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之河520
-
2 # 勿忘lxr
李世民只有在李建成當太子沒當皇帝的時候才有機會謀反,一旦李建成坐上皇位便大勢已定,那時候李世民就算想謀反也不太可能謀反成功。歷史上李建成和李世民在文武百官中的威望不相上下,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能成功的很大原因是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李建成低估了李世民的心狠手辣。
-
3 # 邪多自居以正
夜飲已行鴆毒之事,況異日為天子乎?建成縱息此心,元吉素有不測之心,且左右皆欲誅秦王以示忠心取富貴,能不惑乎?嫌隙既生,有情之人常為無情之人所害,能無懼乎?勢成騎虎,虎可伏乎?人可下乎?皆不可得也。康熙之於鰲拜,禁而不殺,可謂尤難。設使汝處秦王之地,欲守義而亡乎?欲不顧而存乎?縱不愛自身,如妻子何?不顧而存,必負惡名;守義而亡,不亦背謀反之名,豈天子殘害忠良、不容二弟乎?必欲守無益之義,亡隋之義豈不足守,奈何起兵?存而後仁,天下知之;亡而受誣,孰解此冤?大丈夫生天地間,不振葉發聲,寧鬱郁而亡乎?
-
4 # 大叔很失意
肯定會,李世民本來就是反了,只是他成功了。李世民的那個位置很尷尬,位置太高,卻不是太子。他不反,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條
-
5 # 歷史停一秒
如果李建成做了皇帝,李世民會謀反嘛?會!但是李世民不會有謀反的機會!
李建成和李世民在最後時期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兩人無論是誰做了皇帝,另一個人都不會活著。
經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成了最後的勝利者,李建成的結局如何?反之亦然。
公元617年,李淵在次子李世民的“逼迫”下,半推半就開始起兵反隋。一直到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天下基本平定,李淵成為新皇帝。
但是,此時本該安定喜慶的朝堂,卻暗流湧動,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太子之爭爆發了。
當時並不是沒有太子,李建成就是當時的太子,然而這個位子坐的卻不穩當,他的弟弟李世民同樣對太子之位虎視眈眈。
李世民有什麼資格爭太子?一、李世民率先提議起兵反隋,並且在前期主導了起兵的準備工作。
二、李世民征戰功勞太大。差點打到關中的西秦霸王薛舉、把李淵老窩晉陽拆了的劉武周、北方的宋金剛、大名鼎鼎的王世充,竇建德、兩次起兵的劉黑闥等人,這些出了名的“頑固分子”,都是李世民擊敗的。
這使得他無論是在軍隊、朝堂還是民間,威望都達到了頂峰。
李世民對其餘有才能的人也不放過,他開設文學館,召收人才(可見沒安好心)。十八學士說的就是文學館中的人才,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支援武則天上位的丞相許敬宗。
四、李世民地位高。李世民因為功勞原因,被封為天策上將,這是李淵已經封無可封,新增的爵位。地位為親王之首,朝堂之首。
李世民有功勞、有地位、有聲望、有人手,他自己說自己不爭太子,李建成也不信啊!
二、李建成拉攏、排擠、刺殺李世民身邊的人才,比如拉攏尉遲恭不成,就安排人刺殺,排擠程咬金遠離長安。通過李淵,嚴禁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繼續跟隨李世民,一時間弄得李世民手下人去樓空。
李建成為了坐穩位置,暗殺都用上了,根本不顧及帶來的影響。這種時刻,也不能指望李世民能手下留情吧?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二話不說,就射殺了李建成就是證據。
這就是兩人最後時刻的關係,真的到了相互要對方性命的地步。
我認為李建成能當上皇帝,李世民肯定就是鬥爭失敗的一方,失敗之後我不認為李世民還能活著。
-
6 # 嘉州遊子
在李世民的粉絲眼裡,就憑李世民三個字足以掃蕩群邪。
在李世民黑的眼裡,他是一個純靠改史的人,真實水平二流都算不上。
我覺得對這個人,不適合太過捧,也不適合太損。客觀來說,歷史上的帝王中,他進前20是綽綽有餘的。
進前10,應該就有些許爭議了。
進前5,爭議就比較大了。
進前3,爭議就非常大了。
當第一,基本就是無稽之談了。
回覆列表
那是肯定的,因為李世民本身的能力比李建成好太多,在他還是秦王的時候,就為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再加上他本身就對自己的父親唐高祖李淵偏愛太子李建成頗為不滿,只是平常時不過多的表露出來,平時起碼錶面上還是要表現出兄友弟恭的一面。我們生活中面對頂級上司各方面都不如自己,起碼自己會有不甘心的,如果李建成的才華能力足夠強大,自然能夠威懾李世民,可這一切李建成都沒有,唯一能夠讓李世民低頭的恐怕只有太子這一頭銜了。
同時,自古以來皇權的爭奪都伴隨著殺戮。如果李世民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失敗,李建成如願當上皇帝,那麼李世民必死無疑。甚至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那麼李建成即使沒有當上皇帝都可以整死李世民。李建成的優勢太大了。而且還有李淵的支援。以當時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爭鬥的情況看來,不論是哪一方,只要有機會都會毫不留情的致對方於死地。
所以,李建成登基稱帝,李世民肯定會有防範並且有所準備,一旦有朝一日兄弟兩個撕破臉皮,手足相殘的局面會血腥上演。當然,如果李建成當上皇帝,唐朝可能就不會出現“貞觀之治”,使唐朝走向繁榮昌盛之路,畢竟這一切都是與李世民的知人善用,納諫如流,大力發展經濟,注重民生離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