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何進何德何能當上太子伴讀?

31
回覆列表
  •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東漢195年國祚中,外戚、士族、宦官之間的鬥爭從未停止過,一直貫穿其中,漢靈帝是東漢最後一個掌握實權的皇帝,漢靈帝在世時,東漢帝國已經開始搖搖欲墜,東漢最大的農民起義就發生在漢靈帝在位期間,沉重打擊了漢朝的統治,幾乎是同一時間,東漢與羌人的戰爭也越來越激烈,再加上漢靈帝本身就是一個荒唐的皇帝,不僅賣官鬻爵,而且荒唐奢侈。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漢靈帝於公元189年去世,漢靈帝有兩個兒子,長子劉辨,次子劉協,繼位的是漢少帝劉辨,只因為劉辨的母親是何皇后,舅舅又是手握兵權的大將軍何進,但是,漢靈帝喜歡小兒子劉協,想立劉協為帝,因為何皇后與何進的阻攔,再加上嫡長子繼承製,所以未能成功,但是,漢靈帝去世前,交代宦官蹇碩繼續扶持劉協為皇帝。

    所以,蹇碩之死,其實是漢靈帝埋下的禍根,漢靈帝生前為了提升蹇碩的實力,還任命蹇碩為西園八校尉之首,統帥袁紹、鮑鴻、曹操、趙融、馮芳、夏牟、淳于瓊等其餘七校尉,就連大將軍何進也歸蹇碩節制,漢靈帝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分何進的權,讓蹇碩有扶持劉協為帝的實力,等於是埋下了何進與蹇碩對抗的誘因。

    蹇碩當時是漢靈帝最為寵信的宦官之一,與其他宦官不一樣的是,蹇碩掌控著禁軍,是除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個宦官之外最有權勢的宦官,蹇碩想聯合十常侍一起對抗何進扶持漢靈帝所鐘意的劉協為帝,但是十常侍並不同意,因為十常侍把寶押在何太后這邊,所以十常侍出賣了蹇碩,還把蹇碩的信給何進看。

    蹇碩

    蹇碩預謀在漢靈帝去世的當天誅殺何進,但因為手下走漏訊息,何進逃出皇宮,然後何進聯合宮中的黃門令逮捕並殺了蹇碩,同時何時兼併了蹇碩的禁軍兵權,當時蹇碩是所有宦官中,唯一有兵權的宦官,蹇碩雖然是何進殺的,但是有兩個誘因:一是漢靈帝讓蹇碩設法立劉協為帝,導致與何進對抗。二是十常侍出賣了蹇碩。

    何進原本是個屠戶,但因為他的妹妹成為漢靈帝的皇后,所以何進才能官運亨通,兩漢歷史上皇后的外戚都是直接封侯的,而不用建立軍功,何進能夠進入仕途靠的是外戚身份,但是何進能成為大將軍,靠的卻是自己的能力。

    漢靈帝

    傳統意義上,總是認為何進愚蠢,無能,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兩漢歷史上有能力的外戚並不少,比如最有名的外戚就是衛青和霍去病,進入仕途靠的是關係,但是能名垂千古、百戰百勝靠的卻是自己的能力,何進雖然不才,但也有一些小能力,起碼他在黃巾起義爆發前,破獲了黃巾軍在洛陽的分支馬元義部,使洛陽地區免受兵戈,因此而立下大功,進而被封為大將軍。

    大將軍等於是東漢的三軍總司令,手握兵權,再加他的妹妹是皇太后,因此何進權傾朝野,不僅如此,何進手下還聚集了當時一大批的名士,比如陳琳、袁紹、逢紀、何顒、荀攸、鄭泰等人,當時的名士因為黨錮之禍大多痛恨宦官,在誅殺宦官這一事上,幾乎所有的名士意見是一致的,但是,意見不一致的是:袁紹提出讓地方軍率軍進京,以逼迫何太后同意誅殺所有宦官

    當時何進的主薄陳琳第一個反對,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很有才華,陳琳勸諫何進的大概意思是說:

    現在將軍既掌握朝政,又握有兵權,需要如何做,只需要憑當前的形勢決定就行了,不需要請外援來,如果外援來了,那麼誰強大誰就能稱雄了,到時候就會引發混亂了。

    當時的形勢確實是完全倒向了何進,何進是大將軍,掌握了全國的兵權,又控制了蹇碩的禁軍,所謂的西園八校尉因為蹇碩被殺,同樣被何進收編,而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並沒有兵權,這與前朝大將軍竇武和太傅陳蕃因為對抗宦官被殺的形勢完全不同了,當時宦官掌握兵權,又加上護匈奴中郎將張奐被宦官利用,才導致竇武和陳蕃失敗被殺,這個時候何進的情況與之前完全不同了,但是何進還是同意了袁紹的意見。

    何進之所以同意了袁紹的意見,有三個原因:

