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已經到了打胰島素的地步了,有什麼好的辦法勸她少吃。

8
回覆列表
  • 1 # MMC管家

    這種情況非常多,不管怎麼溝通、勸告、教育,其實效果都不是很好,這也是糖尿病可怕之處,平時感覺不到它的危害,一旦出現,基本不可逆,令糖友們追悔不已。

    糖尿病作為一種病程較長的慢性疾病,對患者得教育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疾病知識的科普和控糖學習,因為目前得醫療資源有限,作為患者家屬或者本人,往往要從自我管理開始,做到終身控糖。

    具體方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 家中備上血糖儀、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儀等,手把手的每天進行血糖監測,養成監測血糖的情況並做好記錄,定期對比血糖,血糖控制的好,可以進行一定的獎勵;

    2. 定期到醫院隨訪,瞭解病程的變化,同時讓醫生給予一定的教育;

    3. 網路教育和試聽媒介教育:可以下載相關的學習教程,比如圖畫式、視訊、並糖尿病的科普片、併發症的圖片等,從視覺,聽覺上圖文並茂的讓父母加深對糖尿病的認識;

    4. 藉助親朋好友,協助做好勸說工作,同時可以參加周邊社群醫院或者藥店等組織的科譜講座活動;

    5. 從自己開始,不斷學習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制定每天的飲食和鍛鍊計劃,陪同父母進行,用科學的方式讓父母切身從中體會到對身體的好處,耐心輔助完成並鼓勵他們持之以恆。

  • 2 # 孫醫生講糖

    在臨床治療中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患者,家屬和親人很著急,可是自己卻滿不在乎,每天大魚大肉的吃,血糖也控制的非常差。

    如何對待這部分人群,確實是個非常頭痛的事情。

    勸他少吃,可是糖尿病飲食是時時刻刻都要面對的事情,不可能每天都要監督,督導,何況家人也不一定能時時刻刻的看著。

    特別是老人,下面這些觀點基本上能夠代表這些人的想法。

    年輕時就捱餓受罪,老了老了,還能不讓吃些好東西嗎?

    這些理由好像也無法反駁,可是糖尿病人血糖的控制標準不會因為這些而改變,併發症的情況不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而不發生。當發生併發症的時候,出現的一些疾病和不適還是比較明顯和難以耐受的。

    讓病人認識到飲食的重要性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辦法。

    看到併發症的可怕

    對待這些病人,最好的辦法是讓病人看到比自己的病情重一些的患者的現狀,例如出現了糖尿病足,視力下降或者失明,糖尿病腎病者需要透析治療的患者,讓他們現身說法,可能比家人單純的勸解要好的多。

    如果血糖比較高,可以考慮住院治療,讓醫生根據病情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醫生的話可能患者接受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並且病房裡可能也有相關的病人,存在多種併發症的患者,讓他能夠有所感受,從而好好、認真的考慮自己的血糖控制情況。

    在住院期間,也可以和其他患者進行溝通,看到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的飲食方案,才會更好的調整自己的吃飯方式。對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糖尿病人來說,有些可能還存在一些誤區,認為我病了,應該加強營養,而在這些人的認識中,加強營養就是要大魚大肉,從而不能聽進別人的意見。這種情況下,就要積極與醫生溝通,由醫生來給患者講明均衡營養的重要性。

    介紹可靠的平臺學習

    綜上所述:

    糖尿病的治療必須在飲食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有些糖尿病朋友對飲食存在一定的誤解和誤區,要通過使病人自己認識到飲食的重要性才是解決不健康飲食的最好辦法。可以通過和其他患者、醫生和各種糖尿病患者教育平臺等方式學習和交流。這樣才能堅持的比較長久,才能更好的調整好血糖。

