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袁的快樂生活
-
2 # 天天陪伴
1、沙漏遊戲。一不許動,二不許笑,靜坐,盯著沙漏看。這是我在家玩過的,有陣子每天一次,讓孩子直觀地感受時間。
2、閃卡遊戲。卡片上面可以是圖畫,可以是孩子認識的字,可以是一個拼音,反正是要孩子一眼能認出的,訓練孩子瞬間記憶,在那記憶的瞬間其實是思想高度集中的時候。
3、搶佔地盤。這是籃球課上學到的遊戲。和孩子一個抱一個球對著站,中間畫一個大圓圈,第三個人喊“開始”拍球,在拍球過程中突然喊出“搶佔地盤”,看誰先站到中間的大圓圈裡去。
4、開火車遊戲。一家三口就能玩起來,開火車,嘟嘟嘟,然後報站名,接上。比如爸爸當揚州站,媽媽當鎮江站,孩子當南京站。爸爸拍手喊,“揚州的火車要開了。”大家齊手拍喊,“往哪開?”爸爸拍手喊,“南京開”,然後孩子接上……
玩遊戲訓練孩子注意力的方法還有很多,這裡不再一一羅列了。其實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是不用訓練,他都能集中注意力的。所以如果因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最終導致學習不太理想的話,事實上換個思路就是如何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
3 # 糊塗阿西吧
關於改掉這些壞習慣,我也特別認同兒童文學作家樂多多的觀點,她說:最完美的教育,其實就是孩子的自我教育。
我以為,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教育”來實現。
比如說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太馬虎。那麼當你引導孩子認識到馬虎、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後,孩子的內心自然產生改正的思想。。孩子自己想要改正這個問題,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1. 家長方面,可以引導孩子做一些細緻的事兒。比如學習圍棋等棋類遊戲,這對培養孩子專注力和細心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2. 孩子方面,可多進行有益的自我閱讀。多閱讀一些對成長、對人生觀塑造有幫助的圖書。樂多多的《胡小鬧日記》算是比較經典的一部引導孩子人生觀塑造的圖書了。另外,一些培養好習慣的書,也些小故事類圖書,也可以給孩子買來看看。
另外,其實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通過閱讀進行自我教育。通過閱讀,孩子自然能分辨對與錯,是與非,自然會意識到壞習慣的危害,自然也會想辦法改正。
嗯,感覺這種觀點對咱們做家長的挺有啟示的。
-
4 # 8爪媽媽
有很多家長髮現,孩子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3歲以後,例如:
上課的時候總精神不集中,坐不住,左顧右盼,小動作特別多,老師反映常常走神發呆,任何事情都是做做玩玩,寫作業拖拖拉拉,不停用上廁所、喝水、吃東西為由中斷學習,對家長說的話,總是心不在焉,似聽非聽 ,就像沒聽見一樣,考試的時候,常常粗心大意 ;一到學習就走神,一看電視或手機就非常專注,有時家長就會產生疑問,孩子的注意力,到底是集中,還是不集中呢?
這是什麼原因呢?我簡單從內外兩方面因素解釋:
1.外部因素
首先,人的視線天生是不穩定的,特別是嬰幼兒時期,任何跳動的東西,都比安靜的東西更能引起視覺上的注意,但是,隨著視覺發育的逐漸完善,視覺的穩定能力也會越來越強,4歲後孩子持續觀看靜態事物的能力會大大加強,但如果在這之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長,導致他們的眼睛習慣追蹤動態事物,再看靜態書本時,就很難穩定。
其次,電子產品畫面太豐富,和書本靜態畫面,形成鮮明對比,看電子產品越久,孩子對書本的興趣度越低,所以,長時間看電子產品,不僅對視力不好,更會損傷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好的孩子可能一目十行,注意力差的孩子,抄一句話,要看好多次,花幾倍的時間,導致學習效率低!
2.內部因素
我們大腦有一個前庭覺,是接收臉部正前方的資訊,就像是我們大腦資訊的過濾器,把重要資訊傳遞給大腦,如果孩子孩子前庭發育不良,就無法分辨、過濾。簡單說,外界有一點風吹草動,他就把所有的資訊都傳給大腦,讓大腦一值忙碌,興奮,導致精神不集中,總是坐不住!其實出現這個問題,也是孩子感統失調的原因,那麼,就要通過一些感統訓練,降低這種敏感度,才能專心去做事!關於這個問題,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介紹過,如需瞭解請點選:孩子有這8個表現,說明感統失調了!
改善方法:無論康復中心還是訓練機構,都是以遊戲的形式讓孩子參與,讓孩子感覺訓練就如同玩遊戲,進而豐富兒童的感覺刺激。但這種遊戲活動又有別於一般性遊戲,它是訓練者根據兒童的感覺和動作發展的不良狀況,通過特殊研製、精心選擇、調配器材,以遊戲的方式,讓他們在遊戲中進行一系列的行為和腦力強化訓練,下面推薦幾個感統方法,簡單易行!
