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朝都有“酷吏”,他們忠於職守、不畏權貴,他們也殘酷無情、殺人無度!

8
回覆列表
  • 1 # 葭明通半瓶歷史

    司馬遷著皇皇鉅著《史記》,為酷吏們單列有《酷吏列傳》,班固作《漢書》亦有《酷吏列傳》。

    再以後的史家在正史中雖然不再為酷吏單獨列傳,但是,在之後二千年的專制皇權執行過程中,酷吏從來沒有消失,每個朝代皆有。

    儘管後世酷吏肯定都讀過司馬遷和班固寫就的《酷吏列傳》,深切明白酷吏根本就是帝王的犧牲品的下場,他們還是走上了做酷吏的人生道路。

    可見,在專制皇權執行過程中,出現酷吏是必然的。

    歷史上的酷吏有兩個大特點

    A 酷吏基本上都是比較廉潔的,對自己的道德水平要求頗高,有一顆為“公平、公正、道義”赴湯滔火的心腸。

    這也是酷吏之所以甘冒個人命運悲慘下場結局而去做酷吏的內在心理需求,圓滑之人是做不來酷吏的。

    當然了,此處的“公平、公正、道義”會有不同解讀,在有些酷吏那裡,不忠於君主就是最大的惡,封建道德嘛!不忠即是不義;在有些酷吏那裡,騷擾百姓,欺壓良民才是惡。

    我們現代人基本上都會支援後者。

    B 酷吏一般都喜用重典,慣用殺戮。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酷吏的對手都是豪強宗室,如果沒有豪強宗室的橫行不法,最高統治者也就不需要酷吏了。

    而,豪強宗室橫行不法也是專制皇權必然會出現的現象,老百姓軟弱無力嘛!豪強都是些官僚,宗室都是皇帝的親戚,不好管理。

    每當豪強宗室特權階層威脅到最高統治者的利益之時,酷吏就會出現了。

    比如商鞅。

    秦孝公要變法,戶籍、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甚至民風民俗都要大變特變,原來的貴族豪強,士族大戶都不同意,因為妨礙了他們的利益,影響了他們的收入。

    連太子也不同意變法。

    秦孝公不好赤膊而上,於是用了商鞅施行嚴刑峻法,甚至搞到了太子頭上,把太子的老師耳朵割了去。

    商鞅的結局這裡不多說了。

    但是,商鞅為什麼要這麼得罪人呢?

    他要建功立業,為了施展抱負,為了一伸平生所學,也是可憐。

    再比如西漢,西漢初期施行的是黃老思想,搞的是“無為而治”。豪強地主勢力迅速借勢崛起,橫行地方,蔑視官府。

    尤其濟南郡的瞷氏家族。

    地方官府循於常法,不能制住他們,

    酷吏上場。

    漢文帝用了郅都,採取了“不循常法,以暴易暴”的政策,到任之後,不由分說就捕殺了瞷氏首惡,於是濟南郡豪強不敢再與朝廷法度對抗。

    有時候,對付惡人,以暴易暴就是管用。

    我們要記住,歷史上的酷吏都是對付官僚和豪強的,沒有拿來對付老百姓的。

    就老百姓的角度來說,是樂見其成的。

    可惜,老百姓從來也沒有掌握過輿論權,也沒有書寫歷史的權力,所以歷史上的酷吏多數不僅僅下場不好,連歷史名聲也不好。

    但是也有例外。

    初,曹操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大概相當於東漢首都洛陽的一個區公安局長。

    皇城之內,最多皇親國戚,很難治理,這些皇親國戚橫行不法,民多受欺,無處申訴。曹操立五色棒十餘根於衙門,下令說:“有犯禁者,皆棒殺。”

    動不動就殺人,很酷吏了。

    後來有一個正炙手可熱的太監蹇碩的叔叔,僅僅違反了夜禁條例,黑夜裡出門遊玩,被曹操抓住殺了棒殺了。

    然後就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大家再也不敢黑夜出門亂逛了。

    當然了,曹操也倒了黴,被明升暗降,逐出了首都,跑到河南做縣令去了。

    但通過曹操作為,我們也看出來了,有些事情,非酷吏不可作為。

  • 2 # 譚崽崽

    封建朝代的酷吏,直白地講,他們就是一幫皇帝主子利用的殺人工具,狐假虎威,助紂為虐,他們所謂的忠於職守、不畏權貴,全是為了得到統治者歡心,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殘酷無情、殺人無度!這才是所有酷吏的本性。

    如何評價封建朝代的“酷吏”?

