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國有武則天,俄國著名的葉卡捷琳娜大帝可以和彼得大帝並列稱作大帝,英國著名的伊麗莎白女皇在位期間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雖然主流觀念認為女子感性,尤其是生理結構使得女子要承擔生兒育女的責任影響工作,甚至“一孕傻三年”,但是古今中外都有特例,而且國家欣欣向榮。這些女皇有什麼共同特點?成為女皇有什麼必備的素質?

29
回覆列表
  • 1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統治國家與是否是女人沒多大關係,更與女人的什麼生理結構、情感特徵沒啥干係,這些多半都是男性社會對女性當政的一種憤懣罷了。

    譬如女司機開車,實際上男女事故率差不多,男性可能還更高,但男權社會卻喜歡將女性渲染成傻瓜、懵貨、不靠譜也不及格的駕駛員,下意識的進行無端的打趣和汙衊。

    女人做了皇上那還得了?男人的世界哪怕在政治上屈服了,在心理上也仍然會存在芥蒂。這導致女皇們經常性的會遭遇“性別挑戰”——“你是女人,你不應該上位”的反對比比皆是。

    武則天很多很多的精力都耗在了這種性別歧視問題上,殺了不少人,也做了不少事,還留下了很多隱患,不能不說對大唐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以至於連自身的形象都為之蒙塵,落下個刻陵碑都要無字的結果。

    你看這評價有多低?看看其他列的都是些啥人,全都是歷史上手段髮指,殘暴狂傲,淫惡不堪,殺人無數的大暴君,連朱元璋都在內,居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

    這罵的夠狠了,簡直就是把武則天往死裡踩。

    《新唐書·高宗本紀》也寫道:“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

    《 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態度也差不多:“觀夫武氏稱制之年,英才接軫,靡不痛心於家索,扼腕於朝危,竟不能報先帝之恩,衛吾君之子。俄至無辜被陷,引頸就誅,天地為籠,去將安所?悲夫!”

    明清大思想家王夫之也說過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其它什麼《資治通鑑》之類也都是一邊倒的謾罵,似乎這個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就是殺人盈野的暴君,是個昏聵得只知道與面首享樂的蕩婦,而她的統治就是一片漆黑的地獄。

    就連武則天自己都總結了,這叫“飛蛾撲火,本性難移”,只要你在這閃光,它們就會一撥接著一波的往上送,攔都攔不住。

    反倒是毛澤東才真正道出了歷史的真相:“史書裡把個武則天寫得一塌糊塗,荒淫得很,不理朝政,這樣她怎樣治得下去?我就不信。”

    實際上,武則天的統治能力高過歷史上起碼90%的男性皇帝,她有手腕,有魄力,敢於開拓,她所統治的武周,是一個被稱為有“貞觀之治遺風”的好時代。

    什麼“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扯呢,唐朝並沒有毀在武則天手中,相反還頗有興旺之氣,出現了狄仁傑、姚崇、張柬之、敬暉等名臣名相,百姓總體還生活的不錯,算是個風流年代。

    比如唐與突厥、吐蕃的戰爭。高宗時突厥復起,然而因為武則天忙著篡權,朝廷根本沒工夫管,結果不僅突厥越來越囂張,連吐蕃都趁機侵略敦煌,佔領安西四鎮,好不容易才讓王孝傑奪回。

    武則天還在登基前殺死了經略西域的裴行儉,導致突厥不可收拾。本來裴行儉挑撥突厥內亂,把他們整得死死的,結果他一死,突厥十姓皆叛,最後還跑來攻打中原,攻州略縣,擄掠了趙州、定州八九萬男女。