1.穿珠子
讓孩子用線穿珠子,穿釦子,係扣子,這是感統訓練中,針對精細動作常運用的方法,在練習的過程中,孩子只有精神集中才能完成,同時也是在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其次,也可以練習畫畫,原理相同。
2.搶物品
訓練者和孩子面對面坐桌子兩邊,也可多人蔘加,桌子中間放一物品,可設定一個孩子喜歡的物品,然後一方數數:1,2,3!搶!搶到者贏,鍛鍊孩子的注意力反應力,手眼協調能力!
3.爬行運物品
用紙板將小球送至約 2米外的目的地,確保小球不掉,兩人可比速度。孩子只有專注及保持手臂平衡才能成功,對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都有提升,如熟練後可逐漸加強難度,如:爬行時用嘴叼著紙杯,用紙杯運送小球。
另外可以配合一些道具進行訓練:1.觸覺刷/觸覺球
觸覺刷/觸覺球,能大大降低孩子對外部的敏感度,減少被外界干擾,提升專心注意力,同時,一些喜歡動手打人的孩子,也是由於對外界反應過於敏感,導致易動手愛發脾氣,通過觸覺刷/觸覺球,增強他們的觸覺識別能力,使他們的觸覺防禦反應趨於正常,降低敏感,緩解壓力,及安撫情緒。
2.感統腳踏車感統訓練中常用的器材,和自行車相似,孩子用腳踩車子隨意前進或後退。適用於注意力不集中、平衡感不足、本體感不足的孩子。
孩子熟練後可一邊踩踏車一邊和家長做拋接球遊戲,或在踩踏的過程中,伸開雙臂,用頭頂物確保不掉,訓練過程,需孩子高度集中,對促進腿部肌肉發展,身體協調及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都有幫助!
注意事項:1.強化物的設定
每次孩子完成一個訓練,要給予獎勵,這就是強化物,這是心理學實驗中的重要概念,就是那些能夠提高特定反應的事物,簡單說,就是能引起孩子興趣的事物,通常可以用食物或玩具來設定。
2.時間把控
訓練時間由短及長,最開始訓練時間可2-3分鐘,完成就要給予獎勵,如果獎勵的是玩具,也要控制時間,一分鐘以內,後期再延長訓練時間,縮短獎勵時間。
6歲前是感統訓練的最佳時間,越早越好,孩子成長很快,沒有什麼祕籍良方能一招搞定,我們就要利用所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把訓練延展到生活中,隨時隨地邊玩邊訓練!
-
5 # 多特兒童專注力
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今後學習的有力保障,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缺乏這項能力。
作為家長,我們有什麼辦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在遊戲活動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穩定性較強。因此,我們可以多開展遊戲活動,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遊戲的內容應遵循的原則是:從小到大、從短到長、從少到多、從易到難。
專注力的訓練遊戲包括視知覺訓練及聽知覺訓練。今天推薦30個經典的專注力小遊戲,希望對大家有用。
聽知覺訓練
聽知覺是大腦對聽到的資訊進行加工和處理,把聲音和狀況、物體等之間產生聯絡,幫助我們做出判斷和推理。簡單說,就是聽懂。
而聽知覺能力不足的孩子,常常給人一些諸如不專心、不聽話、漠不關心、聽而不見、聞而不動或理解能力差的印象。
尤其是對於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他們可能無法立即聽明白,或者需要自己再重複一遍老師的內容才能吸收。而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業,他們可能也無法記住或無法記全,這樣一來,他們學習的效果就不會太理想。
怎樣提高孩子聽知覺能力?家長要教孩子學會傾聽。
聽知覺訓練,主要靠遊戲來鍛鍊孩子對聲音的敏感性,讓他們學習集中注意力聽別人說,及時獲取資訊或者快速做出反應。
1初級階段
01
背電話號碼
訓練目的:
訓練孩子的聽覺專注力,及培養孩子的聽覺記憶,使孩子能更為完整地接受聽覺資訊。
訓練方法:
家長隨機地選一些數字,然後對孩子說:現在我們聽一組數字,我念完之後你將它複述出來,例如我說:1 7 9,你要說1 7 9。
02
聽數倒背
訓練目的:
訓練孩子的聽覺專注力,及培養孩子的聽覺記憶。
訓練方法:
讀給孩子一組數字,讓孩子倒背出來,如426,孩子背出“624”。陣列隨訓練的程序逐漸加長。
03
聽字打“√”
訓練目的:
鍛鍊孩子的聽覺專注力及分配性。
訓練方法:
家長先準備一篇短文,然後對孩子說,你會為他讀這篇短文,他要仔細聽,當聽到某個字,比如“一”的時候,就要在本子上打個“√” 。家長讀完之後再統計短文中這個字的個數與孩子打的“√”的個數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可以再讀一遍,讓孩子重新打,直到孩子能夠打出數量正確的“√”。
04
一分鐘閉目
訓練目的:
鍛鍊孩子的聽覺專注力及聽覺廣度。
訓練方法:
讓孩子微閉雙眼,靜心去聽外界的聲音,聽到的越多越好。在孩子聽的過程中,老師或家長可以慢慢地提醒孩子你能聽到桌子的聲音嗎?你能聽到空氣的聲音嗎?
