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珍惜愛呀
-
2 # 我們的童年很歡樂
1、蟋蟀的體色變化較大,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或為綠色、黃色等,頭圓、胸寬,觸角絲狀、長於身體,觸角柄節多為圓盾形,咀嚼式口器,產卵器外露,針狀或矛狀,前足和中足相似並同長,後足發達、善跳躍。
2、蟋蟀也稱為蛐蛐、夜鳴蟲、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
3、蟋蟀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古代和現代玩斗的對象,左右兩翅一張一合,相互摩擦即可發聲。
4、蟋蟀穴居、夜間活動,常棲息在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一般的情況都是獨立生活。
-
3 # 據VVG好呢nnnn
蟋蟀的體型多成圓桶狀,有粗壯的後腿,比身體還要長的細絲狀觸角。腹部末端有兩根長尾絲,如果是雌蟲,還有一根比尾絲還長的產卵管,分辨雌雄還有一招,翅膀有明顯凹凸花紋的是
-
4 # 左群873
蟋蟀體型微扁,頭部圓形,觸角長,呈線狀,有刺時,翅平疊於軀體上,多數體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淺不一。多數雌性的產卵期很顯著,呈筒狀或針狀。
蟋蟀(下簡稱蟲)的大小,以籠拍(籠形、拍子)、重量兩項指標確定。
籠拍是指蟲外觀形狀大小,只能根據經驗用眼光比較評估。在購蟲時,一般不用“橫”稱蟲重量,只憑眼光看蟲的籠拍大小,確定其價格。北方魯、冀、皖、京、津等地合滬3斟(音真)籠拍的蟲稱6釐;而南方杭州、紹興一帶3斟籠拍的蟲稱一釐半。這說明,蟲的籠拍大小稱法各地之間有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