    武則天的做法是“和親”,她派出自己的侄子武延秀去迎娶默啜可汗的女兒,結果對方不給娶,要嫁李姓的,把人都扣了,揚言要幫助李唐恢復江山。

    還沒等狄仁傑到,默啜把擄掠的兩州百姓殺了個精光,奪路而去,武周竟連個場子都沒找回來,此後武則天依然得與默啜和談。

    後來又爆發的契丹之亂也差不多,契丹人起兵反周,武週三次討伐都沒吃到好果子,跑去求突厥人幫忙才搞定。

    不得不說,武則天的大把精力全用在了鞏固統治權上,她縱有再多的才華,也沒法再多出隻手來。畢竟中國歷史上也就這一個女皇,傳統的中國社會很忌諱女人當政,以後的時代,即便出現了權勢滔天的女人,她們也沒敢像武曌這樣想辦法當皇帝。

    因為誰都看清楚了,嘔心瀝血,忙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

    國外這方面就好很多,他們並不介意讓女人上位,反正統治權依然存續就行了,管那麼多作甚?

    比較著名的西方女皇,那什麼君主立憲的英女皇就不談了,必須得說俄羅斯皇室,因為實在太豐富太精彩。

    葉卡捷琳娜一世

    葉卡捷琳娜一世於1725年—1727年在位,統治期相當短暫。

    她的身世比武則天低得多,只是立陶宛一個名叫塞繆爾·斯卡烏龍斯基的農民的女兒,本名瑪爾塔·海倫娜·斯卡烏龍斯卡婭。

    緬希科夫用過後覺得好,就將之獻給沙皇彼得一世,也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也覺得很好,一番雲雨後便將之帶走了,後來極為得寵,被納為彼得一世的第二任妻子。

    彼得一世一死,凱瑟琳(因為入了東正教而改名)便在近衛軍的拱衛下加冕為王,是為葉卡捷琳娜一世,全名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賽耶夫娜女皇。

    這人實際上是個天才,他逐漸在軍政界發跡,最後硬是靠著能力打贏了無數戰爭,成為元帥和公爵。

    然而,直到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緬希科夫仍然活蹦亂跳,他以最快的速度擁立葉卡捷琳娜一世上臺。

    葉卡捷琳娜曾經是緬希科夫的玩物,又毫無根基,她怎麼可能反抗?這分明是趙姬遇到呂不韋嘛。

    這下沙皇俄國還不成了緬希科夫家開的東西了?不僅緬希科夫曾經的國債、勾當全部一筆勾銷,他還得到了布土林城。

    然後緬希科夫借葉卡捷琳娜的手胡作非為,甚至開始鑄造“緬希科夫銀幣”。他還試圖修改史書和族譜,製造各種“證據”,以使自己祖上也成為王朝貴族,好進入沙皇譜系,然後篡取皇位。