05
聽數拍手
訓練目的:
鍛鍊孩子的聽覺專注及聽覺反應。
訓練方法:
家長數數1到50,碰到2、4、7孩子拍手,50 到100碰到3、8、9拍手,漸漸過渡到拍4個數。
2中級階段
01
傳遞句子
訓練目的:
鍛鍊孩子的聽覺專注及聽覺記憶。
訓練方法:
家長可組織多個孩子一起做遊戲。讓他們一個挨一個地坐好,家長先告訴第一個小朋友一句話,讓孩子以說悄悄話的形式告訴第二個孩子,第二個孩子依次往下傳,讓最後一個孩子大聲說出句子的內容,看是否與原話一致。事前對孩子提要求:“一定要準確地將話一個一個往下傳。”
02
分類聽指令做動作
訓練目的:
訓練孩子的聽覺注意廣度及聽覺反應。
訓練方法:a.聽到水果拍手,聽到動物跺腳
b.聽到電器張嘴,聽到文具捂嘴巴
電視 鉛筆 油畫棒 電腦 微波爐 電風扇 文具盒 橡皮 洗衣機 電燈 加溼器 水彩筆 印表機
03
聽故事找詞遊戲
訓練目的:
鍛鍊孩子的聽覺專注及聽覺記憶。
訓練方法:
念一篇符合孩子年齡的故事或寓言,比如烏鴉喝水的故事,講完故事後,讓孩子數一數“烏鴉”這個詞出現了多少次,唸完後還要讓寶貝複述大概內容。
04
漏數遊戲
訓練目的:
鍛鍊孩子的聽覺專注及聽覺記憶。
訓練方法:
家長以1秒說1個數字的速度,從1數到30,中間隨意漏數10個數,孩子聽到漏數的數就拍手一次。
05
複述遊戲
訓練目的:
鍛鍊孩子的聽覺專注及聽覺記憶。
訓練方法:
讓孩子看圖畫書15分鐘,或看一節完整的寓言動畫,立即合上書或在關上電視後,要求孩子按要求複述故事。
3高階階段
01
記錄新聞
訓練目的:
鍛鍊孩子的聽覺專注力及記憶能力。
訓練方法:
聽“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或看“新聞聯播”節目,或別的新聞節目。在剛聽(看)完之後馬上寫出共多少條新聞,其中國內多少條,國外多少條,男女播音員各播多少條,最主要的六條是什麼。
02
開火車遊戲
訓練目的:
鍛鍊孩子的聽覺廣度、聽覺記憶。
訓練方法:
大家圍坐一圈,每人報一個火車站名。例如a是北京站,b是上海站,c是西安站。a拍手喊:“北京的火車就要開!”大家一起拍手喊:“往哪開?”a拍手喊:“西安開”。C就要立即拍手喊:“西安的火車就要開“,大家一起拍手喊:”往哪開?“c拍手喊:“上海開”。B要立即拍手喊:“上海的火車就要開”。
03
數積木
訓練目的:
鍛鍊孩子的聽覺專注力及記憶能力。
訓練方法:
準備積木若干,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故事書,長度適中,家長開始讀到“一”聲音要加大,讀完故事後,一起數數積木數與“一”的數量是否一致。可以把“一”泛化為故事裡其它出現頻率較多的字,“積木”可以泛化為在草稿紙上畫短豎線等,變換不同的方式讓遊戲更有趣。
04
相反動作
訓練目的:
提高孩子的聽覺專注力和聽覺反應。
訓練方法:
(1)讓孩子所做的動作與家長所說的口令相反。比如:(口令)立正——(動作)稍息;口令)向前一步走——(動作)向後一步走;(口令)立正——(動作)稍息;(口令)蹲下——(動作)跳起……
(2)凡動作與口令相同、下達命令2秒內未做出動作的,記失敗一次。
05
拍拍手
訓練目的:
提高孩子的聽覺專注力與反應速度。
訓練方法:
(1)與孩子面對面坐好,家長隨機說幾組數字,請孩子在聽到數字2時拍一下手,聽到數字9時拍兩下手。
(2)與孩子面對面坐好,家長隨機說幾組句子,請孩子在聽到動物時拍一下,聽到日常用品時拍兩下手。
視知覺訓練
閱讀和書寫,是學齡期孩子學習的兩項重要內容。
視知覺能力是學習的一個重要基礎。許多孩子理解問題並無困難,但在寫和讀及運算方面經常出現障礙,主要是由於他們的視知覺能力落後於同齡人的發展。
視知覺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
跳行漏字、倒反念、混淆相似字、拆字、閱讀速度慢、長時間停頓、不能正確分節、猜測文意、無法理解閱讀內容、排斥文字很多的書、看不懂數學應用題......
