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讀書總是沒有效率,希望大家有什麼好的方法交流交流。

8
回覆列表
  • 1 # 雜家縱橫談

    怎樣高效讀書,這個問題應該由學問做得好的人來回答,如培根,叔本華,兩位都是極有影響力的哲學家,都專門有文章論述讀書。或者書讀的好,併成就事功的人來回答,如毛澤東,拿破崙,兩位都是博覽群書,併成就了偉業,他們的讀書方法必有參考意義。與其問計於網上,不如好好研究下以上幾位文章或事蹟。雖然如此我還是分享下自己的心得,以獲取點點選率。

    學會泛讀與精讀

    1泛讀

    A和自己專業相關的泛讀

    大數學家丘成桐和物理學家楊振寧都擅長泛讀。經常在圖書館翻閱相關期刊。所以他們知道都有什麼前沿問題,都有誰在做,進度如何。所以兩位能夠成為大學者,不光是因為天賦異稟,良師益友,也得益於他們能整體把握,高屋建瓴。

    B和自己專業無關的泛讀

    有一種觀點:當今社會想要有所成就,只專一門是不夠的,最少應該精通兩個領域。巴菲特的合夥人芒格,據說巴菲特能成功,他功不可沒,其人及其博學,熟悉眾多學科的基本知識,金融知識自不必說,他還了解數學,物理,經濟學,生物學……

    上文提到的邱成桐也是跨領域的代表,不僅精通數學,也熟悉物理,據他自己分享其學問還得益於歷史和古典文學。

    2精讀。

    讀書是要廣泛,但也必須有專精。華羅庚說要有看家本領。華輟學後,條件有限,能讀的書很少;這種限制反而讓他得益,據他分享自己的學問功底得益於精讀了三本數學教材,其中數論教材,他更是做了六大本筆記!可見用功之深。

    網紅教授戴建業說杜甫選集,蕭滌非編,裡面幾百首詩,他全部背下來了。

    現在很多人說起來書讀了不少,但見識淺薄與常人無異,何也?必定沒有熟讀精思,雖入寶山,卻空手而歸,走馬觀花,眼花繚亂,一無所獲。

    希望回答能有幫助。

  • 2 # 夜鶯在吟唱

    你好,我來談談自己讀書的經驗,可能也並不一定高效,但是我覺得對於自己的知識體系架構的完善和個人成長來說,挺有用的。

    首先,讀書要從興趣出發。

    先從自己感興趣的書入手,一本書拿來,如果沒興趣,讀不下去,那就不讀了。找到感興趣的書,讀的過程充滿好奇和樂趣,當然會很高效。

    也許在你讀這本你感興趣的書時,書中又提到另外一本書,又引發了你的讀書欲,或者在書中又遇到了新的問題和感興趣的領域,你又會去找相關的書來看,這樣一本連結一本,對於該興趣領域的內容瞭解的越來越多,讀的時候發現很多內容是類似的,就可以略過,於是讀書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了,也就提升了效率。

    其次,按照主題去讀書。

    主題式的閱讀有利於在同一個領域內瞭解更多作者的思想,比較各門各派都有什麼功夫,從而加深自己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看法。

    比如最近你要學習投資,那就去把投資相關的所有的經典書籍都找來,最少三五本,大概也就瞭解得七七八八了。

    最後,讀書領域要廣。

    讀書要按照主題去讀,不要淺嘗輒止,要專業,但不要專一,讀書領域如果太專,往往變成鑽牛角尖 ,容易偏執。

    領域夠廣,比如涉及文學、科技、自然、心理等領域,不至於讀太多太深,都瞭解一點,才能融會貫通,彼此助益。

    各種領域的書讀多了,你就發現這個世界上基本的道是相通的,看世界的眼界就會更高,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也會更有機會找到多種途徑,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至於走向死衚衕。

  • 3 # 高效立體學習霄老師

    我必須不斷的強調,思維很重要,然後才是方法的問題。看到有的答案說,思維導圖讀書是自嗨,我就樂了,請問你思維導圖做了幾張,實踐過多少次,計算過自己讀書之後,在多長時間內可以直接應用?光抒發情懷,沒有實踐的資料,就不能下定論。

    以下就是我這半年來做的思維導圖,挑幾張做個例子:

    1.關於網文寫作的思維導圖

    讀書到底在讀什麼?