  • 3 # 月亮灣拉布拉多犬舍

    對於糖尿病來說,自己不真的意識到需要控制飲食的話,別人怎麼勸其實都沒用,只有真的知道糖尿病會危害身體,或者說糖尿病會導致身體出現問題,這樣才能真的控制住病情。

    我身邊有個同齡朋友27歲的時候就患上了糖尿病,完全不在意,還是大吃二喝每天都喝飲料。結果一次因為血糖突然增高昏迷了,這才真的意識到在不控制就不行了,加上家裡人恐嚇,醫生也跟著說了幾次,這下知道運動和控制飲食了。

    如果自己的親戚不聽自己的勸解,認為糖尿病並不嚴重,那麼可以從其身邊的親人入手進行勸解,效果反而更好。

    親戚如果是男性,可以從其愛人入手,告知其糖尿病的危害,輕者引起水腫,高血壓,昏迷,重者糖尿病也可以導致失明,心梗或者腦梗,也有截肢的風險。

    當其愛人知道這種病的危害程度以後,就會採取一些限制行為,比如說做飯的時候選擇一些升糖指數低的一些食物。

    我們一般都是對自己的健康放鬆警惕,但反而會更關心身邊人的健康,所以這種迂迴路線,反而更容易收到不錯的效果。

    我有個同事,是我們的副班長,查出患有糖尿病以後還是大吃二哥的,條件好,自己也饞,天天喝酒吃肉吃火鍋。

    不過他患糖尿病的原因,個人認為和遺傳有關,他家五個孩子,三個都有糖尿病,其母親也是因為糖尿病而病亡的,所以遺傳基因應該佔有很大重量。

    他起初糖尿病並不重視,結果有一次在家也是看不清東西了,就去醫院看看,醫生檢查以後說糖尿病挺嚴重的了,如果再不控制會有截肢的風險。

    這可把他媳婦給嚇壞了,嚴令禁止不能再繼續這樣生活了,以後應酬都推了,到點回家,不回家就不用回來了,天天吃的也基本都是青菜,而且每天飯後都強制他出門溜達一會。

    就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他的血糖下降了很多,目前也不需要打胰島素了,控制的很好。

    喜歡的話,幫忙點一下關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 4 # 使用者在家體驗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患糖尿病的人數越來越多。據說中國成年人患糖尿病人數己達11.6%,怪不得身邊的糖尿病人這麼多。而糖尿病前期人數達到50.1%,也就是說現在每兩位成年人當中就有一位是糖尿病的後備軍。糖尿病現狀不容樂觀。如果不及時干預,這些人在不久的將來都將成為糖尿病,生活在糖尿病的陰影之下。

    得了糖尿病後,需做到

    1)少坐多動

    年紀大的就適當的鍛鍊,微出汗就可。而中年人起碼要有中等的運動量,把那些多餘的脂肪和能量消耗掉,不要整天坐著不動,不然,血糖會越來越高。

    2)管住嘴

    減少主食,拒絕糖類,多吃蔬菜,多吃粗糧,特別是四川涼山的苦蕎麥,既飽腹又能提高體內的胰島素。另外含糖過高的水果,只能淺嘗輒止。

    3)生活有規律

    特別是睡眠時間,該睡覺時就睡覺,否則生物鐘打亂了也會造成血糖的升高。

    4)該吃藥了就吃

    從糖尿病前期變成不可逆時,就到了要吃藥的時候了,否則血糖會越來越高。造成的後果:酮症酸中毒,細網膜病變,雙腳壞疽,乃至尿毒症…等等。

    我為什麼要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的媽媽就是個糖尿病患者。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有一天,我媽突然覺得人很軟,沒力氣,口又渴,尿多,還容易肚子餓,這樣堅持了幾天,人還瘦了,到醫院一檢查,原來得糖尿病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多飲丶多食丶多尿,體重減輕。