視覺專注力訓練可通過實物快速再認、閃現圖片問看到什麼、在亂序數字中按順序找數字、連串數字中找出指定數字等來強化訓練。
1初級階段
01
注視
訓練目的:
訓練孩子的視覺專注力。
訓練方法:
(1)伸出食指放在孩子眼前約30釐米處,讓其注視。
(2)讓孩子注視家長手裡的東西。
(3)讓孩子凝視家長的眼睛,與家長對視。
(4)讓孩子注視鏡中自己的眼睛。
02
指讀舒爾特方格
訓練目的:
訓練孩子的視覺專注力及視覺廣度。
訓練方法:
舒爾特方格是在一張方形卡片上畫上1cm×1cm 的25個方格。訓練時,要求被訓練者用手指按1-25的順序依次指出數字的位置,同時誦讀出聲,父母幫助孩子計時。按照順序數完25個數字所用時間越短,表示孩子的注意力水平越高。
03
找不同
訓練目的:
訓練孩子的視覺專注力及視覺廣度。
訓練方法:
找兩張孩子感興趣的主題圖片,對照兩張圖片,按照要求找出一定數量的不同之處來。例如下圖有7處不同之處,可能是數量不同、位置不同、顏色不同、左右上下顛倒等,家長可根據孩子的能力選擇適合的難度,也可自己先嚐試找找來感受題目的難度。
04
接球
訓練目的:
訓練孩子的視覺專注力及視覺分辨。
訓練方法:
媽媽和孩子可以站約一米遠,兩人互相丟接球,可以直接丟球,或讓球在地上彈一次再接球。一開始可以用大籠球丟,慢慢地將球變小,甚至可以用小皮球丟。
05
數字變位
訓練目的:
訓練孩子的視覺專注力,培養孩子的視覺記憶力。
訓練方法:
在紙板上順序貼出由1-10個數字,讓孩子觀察並認識這些數字,然後讓他轉過身去,把個別數字交換位置或者取走,再讓他轉回身來,迅速說出哪個數字變了或者已被取走。
2中級階段
01
穿珠
訓練目的:
訓練孩子的視覺專注力;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力及小肌肉動作能力。
訓練方法:
準備各種顏色的小木珠十幾顆和兩根細繩。如果此時孩子已準確認識了紅、黃、綠等顏色,還可把各種顏色的木珠分開,按一定的規律將同顏色的兩顆或三顆穿在一起,媽媽先穿好一串顏色間隔開的珠子,讓孩子模仿,穿出一串相同顏色間隔的珠鏈。
02
接數遊戲
訓練目的:
訓練孩子的視覺專注力及視覺記憶。
訓練方法:
遊戲時,家長出示1-10的數字卡片,孩子看後逐一讀出數字。首先了解數字的排列,並加深其印象。接著提出要求,家長說出幾個數,孩子接著往下數與家長一樣多的數,例如:家長數1、2、3,孩子數4、5、6;家長數6、7,孩子接下去數8、9。
03
畫地圖
訓練目的:
訓練孩子的視覺專注力,培養孩子的視覺記憶力。
訓練方法:
散步時,家長和孩子一起指出沿途看到了什麼,比如好朋友的家、水果店、郵局、超市、花園等建築物,告訴孩子回家後我們要把散步時的路線圖畫下來。
回家後,鼓勵孩子畫一張散步時的地圖並註明沿途標誌物。
孩子畫的同時,家長也一起畫,等孩子畫完後,和孩子的地圖相比較,看誰畫得準確。
04
撲克牌補位
訓練目的:
鍛鍊孩子的視覺專注及記憶能力。
訓練方法:
取三張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隨意排列於桌上,如從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塊5、選取一張要記住的牌,如梅花2,讓她盯住這張牌,然後把三張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長隨意更換三張牌的位置,然後,讓她報出梅花2在哪兒。
05
劃消訓練
訓練目的:
訓練孩子的視覺專注力,培養孩子注意力持久度。
訓練方法:
劃消訓練有數字劃消、字母劃消、幾何圖形劃消、簡單的符號劃銷等。
以數字劃銷為例,在數字表格中,數字0-9雜亂無序地組合在一起。可以影印5張,用來做五次不同規則難度的劃消訓練。
規則一:劃掉數字3
規則二:化掉數字3前面的數字
規則三:劃掉數字3前一位數字7
規則四:劃掉3和7中間的數字
規則五:劃掉3和7中間的偶數字
3高階階段
01
準確朗讀
訓練目的:
鍛鍊孩子的視覺專注力及語言發展能力。
訓練方法:
要求對一篇課文或一篇報刊的好文章,在清楚、流利、中速(每分鐘200字左右)的基礎上,保證一字不差。這樣的朗讀訓練法,能使孩子在讀完第20篇(每篇約一千字)時,注意力達到“足夠用”(家長鬚監聽記錄)。
02
玩迷宮遊戲