    葉卡捷琳娜一世便在這種悲慘的氛圍中被人搖來擺去,不久她就生了病,然後鬱鬱而終。

    葉卡捷琳娜死後第10天,連個國喪都沒有,緬希科夫就已經完成了新皇即位和訂婚儀式,他甚至把賓客們送給小沙皇彼得二世的賀禮都貪墨了。

    再後來,緬希科夫也翻了船,被彼得二世流放3000公里,死於小鎮別留佐夫。

    彼得二世也沒活多長時間,他1727年繼位後,1730年就死了,才14歲。

    最可憐的其實還是葉卡捷琳娜一世,從農夫的女兒到軍妓,再到貴族玩物,再被皇帝看上,一不小心成為皇后,繼而成為權臣傀儡,分外令人唏噓。

    葉卡捷琳娜一世生了一大堆子女,基本也都是難養活,五個兒子一個比一個活的短,六個女兒也是個個芳華早逝。

    但其中的三女後來成了新女沙皇伊麗莎白一世。

    次女安娜·彼得羅芙娜公主也還行,她嫁給了瑞典公爵腓特烈,生下了彼得三世,生完孩子月子沒坐好病死了。

    很顯然,葉卡捷琳娜一世這樣的女人是無法統治國家的,她自己就是個玩物和傀儡,但她的臣下卻相當有能耐,開疆擴土不在話下,這得益於她有個大帝做老公。

    安娜一世

    另一段俄國女皇的故事,從小皇帝彼得二世死後說起。

    因為羅曼諾夫王朝絕嗣,貴族們經歷商討後,只能擁立女性為王,那麼順位的應該是三女伊麗莎白。

    但貴族們很討厭葉卡捷琳娜這個賤民出身的女子,稱她是外國的下賤女僕。

    而且葉卡捷琳娜系免不了與緬希科夫一脈淵源頗深,誰也不想緬希科夫一家重新回來,更不想彼得大帝的那些妨礙貴族利益的改革被執行。

    於是葉卡捷琳娜一系給掐了,貴族勢力最終選擇了諾曼諾夫王朝四代目,先皇伊凡五世的女兒安娜公主,因為安娜早年嫁給了庫爾蘭公爵,四個月就成了寡婦,常年遠離政界,沒有勢力,就像個放牛娃一樣好控制。

    這也是俄羅斯女皇的悲慘之處,西方的制度無所謂誰當皇帝,男女都一樣,但他必須符合貴族利益,不然哪怕是緬希科夫那樣超級權臣也很難上位,人們寧願選個好管理的傀儡女人。

    但人們低估了這個20出頭就守寡的女人,她顯然做慣了公爵家的女主人,上臺反手一巴掌廢除了樞密院,然後建立了一個極為強硬的獨裁班子。

    大部分時間,安娜一世都是很貴族,很任性的,她完全是恣意妄為。

    比如1732年時,因為更想念舊都聖彼得堡,她乾脆把都城遷出了莫斯科。

    安娜一世很反感理政,所以她專門請了德國的專業顧問來進行政務管理。她喜歡貴族式的休閒,於是找了個叫比隆的情夫日夜玩耍。

    大臣們爭吵的煩了,安娜就小手一揮——朕看那路易十五和奧斯曼帝國挺蹦躂,你們要是太閒了就給我把丫揍一頓!

    於是安娜為皇的這10年成了戰火紛飛的年代,還別說,俄羅斯人打得不賴。他們先是打趴了路易十五,然後又與奧斯曼打得昏天黑地。

    後來由於和莫斯科貴族結的樑子太大,頂用的人要麼縮了,要麼死了,要麼會造反,安娜女沙皇乾脆繼續擴大了外國官員的數量,她更放心這些人。

    基本上安娜女沙皇一朝,宮廷裡的風格都是吃喝玩樂開趴體一條龍,她不放過人生任何一個時機來作樂,以至於後來皇宮裡都沒有大臣處理政務了,而是爬滿了各種花花綠綠的小丑和戲班子,他們變著法子逗女皇開心。

    因為是寡婦身份,安娜女沙皇也懶得生孩子,於是她乾脆讓情夫比隆當攝政,所幸後來伊凡五世外孫女安娜·利奧波德福納與布倫瑞克公國的公爵生了個兒子伊凡·安東諾維奇,這才讓沙俄有了指定繼承人,他被安娜一世收為養子。

    1740年,安娜女沙皇在吃喝過後,因為一場痛風死去,之後嬰兒伊凡六世繼位。

    這還是因為女皇在照顧自己的另一個情夫,庫蘭的公爵恩斯特·約翰·馮·拜倫,她最終讓拜倫當上了輔佐幼主的攝政王。

    可惜她一死馬上就是反攻倒算,拜倫被伊凡六世的父親親手整下臺,然後送到了西伯利亞挖土豆,他則扶持自己的妻子安娜·利奧波德福納做攝政,夫妻兩人把戲唱。安娜王朝遂卒。

    總的來說,安娜女沙皇的表現是非常符合一位女性風範的,她把沒心沒肺耍到了極致,同時也全不忘錙銖必較,吃喝玩樂更是一把好手。但你要說她傻?那被她玩死的那些人是啥呢?

