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宇宙窺探者
-
2 # 兔斯基聊科學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中天王星是一個比較奇葩的行星。太陽系中其它行星就像一個旋轉的陀螺豎著轉,而天王星就像一個在地上滾動的皮球,它是躺著轉的。
圖示: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陽系中距離距離太陽第七遠的行星。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有30萬公里。天王星是一顆冰巨星,它的直徑是51118公里,是地球直徑的4倍,質量是地球的14.5倍。天王星是太陽系中大氣層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只有零下-224℃。如果我們用英語介紹天王星的時候,一定要發音準確,不然的話就會天王星(Uranus)就變成了Ur anus ,“你的屁股”了。這會有多尷尬!
圖示:天王星
天王星的自轉軸傾角高達98°,它幾乎是躺在執行軌道平面上的。因此有人戲稱,天王星是太陽系中最懶的行星。天王星這種獨特的自轉方式讓它上面的白天和晚上分別長達42個地球年。它圍繞太陽一週需要84年的時間,它上面的一個晝夜也正好是84年的時間。對於人類來講,天王星的“一天”幾乎就是一輩子。
圖示:地球和天王星比較
天王星躺著轉到底是不是因為撞擊造成的,這還有待於科學家進行進一步探索。
-
3 # 賽先生科普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目前主流看法是在天王星形成早期遭遇了一次嚴重的撞擊事件,一顆質量大約為地球兩倍的天體撞擊了當時還未完全成型的天王星,導致自轉軸傾角增大,也就是變成躺著公轉了。但由於時間跨越過於久遠(數十億年了),只能認為撞擊說是最有可能的一種原因。
注:天王星是太陽系由內向外第七顆行星,最早由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於1781年發現,天王星質量為地球的15倍,體積是地球的60多倍。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
4 # 宇宙與科學
還有科學家通過理論資料認為不是一次撞擊,而是多次撞擊,不過現在可以確定的是撞擊是肯定的了,這也說明我們的太陽系早期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地方。
-
5 # 三體迷
天王星是太陽系由內至外的第七顆行星,與木星、土星和海王星組成太陽系四大金剛。
1986年,NASA的旅行者2號飛掠天王星,這是人類迄今為止對天王星的唯一一次近距離探測。從旅行者2號傳回的照片來看,天王星美得很純粹。
眾所周知,天王星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躺著打滾。要知道,天王星的自轉軸幾乎與其公轉軌道所在平面重合,使其看上去就像一個躺著打滾的大胖子。這一點是太陽系中其他行星望塵莫及的。
那麼天王星究竟是如何實現躺著打滾的高難度動作的呢?不少天文學家認為這是天王星遭遇大撞擊的結果。
在一項研究中,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利用複雜的計算機模擬為我們還原了這場驚天大碰撞。在模擬了50種碰撞場景後,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在太陽系早期,大約40億年前,一顆質量相當於地球兩倍的行星撞上了天王星。就是這麼一撞,把天王星撞翻了,從此躺著打滾。
研究人員還指出,除了被撞翻,天王星還受到其他影響。比如,撞擊後殘留在天王星內的碎片起到了熱遮蔽的作用,隔絕了來自行星內部的熱量,使天王星外部大氣異常寒冷。
再者,天王星的環狀系統以及衛星群可能也是這場大碰撞的傑作。
-
6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天王星為何90°傾斜自轉?它到底遭到了怎樣的撞擊?
它是太陽系四顆氣態天體中的其中一顆,不過它的質量並不是特別大,大約為14.5倍的地球質量!
天王星如此的體量在形成之後應該是沒有天體可以將其撞擊到如此效果,而且假如在後期撞擊的話也許天王星的光環會更明顯一些!天王星這種絕無僅有的自轉方式,在天文界比較通行的觀點是它在形成早期即遭受了撞擊,那時天王星尚未成型,質量也並沒有達到很大的程度,因此這個時候改變了自轉傾角一直影響天王星的未來!
當然這種理論並沒有切實的證據,畢竟太陽系形成早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數十億年,收集這方面的證據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比如天王星的衛星成分等也是一個考慮的方向!
另外有一個有趣的事實要告訴各位,因為天王星的大氣頂層充斥這硫化氫氣體,因此天王星是一顆臭不可聞的行星,即使它是天王星也沒有辦法,確實臭到沒有朋友!