訓練目的:
培養孩子的視覺敏捷性和專注性。利用眼睛來完成分辨任務。
訓練方法:
給一張迷宮圖和一支筆,讓孩子在5分鐘內從入口找到出口。通常專注力不佳的孩子很快會放棄,這時候就需要家長一起,帶著孩子觀察迷宮路線,或者用手指先畫一遍,之後再讓孩子用筆走迷宮。
03
摺紙遊戲
訓練目的:
培養孩子的視覺專注性及視覺記憶。
訓練方法:
可以教孩子學摺紙,讓孩子一邊記憶一邊模仿你的手連續操作的動作,起初可以做一步,等一等孩子,慢慢的可以不再停頓,讓孩子快速記憶。
04
圈字母遊戲
訓練目的:
培養孩子的視覺專注及視覺廣度。
訓練方法:
你可以寫一串字母“b”,中間夾雜幾個“p”,然後讓孩子在最短時間內把“p”圈出來,或數出一共有幾個“b”或幾個“p”等。
05
找積木
訓練目的:
訓練孩子的視覺專注力和視覺記憶力。
訓練方法:
1.準備若干塊顏色不同的積木,在家裡有一組抽屜的櫃子前放好。
2.家長扮演木偶對孩子發出指令,“請把綠色的長方形積木裝進第二個抽屜裡”,“把紅色的圓圈積木放進第一個抽屜裡”。
3.孩子放好後,請他把積木找出來,找的時候一次只找一塊,這樣孩子就需要調動自己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
6 # 家有寶寶學心理
好些家長關注這個話題,可能都是因為覺得自己孩子的很難集中注意力,總是分神。然而孩子的集中力水平和大人是有差距的,本來就不適合用成人的標準來看孩子。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孩子注意力發展的階段。然後,再根據孩子的注意力發展情況、特點,選擇合適的輔助遊戲。
(圖自Shutterstock)
孩子注意力發展的階段、特點:0-1歲: 孩子的注意力非常分散,任何刺激都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1-2歲: 孩子可以很短暫地集中注意力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上。且在進行自己選擇的活動時,會忽視外界的一切。
2-4歲: 孩子在一定的指導下(語言或動作),可以控制注意力,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的活動上。
4-6歲: 孩子對注意力的控制逐步增強,可以自己控制注意力,並將注意力保持在需要的活動上。
6歲之後:孩子對注意力的控制基本形成,並逐漸強化。
建議的遊戲:基於孩子注意力的發展階段,我們建議在孩子2歲之後,適當增加一些訓練注意力的遊戲。且選擇遊戲時要注意:得是孩子感興趣的,不太難、與孩子年齡匹配,是比較快速的遊戲。
以下簡單地介紹一些適合的遊戲:2-4歲:建議選擇簡單的、吸引力強的,並且最好配合肢體動作的遊戲。木頭人——讓孩子在一定時間內保持不動、不說話。
背後寫字——家長用手指在孩子背上寫字,讓孩子猜寫的是什麼字。
4-6歲:可以適當地增加遊戲的難度翻卡片——使用將2~3組成對的卡片,先將卡片依序放在桌上給孩子看。然後將卡片翻過來,並改變卡片的排序。之後,讓孩子把成對的卡片翻出來。
簡單的拼圖——找些色彩豐富、塊數較少的拼圖,讓孩子自己玩。
6歲之後:可以增加一些數字相關的、需要語言參與的遊戲“不說那個數”——從“1-10”家長和孩子輪流報數,提前指定某個數字不能說。誰不小心報到了那個不能說的數,就算輸。
編故事——指定幾個詞語,讓孩子用上這幾個詞編一個小故事。比如“兔子”、“老虎”、“獅子”、“我”。
特殊情況以上是大多數孩子的注意力發展情況。也有一些孩子情況比較特殊,有注意力缺陷的問題,比如患有多動症。這部分孩子的注意力、記憶、衝動控制能力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受損,他們的注意力幾乎無法集中。但這並不是孩子刻意搗亂,不聽話。 家長可以想象下,自己生活在遊戲世界裡,所以的資訊、一切刺激物(顏色、聲音等),都同時、不斷地、從四面八方湧來。
如果家長根據孩子的情況、與同齡孩子的比較、老師們的反映等,懷疑孩子可能有注意力缺陷的問題,家長可以尋求專業的幫助,儘早檢查。如有問題,謹遵醫囑。
參考資料:
Stages of Attention Development. (2015). NHSaaa.
