌疑,這樣的野心家若是被立為皇位繼承人,肯定會對康熙的統治造成不利的。甚至在有必要的時候,康熙會因此而殞命,也不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所以,當時的康熙,在立誰為太子的時候,似乎也是最矛盾的。

    原因就是他這九個兒子,都太厲害了,哪一個當皇帝都是不錯的人選。索性,康熙在第二次廢掉胤礽之後,就不公佈誰是太子了。

    因為在康熙看來,不公佈太子,正是對太子的一種保護。也許,那時候康熙已經選定了雍正來做繼承人。

    不公開他的身份,完全就是為了保護他,怕其他的皇子會迫害他。

    恰恰也正是因為康熙的這種做法,在康熙去世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所有的人都開始懷疑雍正的皇位來的不正。

    但是,所有的人又沒有正面的證據,來證明雍正的皇位來的不正。

    其實康熙在去世之前的時候,是有把自己的八個兒子叫道床邊的,並且告訴他們皇位的繼承人是皇四子的,也就是雍正來當皇帝。

    正是因為雍正當皇帝了,所有的皇子都不服氣。所以才傳出了更多的關於雍正篡權奪位的言論來的。

    不過這個說法,一直都是雍正自己說的,在清朝別的記載中,沒有提到此事。

    這也就讓雍正當皇帝的事件變得更加婆娑迷離了。

    總之,不管怎麼說,在那個時代,在有那麼個英明的老爹的情況下,在有那麼多如狼似虎的兄弟的情況下。

    雍正想要奪權篡位,真的是太難太難了,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雍正也不可能冒著生命危險去做那樣大逆不道的事情。

  • 10 # 冬良

    雍正皇帝繼承皇位,可以肯定的是,不是篡位取得。

    一是皇帝繼承不是一紙詔書決定這麼不嚴肅,當時的詔書是使用滿漢等幾種語言同時書寫,難以簡單造假。

    二是幾位皇子中,康熙在多年的考察中,早就認識到雍正的沉穩、老練、果敢與成熟。本來寄望於的太子,實在是難以堪當大任,反而是雍正在幾個事情的辦理上處理的很成熟完善。這是重要的考察環節。

    三是康熙在很早的時期,就十分喜歡雍正的兒子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還專門找人要了他的生辰八字進行了校驗,之後更是接進宮去,親自教導,本身就是要其繼承大統。

    不可否認,雍正在位之前和在位期間,都得罪和殺害很多人,不管是出於政治目的還是個人目的,這些人都更願意相信雍正對他們進行的暴劣行為,都不應該是一個明君應該做的,推而延之,只有不認可他的帝位的正統,才能更洗刷自己和家人的指正,所以他們更願意相信他們遇到的是一個假君主,真正的好君主被他給搶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會有靈感嗎?什麼才是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