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日之虎

    【創作熱詞】《水滸傳》中,山東鄆城縣石碣村阮氏三兄弟,名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沒有小三小四小六,這是為什麼呢?其實瞭解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瞭解舊時中國農村的狀況,瞭解舊時農村的大家族兄弟之間是怎麼排名地就明白了。

    舊時農村社會,由於生活條件醫療條件著,孩子早夭的很多,早夭的孩子中除了嬰兒期早夭的,都是要參與兄弟間的排名的。

    阮氏家族,阮氏三兄弟,雖然只是漁民,卻是石碣村的一霸,石碣村可以說就是阮氏兄弟的天下,阮氏家族在石碣村就是個大家族,阮氏三兄弟間的排名並不只是以親兄弟之間排的,而是以叔伯兄弟之間排的,也有可能以堂叔伯兄弟之間排的。這樣,也會使產生另外一個疑問,以叔伯兄弟或堂叔伯兄弟排名,參與排名的會更多,那麼怎會只見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呢,這也可以得到合理地解釋,應有幾種情形:一種是有的兄弟早夭了;一種是由於當時阮氏家族是漁民,難免會與其它村爭奪漁場產生械鬥,難免會造成人員傷亡;再一種情形就是除阮氏三兄弟外,其他兄弟可能到了外地謀生,或者只是老實的普通人,不參與江湖紛爭。

    綜上所述,在水滸傳中,只見了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這幾位,而不見有阮老大阮老三阮老四阮老六阮老八等,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有的早夭了,有的為家族利益而械鬥亡了,有的可能到外地謀生了或只是個不願捲入江湖紛爭的老實人,只留下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位非親兄弟而是同族的三兄弟,在險惡的江湖中抗爭。

  • 2 # 美玉的光彩

    這些都有隻不在他家,而在他叔叔大爺家。就像我老家是山東,家族大排行,我一脈相承的三叔實際是二叔二姑比我爸還大呢卻排在二位,下邊還有四叔五叔,還有四姑五姑。

  • 3 # 東之西南

    古代可能是叔伯輩的孩子的排行,還有一種就是兄弟姊妹中男孩子的排行,備註下封建社會是重男輕女的,男孩有姓有名,女孩有姓,大多無名,親戚之間走動喊每家特定女孩名字會以排行為準,如大姑娘,二姑娘等等。綜上所得水滸這三兄弟應該叔伯之堂兄弟。

  • 4 # 海條子

    這個,很難再查證了,畢竟三阮未必是真實人物。但就中國漢人的排名習慣。有幾種原因。一,有可能是七個兄弟以上。二,有可能中間有姐妹在,有的習俗會把女性也連在一起。三,有可能中間小時候夭折,或者墜胎,也要連上番號。反正就這幾種原因。

  • 5 # 西門小官人110

    這個問題我來解答,小時看過一本專門寫水滸傳英雄的趣事的,估計是後來人編的但是成了書,三兄弟的父親打漁的沒文化,也沒想到隆重取名字,老人家有天身體不好了,就叫三個兒子去打一條大魚,一個二斤,一個五斤,一個七斤,就這麼來的,幾天後老人家就去世了…………還記得一個是故事是花榮練箭,每天掛一個乒乓球大的鐵環在樹上,以中間穿過為準,練到了每一萬次才會一次不過,兩萬次兩次不過,讓後就下山參軍保國去了,還有幾個記不得了,兩毛錢的小人書看的

  • 6 # 燈火闌珊處2021

    有本書叫做《水泊梁山的傳說》,可能很多人看過,上面講述全部都是水滸人物外號和由來!阮氏三雄是窮漁夫的孩子,母親死的早,連名字都沒有起。寒冬時候,父親生了病,聽說只有吃一種叫泥裡鑽的魚才能好,可是這種魚很平日都很難抓,又是冬天都潛深水底

    更難抓,三兄弟聽說了,眼裡含著淚,什麼也沒說,一起出門了。傍晚,渾身溼透,凍的直打哆嗦,每人手裡提著一條叫泥裡鑽的魚。父親特別感動,猛然想起三人都沒有名字,就把抓到的魚過秤,二斤,五斤,七斤。三人就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阮小二抓到最小,父親告訴他魚越大潛水越深,水性還得練,阮小二聽了更加努力,後來上梁山,阮小二水性在三兄弟裡是最好的!!!寫錯的地方勿噴。謝謝

  • 7 # 濠梁魚

    應該就是排行,未必有太多的道理。兄弟姊妹雖多,成人的就剩下三個,所以有二五七。在我的老家仍然可以看見這一起名習慣。第一個字是姓,第二個字是輩份,第三個字是名了。這個名很多都是按照一定的四字一句的吉祥話排下。比如,榮華富貴,就是一個排列,若遇見一個人叫張成華,又有一個人叫張成榮,他們又口音相同,那你就可以大概斷定,這二人是兄弟,且成榮為老大,成華為老二。