Christie, B. (2015). 10 Kids Memory Games To Help Improve Memory, Concentration & Thinking Skills. Childhood101.
Rebert, M. (2015). 5 Simple Concentration Building Techniques for Kids with ADHD. Empowering Parents.
-
7 # 一家三口組
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先分析一下為什麼孩子的注意力會不集中。
1.孩子的學習環境不佳,導致孩子總分心,不能集中注意力。
2.孩子可能對所做的事不感興趣,不感興趣自然不會集中注意力,如果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會表現出驚人的專注力的。
3.如果孩子自己內心有所不安或是無法解決的事時,他們也不能專注於學習。
當然,上述原因只是其中一部分,可能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孩子,但孩子的注意力是可以培養的,這裡我就分享可以培養孩子注意力的親子游戲。
反口令遊戲家長說一個口令,讓孩子按照反口令做動作。
玩撲克遊戲家長取出三張撲克牌,背面朝上列成一排,讓孩子選出一張(例如黑桃A️),然後背面朝上放回原位,請孩子集中注意力盯著這張牌,然後把這張牌進行左右快速移動,多次移動後請孩子從三張撲克牌中,指出黑桃A️的位置。
對於孩子注意力的培養也不能著急,需要慢慢培養,這個可是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家長要有耐心。
-
8 # 啟睿寶嬰幼兒成長測評
7個月前的寶寶,注意力發展主要是被動主意,我們可以通過帶寶寶玩視覺追蹤的遊戲,比方和寶寶一起玩逗逗飛。
家長面對寶寶將食指指尖對在一起,然後分開,並說“逗~逗~飛~”
待寶寶熟悉以後可以戴上指偶,和寶寶一起玩。
8-12個月的寶寶是共同注意的關鍵期,我們能發現這段時間寶寶會主動去關注父母正在關注的事物,共同注意也是寶寶未來社交發展,共情能力的重要基礎。共同注意的小遊戲推薦為追視小球:
1. 家長和寶寶面對面坐在地墊上,準備3-4個不同顏色的海洋球;
2. 家長手裡先拿一個球,在寶寶視線範圍內慢慢移動,可以先橫向,再縱向;
3. 家長將寶寶視線吸引到自己手中球上,然後將球輕輕滾向寶寶,鼓勵寶寶將球撿起來;
4. 家長再拿出另一個不同顏色的球,繼續跟寶寶互動,練習寶寶追視小球的時間和速度。
12個月-24個月的寶寶是執行性注意的關鍵期,我們能發現寶寶會邊看邊思考,也叫主動注意,指寶寶開始可以帶著主觀意願的去做注意的動作,我們可以和寶寶一起玩“紅綠燈”的遊戲:
1. 準備兩張紙板,一張貼上紅色,一張貼上綠色,分別代表紅燈和綠燈;
2. 媽媽將兩張紙板分別拿在兩隻手裡,跟寶寶講述規則,“我舉起這個紅色的手,說紅燈,你就停下,我舉起另外一隻手說綠燈,你就開始跑步,怎麼樣?”寶寶按照指令去練習;
3. 然後請寶寶將兩個紙板分別拿在手裡,模仿媽媽一邊舉手一邊說“紅燈”或是“綠燈”,媽媽按寶寶指令去做。
小朋友們都需要去鍛鍊在一件事上的持續注意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寶寶比較喜歡的遊戲活動開始,比方有的寶寶喜歡繪本,有的喜歡踢球,有的喜歡捉迷藏,不管任何活動,我們可以堅持的時間長,玩法越來越多樣,都會幫助孩子去鍛鍊注意的持續性,為孩子在未來課堂學習中打好基礎。
-
9 # 小馬快跑國際早教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父母用心,寶寶的成長是很有成效的。
無論是和寶寶用餐、逛街、玩遊戲、串門,生活裡的每一個小細節,都可以成為提高寶寶智力的有力武器。
邏輯性的提高1. 推理能力的練習
當你和寶寶一起吃飯之前,你可以先讓寶寶猜猜看今天吃的是什麼?希望喝豆漿還是牛奶?這樣的日常,可以提升寶寶的生活邏輯能力。