    一、擔心重蹈前朝的覆轍。

    前朝大將軍竇武和太傅陳蕃被宦官所殺的前例讓何進非常忌憚,宦官們雖然沒有兵權,但是有影響力,而且佔據了皇宮,宦官如果始終存在,何進就不敢進皇宮,進皇宮不可能帶兵進去的,不帶兵何進就有危險,這就是何進面對的隱患,事實上這也是何進被殺的原因,最終宦官也是假託何太后的命令,欺騙何進進宮,何進一進宮,就被殺了,再也出不去。

    何進

    二、擔心何太后、何太后之母舞陽君以及表弟車騎將軍異母弟何苗的反對。

    何進之所以富貴,靠的就是何太后,何太后在位,何進再怎麼有權勢,也不敢把何太后扳倒了,何太后倒了,對何進沒有任何好處,也失去了權力基礎,所以何進還需要何太后,但是何太后與宦官關係很好,曾經有一次何太后犯罪,差一點被漢靈帝所廢除,就是宦官們求情,並且宦官還拿出自己的錢財為何太后贖罪,才換回何太后的命與地位,何太后自然不肯殺宦官。這樣一來,何進就投鼠忌器。

    此來,何進的異母弟車騎將軍何苗以及他們的母親舞陽君因為收受了宦官的錢財,也是反對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何苗是有兵權的,一旦雙方鬧起來,雖然何進勢力大,也不敢保證完全勝利,而且這一邊都是自己家族的人,也不好動手。

    三、何進信心不足。

    何進沒有信心與膽量敢繞過何太后私自斬殺所有宦官,再加上袁紹的忽悠,袁紹在當時可是出身四世三公的名士,他的話份量很重,而且袁家在朝廷很有威望,袁紹是司隸校尉,袁術是後將軍,袁隗是司空,三人在朝中都官至要職,再加上朝中就有一批支援袁紹的人,所以何進不得不聽。

    何進其實並非只徵召了董卓一路人馬,而是四路,還包括河內太守王匡、東郡太守橋瑁、武猛都尉丁原三路人馬,只要何進不死,這些人馬是不敢妄動的,何進有信心控制,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何進被宦官騙進宮中直接被殺,才導致了形勢的失控。

    何進被殺後,袁紹、袁術與何進的部下分別率軍進入皇宮,殺了所有宦官,包括十常侍,其中為首的張讓因為走投無路之下跳進黃河自殺,而趙忠則在皇宮中被袁紹等人所殺,這一場屠殺基本上殺光了所有宦官,從此之後,宦官覆滅,而東漢也開始了覆沒。

  • 2 # 江雨燕

    何進屬於典型的外戚,因為她的妹妹姿色不錯被選進宮中成為貴人,光是進宮肯定不夠,關鍵是他的妹妹還得到了漢靈帝的寵愛,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何進很快就入朝為官,可以說以“身無尺寸之功”,卻得到漢靈帝的火箭提拔,一路從郎中幹到了太守。

    何進字遂高,南陽宛人也。異母女弟選入掖庭為貴人,有寵於靈帝,拜進郎中,再遷虎賁中郎將,出為潁川太守。光和三年,貴人立為皇后,徵進入,拜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後漢書·何進傳》

    蹇碩是一個掌握兵權的宦官,起初何進、袁紹和曹操等人都得聽從他的調動,隨著何進的勢力越來越大,官位越來越高,引起了蹇(jian)碩的嫉妒和害怕,也許更多的是為了避免何進在漢靈帝面前和自己爭功吧。蹇碩曾一度勸說漢靈帝把何進調出京師,外出平叛,何進不願離開京師,所以故意拖延時間。

    第一次他假意讓何進入宮商量冊立儲君的事情,但是在潘隱的暗示下,何進逃脫了。第二次蹇碩又和宦官趙忠和郭勝商量殺死何進,不過由於何進以及何皇后都是依靠郭勝才做大的,如今何氏兄妹都大權在握,郭勝肯定要依靠何氏,所以就把蹇碩的幸偷偷拿給何進看,何進於是就派人把蹇碩殺了。

    “《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燎毛髮耳。夫違經合道,天人所順,而反委釋利器,更徵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為亂階——《後漢書·何進》

    陳琳反對的大概意思就是擔心何進引狼入室,反而會給自己帶來不可想象的眼中後果,但是何進沒有采納這個建議,便下令讓西涼軍閥董卓進京,又讓王匡、橋瑁、丁原等人虛張聲勢,但是何太后還是不同意,何苗也勸說道“始共從南陽來,俱以貧賤,依省內以致貴富。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

    所以這時候的何進猶豫了,要說這何苗說的也有那麼幾分道理,你不就是靠著宮中的關係才有今天的地位嗎?怎麼反而要和宮中作對呢?而另一方面袁紹又在馬不停蹄的催促何進誅殺宦官,何進自己的心中沒有了一個堅定的主意,於是就讓袁紹決斷,袁紹就讓董卓繼續進兵,何太后一看害怕了,就罷免了宦官們。