    伊麗莎白一世女沙皇

    伊凡六世的父母嘚瑟了13個月就完蛋了,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女兒,三公主伊麗莎白髮動了突然政變,隨後登基為新沙皇,伊凡六世和爸媽一起被趕下臺,送到了一座要塞關了起來。

    後來的彼得三世曾經很同情伊凡六世,還去看過他,結果同年彼得三世也被趕下臺了,直到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伊凡六世還以“無名氏”的身份活著。

    (注:後來有個海軍中尉發現了“無名氏”的祕密,做夢想借機勤王,結果連帶伊凡六世全被殺死了。而伊凡六世的弟弟妹妹們,則被他們的姑姑,丹麥的王太后瑪利亞接到了日德蘭,後依靠葉卡捷琳娜二世定期打錢活了下去。)

    伊麗莎白還頗有祖風,她上臺就宣稱那些之前的獨裁都是劣政,她要扭轉天下回歸正常的軌道,要重歸彼得大帝的榮耀。

    於是稀爛的內閣被廢除,恢復了之前被廢除的國家制度,還設立了貴族銀行、商人銀行和外貿公司,建立了莫斯科大學、藝術院,讓一切都顯得欣欣向榮。

    不過她也不是完人,比如她禁止了貴族以外的土地權,還將伏特加的生產售賣權交給貴族,甚至允許地主們編個理由就能把農民流放到西伯利亞,導致高層一片喊好,底層一片罵娘。

    誰能想到,伊麗莎白一世當年與彼得二世關係相當好,這對姑侄從小就一起遊玩,騎馬打獵。以至於後來貴族們頭痛皇位的時候,還曾想幹脆把她嫁給伊凡算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皇位圓滿解決。

    伊凡二世可能還真的有些情愫,他只要看見伊麗莎白與男人有曖昧,就立馬用各種手段把對方搞走,最好派出國。

    按照一些說法,伊麗莎白一世其實是個很恬靜,很與世無爭的人,甚至剛開始就是個傻白甜,根本不像後來那麼心機婊,她完全是被逼出來的。

    伊凡六世的母親安娜不斷整治伊麗莎白,還削她的封地,矛盾不斷激化,再加上伊凡六世背後的德意志勢力興風作浪,眾望所歸,由不得三公主再坐視了。

    於是,伊麗莎白穿上了亮銀色的胸甲,掛上了寶劍,向聖母禱告,然後在彼得大帝留下的普列阿布拉仁斯基軍團簇擁下踏進冬宮。

    這場政變沒有流血,因為所有見到戎裝的伊麗莎白的人,統統都跪地相迎,所有愛國俄羅斯人都將之奉為正義。

    三公主一直從宮外走到伊凡六世的搖籃前,然後靜靜的等待襁褓中的小沙皇睡醒,這才下令將之逮捕。

    略微有點尷尬的是,因為冬宮外的雪太厚,頂盔戴甲的三公主下車第一腳就陷下去了,然後近衛們不得不撲進雪裡,七手八腳的把人掏出來,趁凍硬前抬著她入宮。

    伊麗莎白的統治被認為是羅曼諾夫王朝有名的開明之治,雖然她同樣如安娜一世那樣縱情聲色犬馬,但好歹她還比較懂得節制。

    更重要的是,伊麗莎白一世是真的在恢復彼得大帝的政治模式,她重建了樞密院,不斷鼓勵商業行為,後世俄羅斯人稱之為“開明專制之始”。

    對外攻略上伊麗莎白也非常在行,她現實在1743年打趴了瑞典,割得了芬蘭的土地,然後又幫助奧地利對付普魯士,還拿下了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將之改名加里寧格勒。

    葉卡捷琳娜二世

    伊麗莎白一世奉行“老孃不結婚!”所以她將姐姐的兒子接回來,做了繼承人。

    這個被接回來的娃兒也是個苦命人,喊著金鑰匙出生,卻從小父母雙亡,被叔叔阿道夫·腓特烈養大,阿道夫後來成了瑞典國王。

    如果沒出意外,他將是瑞典王國的繼承人,但因為成長的病態,彼得從小就膽小如鼠,神經質,自閉,宅,喜歡飲酒,自己玩兵人遊戲,但害怕槍炮聲,會被嚇癱。

    這一切拜他老師所賜,此人動輒體罰彼得,為一點小事可以讓他跪豆子,完全是在玩調教。

    伊麗莎白一世對彼得其實挺好,給他更好的待遇,給了最好的老師學俄語,抽調荷爾施泰因軍團的人給他組小軍團玩耍。

    然而彼得從來不感恩,他還很反感俄羅斯這“苦寒之地”,他對瑞典國王叔叔說:“我怎麼被扔到這麼個詛咒之地?這跟坐牢有什麼區別?當初為什麼不給我自由,那樣我不就坐在文明國家的王位之上了麼?”