    有人說,讀書就要看讀者的觀點,學習別人的思考方式。這倒是沒問題,但說到底,我們看書都是為了最後可以直接應用,如果只是看別人的觀點是什麼,僅僅知道觀點卻做不到,你看書浪費時間到底為什麼呢?

    可千萬不要覺得,只要我看多了就可以做到,這絕對是不可能的,看多了頂多是說起來有模有樣而已,但經不起實踐的檢驗。

    所以梳理清楚作者的想法和行文結構,才是最應該做的事情,而思維導圖的作用就是如此,也是高效讀書中,相對可靠的工具。

    如何使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在讀書中使用,分為幾個部分:

    3.融匯整體

    使用思維導圖讀書的時候,不是一開始要列個框架,說實話你列也列不全。讀的時候,遇到難以理解的關鍵詞,就應該做到導圖上去,然後找資料去解釋關鍵詞。

    對於關鍵詞的解釋,有的人知識儲備多,一下子就能理解,但是有的人儲備很差,那就上網找到合理的解釋,填上去。如下:

    無論什麼書,均可按此操作

    書分很多種,有各種典籍,有各種教輔工具書,但都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做。有人說讀典籍的時間長,不是一兩天能讀完的。

    但不要忘記,如果按照常規方式去讀典籍,肯定讀起來又枯燥又難懂,那幹嘛不去喜馬拉雅上找聽書的節目,反正音訊也是從書那裡錄過來的。

    再者,如果讀書時間真的很長,如《資治通鑑》就要花個兩三年才能讀完,那肯定有些東西記不住,用導圖關鍵詞做好了,你想找點什麼,直接去找就行了,有了導圖就有了時間線,再讀第二遍、第三遍會更快,而且越來越快,還用花兩三年嗎?

    我讀書一般一週一本,保守估計,實踐書中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內容,完全沒有問題。

    最後,我想說,自己親自實踐很重要,不要人云亦云的,被帶偏了方向,吃虧的是自己。

    關注霄老師,學習更多高效學習方法,心態建設。

  • 4 # 李老根2017

    《讀書效果之我見》

    讀書分遍讀,泛讀和精讀。生命有限,一個人生命也就那麼幾十年,以百歲長壽論三萬六千五百天。一般的,也就一個甲子六,七十年左右,連吃喝做事睡覺,統共也不過兩萬天。

    期間有三分之一時間要在床第死而復活,三分之一勞動才有飯吃。其它綜合利用,包括扯淡的時光,亦不過七千天右。所以人生好似草上輕塵,三春林花,榮枯如眨眼,一點不誇張!

    而在這有限的幾十年,天下之書又何止用汗牛充棟之多可以形容!既使嗜書如命,想讀也是讀不完的。怎麼辦?愛書,那就去涉措吧。所謂涉獵,就是走馬觀花和下馬觀花。

    我讀書,就是走馬和下馬這種讀法。既然老師和先人們開口總提孔子,老子,孟子,莊子和墨子,韓非子,還有孫子左丘明,那就不妨把他們的書找來,先泛泛翻翻,哪怕不求甚解。

    啊,原來這就是所謂的先秦諸子百家。然後兩漢,兩晉,南北朝,五代,隋唐,兩宋,元明清,直至民國。好,歷史大系的輪廓,基本有個概念。不會牛說馬事了,便去充填。

    而所謂充填呢?就是找營養了。有營養的書就讀,沒有營養的,看過內容提要就一目十行或乾脆只記下書名。比如巴爾扎克,光《人間喜劇》,他就寫了一百0八部,你讀得完嗎?