    就這樣,醫生開藥,我媽吃藥,一家人也沒有特別重視,都認為有病看病是醫生的事。直到幾年以後,有一天,我媽感冒了,我就帶她到診所去看病。我還算有點常識,怕醫生開沖劑含蔗糖,我就對醫生說了我媽有糖尿病,那診所的醫生一聽,馬上叫我們到公立醫院去看。沒辦法,我們只好到公立醫院,如此我又對醫生說了我媽有糖尿這件事,醫生聽後即刻叫我們辦住院,我媽還在嘀咕:不就是個感冒嗎?有必要搞的這麼嚴重嗎?那醫生說不住院不給開藥,沒辦法只好辦了住院。因為我們對糖尿病的認識不夠,認為醫生大驚小怪,一個感冒就搞得住院。後來得知,糖尿病患者的感冒比非糖尿病患者的感冒所帶來的後果更多更嚴重。住院後,雖然馬上治療,還是造成了非常重的後果,酮症酸中毒,昏迷不醒,以至後來轉院到了更高一級醫院住了十多天才出院。出院後從吃藥改為打針,這才引起全家人的重視,吃飯運動都有人監督。人的習性真是難改,你越叫她不要吃這個,她就越想吃,即便是大人,她也難控制自己,習慣使然。為了忌口的事,我常做我媽的工作。我對我媽說,現在生活這麼美好,你要留著這個破生命,好好的看看這個世界。後來我媽在大家的監督下,活到了78歲才走了。我也聽說了有些年輕的糖尿病患者,因為沒有聽醫生和家人的話,經不住食物的誘惑,家人不在,就偷吃。後來年紀輕輕就走了,可惜了一條生命。

    關於怎樣勸你的親戚,首先你得給他講或者看糖尿病不控制好所引起的併發症。最簡單的,你問下他現在視為是不是越來越差?假如不控制血糖,就會直接失明。另外,他如果那裡有傷口,因為血糖高,傷口上有細菌就一直不會封口。想當初,我媽手長凍瘡,一直沒好,從書上一查,原來血糖不降下來,傷口就好不了。還有雙腳,到冬天洗腳,腳洗破了都感覺不到溫度,原來是未梢神經壞死,嚴重的會變成壞疸需要截肢…己經打胰島素了,血糖肯定不低,如果想活著,就耐心的做他工作。如果他無所謂,那神仙也沒辦法。

  • 5 # 油炸生煎包

    對於這種情況,首先要分析一下您親戚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針對不同的原因採用不同的勸阻措施,才會更有效果。

    比如是因為覺得得了這個病,醫治好的可能性不大,自暴自棄,存在與其餓死不如飽死的念頭;

    還是因為輕視病情,滿不在乎;

    或者是因為以前的生活飲食習慣就是這樣,加上你親戚的自控力太弱,想改變但是抵抗不了美食的誘惑,就像一些人減肥一樣。

    再又一種可能的原因就是得了病過於焦慮,需要通過飲食帶來的滿足感緩解焦慮。

    針對第一種原因,就要找一些權威認識或者事例告訴他,這種病通過治療和飲食上的控制能夠治療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給患者以希望;

    第二種原因的話,就要以她能理解的語言告訴患者,病情的嚴重的程度,以及再不加截止的後果,引起她自身的足夠重視。

    第三種原因,可以通過找魚肉口感近似的替代品,或者逐步減量調整飲食結構的方法,用一定的時間來調整患者的飲食結構,不要想著一蹴而就。

    第四種原因,就要考慮如何緩解患者對病情的焦慮,以及除飲食外其他拍接焦慮的方法,散步、遊戲、聊天,或者做一些除飲食外,患者感興趣的事情。

  • 6 # 幸福要看正能量

    對於這種自己身體不好還不加以節制保養的親戚,真的會讓人非常頭疼。而對於如何勸這類固執的亞健康者,其實是很要技巧的。

    拿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爸爸三高中佔了兩高,血壓高血脂高。但他一直仗著自己沒有任何明顯的不適,既拒絕吃藥又拒絕飲食控制,一段時間把我跟我妹都愁的不行,說也說罵也罵,一點用處都沒有!

