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喵的歷史書屋
-
2 # 重慶陳小二
這裡怕是沒有一個上過戰場的。在戰場上怎樣準確知道彈夾或彈匣的子彈量的我不知道,在靶場上我就知道。彈夾是半自動步槍使用的,一夾十發,放在彈夾袋相應的口袋裡,裝一夾子彈進彈倉後得把彈夾拔出來。半自動步槍只能單發射,不能點射,所以比較容易記住擊發數,能較清楚知道彈倉剩餘子彈數量。而衝鋒槍和突擊步槍(自動步槍)使用的彈匣容彈量通常是30發,過去的彈匣在近底部位置有兩個緊鄰的觀察孔,分別是第五發和第六發子彈位,能看透上面一個孔而下面孔處有子彈則剩餘五發,若兩個孔都能看透則少於五發,反之則多於六發。現在的彈匣有一條長孔,從頂端至近底端,裡面剩多少發子彈一目瞭然比較好檢視。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設計方式。自動槍支因為可以點射並且多數時候是採用點射,所以在連續擊發以後不太容易準確得知剩餘彈量,經驗豐富的老兵是能知道個大概。我想,真正在戰場上與敵人開火了,可能不太會去觀察子彈量,估計多是突突到槍機停止就換吧。
-
3 # 軍武資料庫
真的不判斷的,只是大體上又個估計罷了。
但是絕對沒有士兵拿著空槍現身去射擊。
主要的原因在於現在的自動槍械都有空倉掛機的功能,可以有效的提醒射擊者“射完了最後一顆子彈”。
真正的戰場上人很難保證自己隨時清醒的記憶著自己子彈射擊的數量所以士兵在作戰的時候只能知道大概兩件事情,第一自己還有多少彈匣,第二槍內的子彈是不是空了。
自己有多少彈匣的概念是建立在攜帶彈匣的時候的排布上,一個士兵身體一側的彈匣掏空了,自己就知道自己的彈藥還剩下差不多一半的量。按照一般的戰鬥水平和士兵攜帶彈藥基數的水準來說戰鬥基本上就已經接近尾聲了。
但是要知道槍內的子彈是不是空了,那麼就得依靠槍械的設計了。這種設計叫做空倉掛機功能。
在手槍上空倉掛機功能最為明顯。
在打過最後的一顆子彈後彈匣上的託班會托起空倉掛機的探針,這個時候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後套筒不會復位。射手就可以立刻知道彈匣空了,迅速更換彈匣後按下空倉掛機按鈕子彈自動上膛處於待發狀態。
這時射手也可以準確的知道自己的槍內沒有子彈了。
至於沒有空倉掛機功能的槍械的確是有的,這就得依靠大量時間訓練讓射手掌握射擊和換彈匣的節奏。例如中國的95步槍就沒有空倉掛機功能。但並不是我們沒有想到,而是因為當年95式步槍所使用的工程塑料彈匣強度不夠,所以加不了這個功能。
在95-1步槍上改進了彈匣強度和槍體結構,旋即就將空倉掛機功能加了進去。
這件事其實也在證明,沒有那個國家傻到利用士兵的記憶裡來實現知道彈匣內還有沒有子彈的需求。機械的結構遠遠比人自己更可靠。
至於很多人說的透明塑料彈匣,也並不完全是讓士兵去看子彈的數量多,更多的原因在於降低重量和使用舒適性。
否則透明工程塑料已經出現了70年的時間了,如果真的有巨大意義則現在應該是所有步槍的標配了。
再至於很多彈匣上面有開孔或者開口。例如這樣的
雖然可以看到子彈的數量但是這個開口並不是給射擊的時候使用的,是用在裝彈藥上面的。有了這個開口在裝彈的時候可以清楚的看到彈匣已經裝到多滿。
我們可以知道大部分彈匣都是依靠彈簧的彈性將子彈送入槍中的,如果這根彈簧被壓的過力變形則可能產生供彈困難。這時就得嚴格限制彈匣內的子彈數量——壓進去的彈藥達到開口底部雖然還能繼續往裡面裝彈藥但是會損壞彈匣。——開口的作用則是正確裝彈使用的。
-
4 # 清風雲淡霞滿天
做為一個士兵,在戰場上不是要關注彈匣裡有多少子彈,而是要關注如何盡多的消滅敵人,儲存自己。即使彈匣裡剩下最後一顆子彈,面對出現的敵人,也要擊發射擊。