    中國四大名著。俄國的,法國的,德國的,凡可稱為名家的著作,有選擇地讀它五六百部就一生裡基本夠用了。不必把自己讀成了一個書櫃,什麼勞什子都裝它,陳列它一櫃子。

    所以談茅盾,我也知道左拉。提易卜生,我認得雷雨。講孫子,我曉得近世有還有個克勞塞維茨。論極限施壓有多牛,想想讀過的中國那部《呂氏春秋》,那才是牛人的祖宗。

    所以我的體會,人生有限,要想提高閱讀的效果,須在浩瀚的文字書海里學會學游泳。當深要深,當淺一定要淺。既要勇於沉下去,又要在該上岸的地方上岸。

    世上有些書只能看書名就放過,有些可讀提要或前言後記。大多數的哪怕是歌德雨果托爾斯泰,都只能讀他們的代表作,比如雨果的作品《悲慘世界》,《九三年》。不定其它都讀。

    中國的文學,文革前的多讀,後面的建議留給後人讀。小心他傷痕也傷了你,變得哭哭兮兮打不起精神看待當下世界。廢成流浪大師那樣許許多多的角色。

    一句話:書是好東西,可以把人讀得聰明智慧偉大,也可把人讀到絮絮叨叨,滿身上下的平庸,懶墮,暮氣和愚蠢。其效果,是要進得去又出得來。能致用,否則,寧可是個白丁。

  • 5 # 虛空中的花朵

    對如何高效學習,網上有人提供的建議很不錯。我摘錄其中的要點,供你參考。

    (1)學習要有儀式感

    人,藉由這種儀式帶來的儀式感,來給自己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這種自我暗示能夠使自我變革,把自己的專注力、反應能力、運動能力迅速提升。

    為了保證高效時段得到利用,我把每一次學習當成月考甚至高考一樣的對待。

    為了高考你會提前準備什麼? 物質準備:吃飽穿暖 精神準備:考前睡眠充足 知識儲備:複習再複習 在高考之前,腦海裡,我們已經把在考場上的表現重複了多遍。

    再來看看,我是怎麼為一次高效學習進行儀式感建立的:物質:水、巧克力、計算器、文具。在正式學習之前,我會在桌上一字排開,以防臨時需要某些東西時手忙腳亂去到處翻。

    在前一天晚上,我就想好第二天又要進行高效學習了,所以我會安心睡去,而且如果你已經在前一天高效學好的話,會在一種滿足感和新的期待中睡去。

    比如,八點是我的正式學習時間,我會保證八點之前提前趕到那裡,坐在椅子上調整出最舒服的學習姿態。 提取半個小時到達學習現場

    預熱翻看即將在要來到的兩個小時之內需要學習的內容,心裡有個大概。我會多瀏覽幾遍某些重要的概念以及例題,但是我不會把這個活動當做是我的正式學習的過程,就好像你考試之前翻書,多看幾遍重難點考點只是為了考試更好的發揮,而不能把這個過程計入考試本身一樣。我現在做的活動,只是為了等一下正式學習更好的強化效果。

    在八點之前的一分鐘,我會蓋上書本。靜靜等著一分鐘的流逝,八點鐘一到,就帶著喜悅感平靜地翻開書本。因為有了那麼多前戲的醞釀,你都不知道我多麼的期待這麼一次高效的學習的來臨啊。

    (2)高效率學習步驟

    第A步:第一遍閱讀

    1.看目錄知道這一章重點在哪一節,這一節大概用來解決什麼問題

    2.看章後習題,圈出術語--------這個術語基本上就是本章的知識點了

    3.根據術語去書中劃概念和術語解釋--------如果有些術語不能理解,請使用網路百度術語名詞解釋

    4.術語理解後帶著術語去理解書中的圖表和例題以及案例

    看書看不進,就牢牢抓住書本的例題、案例、圖表。因為例題講具體情境、圖表具有視覺化、案例就是講具體的運用——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容易的多。而且,例題裡面包含了對關鍵知識點的運用,案例和圖表其實都是為了輔助你理解正文文字內容的。所以,只要我們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圖表,就達到了對知識的瞭解,接著我們再去看例題就知道了知識運用場景,之後,我們再反覆地做題目,從而達到了對知識點的掌握。

    學習請以一章為單位,因為拉長戰線會拉長反饋週期,對於學習實際效果不利。如述進行完以上的步驟,讀完一章後,可以輕鬆休息片刻。

    村上春樹跑步幾十年,我最喜歡他的一點,是他會在跑步感覺良好的時候主動結束,這樣他就會對第二天的跑步充滿期待。因為人們對一些事情,總是能夠清晰的記得事件的開頭和結尾部分,在此基礎上,我還要重點提醒的是,當時間一長,我們能記住關於一件事物的主要部分其實是事物留給我們的感覺而不是事件本身。

    村上春樹以充滿愉悅感的時候作為結束點,跑步對他來說自然會是一種“愉悅感”能隔天連續的體驗。這是很智慧的。

    長篇寫作者中有許多作家也往往用這樣的方法,比如寫到高潮達到部分主動停下來,因為高潮情緒很強烈,在第二天接著創作是,就容易找回感覺,從而繼續寫下去。事物的原因是一致的。