-
7 # 艾伯史密斯
答:很有可能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初,一顆地球質量的天體撞擊天王星,把天王星的自轉軸撞歪了。
太陽系八大行星,每一顆行星都有自己標誌性的特點,比如木星是一個“氣體巨人”,金星表面平均溫度可以融化鉛;而天王星最令人矚目的特點,就是自轉軸和公轉軌道幾乎垂直,差不多是橫躺著公轉的。
在太陽系形成之初,行星形成時自轉角動量方向,基本與太陽系整體角動量方向一致,也就是說自轉軸和公轉軌道趨向於垂直;隨著大質量行星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自身衛星的影響,行星自轉軸的方向發生變化,比如地球的黃赤交角就是23°26’。
但是天王星的自轉軸和公轉軌道夾角高達97.77°(空間角),天王星幾乎是橫躺著自轉,然後再圍繞太陽公轉,在所有行星中顯得非常特殊。
而且天王星還擁有特殊的磁場,在1986年旅行者二號經過天王星時,測量了天王星的磁場分佈,它的磁場方向和自轉軸的夾角高達59°,整體分佈非常不均勻,磁場就好像被擠壓了一樣,而且還擁有多個極點。
關於天王星自轉軸偏移嚴重的原因,天文學界最普遍的說法,就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初,一顆地球質量大小的天體,撞擊天王星後導致自轉軸偏移,天王星目前的質量大約為14.5倍地球質量。
天王星表面呈藍色,是因為天王星大氣中含有2.3%的甲烷,甲烷吸收了紅色光譜;目前近距離探測天王星的只有旅行者二號,所以關於天王星的更多資訊還未知。
-
8 # 科學重口味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太陽爸爸生的這八個孩子,也是一樣,每一個都有自己不同的氣質。
如果你生活在天王星,那你會被臭雞蛋(硫化氫)、氨水的強烈刺激味道包圍。
但是天王星最讓人不可思議的就是它的自轉。
八大行星都有自己的自轉軸,這個自轉軸會與太陽系的黃道面有一個夾角,這是季節變化的根本原因。如下圖:
可以看到,天王星的夾角竟然接近98°。
什麼概念?
地球的自轉週期是23時56分,天王星為15小時。但是因為它的自轉軸是“躺著”的,所以,太陽會在21年的時間中,只照射到天王星的一個極點,也就是說天王星晝夜交替一次就要42年。
如果是一個天王星出生的寶寶,那麼在最長21歲之前,他都沒有親眼見到過太陽。
旅行者2號於1986年拍攝的天王星,圖:NASA/JPL-Caltech為什麼會出現這麼神奇的事情?
被廣為接受的觀點是,天王星在太陽系之初,被一顆相當於地球大小的行星正面撞上,隨後兩者便融為了一體。因為撞擊力巨大,天王星的自轉軸也被撞“躺”,所幸不起來了。
所以,太陽系第一碰瓷星球,天王星無疑了!
回覆列表
遨遊星辰大海,破解宇宙奧祕!
在遙遠的過去某個時刻,天王星被地球大小的星體撞了一下腰,把它給撞倒了,連帶著它的衛星和環狀物質都橫躺著公轉,以這種看上去很懶散舒服的姿態,環繞太陽向前滾動運轉。詳情如下。
在古代中國就有對金、木、水、火、土,這五顆行星的詳細觀測記錄,另外三顆分別是天王星、海王星
兩顆肉眼不可見的及地球本身。
旅行者2號在1977年發射,趕上了175年一遇的行星連珠天文奇觀,可以從地球出發途徑木星和土星的通道,利用行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到達遠端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它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到達木星。
旅行者2號利用木星的強大引力,將自己彈射出去,又經過兩年時間到達土星,見證了太陽系最美麗行星冰環土星環,然後繼續向前進入黑暗的深空領域,經過長達9年的太空旅行,靠近我們今天的主角天王星,一顆全新型別的行星,距離太陽29億公里,對比一下,地球距離太陽是1.5億公里,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8-20倍。
這是第一顆使用望遠鏡於1781年發現的行星,天王星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65倍,直徑為地球的4倍質量為14.5倍,與木星和土星相似,天王星的表面主要是,氫氣和氦氣形成的漩渦流,據推測其內部可能含有豐富的重元素,地幔由甲烷、氨和水組成,核心由冰和岩石組成,天王星是太陽系內大氣層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只有零下224℃,與氣態巨行星相比,天王星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動態特徵,天文學家把它和海王星歸類為冰巨星,它處於永久性深度凍結狀態。
在短暫的6小時逗留時間裡,旅行者2號看清了整個天王星系統,和土星一樣它也有行星環,奇特的是它的最大行星環,可以看到被兩顆衛星天衛六和天衛七,相互作用驅趕到規範的軌道里,兩顆衛星也被形象地命名為牧羊星,它們確保其他的行星環各歸其位,最奇特的還是這顆行星,以獨一無二的方式環繞太陽運轉,其他行星的自轉軸沒有超過30°的,而天王星的自轉軸為98°,相當於躺著繞太陽公轉。
這是46億年前一系列事件相互作用的結果,像每顆行星一樣,天王星誕生於太陽形成之後殘餘星際物質裡,不停地旋轉碰撞而聚集在一起,所有的這些原始氣體塵埃雲都是逆時針旋轉,幾乎所有的行星的自轉都如此並延續至今,一些超出我們能理解的原因,金星和天王星卻是反方向自轉的,據科學家推測
在遙遠的過去某個時刻,天王星被地球大小的星體撞了一下腰,把它給撞倒了,連帶著它的衛星和環狀物質都橫躺著公轉,以這種看上去很懶散舒服的姿態,環繞太陽向前滾動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