    這熊貨還在七年戰爭時支援敵國普魯士,簡直是不拿伊麗莎白當乾糧,但傻白甜特別心軟,一想起姐姐,就原諒了他。

    可他的惡劣習性女皇不追究,大臣卻看不慣,都當他是混球,於是彼得的日子愈發難過。

    伊麗莎白為彼得操碎了心,為了讓他安心當個繼承人,還幫他娶了一個小公國的公主索菲亞為妻,她貌美如花。

    這個索菲亞公主,按照東正教習俗,之後改名為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

    這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按照俄羅斯的歷史記載,彼得三世愚蠢、剛愎自用,神經質,智商如同小孩,怪里怪氣,對國家冷漠,還瘋狂出賣國家利益,甚至幫助貴族獲得不應有的特權。

    他還在七年戰爭後,將伊麗莎白時期本來明明獲得勝利的地位給放棄了,不僅歸還了所有佔領的普魯士土地,還拼命跪舔普魯士,將打輸的普魯士當做“典範”,對方派個人過來,說什麼是什麼,簡直讓全歐洲都驚掉下巴。

    有人幫彼得三世辯護,但最後也不得不咬牙硬槓:“他固然是在拼命出賣國家利益,但他的形象沒描寫的那麼糟糕吧喂!”

    其實,之所以彼得三世在史書上被寫的那麼愚蠢,與葉卡捷琳娜二世有很大關係。

    雖然她的身份是妻子,但她毫不掩飾自己對這個瑞典丈夫的厭惡,厭惡其碎碎念,厭惡其天天說瑞典的月亮比俄國圓,厭惡他說西方好,還吃裡扒外。

    於是彼得三世的皇位坐到頭了,她的妻子在半年後發動了政變。

    據說葉卡捷琳娜二世等這半年,還是因為肚子裡有五個月大的孩子,她是等到十月懷胎完畢後立即動手的,否則早在伊麗莎白病逝後就嫩死自己的傻老公了。

    而且這孩子還不是彼得三世的,是她拉攏的情人,近衛軍軍官格利哥里·奧洛夫的,一頂綠帽子扣得賊酸爽。

    葉卡捷琳娜二世懷孕時就沒歇著,她早已調動了所有的政治勢力,當她趕到聖彼得堡時,近衛軍、樞密院、長老院、支援的軍民,人山人海對她效忠。

    得到葉卡捷琳娜發兵訊息的彼得三世嚇得屁滾尿流,但他愚蠢到不僅不逃跑,還試圖指揮荷爾施泰因軍團迎擊,最後見大勢已去,便拖著情婦逃亡喀琅施塔得。

    結果等他逃到地方,當地的軍隊表示,我們已經效忠葉卡捷琳娜女皇,您還是回去束手就擒吧。

    就這也,彼得三世乖乖的跪在老婆面前簽了退位的詔書,然後被垃圾一樣扔到聖彼得堡郊外的羅普舒。

    葉卡捷琳娜並沒有放過軟蛋丈夫,可能知道這個丈夫的後臺太硬,或者擔憂外國勢力藉機插手,僅一週後,彼得三世就死於“消化不良”,而野史說他是被扼死的,而且就死於葉卡捷琳娜的情婦,近衛軍軍官奧洛夫之手。