    所以,請你在晚上時段,即最後一個高效學習時段之後,接著再學習一段時間,正當感到愉悅、感到收穫滿滿、感覺到學習仍然高效的時候——立刻中斷你的學習,收拾書本滾回家找物件玩耍吧。

    第B步:複習鞏固

    一頁一頁翻過去,對主要知識點、概念,腦子裡有一個回顧,知道這一章有講什麼內容。

    找例題,做例題。不看答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完對答案,緊接著完整抄一遍標準答案→→去章後看看有沒有會做的題目,有會做的就做下去→→沒有就跳回來看第二個例題,方法一樣

    如此迴圈往復以上流程,如果五個例題抄完仍然沒有頭緒,那麼太好了,說明你還沒有理解教材,或者你的基礎不紮實,這個就更好解決了

    遇到這種階段性的困難,只能加強對教材的針對性理解。

    在例題解答答案步驟中圈出那些重複出現的關鍵詞以及章後題目含有的術語,再進一步去閱讀相關知識點的概念、案例、圖表。接著回來做題。

    。。。

  • 6 # 靳老師聊教育

    首先,不是所有書都適合追求閱讀速度或者所謂的“效率”。

    不同的書,各自具有不同的意義與價值。

    那麼,在明確這一前提下,我們來談談假如一位時間比較有限,而閱讀壓力又有點大的朋友,如何具體的通過一些方法,進而提高閱讀效率。

    1.不要忽視「目錄」。很多朋友讀書,都會選擇直接從正文開始,按照作者的謀篇佈局一點點閱讀。但是很多合集類、詩詞類或者工具書等,其實每個章節彼此之間的獨立性還是比較強的,那麼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利用目錄檢索可以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2.沉浸式與代入感。當我們閱讀一些人物傳記或者故事類書籍時,一定要注意全身心的投入情節之中,當我們在讀書時有一種代入感時,會大大提高我們對書中所描寫情節的感知。

    3.養成默讀習慣。很多朋友讀書的時候喜歡發出聲音,逐字逐句的讀出來,甚至用手指著字閱讀。這種閱讀習慣,首先會大大影響我們的閱讀速度,其次,也會造成前面讀過後面忘的窘境。

    4.不要強迫自己閱讀暫時不理解的內容。閱讀是一種十分看重「體驗感」的過程。若想要在閱讀後有所收穫,首先不應該將自己與讀書本身對立開來。當我們看到暫時不理解或困惑的地方時,可以適當停下,與他人交流或者查閱資料。千萬不要強迫自己繼續晦澀的讀下去,這樣的話難免會造成讀書效率低下。

    5.養成閱讀習慣。俗話說“熟能生巧”。經常閱讀的朋友肯定比常年不讀書的朋友,在文章的理解上要深入的多。所以想要提高閱讀效率,還應該在平時閒暇之餘多看書。

    6.最效率的讀書,往往都是重溫熟悉的內容。對於一些工具書或者行業相關的專業書籍,建議大家可以多讀多看,這樣利用碎片時間不斷積累,在再度需要使用書籍中的知識點時便可以做到很有效率的有的放矢。

  • 7 # 奇幻魔方社

    很多人讀書會存在下面幾個問題,如何避免出現這幾種情況,就可以做到高效閱讀啦

    01. 看過的書記不住?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也是自我提升的高效方法之一。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

    讀了那麼多書,到底記住了多少?

    隨便挑一本讀過的書,能說出書中的主要觀點嗎?

    讀的書已經數不清了,但是好像沒派上什麼用場……

    這就給我們一種錯覺:

    聽過許多道理,不一定能夠過好這一生;看過很多書籍,不一定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什麼才是高效的閱讀方法?讓每一本書都深深印入我們腦海,不止成為一個博學的人,也實實在在地改變我們的人生軌跡,讓我們過得更好?

