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古城飛魚

    聊聊"眾生平等"這個話題,那何為眾生平等呢?

    首先講這個“眾生平等”這句話是出自佛經,從字面上的意思呢,就是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無論是動物和人,是大象或者是螞蟻,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為什麼講平等呢?

    因為佛教裡面所講的輪迴,是每一個生命都要經歷的,也是每一個因果迴圈,且不說是不是一句空話,因為這種宗教思想人們根本沒辦法論證。

    人們生活中,物質離人們最接近,網上有個笑話段子講:“AK面前,眾生平等”,筆者也覺得沒毛病啊。

    眾生平等 這個詞它本來只屬於思想學術範圍,可以把它當做心理學資料參考,但不應該把它用到現實社會。

    《妙法蓮華經文句》有云:“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

    為什麼講它不適宜用到現實社會呢?

    舉個例子,獅子抓到了羚羊,羚羊對獅子說:“大哥別吃我,下輩子可能輪到我吃你”大家猜猜這頭獅子會不會放過這隻羚羊。

    答案是:一定不會。

    所以筆者覺得,眾生平等在現實中是不受用的,再說一切沒有經過科學論證的東西,都是沒有說服力的,既然沒有說服力,那就是空話。假如有一天,人類的科技,真的能夠達到開啟各種維度空間的大門,也就是佛經上講的輪迴道,那麼再去相信這句話也為時不晚。

    最後筆者在這裡建議,年輕人儘量不要接觸這個東西,一旦掉進這種思想漩渦裡,自己出不來,別人也很難把你拉出來,很容易失去自我。幾乎所有的宗教學術,幾千年來,一直都存在爭議,而且一直都沒有一個結果。

    筆者相信人類現在搞不懂的,將來某一天一定會隨著文明的發展揭開所有的謎,那麼將來的事就留給將來去解決,所以“眾生平等”對眼前來說可不就是一句空話嗎!

  • 2 # 吉月文

    要理解這句話以及它能否實現,需要從這句話產生的背景以及後續發展的實踐來看。

    首先,這句話不是中國本土產生的,它來自於佛教。最早是由釋迦牟尼提出來的。這句話本身就是佛教自身在創立之時所提出來的,一個帶有濃厚宗教競爭和政治方面意圖的口號。要了解這句話的產生的根源,就必須瞭解當時佛教產生的整個社會背景。

    佛教產生於一個小國迦毗羅衛,其具體的位置在現在尼泊爾的藍毗尼。雖然不是在印度,但是這個國家總體來說是處於廣義印度文化的影響範圍。不過由於地處印度文化的邊緣地區,所以其統治秩序和方式與中心地區,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是佛教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原因和外部環境保障。

    印度大約在距今4000年的時候,出現了一次文明徵服。也就是很多人所知道的雅利安人入侵。此後,婆羅門教開始成為印度的主導性宗教。在這種宗教的觀念當中,人按照其血統被分成了4個等級。也就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前兩者是統治階級,後兩者是被統治階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和祭司,剎帝利是武士和官員。吠舍是商人和手工業者。首陀羅是農民,屠夫等。這種秩序是以血緣來確定的,所以世世代代不得更改。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掌握思想文化優勢的婆羅門實際上居於了掌握政治軍事優勢的剎帝利之前。在人類發展的早期階段,大都是以神權統領政權的。而隨著人類的發展,掌握政權的優勢政治集團勢必要從神權集團當中奪回力量,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促成佛教發展的根本的政治和經濟文化根源。

    釋迦牟尼是這個小王國的王子,從等級身份來看,很明顯的屬於剎帝利階層。在婆羅門教已經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之後,其自身的統治基礎不再適應當時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在印度文化統治的邊緣地區出現了以佛教為代表的一系列主張廢除婆羅門特權的呼聲。根據佛教文獻和其他宗教文獻的記載,當時一共有6種新興的宗教。其中包括了傳承至今的佛教和耆那教。其他4種宗教沒有能夠傳承下來。佛教的反對婆羅門教等級思想的重要口號,其實就是這句話眾生平等。

    所以,從整個歷史發展階段來看,這句話的提出,實際上體現了當時社會政治發展的需要,也體現了釋迦牟尼作為剎帝利階層的代表,要否定另外一個統治階層的特權。

    其次,這句話在印度本身的實踐結果如何呢?應該說並沒有辦法真正意義上實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打擊婆羅門教特權的作用。