    直到有一次,因頸椎病發作,人異常難受又吐又暈的,當時以為腦出血送醫院急診。最後我跟我妹去找醫生看片子,醫生告知就是比較嚴重的頸椎病沒有大問題。當時,我跟我妹就拜託那個醫生,讓他去跟我爸講,頸椎病是一方面,關鍵還有血壓血脂太高,人身體基礎不好了才會這麼嚴重。

    因為當時症狀太恐怖,我爸自己也是嚇懵了,醫生說啥都聽著。關鍵醫生還神助攻,補了句:你看你,兩個女兒送你來急診跑前跑後,你可要好好控制血壓血脂,以後日子你福氣大著呢。出院後,我爸還真就老老實實控制飲食了。

    所以,像我爸這種固執的人,自己說沒用,最後醫生說了才見效。或許你這個親戚也可以試試,拜託某個她信賴的醫生好好跟她說說糖尿病後期的危害性,也許會有改變哦。

  • 7 # 一名一天

    糖尿病人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就很難控制飲食,吃下的食物沒有被很好地吸收利用,身體缺乏能量,

    就會感到飢餓難忍,就想吃東西。

    控制血糖的真諦不是一味地少吃,而是促進吸收利用。一旦身體有了足夠的營養和能量,病人多飢餓感就會降低。

    促進吸收利用的方法是身體中要有足夠的胰島素,不夠就要補充。加強運動也可以促進糖分的吸收利用。

    魚和瘦肉蛋白成分多,是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是需要適當補充的。升糖快的是澱粉類食物和橙汁之類的,要在量上適當控制。

    還有需要強調的是魚肉雖然蛋白含量高,但中餐烹呼叫糖和含糖的佐料很多,容易升高血糖,要加以控制。多吃升糖慢的食物,儘量避免升糖快的食物。

  • 8 # 答題愛好者666

    打胰島素是每個糖尿病患者必須經歷過程,不能和疾病輕重並論。~你把你的親戚患者,帶到醫院糖尿病重症患者身邊走一圈,瞎眼睛的,尿毒症的,鋸腿截肢的讓他看一看就明白了。告訴他這就是他的下場,這是世上治療犟人最好的靈丹妙藥。

  • 9 # 無量壽343

    糖尿病人別吃含糖高的食物,如甜點,要吃低糖食物和水果,不能喝粥,我有十五年沒喝過粥了,飯8成飽,要加強鍛練,至於吃飯魚,蝦,肉也能吃,要少吃,這不吃,那不吃,沒營養也不行。

  • 10 # 靜心齋身心靈工作室

    不用勸!告訴他了就可以了!

    他的命終究是自己負責!

    一吃就勸,成了一個很好玩的“遊戲”!

  • 11 # 呼吸幫

    對待這類病人,最好的辦法是讓病人知道這個疾病的嚴重性,例如會出現了糖尿病足,視力下降或者失明,糖尿病腎病等,也可以讓醫生出面,醫生的話可能患者接受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也可以讓同病房的病人幫忙,讓他能夠有所感受,從而好好、認真的考慮自己的血糖控制情況。

  • 12 # 王亞青

    一句話,吃飯是為了活著,還是活著是為了吃飯!

    這是一個哲學命題!

    如果吃飯是為了活著,那就管住嘴邁開腿,身體已經發出來訊號,您不接納就會辦壞事!身體不存在了,有機會吃嗎?

    如果活著是為了吃飯!首先也得活著呀!還得遵醫囑,控制飲食,才能更加長久的吃!這就是要吃一頓還是活到百歲天天吃飯!常吃還是短吃!

    如果不想受控制,找到一位好中醫,胰腺癌都能治好,更何況糖尿病!身體調理正常了,就不必要在控制飲食啦!

  • 13 # 鐸清5251

    讓醫生告知他飲食禁忌,權威人士說的話更可信。他聽不聽是他自己的選擇,如果他明知故犯,無需再勸。人生是自己的,身體也是自己的,他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還有人相信那些民間的偏方和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