    02.讀書的三個常見誤區

    第一是讀書貪多,看過後面的,忘了前面的。

    很多人喜歡買書,下載資料,收藏文章,但多年過去,會發現自己收集的各類資料,還是原封不動地留在那裡。

    其實這是一種想快速擁有知識的焦慮和貪婪。

    我們每個人的精力都有限,何況這個時代還有這麼多誘惑,能用來讀書的時間和精力,其實是非常少的。所以想快速獲取知識的本能,讓我們總是快速地翻完一本書,然後馬上開始另一本。

    還有一個讓人想快速翻書的原因是,獲取新知真的很爽,雖然這種知識並沒有真正被我們吸收。

    今天有什麼新奇的觀點,明天又有精彩的內容,刷認知刺激大腦,能得到一種獲得知識的快感,但是卻無法真正地轉化為我們的智慧。

    這就很容易導致我們讀書貪多、求快,渾淪吞棗,看似讀了很多書,其實什麼都沒記住。

    第二是學習不成體系,喜歡快餐式閱讀。

    當今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一天的知識總量,等於過去N年。知識獲取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門,便捷地讓人無所適從。

    要買書,只要在手機上一鍵單擊,幾天後書就自動送到你的手中。要學習,免費的、付費的,線上的、線下的,音訊、視訊、文字,有偏理論的大學課程,也有偏實戰性的職場課程……

    因為現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已經被切割成各種零碎的時間,導致我們學習和閱讀也是相當的碎片化。

    我們會積累很多的觀點、段子、思想,但就是沒有自己的思考和知識體系。

    這些知識不能說沒用,但總是不夠嚴謹、系統,就像肯德基麥當勞的快餐永遠不能成為我們的主食一樣。

    第三是不做筆記,讀完不能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智慧。

    很多人讀書,讀了就只是讀了。如果只是用眼睛看過,而不是記在腦子裡,那麼讀再多的書也沒用。

    一直以來,網路上各種讀書方法層出不窮:速讀、跳讀、主題式閱讀……但是不管哪一種方法,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將知識存進大腦,有紮實的收穫。

    我們讀書並不是為了單純地記憶書中的內容,而是內化成自己的智慧,並且得心應手地運用。

    如此看來,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太正常了嘛。

    你只是聽過,卻從來沒有思考過,更沒有踐行過。各種知識就像一堆磚塊堆在你的大腦,怎麼夠構建巍峨的知識大廈呢?更別談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了。

    03.三個高效的讀書方法

    找到問題,解決辦法自然就有了。

    第一是養成記筆記的習慣,溫故而知新。

    記筆記的好處多得說不完。

    一個知識點,最好的理解辦法,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出來。如果不能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證明我們對這個知識點理解還不夠透徹。

    第二是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高質量地輸入。

    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就是用一根線將這些珍珠串起來,做成一條美麗的項鍊,用來鑲嵌你的心靈。知識體系更像一棵大樹,各學科門類的知識就是一個個的枝丫,枝幹上的枝葉就是各種知識點。

    當需要某類知識時,不會凌亂地在大腦中搜索,而是可以精準地找到他們,提高我們的知識水平和效率。這就是讀書達人讀書的祕訣之一。

    第三是將書中的內容落實到行動之中。

    暢銷書作家古典老師說:閱讀是改變的開始,行動是改變的到達。

    有些人愛讀書,記性好,說起任何知識來都滔滔不絕,口才了得。但是如果只是口頭說說而已,這樣的人僅止步於博學,就會可能失去成為大咖的寶貴機會。

    讀萬卷書,最終還是要行萬里路,才能真正地學以致用。

  • 8 # 流水遊木

    首先讀書要是能靜心。專注。

    如果你在心浮氣躁,或者是精神力不集中的時候強行去讀書,並不會帶來什麼愉快的體驗,反而會很痛苦。所以想辦法首先要讓自己能做到。集中注意力的去讀書。

    其次掌握合適的閱讀技巧。

    讀書首先第一遍要著重的去讀書序,簡介,概要等一些對書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一個總體性的掌握。

    然後開始正式讀書,第一遍要粗略快速的把書整體的瀏覽一遍。沒必要細細的品讀。整體掌握書中那些重要的核心觀點。可以適當的做筆記。

    然後根據自己第一遍粗讀的情況下,所掌握的那些核心觀點,在進行部分內容的精讀。嘗試將這些東西真正的進行理解。

    接下來就是對於不太熟悉,不能完全理解的東西,要反覆的去閱讀,並且可以通過查詢相關的資料或者是一些其他方法來加強自己的理解。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學習有時候就是一個重複的過程。