    治國上面,怎麼說也是公國的公主出身,葉卡捷琳娜二世手腕相當了得,而且行事非常大氣,她沒有做狡兔死走狗烹的戲碼,更沒有為了維護自身清譽而去擦拭自己的汙點。

    葉卡捷琳娜的風格是,只要給我賣命,那我就與你共享勝利之果,由此收攏了很多鐵桿手下,哪怕前朝的政敵都為此歸心。

    在她統治的時期,俄羅斯對外不斷擴張,兩次與土耳其PK,三次瓜分波蘭,繼而又揍了瑞典。這使俄羅斯得到了西烏克蘭、立陶宛、白俄羅斯等許多土地,又打開了黑海的出海口,做到了彼得大帝也做不到的事。

    因此,葉卡捷琳娜二世成為俄羅斯兩個“大帝”稱號之一,她幫助俄羅斯獲得了6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還讓其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強國,無論是外交還是內政,葉二時期都堪稱一個黃金時代。

    不得不說俄羅斯這幾個女皇都非常有自己的特點,她們大多並不拒絕紙醉金迷的享樂,有的私生活簡直沒法說,如葉二甚至依靠肉體來捆綁手下,謀求政治利益。還有的頗有點沒心沒肺,但她們基本都算成功的治理了國家。

    再看看那個傻缺一樣的彼得三世,很顯然,一個愚蠢的男性皇帝,那還真不如一個賢明的女性皇帝。

    說到底,決定一個國家的是它的整體政治制度、路線、思想,而非僅僅是那些細節的決策,健康的國家運轉之下,上面的坐著的屁股是誰很重要嗎?

  • 2 # 化外萬民胡少峰

    沒研究過古今中外女皇成功的祕訣。不從事這方面學術研究。說起女皇必備素質,那肯定與眾不同。她起碼具備:

    出類拔萃的政治頭腦,鐵腕強悍的政治手腕;任人唯賢的駕馭能力,百毒不侵的生活作風。

    武則天何以無字碑示人?功過參半。治國用能臣,但作風放浪,歷來被世人詬病。

    呂雉,有做女皇的潛質。野心夠,能力有,行事果敢,關鍵是內心狠毒。慈禧也算一個,垂簾聽政。掌握皇家實權。她們都有一個通病,男人做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賓妃。你女人搞那麼多男賓妃幹嘛?男寵多,可能顯示權利,可是搞出來的不都是野種?這不亂了綱常?所以,歷史上的華夏女皇或者準女皇或者假女皇都成不了氣候。她們一旦手握重拳,使壞作惡,比男人有過之無不及。

    在中國,浸潤到骨髓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做女皇,絕不是首先集國之力供自己享受。驅天下人奴役之。說穿了就是完成角色轉換。那就是“為人服務”,而不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女皇其實就是一名服務員,為勞苦大眾服務,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皇不皇。不在性別。如果過分強調性別,那就難免作風上出問題。

  • 3 # 彪學課代表

    先說結論,對於政治人物而言,生理結構的區別其實意義不大,一個

    所謂一孕傻三年,一般沒生過孩子的人可能以為這指的是生了孩子會影響智商,其實並不是。

    產婦之所以顯得智商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兩歲以內的嬰兒對母親的依賴實在是過於嚴重了。不分時間,不分地點的要吃,要換尿布,要哄睡。兩歲以內孩子的母親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沒睡過一個整覺。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長期得不到充足睡眠的情況下,還要保證智商線上到底有多難?答案是地獄級。

    而有資格戴上王冠的女人需要擔心沒人替她帶孩子的問題嗎?她的孩子會因為她一覺睡了8個小時而困得嗷嗷大哭嗎?

    所以一孕傻三年對於女性統治者而言壓根就不其成為一個問題。

    回到主題,做一個女皇帝跟做一個男皇帝對個人素質的需求其實是很一致的,首先是要有領袖的魅力,讓人死心塌地的跟著你走。

    其次是要能清楚明白的看清國家機器的執行方式,掌握其中的道道。

    最後是要平衡各方勢力,熟練的作用各種政治手腕,諸如一拉一打、借花獻佛、驅虎吞狼乃至於二桃殺三士這一類。

    然後,你就是一個優秀的女性政治家拉。

    當然,一切的前提是,你得投一個好胎,起碼離權力中心不能太遠。

  • 4 # 展小玖

    我們先解釋國家這個詞,國家是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的一種暴力機構,既然是暴力機構,那麼國家一定是有法律法規、統治者以及為統治者服務的政權機構的。