    而鮑信這時候就勸袁紹說趁董卓的士兵長途勞頓,趕緊發兵襲擊董卓,否則後患無窮,但是袁紹看到董卓的軍隊兵強馬壯的外表害怕了,就沒有采取鮑信的建議,鮑信也就失望的離開。結果最後袁紹和董卓鬧翻,什麼好處也沒撈著。

  • 3 # 巴山夜雨涮鍋

    (後漢書何進傳)異母女弟選入掖庭為貴人,有寵於靈帝,拜進郎中,再遷虎賁中郎將,出為潁川太守。光和三年,貴人立為皇后,徵進入,拜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中平元年,黃巾賊張角等起,以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都亭,修理器械,以鎮京師。

    可知,何進的每一次升官,都是靠著她妹妹的貴妃、皇后地位來的。至於德與能,不需要的了。

    題主的第二個問題,蹇碩與張讓,是漢靈帝寵幸的兩個宦官。

    何進的妹妹何皇后進宮之初,是受到過太監們支援的。但在漢靈帝晚年,為了立繼承人的問題,後宮中分成兩派鬥爭。一派是何進兄妹(漢靈帝的老婆和大舅子),企圖立何皇后的兒子劉辨(漢少帝);另一派是漢靈帝的親媽董太后,企圖立王美人生的劉協(漢獻帝)。雖然何氏兄妹勢力比較大,但何皇后太霸道了,漢靈帝其實是比較聽親媽的。蹇碩作為漢靈帝的心腹太監,掌管禁軍,是傾向董太后一黨的,企圖在漢靈帝死後誅滅何進,擁立劉協,結果失敗後被何進殺死:

    六年,帝疾篤,屬協於蹇碩。……及帝崩,碩時在內,欲先誅進而立協。……進驚,馳從儳道歸營,引兵入屯百郡邸,因稱疾不入。碩謀不行,皇子辯乃即位……進乃使黃門令收碩,誅之,因領其屯兵。

    何進殺死蹇碩之後,聽從袁紹等人的建議,打算把太監全部誅滅。這就得罪了張讓、趙忠為首的整個宦官集團。這些宦官在何進和蹇碩的鬥爭中,其實是傾向於何進或者中立的。現在何進要殺太監,還大張旗鼓,招外兵進京。太監們只好豁出去和何進鬥。他們在宮廷中設下埋伏,殺死了何進。諷刺的是,何進被殺死後,他的部將袁紹等人衝進宮來,輕而易舉就把太監殺個乾乾淨淨。張讓等也被迫自殺:

    讓等詰進曰:“天下憒憒,亦非獨我曹罪也。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和悅上意,但欲託卿門戶耳。今乃欲滅我曹種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內穢濁,公卿以下忠清者為誰?”……斬進於嘉德殿前。……紹遂閉北宮門,勒兵捕宦者,無少長皆殺之。……死者二千餘人。……張讓、段珪等困迫,遂將帝與陳留王數十人步出谷門,奔小平津。……貢至,手斬數人,餘皆投河而死。

    蹇碩之死,是他企圖和何進鬥,不敵被殺。而張讓其實真有點冤枉,是何進先要動手,張讓被迫自衛,最後和何進同歸於盡了。

    題主第三問,何進為何不聽何苗、鮑信、陳琳的建議。讓我們先看看何進面臨的格局是什麼,這三個人的建議又是什麼。

    當時,何進殺了蹇碩之後,完全掌握了大權。對於當初有恩與他的太監們,他是又怕又敬。而袁紹則主張趁這會把太監全部殺光。因為何太后不同意,袁紹又出主意,讓召集外面的將軍進京嚇唬太后。董卓就是這麼進來的。

    陳琳對他的勸告是,您現在手握大權,要殺太監輕而易舉,如今招外兵進來,不但走漏訊息,還把規矩弄亂了。

    但何進沒有聽。

    何進要殺太監,本來就不是自己的主見,而是袁紹攛掇的。而袁紹這餿主意之所以何進肯聽,也是因為他過於被太監的積威所懾,沒想到其實自己完全可以輕而易舉誅滅太監,根本不需要搞那麼多名堂。

    何苗是何進的弟弟,他的建議是說,我們何家能夠有今日的富貴,也離不開太監們當初的扶持。現在翻臉要把太監趕盡殺絕,您不要覺得太容易。

    可見,何苗是主張跟太監和解的。但何進這時候已經被袁紹綁架到車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哪裡還收得住?

    簡單說,就是何進被袁紹給洗腦了,完全按照袁紹的主意執行,旁的他聽不進去。估計袁紹長得帥,又有名氣,把何進迷得不要不要的,所以對他言聽計從(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

    至於鮑信,題主記錯了,他並沒有勸告何進,而是勸告的袁紹:

    信謂紹曰:“卓擁強兵,有異志,今不早圖,將為所制;及其初至疲勞,襲之可禽也。”紹畏卓,不敢發,信遂還鄉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光明左右使、玄冥二老、成昆、鷹王、獅王,這幾個人的武功水平誰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