    當你通過這樣的方法,反覆訓練之後,慢慢的就可以提高你的讀書效率。也可以更加使你方便快速的理解書中內容。

  • 9 # 高石雨

    高效讀書要做到的第一點就是沉浸進去,沉浸到書的世界,和作者,和人物進行交流,不知道您說的書指的是名著小說一類還是專業書。

    如果是名著小說的話,一般都有事件的發生,人物形象的豐滿過程,您在讀書的過程中就是在進入他們的世界,站在上帝視覺上看他們的故事,但是一人站在高處的感覺可不太妙,我自己一般用的方式是代入,我會將自己代入到此書的某個人物上去,去思考,為什麼他要這麼說,這麼做,他有什麼目的?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相信我,如果像我這樣去做,那讀書的快樂性將大大的增加,既然非常的快樂,那當然可以高效讀書了。

    如果是專業類的書,那一般都比較晦澀難懂,這時要做的就是動動您的手,慢慢的看,慢慢的寫自己的感悟,書上提出一個論點,除了它書上舉出的例子,您最好自己再結合實際再舉一個例子,將這個論點吃透,一點點的讀,一點點的做著筆記,慢慢的思考,沉浸進去,自然也就可以做到高效讀書啦。

  • 10 # 湯飯

    理解性地閱讀是高效閱讀的有效方法。

    從標題下面的灰色字可以理解為閱讀,提問者問的是讀書,並不是特指在學校讀書,在學校讀書也可以叫學習,高效學習是另外一回事,這裡不做討論。讀書沒效率最常見的現象是“記不住”,啥啥啥也記不住,讀完就完了。如何提高“記憶”呢?

    例如:麻子老漢打孃胎裡出來就瘸著一條腿,對走路的姿勢引起村民的嘲諷已經像吃飯一樣習慣了。

    這句話字面的意思是麻子老漢瘸腿,村民嘲諷他。而字面底層的意思是麻子老漢已經不在乎村民如何看待他的瘸腿問題,而且嘲諷不斷,多;其二是村民歧視先天性有缺陷的人,說明民風不和諧,這是社會層面的事,影射社會不公。

    理解性閱讀幫助記憶。

    讀書者常常碰到這種現象,閱讀的時候津津有味,書本合上啥都記不起來了,這就是典型的閱讀沒效率。原因是沒有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意思,也就是作者的動機,作者想表達什麼樣的思想、觀點。

    例如:閱讀長篇小說《白鹿原》,如果只追求故事情節,讀完之後能記起來的內容很少,我95年閱讀的時候只記得有關田小娥與黑娃的感情描寫,呵呵,當時年輕,大家理解一下。因為我當時並不想從這本書中發現什麼思想真諦,也不想受到什麼啟發,還不想吸取什麼營養,只是閱讀而已。這個問題後面討論。

    小說起首引用巴爾扎克一句名言: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祕史。小說是形象語言,它往往更生動地有血有肉地記錄一段歷史,而正史記錄做不到。我們把這句話的意思搞懂,接著去閱讀整本書,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不一樣的白鹿原,不一樣的民族,在波瀾起伏的歷史長河裡,反覆上演的民族悲劇,引起了作者痛徹心扉的深刻同情。這種民族感情,是對白鹿原,是對特定歷史環境下的白鹿原勞苦大眾的憐憫和反思。

    有目的性地閱讀幫助記憶。

    為什麼閱讀效率不高呢?因為沒有理解作者的表達意圖,其二是沒有理解文字表達的意思,要克服這兩點,我想從閱讀的功利性也就是閱讀的目的性上著手討論。任何人的閱讀都有目的。一句話,一道題,一篇文章,一本書,為什麼要閱讀,你的目的是什麼?首先把這個搞清楚。

    其他的不講,我從大部頭——一本書談起,如果你想學習寫作技巧,這個目的就很明確了,那麼,首先,你要分析作者的大綱以及每個章節的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這個可以做筆記,先略讀,就是快速讀,瞭解整本書的框架,再精讀,學習寫作技巧。這個工作量很大,但是收穫也很大,目的性很強。這個說來話長,能寫一部長篇,有機會再討論。

    我記得看過一本書,名字大概是“如何成為一名作家”,詳細書名記不起來,在搬離深圳的時候弄丟了,對立志成為寫作者的朋友來說可以看看相關書籍,也可以看看謝有順在“深圳作家協會長篇小說研修班上的演講”,題目是《長篇小說寫作的基本問題》,去網上搜,實在搜不到給我私信(先加關注,呵呵,理解萬歲)。

    精簡閱讀。

    相同作家相同題材的書籍閱讀三兩本就夠了,數量不要太多,要精讀,這個就不多說,大家都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方把彩禮給女方,女方父母應該怎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