    釋迦牟尼在喊出了眾生平等的口號之後,同時又喊出了人生皆苦的口號。那麼為什麼會苦?佛教的解釋是因為輪迴當中的業力。用簡單的話來講,就是上輩子做的孽。今生的苦難是為了償還上輩子所犯下的罪過。那麼這種解釋實際上就很明顯的為當時世界普遍存在的不平等現象進行了辯護。我們可以這麼理解,這實際上是一種基於現實而進行的理論上的妥協。畢竟真正意義上的眾生平等,不要說在那個時代,就是在當代社會也不能實現。回到當時的社會現實本身,如果過分強調眾生平等,不僅會衝擊婆羅門的特權,最後也要衝擊剎帝利的特權。

    佛教的眾生平等觀念,迎合了當時中印度印度文化統治邊緣地區中下階層的內心需求。所以在當地有了比較好的發展。有很多這樣的中下層民眾放棄了博羅門教的思想,轉而信仰佛教。比如佛陀十大弟子當中神通第一的目連,就是漁夫出身,實際上也就是首陀羅。很顯然這種觀念在小範圍內衝擊了婆羅門教的特權。

    公元前4~3世紀,佛教在阿育王的推廣下,從中印度地區擴充套件到整個印度乃至於周邊的東南亞和中東地區。佛教的眾生平等思想伴隨著佛教的傳播卻逐步弱化。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宗教一旦為統治者所支援與利用,就必須要站在統治者的層面上來發揮作用。這種情況下過分的鼓吹平等實際上是會危害統治的。於是,在佛教自身的發展層面上,就出現了大眾部和上座部的分裂。大眾部佛教開始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對於佛陀的人性化的部分逐步弱化,神性化的部分逐步增強。這也就為後來佛教婆羅門化開了一個口子。

    到了公元前後,部分佛教徒以大眾部佛教思想為基礎,兼收上座部的思想以及婆羅門教,波斯宗教的相關內容,創立了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有很多特點,與之前的早期佛教相比,宗教色彩更加強化,偶像崇拜非常強。等級制度也比較明顯。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在佛經當中開始大量的出現婆羅門的身影。這實際上就暗示著對於信徒本性的認定出現了一些變化。後來又開始討論阿賴耶識和一闡提的問題。這兩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現在漢傳佛教當中常說的根性問題以及一個人天然不具備成佛的基礎。這些內容很明顯是受到了婆羅門教的影響。等級制度的因素開始逐步滲透到佛教當中。眾生平等的概念雖然沒有被推翻,但是所應用的範圍很明顯的縮小了。

    最後,回顧一下眾生平等概念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以及實踐。

    中國的漢傳佛教,是從公元前後發端的。現在公認的最早的記載中原地區佛教傳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晚期。最早的官方寺院是在東漢初年開建的白馬寺。一直到南北朝以前,佛教只在上層小範圍傳播,影響不是很大。這一時期,佛教的各種宗派在中原地區都有傳播。內容比較混亂,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一大批的僧人前往印度求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解決當時佛教文獻思想內容混亂的問題。眾生平等的概念,不能說一點影響都沒有,但肯定不是很大。

    到了隋唐時期,大乘佛教,以其方便思想,主動迎合中國社會,需要進行自我改造,從而成為了漢傳佛教的主體。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眾生平等概念,顯然並不是作為主要的概念被統治者所欣賞的。佛教最被統治者欣賞的是其隱忍的思想觀念,也就是上面所說的眾生皆苦,只能忍受苦難,再修來世。在中國歷史上不乏部分極端的佛教派別鼓吹極端的眾生平等,比如說隋代和唐代初年曾經一度流行的三階教。這種教派鼓吹人與動物一律平等,所以死後不埋葬,任由鳥獸啄食。但這個宗派很快就衰落了。佛教為了迎合統治者的需求,所以在眾生平等的這個概念上並沒有做廣泛的推廣,而是非常剋制,更多的宣揚統治者所需求的思想內容。

    宋代以後,漢傳佛教進入了一個衰敗階段。在這個階段的佛教,以禪宗和淨土宗為主要代表,其他宗派的影響幾乎全無。禪宗以深邃的思想吸引了大批知識分子,作為其政治失意之後的一種心理寬慰。淨土宗以其方便法門,成為了廣大底層人民最主要的一種心靈寄慰。無論如何,眾生平等在這個時候都已經不再是佛教重要的思想文化觀念,而準確的來說只是講佛教對於信仰者入門的時候不設特別的門檻。這個口號在最早創立時候所具有的挑戰特權階層的內涵早已蕩然無存。