    自從徐敬業造反之後,武則天開始懷疑天下人都想謀殺她,又因自己長期獨攬朝政,而且自知操行不正,知道皇族和大臣都心懷不滿,心中不服,就更想大加誅殺以威懾和消滅他們。

    武則天為了鞏固她的地位,實行鐵血政策,重用酷吏,藉此穩定政局。在武則天重用的酷吏中,光有名姓的就有幾十個,其中有兩個最為狠毒,在歷史上知名度也最高,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提到這兩個人的名字,當時的人都會不寒而慄。

    周興,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人。他少年學習法律,入仕後在尚書省任都事,累遷司農少卿,秋官侍郎,執掌刑獄。

    周興等人為了逼供,發明了“定百脈”“喘不得”等十號大枷和各種駭人聽聞的刑法,使囚徒一看到這些刑具就“戰慄流汗,望風自誣”。他們可以任意給別人羅織一個罪名,以酷刑帶供,或於獄中摧殘致死,或斬殺抄家,當時的正直大臣們入朝前“必與其家訣曰:‘不知重相見不?’

    尚書左丞相馮元,平時對武則天不夠恭敬,酷吏周興羅織罪名,把他在獄中活活地折磨死了;

    禁軍將領黑齒常之被誣告謀反,被抓進死囚獄中,酷吏來俊臣說:“你不是姓黑齒嗎?那麼就把你的牙齒敲下來,讓大夥兒看一看,黑到了什麼程度。”於是命人把他的牙一顆一顆地用小鐵錘敲下來。

    來俊臣又說:“這齒麼,還不夠黑,眼睛倒挺黑,剜眼!”於是黑齒的眼睛也沒了。接著又割舌、剝皮、剁掉手和腳,最後又開膛剜心,死得尤其慘烈。

    右衛將軍李安誠反對武則天改唐為周,被來俊臣用同樣的酷刑殺害。

    武則天當皇帝之後,周興又投其所好,建議廢除李唐宗族的宗正屬籍,剝奪他們的皇室成員資格。

    周興辦案手段高明,又能上體天心,所以深得武則天的賞識。很快從一個不入流的司法小吏升到四品的秋官侍郎,文昌右丞,升官的速度飛快。不僅如此,武則天還賜他姓武,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殊榮。

    都說“惡人自有惡人磨”,這話很有道理,最後結束周興性命的還是酷吏,這個人就是來俊臣。

    周興詭異一笑,說:“這簡單。你找一個大缸來,四周圍上炭,把炭火生得旺旺的,請他進去坐會兒,到時候,讓他招什麼他就招什麼啦!”

    來俊臣叫聲好,馬上叫手下人搬來一口缸,眼見炭火已經燒起來了,來俊臣站起來,朝著周興深深一揖:“奉皇帝聖旨查辦老兄謀反一案,煩請老兄入此甕!”

    案子就這樣破了。謀反罪按律當斬,武則天姑念周興有功,破例流放嶺南。但周興作惡多端,結怨太多,半途為仇家所殺。

    來俊臣死得更慘烈。最後結束來俊臣性命的還是酷吏。這個酷吏名字叫作吉頊。

    吉頊是一個美男子。此人曾經和來俊臣共事,心機深沉,膽略非凡,當時也正得武則天信任。

    神功元年(697年),初夏的一天,武則天騎馬到禁苑散心,吉頊為她牽馬。騎了一會兒馬,武則天問:“最近外面有什麼動靜嗎?”吉頊回答道:“大家都在議皇上如何處置來俊傑呢。”武則天說:“來俊臣有功於國,朕不能不考慮啊。”吉頊朗聲說道:“來俊臣糾結不法之徒,陷害忠良,他們家收受的賂賂有如山積,被他迫害而死的冤魂充塞道路,這樣的人是國賊,是公害啊,陛下您哪能對這樣的人心懷惻隱呢?”

    這話真把武則天說動了。武則天沉默了一陣子,終於長嘆一聲說:“只好這樣了!”

    神功元年六月初三,武則天下令將來俊臣斬首。

    那麼,周興和來俊臣都死於酷吏之手,是不是惡有惡報?

    關健是武則天要除掉他們了。

    第一,她已經用完這些人了,武則天利用酷吏來打擊反對派,鞏固了武周的江山。但是,一旦統治真的穩定下來,這些人的歷史使命也就完結了。

    第二,酷吏自身素質太低,酷吏大多出身底層,好多人甚至大字不識幾個,這樣的文化素質讓他們無法勝任別的工作。

    所以,封建朝代的“酷吏”,其實就是統治階級的“為其刀斧”,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

    “兔死狗烹”才是酷吏最後的歸宿,歷朝歷代,從來如此。

    ---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6是不是即將要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