  • 8 # 獨酌113

    這個我看過一個傳說故事,說是阮氏三雄的父親是地道的打魚的農民,不識字,孩子很大了還沒有起名字,由於小哥三水性很好,後來老頭出了個主意讓三兄弟下河抓魚,按魚的斤稱給他們起名字,結果一個抓了條兩斤的,一個抓了條五斤的,一個抓了條七斤的。

  • 9 # 傳說中的大西瓜

    我記得在前十幾年上高中的時候,在校圖書館看過一本故事書,好像寫的是他們哥仨本來就沒名字,後來不知道叫啥,就考他們水性,看誰抓的魚大,結果分別抓的二五七斤,就直接叫小二小五小七了

  • 10 # 追光者1666

    水滸傳中,阮氏三雄的名聲非常大,讀者們都知道他們三兄弟,但關於這三兄弟,卻一直存在著一個問題,令讀者非常疑惑,這便是:為啥阮氏三雄的名字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為啥沒有阮小三阮小四阮小六?這些人都去哪裡了?

    關於阮氏三雄為何取名為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那便是當年阮家父母是靠著一個遊戲來給兒子取名的。阮家父母讓三個兒子去湖裡抓魚,在規定的時間內,抓到幾條魚,就給他取名為小几。比如一個兒子抓到了兩條魚,那麼就給這個兒子取名為阮小二,抓到了五條魚,就給這個兒子取名為阮小五!

    由於這個說法流傳得非常廣,所以不少人都認為這是真實的,不過本文倒並不是非常認同。因為據考證,這個說法主要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流傳出來的,也就是說,這個說法也是我們現代人推斷出來的,並不是施耐庵寫的,而且本文始終覺得,這種靠摸魚來取名的方式太過於兒戲了,試問一下,萬一老大摸到了七條魚,老二摸到了兩條魚,那麼按照這種取名方法,老大就叫阮小七,老二就叫阮小二,這在外人看來,老大到成為了老二了,這是典型的長幼失序啊!

    事實上,本文認為,阮家父母給兒子們如此取名,很可能就是根據先後順序來的,只不過他們的文化水平不夠,比較貧窮,沒法請文化人給兒子取名,只能以姓氏加數字的形式來取名!

    古時候,老百姓非常窮苦,整日在地裡刨食,還賺不了幾個錢,所以說很多老百姓不像現在這樣,會識字,懂文化。古時候的老百姓,大多數都是文盲,不認識字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古代老百姓給孩子取名字,往往不會取得多麼文雅,因為人家壓根兒不識字,沒文化啊!典型的例子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原本的名字是朱重八,這就是因為他們家比較窮,只好以數字來當名字!

    阮氏三雄雖然名氣大,但其實他們就是當時的漁民,靠打魚為生,所以他們家也是窮苦老百姓,他們的父母根本不可能識字,他們是完全有可能以自己的姓氏加數字的來給孩子取名,所以說阮小二、阮小五這種名字,就是因為阮家父母不識字,沒文化,取不到更好的名字了,就完全是生活所迫!

    按照姓氏加出生的先後順序,阮家父母給兒子們取名為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那麼其中的阮小三阮小四阮小六去哪裡了呢?在本文看來,水滸傳之所以沒有出現阮小三阮小四阮小六的名字,很可能是因為兩個原因!

    一、這些人去世了

    按照姓氏加出生日期的標準來取名,阮小三阮小四阮小六是應該存在的。但是在阮小二幾兄弟上到梁山以後,他們只接了父母上山,並沒有接其他兄弟姐妹,這就說明這些兄弟姐妹很可能並不存在!再聯絡到古時候老百姓生活貧苦,連請人幫兒子取名的錢都沒有,只能一二三四這樣取名,可以猜想,阮小三阮小四阮小六這些人很可能中途夭折了!這種情況其實在古代發生得非常多,就連最為尊貴的皇家,也避免不了皇子的夭折,可見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是多麼大!

    二、這些人並非阮氏三雄的親兄弟

    阮家在當地是一霸,算是窮苦百姓中比較能說得上話的,這就意味著,阮家在當地,肯定不小!事實上,古時候的村落,大多數都是同姓之人聚集在一起,大家都是親族,這樣的話即便出了問題也可以互相幫助,那個時候的村落和現在城市的小區完全不同,大家都是熟識,甚至沾親帶故,所以說阮氏家族取名,很可能都是以姓氏加數字的形式,也就是說,阮小三阮小四阮小六很可能並非是阮氏三雄的親兄弟,而是他們的堂兄弟!

    結語

    水滸傳裡阮氏三雄,之所以取名為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家比較窮,採用了姓氏加數字的形式來取名,就好比明太祖朱重八一樣。至於為何沒有阮小三、阮小四、阮小六,則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由於生活條件差,阮小三、阮小四、阮小六過早夭折了,二是阮氏家族都採取的是姓氏加數字形式取名,阮小三、阮小四、阮小六是阮氏三雄的堂兄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1年“舊改”到來,對於有上百年的泥土牆結構危房要怎麼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