    不過,倒是在民間宗教層面上,佛教的這一影響因素成為了不少民間宗教鼓吹起義的工具。最主要的代表就是白蓮教。白蓮教和彌勒淨土思想光明信仰關係密切。其中自然也有不少眾生平等思想的影響因素。這些因素是促成民間宗教收集人力財力的重要因素。從宋元時期開始,白蓮教的起義運動綿延數千年,雖然總是受到鎮壓,但屢禁不止。這可能是眾生平等思想在中國宋代以後政治軍事層面上最大的影響了。不過絕大部分情況下,無論是政府還是佛教,本身都不認可白蓮教的佛教身份。這就是很有意思的現象,真正發揮了眾生平等原本含義的宗教,原來並不是佛教。

    回顧這句話,在整個佛教歷史,從印度到中國的發展歷程來看,就很容易的發現,這句話確實在早期的時候是很有分量的,帶有著極其明確的政治指向。但是隨著宗教的發展過程當中,逐步引入其他宗教內容,以及要迎合統治者的需求,這樣一種觀念實際上逐步發生了變化,原本的政治內涵早已經不復存在。而等級性的內容則不斷的進入佛教思想體系。所以既可以講這句話,確實在最後已經成為了一句空話,但是又不能說,它原本就是作為一句空話提出來的。

  • 3 # 如法如水

    眾生平等,此話全然不是空話。憑足夠慈悲與智慧,容筆者娓娓道來,相信會得到情不自禁的認同。

    眾生,泛指一切有壽命始終的生物。說明眾生平等的依據如下:

    一切壽命的緣起和緣滅,即通俗所指一切生命本體的起始與死亡,同具不二始終,這是眾生的平等之一;

    且說始終之間過程,以人為例。大家知道,我們都具有“感受”和“念頭”。我們彼此相見會問“過的怎樣?”,問題答案通常來自於內心對諸多外緣的感受。而外緣,即通俗所指的“擁有的”或“失去的”。同樣回答“過的怎樣?”,有的人會把念頭放在“擁有的”方面;有的人會把念頭放在“失去的”方面。因此所回答的“感受”可謂酸甜苦辣,千姿百態。但是,切記:人人都具有選擇感受與念頭的權力。這是眾生的平等之二;

    從“感受”的內容來說,人人具備“感受”所包含的喜、怒、憂、思、悲、恐、驚。調查不同性別、年齡、地域、職業、及外在身份的人,關於表達何謂喜、怒、憂、思、悲、恐、驚,答案一定是一致的,因為他們經歷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感受,是一致的。這,可以概括為,人人都具有同樣的七情。這是眾生的平等之三;

    在“感受”與“念頭”之間,有“六慾”作為橋樑,起到關鍵作用。六慾,包括見欲、聽欲、嗅欲、味欲、觸欲、意欲(識欲),分別來自生命本體所具有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種根本。這也是人人具有的六種慾望根本。這是眾生的平等之四;

    至此,有人會提出疑問,有人天生各種殘疾,又怎能視為平等?這的確是認同眾生平等的普遍心理障礙。不論如何殘疾,七情和六慾都是客觀存在的。再往細處說:情和欲,同具。這是眾生實踐出來的不二真理。儘管有人天生殘疾,亦如一句話所說:上帝為誰關閉了一扇門,必然會給誰開啟一扇窗。有的殘疾人所具有或創造的喜樂遠比非殘疾人的喜樂多。此類事例,不勝列舉。

    更多人的疑問是,有人天生權重富貴之家,有人天生飢寒交迫之家,又怎能說平等?這也是認同眾生平等的普遍心理障礙。前文筆者有提到,不論任何身份之家之人,同具七情和六慾,同具對感受與念頭的經受與選擇和結果表現。人人同具慈悲與智慧,人人同具慈悲與智慧的結晶。因此,富貧之人、富貧之家有外在的區別,但是未必有樂多(少)、苦少(多)的絕對區別。因為,不論富貧之人、富貧之家,同具生命無常的本質。而生命無常這個自然屬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世事無常。不僅緣起無常,過程亦無常,結果亦無常。人人同具無常,這是眾生平等的之五。

    重在選擇且如何選擇?則取決於人人的慈悲與智慧的結晶。無數“金鳳凰”與“黑馬”的人例事例,足矣證明人人同具慈悲與智慧,只是個人修為的努力程度不同,因此表現及結果不盡相同。人人同具慈悲與智慧及關於慈悲與智慧的修為權力,這是眾生平等的之六。