2. 數樓梯
無論大人小孩,上下樓梯總會讓人感到無聊,但是如果父母能夠通過一些有趣的方法,比如和孩子一起數數目,吸引孩子爬樓梯,不僅能夠讓寶寶的數字能力有所提升,還可以使得寶寶吵著父母抱著上樓梯的狀況也會大大減少。
4. 數玩具
每天睡覺之前,讓寶寶養成收拾玩具的好習慣,父母可以從和寶寶一起大聲數玩具開始,數完一件放好一件,寶寶慢慢地也能學習到數數的順序,直到能夠自己數數為止,這樣也可以培養寶寶的數學智慧。
5. 觀察節目時間表
寶寶喜歡看電視節目,你可以通過讓孩子認識與記憶節目播出的時間培養他的數學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寶寶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一些漢字。
交際能力的培養1. 學會與人打招呼
當遇到熟人時,可以讓寶寶主動打招呼,向他們問好,同時也要提醒他們注意使用禮貌用語,這樣可以提升孩子的人際溝通能力。
2. 讓孩子進行自我介紹
出門串門的時候,可以讓寶寶簡單地自我介紹一下,如果寶寶害羞的話,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就可以啦,比如姓名、年齡等,這不僅能培養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還能提升他們的內省智慧。
3. 多讓寶寶幫忙
比如幫忙洗抹布、遞東西等一些小家務,通過勞動,讓寶寶們建立自我服務及服務他人的意識,讓他們參與家長們的日常作息,訓練他們的合作能力,對於人際交往也有極大的幫助。
空間想象能力的提升1. 認清方向
和寶寶在路上時,可以教寶寶認路以及辨別方向,比如用特別的建築物進行標記。如果到了十字路口,可以讓寶寶觀察上下左右前後各個方向,提升寶寶的方向感,讓寶寶熟悉道路。
2. 觀察樹葉的變化
季節交替,植物的變化是最明顯的。寶寶可以通過觀察樹葉一年四季的變化,瞭解季節的概念,同時可以提升寶寶的視覺空間智慧。父母可以和寶寶同時觀察一棵樹,持續觀察一年,就可以瞭解到樹葉顏色的變化、生長和枯萎了。
3. 學會看地圖
準備出遊前,可以購買一張旅遊目的地的地圖,在要前往目的地之前,讓寶寶在地圖上面找到此時你們所處的位置和目的地的位置,並找到前進的正確方向。
這個任務看起來較大,但對寶寶的空間分析能力非常有用,也能相應地提高寶寶的方向感以及空間想象力。
鍛鍊說話的能力1. 形容喜歡的事物
比如看過的動漫角色、吃過好吃的食物等,這些都可以讓寶寶用言語形容出來,從而培養寶寶平時的觀察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 一起決定簡單的事情
父母在購物的過程中,可以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可以和寶寶互相交換彼此的想法,詢問他想法的原因以及意義,最終做出大家都滿意的決定。這樣下來,寶寶在發表自己的意見時,可以提升他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藝術細胞1. 唱歌
讓孩子在路上唱兒歌,調動孩子的情緒,培養對音樂的興趣。
2. 聽著音樂勞動
在每次的大掃除期間,父母可以讓寶寶一起做勞動,做勞動的同時聽著歡快的音樂,提高做勞動的熱情,有助於養成寶寶熱愛勞動的習慣,同時也提升了他的音樂智慧。
增加內省能力1. 和寶寶一起反省
每次睡覺之前,經過一天的忙碌,父母可以和寶寶進行交流,讓寶寶主動說出當天發生的事情,比如有沒有犯錯、有沒有受到表揚等,讓寶寶自己找出原因,懂得反省。
2. 故意說錯事情
與孩子談心時,可以故意說錯一件與事實相反的事情,比如今天的天氣,吃飯的人數等,觀察孩子的反應,看他是否可以看出錯誤,這樣可以提升寶寶的邏輯能力與自省能力。
其實,除以上說到的小細節外,生活中還有許多事情可以培養寶寶的各方面能力,比如辨認事物的顏色、觀察父母做菜的順序等。只要父母多用點心,增加寶寶的參與感,相信寶寶能夠學得更多,成長得更快!
