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用戶4684081006522

    一、提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中國戲曲的地域性和多樣性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戲曲不但“舞”中有“歌”,“歌”裡有“舞”。而且“字”裡有“畫”,“畫”中有“事”,這就是華夏兒女的審美習慣。比如手工精美的服飾,色彩斑斕的妝容,節奏明朗的旋律,角色分明的唱腔。無論是視覺、聽覺、感覺都能給予人們美的享受。如果能讓美輪美奐的戲曲參與到學生繁重的學習中,通過戲曲的唱、念、做、打來的演繹方式,生、旦、淨、醜的角色分配來演繹民間喜聞樂見。能讓學生卸下沉重學習的心情,穿越在古今的文學與藝術的盛宴中。

      中國戲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是集音樂、服飾、美術、文學、武術、舞蹈於一體的藝術形式。被稱為綜合藝術,所以它的受眾比其他任何藝術形式都廣。從古至今,我們神州大地人才輩出,臥虎藏龍,文明仁孝。戲曲進校園能把古代的文化帶到現代生活中來,消除了學生對戲曲的距離感,戲曲這古老的藝術再也不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在學習過程中提高他們的藝術審美素養,加深對戲曲藝術的理解,培養對戲曲藝術的情感,以戲曲藝術的情感與美引善。

      通過戲曲進校園的形式,讓學生從小接觸戲曲,了解戲曲的基礎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戲曲的理解、舞台表現力和團隊間的協調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對戲曲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創作能力等綜合能力。有調查研究,美國哈佛大學有91%的學生有學習戲曲的經歷,有99%的校長認為學習戲劇有助於提昇學習的綜合能力。

      二、推動優秀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戲曲有著燦爛的文化藝術遺產,具有很高的藝術教育價值和欣賞價值。中國傳統戲劇具有很強的風俗性和生活性,它由地方的語言民歌民間音樂而來。而戲曲進校園活動,對保護地方傳統文化以及對地方戲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著引領作用。

      2020年,有學者安排了話劇《飛兵襲沙家浜》。發現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廣東本土的學生也不能用粵語說臺詞。為了選演員,也為了得到確切的結果,學者在全校3800名學生中做了一份調查:廣東籍的可以用粵語交流人數3457人,可以用粵語讀報讀書的人數只有26人,湖南籍的可以用粵語交流人數114人,可以用粵語讀報讀書的零人,廣西籍的可以用粵語交流的人數97人,可以用粵語讀報讀書的零人,其他的可以用粵語交流人數只有30人,可以用粵語讀報讀書的零人。調查結果令我忐忑。我們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完全可以兼顧本土語言,本土語言是地方重要文化之一。戲曲就有這個功能,使學生學好普通話的同時也能傳承地方語言。

      根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2016)》中顯示出。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是編劇還是演員或者是觀眾,都有著很明顯的斷層問題。讓傳統戲劇與學校緊密結合,將從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困境,也是解決這種困境最直接的方法。戲曲的包容性強,無論是語文科、數學科、英語科或者是音樂科、美術科、體育科等任何科目,都可以把戲曲的內容滲透其中。

      學生時代是對各方面的知識都充滿好奇的時代,也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如果在校園生活中有戲曲的文化深入與熏陶,讓他們了解戲曲藝術的精髓,使他們逐漸對戲曲產生興趣、愛上戲曲。有了新生代的愛好者,戲曲的傳承才可以星火燎原,戲曲藝術才有蓬勃發展的希望。

      三、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一個民族必須有本身的傳統與習俗,就像一個民族,必須有民族信仰,因為這些傳統與習俗就是民族的發展足跡,這些足跡可以喚醒人們對民族的敬仰,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信心。

      戲曲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華夏古老藝術的精髓,無論從戲曲的故事,到戲曲的唱腔,或者精美的臉譜和精工細作的服飾,無不彰顯著中華兒女的智慧。戲曲藝術兼顧抒情文學和敘事文學的“情”與“事”兩個方面,以美的形象,美的韻味,美的形式、美的情感,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感知於心,言致一行。比如:京劇旦角梅蘭芳、粵曲名伶紅線女、粵劇表演藝術家馬師曾、晉劇表演藝術家郭蘭英等等。這些藝術家德藝雙馨享譽國內外。無論是他們的作品還是人品,都是值得我們發揚光大或終身學習的典範。從作品的內容或者在藝術家的行為中,感受到愛國的美、愛家鄉的美、愛他人的美。從而洗滌學生的心靈

  • 2 # 磊字營

    戲曲進校園,是增強學生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戲曲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現存約300個劇種、數以萬計的劇目。可以說,每一個劇種、每一齣劇目都是一本生動鮮活的地方歷史文化教科書。

      戲曲藝術是中華民族厚重歷史文化的積澱,是民族傳統文化活的載體,傳承與弘揚戲曲藝術關係著民族精神的維繫與傳遞。戲曲進校園,有助於讓學生在近距離的體驗中,在劇目的耳濡目染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進而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

      戲曲進校園,將促進校園美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戲曲是美的,絕美的扮相、精緻的行頭、矯健的武功、鏗鏘的鑼鼓、婉轉的吟唱等無不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傳統審美情趣。國學大師王國維說:“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

      戲曲進校園為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打開了新天地。戲曲進校園,不僅將在校園內,而且將在全社會營造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良好氛圍。傳承發展戲曲,較關鍵的是人。戲曲進校園將視線轉移到學生身上,不僅可以培育年輕觀眾,而且將有機會在學生中發掘傳承戲曲藝術的好苗子,助力戲曲人才梯隊建設。古老戲曲與“腦洞大開”的現代學生相遇,將為戲曲的創新發展帶來新的血液、新的思路。在學生心中種下戲曲的種子,戲曲藝術才能不斷生根開花,結出豐碩的果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區外來車輛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