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一直都在考試的人

    第一,物盡其用:提昇舊物的價值。

    我是一個70後,小時候住在農村。每到冬天,母親就會坐在火爐旁邊,織毛衣,做布鞋。

    在我五六歲的時候,母親買了兩件兒童毛衣。後來,我長高了,毛衣太短了,不得不放棄。

    年底了,母親說:“來,試試看,給你的新毛衣。”

    我忽然發現,兒童毛衣經過重新編織,合二為一,變成了一件大童毛衣,並且兩種顏色搭配在一起,顯得格外靚麗。

    現在,我住進了城裡,也不要為一件毛衣發愁了。但是母親卻堅持織毛衣,讓兒女們感受到了母愛。

    春天的時候,我會發現,窗臺上多了一個 花盆,裡面沒有花種,而是有大蔥。花盆,就是一塊巴掌大的菜地,給母親帶來了樂趣,也讓廢盆子煥發了生機。

    很多人,在清理房間的時候,把多餘的東西,一把扔出去,這是不對的。

    廢舊的紙皮、塑料等,可以捆起來,賣給廢品店,帶來一定的收入;好看的酒瓶,可以變成花瓶;廢舊玩具,可以送給鄰居家的孩子,以此改善鄰里關系;一些舊衣服,可以捐給需要的人......經過歸類之後,你會發現,廢物被清理出去了,但是價值也體現出來了,可謂是一舉兩得。

    在整理的過程中,你還會找到樂趣。比方說,帶著兒女一起整理玩具,可以勾起很多美好的回憶;一個酒瓶,可以讓你想起聚會的快樂。

    不要皺著眉頭丟東西,抱怨購買者的無知,要把整理當成快樂的工作,因此創造的價值,就是意外的驚喜。

    03

    第二,按需購買:拒絕雞肋一樣的東西進門。

    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

    花了很多冤枉錢,買了很多雞肋產品,丟掉捨不得,放在家裡,又很占地方。這樣的購物體驗,很多人都有,但總是“不知悔改”。

    聰明的人,在整理的時候,了解自己的個性,購買的欲望,生活的真實狀態,家庭的理財觀念等。

    把自己研究透了,以後再去逛街,就不會胡亂買東西了。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

    前天,隔壁張奶奶走進超市,一眼就看到了塑料模特上的格子裙。服務員急急忙忙跑過來,花了半個小時,建議張奶奶馬上行動,買下裙子。

    張奶奶看了看自己胖胖的身材,又看了看苗條的塑料模特,說:“我是有自知之明的。”然後就離開了。

    很明顯,買東西要按圖索驥,不能偏信偏聽。

    有句醜話說:“無奸不商。”當商家在讚美你的時候,並不是對你厚愛有加,也不是他們有眼光,而是他們把你當成了“商機”。

    保持頭腦清醒,拒絕購買多餘的東西,家庭做過一次清理之後,就再也不會變得擁擠、雜亂了。

    很多家庭,反反覆覆做很多次清理,隔不了多久,就回到了從前。因此,控制購買慾,就堵住了“斷舍離”的源頭。

    04

    第三,勤勞儉樸:傳承好家風。

    有一種父母,在勞動的時候,總是會帶著兒女。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會讓兒女幫忙。

    比方說,小區門衛室有一個包裹,需要去領取。父母帶著兒女走進門衛室,讓兒女感悟到“收件”的快樂的同時,也會告訴兒女,包裝應該如何拆開,如何處理,對於商品的質量,應該如何鑒定。

    勞動的過程,其實是最生動的教育課。

    同理,父母在做斷舍離的工作的時候,兒女參與了,就會明白,金錢來之不易;購物要小氣一些,不要盲目跟風;對家庭裡的東西,要歸類處理。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母親讓我整理襪子。我把一些有破洞的襪子,都找出來,準備扔掉。母親說:“等一等,有些襪子是可以縫補好的。”

    藉機會,母親給我講了一個“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故事。

    扔出去的是襪子,帶回來的是“作風”。

    05

    《道德經》有言:“萬物之始,大道至簡。”

    做好家庭的斷舍離,是所有家人應有的自律。簡單的,才是最令人舒服的。改變,不僅僅在外觀上,更應該在內心深處。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不要取悅誰了,自己喜歡的,真正適用的,才是最好的。不要花自己的錢,買別人的東西,哄別人開心;不要留住無用的東西,占有房屋的空間,讓自己不開心。

    房間那麼大,當斷就斷,不斷就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衣服穿身上起靜電怎麼快速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