-
10 # 勇赫大叔
我為女兒發明了150種親子游戲,其中就包含了很多鍛鍊孩子注意力與精細動作的遊戲。神奇的親子游戲讓孩子在放鬆的狀態下,提升了注意力,培養了專注做事的好習慣。接下來,我就介紹幾個我親自為孩子發明的幾個鍛鍊孩子注意力的遊戲。
一、瓜子排隊
【場地】客廳
【道具】白瓜子、黑瓜子、葵花籽若干
【遊戲玩法】
1、讓孩子瞭解三種不同的瓜子
2、基礎版:拿出其中一種瓜子5枚,一枚接一枚排成一個小隊,然後讓孩子模仿我們的動作
3、進階版:三種瓜子按照任意方式進行組合,如“黑瓜子+白瓜子+黑瓜子+葵花籽+白瓜子”,讓孩子發現我們的規律,排列成同樣的一支混合旅。
【注意事項】
要注意遊戲難度要循序漸進,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二、拍大腿鼓與拍屁鼓
【場地】客廳、臥室
【道具】無
【遊戲玩法】
1、家長與孩子面對面站好,雙腿微微彎曲,成弓步姿勢
2、讓孩子示意自己的左手與右手,然後將左手放在左腿上,把右手放在右腿上
3、口令介紹,當我們喊出左右左,孩子便一邊喊左右左,一邊拍打左腿、右腿、左腿
4、切換不同口令
5、彩蛋:當孩子玩數熟之後,我們讓孩子轉過身去,按照同樣的遊戲規則去拍“屁鼓”
三、繪本相框
【場地】客廳
【道具】18本繪本
【遊戲玩法】
1、與孩子一起在書架中,挑選喜歡的18本繪本
2、在地板上,或者穿上,用18本繪本拼成一個大大相框造型
3、讓孩子平躺在相框裡,擺出各種姿勢,家長走出相框,站在外面拿起手機或相機,俯拍,讓繪本相框的邊緣充滿這個畫面
4、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拍攝。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心理學家桑德拉·韋因努布博士等人的研究,他們認為,3-5歲,是小朋友“執行功能”快速發展的階段,7歲後平穩發展。什麼是執行功能?孩子對思想和行動進行有意識控制的心理過程,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專注力和自控力。意思就是說,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大部分孩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會越來越好,雖然部分孩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即使到了成年還是很差。不過如果你想越早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專注力,避免他們在低齡的學習階段不會落後,那麼就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那麼,爸媽具體要怎麼做呢?推薦四項日常小遊戲。簡單、有趣味,又能經常玩的四項幼兒日常小遊戲,爸媽們趕緊用起來吧:
1、捉迷藏。如果你有陪小娃兒玩捉迷藏的經歷,你便知道,有些小娃兒在“倒數”時會偷看,甚至在你還沒藏起來時就開始找。這個瞬間就是培養小孩子自控力的契機。除此之外,小娃兒在捂眼睛或趴牆上倒數時,大人可以鼓勵他們從細微的聲音,例如腳步聲等,判斷別人的大概方位。這個過程,就需要孩子細心地聆聽,這也是鍛鍊小娃兒專注力的好機會。如果小娃兒夠聰慧,他們還可以通過總結爸媽過去習慣藏身的一些地方,實現快速地判斷爸媽的大概藏身地,這也能訓練孩子們的記憶力。2、踢皮球。幼兒說曾經提到,小娃兒4,5歲內常常難以勝任團體的球類活動,例如籃球或足球,因為他們的身體運作系統還不具備高速和高技能的運動。不過小皮球或迷你小足球之類的輕型活動是可以的,小朋友可以在爸媽的引導下,建立簡單的玩球規則:例如A小朋友踢1分鐘,B小朋友負責接球或撿球;接著輪到B小朋友踢1分鐘,A小朋友負責接球和撿球。在這樣的玩球規則下,能較好地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和專注力。原因一是小朋友需要等待,這就是自控力;二是小朋友需要注視對方發球,這就是專注力。3、“反應”小遊戲。這種“反應”小遊戲,幼兒說曾經專門介紹過。如果你家小朋友2,3歲,可以玩簡單的“反應”小遊戲,例如“紅綠燈”。如何玩?當媽媽喊“綠燈”,小朋友便動起來;當媽媽喊“紅燈”,小朋友便要靜止不動。如果你家小朋友已經4,5歲了,可以玩複雜一些的“反應”小遊戲,也可以繼續玩“紅綠燈”,但可以以相反的方式。如何玩?當媽媽喊“綠燈”,小朋友便要靜止不動;當媽媽喊“紅燈”,小朋友便動起來。“反應”小遊戲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最常見的有相反物。例如“顏色”遊戲,當媽媽念“紅”,孩子就要迅速拿出黑色的顏料;又例如“整十”遊戲,當媽媽說“10”,孩子就要說“0”,當媽媽說“9”,孩子就要說“1”……爸媽們還可以發揮創造力,經常變換遊戲的形式,激發小朋友源源不斷的興趣。因為這種方式,需要小朋友高度集中注意力和自控力,如果經常玩,就能非常高效地訓練小朋友的大腦。4、抽木塊這個小遊戲其實適合2歲以上的小朋友,包括成年人都可以玩。玩法是把木塊疊成“高樓”的形狀,每三塊為一層,層與層之間交錯疊放。疊好後,每個人輪流從“高樓”抽木塊,被抽掉的木塊在“高樓”頂部繼續疊加。誰在抽取的過程或繼續疊加的過程中,把高樓弄塌了誰就輸。這個遊戲非常鍛鍊小朋友的專注力,只要爸媽們要堅持陪孩子玩。因為小朋友一方面要小心翼翼、動作不能粗重,否則就輕易把“高樓”弄塌;另一方面,小朋友不能東張西望或做其他事情,否則也非常容易就把“高樓”弄塌。所以,孩子注意力鍛鍊可以從很小事多些陪伴,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祝您的孩子能一直保持高度注意力,像高樓一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