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呆有點呆

    當年杜聿明指揮的第五軍,另外甘麗初將軍的第六軍是沿泰緬寮邊境回到雲南,孫立人將軍第38師當時隸屬於張軫將軍的新編66軍,這支部隊最晚入緬甸,但最早被打垮,除了38師。

    有關於遠征軍退回中國-而在野人山遭遇不幸的事有幾點要澄清

    第一,當時英國對中國並不友善,單單要入緬支援作戰,國軍就被耽誤了好幾個月,結果導致先機盡失。

    第二,由於英國統治緬甸並不得人心,打著解放亞洲旗幟的日本因此得到許多緬甸人的歡迎,例如翁山蘇姬的父親當年就是幫助日本的第五縱隊,所以國軍入緬除了要對付日軍外,還必須提防緬甸游擊隊的攻擊。

    第三,英軍從一開始就把國軍當成後退的掩護部隊,所以使得國軍在所有戰場均因側翼遭日軍突破而敗退。這從最早的同古之戰(即戴安瀾將軍的200師)……到放棄平滿那作戰…..都是因為英軍提前落跑所致。

    第四,緬甸比臺灣大好幾倍,但全境主要的中國作戰部隊只有約10萬人,而且都是步兵,其中200師雖是裝甲部隊,但許多重灌備並未帶來,而且即使有裝備,也不見得拿得到足夠的油料。另外雖有陳納德將軍率領的飛虎隊幫助,但數量與土地面積相比仍舊太少。

    第五,最初蔣介石是認為國軍若是退入印度,恐遭英國刁難,因此主張部隊退回中國。這點後來在新38 師徹入印度之初已經證實,英國本來要38師繳械並以難民身分入境,要不是曾在仁安羌被救英軍將領出面,孫立人將軍說不定會下令部隊開火還擊。

    第六,原本國軍是有計劃的退回,但經過幾次戰役的拖延,再加上史迪威提前離開,最後杜聿明才決定不與佔據密支那的日軍硬拚,他下令部隊轉由英多(Indaw),往北至公路的盡頭-一個克欽人居住的小鎮-曼西(Mansi)以北的莫的村-往北翻越野人山回到中國。

    第七,蔣介石在部隊撤退不久,就決定讓部隊轉至印度、或是由戰場主官自行決定,但杜聿明當時已經慌亂,再加上電臺已失,聯絡不易。使得野人山慘案就此發生。

    所以若要將遠征軍退入野人山的責任全推給蔣介石並不公平!

  • 2 # 怪獸愛沙灘

    我外公,劉四開,大理人,腳被冷槍打瘸了,沒去臺灣,回到了雲南本地,什麼都燒了,一輩子守口如瓶,什麼都沒說,要走的那段時間才說要去找戰友,什麼都沒留下。他的故事只有他自己知道,外公迷迷糊糊時才瞭解到,他好像是機槍排的。

  • 3 # 菜鳥2077

    遠征軍組建是41年12月,入緬是42年三月初。其實三月初入緬也不正確,93師一個加強團1月便到了緬東,但這個團一直未和鬼子接觸。就遠征軍的指揮問題是一本爛賬,說不好是誰在指揮,軍隊實際控制在副總指揮杜聿明手裡,但他受命於羅卓英,還得服從亞歷山大和史迪威的指揮,而遠征軍中有一個以林蔚任團長的參謀團,直接為蔣介石負責,杜聿明也得聽他們的,很多時候,蔣介石還直接向杜聿明下作戰命令。所以,就遠征軍的指揮權問題得具體到每一場戰鬥中去具體分析。且遠征軍內部也分兩派,親美排和忠蔣派,杜聿明為代表的一直在竭誠為蔣介石效命,而以羅卓英和孫立人為代表的又和美中國人走得很近。所以很多時候遠征軍是令出多門,仗打得一塌糊塗也就不奇怪了。

  • 4 # 淺石82209282

    四二年初,由羅卓英為司令官,杜聿明為副司令官,率第五軍,甘麗初第六軍,張珍第六十六軍共十萬遠征軍入緬。在緬甸與日十五軍四個師團,經同古會戰及曼德勒會戰,須給日軍重創,但仍不支,主力由野人灣撒退回國,因野人灣一路為無人區,環境氣候的惡劣,使撒退軍隊死傷甚重。另新二十二師廖耀湘所部及孫立人三十八師,撒至印度,稱駐印軍,後累徵兵,以補充駐印軍,由美國裝備和訓練,反攻時,一路由緬甸殲滅日軍,打回祖國,並殲滅了盤踞在雲南的日軍。家堂兄曾系駐印軍補充軍普通一兵,他曾訴及此段軍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適合晨跑嗎?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