    女皇是帝國制國家暴力機器的最高統治者,這裡區分一下女皇和女王,統治帝國的稱皇,統治王國的稱王,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全稱是英格蘭及愛爾蘭女王,她不能稱為女皇。維多利亞女王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印度女皇,所以維多利亞才能稱女皇。

    好了,我們解釋清楚了基本的名詞概念,現在我們來看看成為一個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的女皇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統治者的概念,我們的漢字本身就說的很清楚了,由於中國是現在世界上唯一使用象形文字的國家,所以我們的字本身就很有價值。說道統治者的概念,漢字的‘王’就必須要理解,這個是人類由原始氏族部落向文明過渡的過程中的產物,王這個字在象形文字中是一把斧頭的形象,所以它很清楚的表明了一個統治者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暴力機器的控制者。

    在一個帝國中代表斧頭的暴力機器就是軍隊和治安機構,我們以武則天的例子來看看她對於軍隊的掌控,684年,徐敬業等以扶持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武則天當即以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自殺。由這個歷史事件可以看出武則天對於軍隊是有掌控權的。

    我們再來看看‘皇’這個字,這個字來源於原始部落對火的崇拜,火是高貴莊嚴的代表。所以女皇本身就是高貴莊嚴的代表。除了具備暴力統治的基礎,對於軍隊的掌控之外,成為女皇本身就需要代表高貴、莊嚴,高貴來源於身份,無論是維多利亞、葉卡捷琳娜還是武則天,他們都出身名門,同時成長的過程中身份不斷的提高,從貴族少女到皇后再到女皇,這有點像遊戲裡面的升級。

    莊嚴來源於法典,或者說對於制度的執行與創新,通俗來說就是維護帝國的統治和利益。一個帝國是一群貴族利益集團的綜合體,女皇是最高的代表,她必須要維持整個集團的有效執行,這就需要無上的智慧才能真正的做好,從歷史上看稱女皇的其實政績都是不錯的。

    我們來總結一下,成為一個女皇需要的特質和她的統治基礎,首先她需要支援她的軍隊,其次她的身份是比較高貴的,至少也要不斷升級的,從平民直接跳到女皇不現實,最後她本人需要非常好的政治智慧。

    至於開拓國家,需要的除了女皇本人的強大之外,還需要帝國能夠不斷的提供資源和力量,只有帝國的強大加上女皇的領導力才能真正做到。從歷史上看,維多利亞、葉卡捷琳娜都是做得非常好的代表。

  • 5 # 文史小觀

    首先女皇上位要過合法性這一關,作為一國最高統治者,合法性之重要自不必說,前邊已經說了,伊麗莎白一世是合法繼承,但對於葉卡捷琳娜和武則天可就不是這樣了,葉卡捷琳娜通過推翻政變上位,上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釋其合法性,法律上是得不到支援的,她就先後兩次簽署宣言,痛陳皇帝丈夫的種種罪行,把彼得三世的許多行為描述成國家層面上對俄羅斯的背叛和犯罪,所以發動政變屬於不得已而為之,葉卡捷琳娜在宣言中把她的登基加冕稱作是"俄羅斯人民的選擇",通過宣教闡釋其合法。

    葉卡捷琳娜上位初期,俄羅斯國庫空虛,千瘡百孔,她內部大力發展經濟,外部大敗土耳其,瓜分波蘭,把俄羅斯治理成了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國家。

    武則天則整頓吏治,拔擢賢才,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這些不但保證了國家政治的清明,社會的穩定,同時獲得了廣泛的基礎支援,同時期經濟人口也得到了非常快速的發展。軍事上西勝吐蕃,北打突厥,保護了唐王朝的安定。

    再次作為女皇帝,才幹不可少,內心往往都比較剛強,做事果決。在男權社會十分嚴重的時代,猶豫和軟弱都將可能是致命把柄。

    692年,武則天大將王孝傑大破吐蕃,設安西都護府於龜茲。在群臣一致反對的情況下,武則天毅然對安西四鎮增兵三萬,這一措施使安西四鎮從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時再無反覆。