    綜上所述,概括如下:

    一、一切生命本體的起始與死亡,同具不二始終;

    二、人人同具選擇感受與念頭的權力;

    三、人人同具七情;

    四、人人同具六種慾望根本。

    五、人人同具無常的生命屬性;

    六、人人同具慈悲與智慧及關於慈悲與智慧的修為權力;

    最後一點,筆者表達真誠的善意,試問:關於眾生平等是否是空話的問題,您選擇“是”或“不是”?本文原意,並非主在倡導不是空話,而是透過闡述生命及生命發展本質,供大家參考並得出利於生命的結論。

    不相信生命平等,是利於自己呢?還是不利於自己呢?

    相信生命平等,是利於自己呢?還是不利於自己呢?

    這,亦然取決於人人俱有的慈悲與智慧及慈悲與智慧的結晶。

    這世界上唯一的絕對只有無常(變),包括本文亦然不是絕對。只有當下的您,如何選擇。

    擁抱慈悲與智慧吧!慈悲與智慧的結晶,才是保護和提升生命利好的最保險的保險!

  • 4 # Sure146321838

    首先,眾生平等是要從空性的角度理解的,空性意味著眾生的本質上是相同的,用白話來說就是眾生最基礎的組成本源是相同的,比如分子可以分原子,原子分電子,電子分夸克,分到最後萬物的本源是相同的,既然本質本源相同,眾生本質就是相同的,當然也就平等了(分子是近代發現的,而佛在2600年前就揭示了)。

    其次,佛教講無我相無眾生相,舉個例子,如果大家都沒有長相,那麼大家就長得一樣,或者如果大家都長得一樣,也就沒有長相的概念了,在長相這個層面上也就平等無二了。

    最後,如果世界的本源都是相同的,白話來說,如果世界只有一種“物質”,這個時候也就沒有“有”這個概念了,因為都是它,你能說誰有誰嗎?也不能說“無”,因為它確實存在,所以就真空妙有即為空性,這個時候我們和世界是同源一體的,也就沒有“我”這個概念了,也就沒有分別心了,眾生當然也就平等了。

    所以平等是一定要證悟到空性破除我執,才能真正理解,不是說硬要你在凡夫層面上做到,但佛將真理告訴我們,我們雖然現在做不到,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

  • 5 # 逸美軒居士

    在中國,天人合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天人合一的基礎就是平等!只有以平等的心態去對待一切事物,才是符合天道的,才能夠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國道教講的道法自然,同樣強調的是平等!首先要以平等的視野去看待自然界的一切,自已才能融入到自然的法則當中去。這個法則就是道,道的表像就是自然界的總和,自然界的一切組成因子都是平等的,也是互為補充、互為平衡的,缺一不可。

    中國道教講的眾生平等是廣義的,是包含一切生命體的!如動物、植物、微生物、石頭、水、分子、原子、電子、質子等等等等……,在修道人看來都是平等的生命體,他們無不遵道執行。

    一旦各種平等的生命體脫離了道,平等也就被打破了,就會發生動亂,直到產生新的平等。如某一原子核帶有三個電子,一旦失去其中的電子,或者從外面闖入了新的電子,平等就被打破了,就會發生動亂,就會發生質的改變,而且這種改變一定要達成新的平等才會終止。

  • 6 # 泰山124453211

    "眾生平等"這是一個佛學的話題,它反映了眾生在世間上的一種理想境界,更客觀的說是人們追求完美生活的一種幻想。

    其實眾生從來就沒有平等,世上總是強凌弱,大欺小,硬吃軟,精捉愚。

    不管某些人怎樣標榜眾生平等,但事實總是不平等的,人類唯一可以修正的就是除暴安良,警惡揚善,使社會的道德長城不至於倒毀,使善良的人們有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

  • 7 # 辣眼刺鼻

    有一種人不知是智慧欠缺,還是要裝傻賣萌,總是再糾纏這種常識性的問題,似想挑戰觀眾的智商,把大家當猴來玩。平等是站立面在一個平面上,而不是比誰的個頭高。意思是,他強調的是大家享有的社會權利是一致的,不是比較基於收入和其職位的一致。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職務的高低是指職務,並非是人;因為職務是責任的化身,而社會又是有多種責任層次的組合,自然會形成權力和職務的梯階分佈。但這只是表現在職權及其責任方面,作為人大家是一樣的。還有財富,收入差別是人的能力或者說是運氣的不同,並不表示其人就比別人高一等。也就是說,這些都應該是再通常不過的道理,為什麼總是有人拿來說事呢?怎麼,想給設立等級制度造勢?以至於格物致知?真的沒用!因為今非昔比,民主、自由、平等已經成為了人類文明的大趨勢,不再和從前一樣,憑一個聖人的頭銜就能讓人俯首稱奴,唯命是從。所以,不要再玩這種無趣的遊戲,倘若不信,一定要頑固到底,其下場必定盛比袁世凱。

  • 8 # 莫那魯道路

    “眾生平等”在事實面前是一句空話,自然法則,優勝劣敗,權力與財富,智慧與愚鈍,男尊女卑,營私舞弊使得世界不公平,不平等。這是客觀事實。

    但是“眾生平等”在人們心中不是一句空話,這是苦主眾生面對著不平世界發出的一句內心吶喊,是對於塵歸塵土歸土的共同終點的自我安慰。這句話也能喚起優勢權力者回憶年輕奮鬥艱辛時的初心。有助於使人們將希望寄託來世,屈從命運,改善階級矛盾促進社會穩定。

    權力者喜歡這句話麻痺人民,人民也喜歡這句話安慰自己。因此流行千年被視為真理。

  • 9 # 乾源聖地

    人有身和心,心有正念和邪念。(善惡)此正念是自性本性和覺性,也可稱為佛性。人身平等,血肉骨大家都一樣,人人與我同體。再進一步分析,所有物質世界的元始元素是一樣的,全都是同一種元素構成,只是排列組合不同而有差別,形成大千世界,這就是萬物與我同根之說。天地與我同元是更近一步,前之說在身是有形的方面,而此說是心是無形的方面,有形的簡單好理解,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難理解,但他確實存在。此問題很抽象但也不難。心的正念是覺,即佛,覺悟後生慧才能成佛。覺性的本質是一樣的,沒有二樣,所以是一是道。是形成人的根本原因,所以佛說人人平等,這是聖義諦之說。如大海之水。再說心的另外一面邪念,即人的情緒,也叫思緒,即思維知識和想法,道家稱之為雜念,佛家稱它為識,因為這部分沒有正知正覺所以也叫無明,或叫昏沉不清淨不清楚等等 。這是六道輪迴的跟本原因。此因的果是非人。所以幹變萬化各不相同,是世俗諦。它是浪花,但這花是水不是花,可未悟道之人只見花不見水,所以凡夫是顛倒夢想而以,可他自己不知這就是無明瞭。佛說人人平等是自性平等,邪性是生滅法是無常的,表現是各不相同的,但實質是一樣的即都是能量運動,只是位置不同吧了。其發生和結果都一樣,佛家叫它是空。所以佛說人人平等沒毛病,幹真萬確的事實。從巨集觀到微觀都一樣,可凡夫顛倒夢想自以為識真的很可憐。: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爾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早向靈山塔下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南本師釋迦牟尼佛

  • 10 # 老哲111

    眾生平等來自於佛教用語,那就按自己的理解來談談。

    一,眾生平等是從根上來講的。

    什麼是根?

    釋迦牟尼佛證道時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金剛經有云,如來滅度一切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又有經中雲,心佛眾生一體。

    即在本性上眾生是平等的,眾生皆是未來之佛。

    只不過眾生執妄以為真不肯回頭自省耳。

    二,在真理之前眾生是平等的,也可以說在宇宙人生運動規律前是平等的。

    有的人說,皇帝老子就是牛叉,要飯花子就是衣衫襤褸,富二代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我祖宗八代皆貧農,哪裡平等?

    這可不是佛學裡所說的眾生平等。

    在佛學裡可不看這個,看的卻是,不管你是誰,都是一樣的生老病死成住壞空,這豈不是平等的很。

    再舉例說一下佛學中八苦的一苦。

    求不得苦。唐玄宗喜歡楊貴妃,卻最終芳魂杳杳,秦始皇想長生也不得。

    所謂沒有圓滿的人生,在求不得前大家都是一樣的。

    在因果律前大家也是一樣的。三世因果真實不虛。上輩子種下富貴之因,這輩託生富貴官宦之家。上輩子做鐵公雞一毛不拔,這輩子借錢則無門。平等的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9歲的大齡剩女一無所有,什麼也不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