    伊麗莎白一世於1559年利用議會通過法令重立英國國教,與羅馬教廷決裂。並與爭奪其王位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進行長期鬥爭。1587年處死瑪麗·斯圖亞特。

    葉卡捷琳娜自評: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治理俄羅斯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只能用專制君主制,舍此皆為下策。

    歷史上女皇很少,現實施加了太多條件,成為女皇的都是人傑。

  • 6 # 聖谷凡心

    有句名言:巨大的成功源於對所處社會環境深刻的認識。

    無論男女,只要有了對當時所處社會環境充分的認識就能找對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能用己所長,對應環境,儘可能地創造天時、地利、人和等優勢從而統治和開拓國家。

  • 7 # 一個故事好多年

    凡是名留青史的女人,都有各自的特點。有傾國傾城的紅顏禍水,如烽火戲諸侯的褒姒、酒池肉林的妲己,也有權傾朝野的“女強人”,如歷史上的第一個太后羋月、開外戚專權先河的呂雉。她們雖為女兒身,但對歷史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絕大多數男性。她們攪弄風雲,成為一個個偉大時代的重要人物。她重視人才選拔創立殿試,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她敢於革新,敢於天下先,成就了一代女皇的輝煌。

  • 8 # 鄂G遊天下

    古今中外比較出名的女皇有:武則天、葉卡捷琳娜二世和伊麗莎白一世,她們三人都把皇帝這個職業做的很出色,從三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女皇帝的特點和找出什麼樣的女人能統治和開拓國家的答案。

    一、武則天

    武則天是被公認的中國歷史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儒家講“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情況下孕育出一位女皇帝太難了,這也是為什麼武則天成為了唯一性,首先皇帝要願意給權力,大臣要們要接受,皇帝大家族成員沒力量反對。這些武則天都佔到了天時地利人和,唐時受鮮卑文化影響,女性地位較高,但是這隻限於貴族女性。皇帝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加上皇帝性格懦弱。整個過程中,很多歷史事件都反應出武則天是很有主見的人,學習能力強,有魄力,有手段,會用人,堅韌,理智,有權力的追求和慾望。

    二、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了當沙皇,也是經歷層層磨難,就像她自己所說無日不痛苦,就是這種痛苦塑造了她堅韌的性格,迎難而上,當上沙皇以後,看著沙俄內憂外患,迅速提拔和重用自己認為有才能的人,推行改革,把沙俄推向了歷史巔峰。這樣的人不難看出,有以下特點:有心機、自強不息、有權力慾望、有政治追求、會識人用人、會籠絡人心等。

    三、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在剛當女皇的時候,英國也是內憂外患,國內教派之爭,國外法國虎視眈眈。這樣一種情況下,她一邊迅速平息國內教派爭端,一邊運用高超的外交手腕,一會兒聯合西班牙對抗法國,一會兒聯合法國對抗西班牙,總是以多欺少的那一方,佔盡了便宜。成功把英國推向了世界,並且號稱把自己給奉獻了國家,童貞女王。這是對自己多麼狠的人啊,對別人狠不怕,對自己狠才可怕。看的出來她是一位聰慧、有遠大抱負、有執政能力的人。

    總結:這些有大作為的女皇無疑智商(學習能力、聰明機智)、情商(手段高超,籠絡人心)、逆商(堅韌不拔、抗挫折強)、靈商(有創造性思維,很多事情他們都處理的很有藝術性),這四商都很高之人。並且她們都有遠大的政治追求(這個和權力慾放一起)。

  • 9 # 肥肥大狗熊

    武則天 瑪麗婭·特蕾莎(奧地利女皇) 推古天皇(日本女天皇) 維多利亞(英國女王、印度女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女沙皇) 伊莎貝爾一世(西班牙女王) 武則天是最厲害的女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支援特朗普的車隊包圍拜登競選大巴,被逼取消競選活動,你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