做為一箇中國士兵,則必須是一個合格的士兵,體現在對槍的熟練掌握,熟練的運用槍對各種場景下射擊,換彈匣,熟練的分解結合槍械,以致於處理槍故障。比如換彈匣,一般的2~3秒鐘即可。對槍械的分解與結合也是40秒左右的時間,這對槍出現故障處理,有著極大的好處。這就像工廠裡的熟練技術工一樣,通過長時間的訓練,產出人體肌肉記憶,以至於做出來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最快最準確的。
再者,中國軍工生產出來的槍械,都是以結構簡化、簡單可靠,便於維護維修提供充實的保證。就像中國的所以突擊步槍,槍與彈匣都採用卡隼結構,保障了士兵一氣呵成的更換彈匣。這是西方槍械槍與彈匣套管結構所不能類比,這種套管結構,造成換彈匣動作繁瑣,且多餘動作來驗證彈匣是否到位,這種結構所產出的溢位行為,導致了西方士兵要實時注意彈匣子彈的餘量,也導致了喜歡各自花錢配帶一把手槍。因此,中國的士兵,通常情況下不無需考慮彈匣裡子彈的餘量。
今天,有一些人,看顏值而不看實質,腦子被西方一些言論忽悠成廢,盲目膜拜西方槍械,神馬皮槽,裝的像聖誕樹一樣,以為是人拿把狙擊槍就能成為狙擊手,實屬猴子叫來的逗比一樣。
-
5 # 老門三兒
戰場上的士兵都是怎樣判斷彈夾裡的子彈是否快要打完?憑著多年的從軍歷程,判斷彈夾裡的子彈是否快要打完,尤其是在戰場上最主要是要靠經驗來判斷,當然隨著技術進步,更為直觀的方式也逐漸實用。
不過真實的戰場環境之下,士兵沒有閒心去看彈夾還剩幾顆子彈,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消滅敵人,沒有子彈就更換彈夾,這才是真實的戰場。想想看,正在作戰,你一會一低頭看看彈夾裡還有幾顆子彈,那不是自找死亡嗎?
其實現代人對武器的研發已經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本上都是越來越方便使用為目的。一個很簡單的判斷彈匣內子彈如何打光,光從技術來說講,就有很多方法。
比如彈匣上標定顯示彈藥餘量的標記,可在彈匣後面以每10發子彈為一個標準距離鑽一個空洞,並用比較明顯的顏色來當提示色,一般30發彈匣開三個孔就行了。這樣士兵在射擊過程中,只要看一下彈匣哪個孔空了相應就知道還剩多少子彈了。
一個彈夾只有區區30發子彈,在戰場上戰鬥正酣之時,突然沒子彈了,那豈不成了敵人的靶子了,這裡彈夾的剩餘子彈數量就成了士兵心裡需要留意的一個數字。
先用一個數字先來說明,更為直觀一些。
我軍已經退役的81-1式自動步槍理論射速600-750發每分鐘,我們就按照650發每分鐘來推算,每秒鐘射出子彈10.8發,就按照10發來算,30發的彈夾只需3秒鐘即可全部打完,當然這是在連發狀態下對叢集目標的射擊。
再用一個平時訓練的科目來加強說明。
同樣是81-1式自動步槍,平時士兵會有一個訓練科目,即模式設定為連發狀態,但是打點射,這是一個較難的科目,10發子彈打連發狀態下的點射,必須有5顆上靶才算合格,這裡對擊發的掌握最為重要,你只要扣動扳機,在你最快的反應時間裡鬆開,最少是兩發子彈出去了,這是事實,第一發命中,第二發可能就由於槍的後坐力和彈跳而拖靶。
所以說,在真實的戰場環境中,經驗才是判斷彈夾剩餘子彈的唯一,因為你不可能邊戰鬥邊去檢視子彈數量,這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當然伴隨著科技進步,一些新的方法也逐漸出現,比如我軍現在裝備的95式自動步槍竟有透明塑料彈夾,但我的疑問是,這種彈夾能應付得了激烈的戰場環境嗎?如果一個戰術臥倒或者被氣浪掀翻摔倒,那塑料彈夾碎了,這下子彈剩幾顆看的是清楚了,不過是撒了一地。
此外電子計數器的應用,也是為了計算剩餘彈量,但很不實用。
再者有著彈夾在中間位置設定有觀察孔用來檢視子彈剩餘,個人認為沒什麼實際用處,如果進了泥沙,那就成為了麻煩。
綜合,實戰中,依靠士兵在日常訓練中積累的經驗來判斷彈夾內剩餘子彈數是最明智的,因為你沒有時間拿生命去看剩餘子彈數。
-
6 # 上士26
現在很多槍械會有一些輔助功能,例如空倉掛機,也就是槍支發射最後一發子彈之後不復位,提醒射手槍中子彈已經沒有了,需要重新裝填。這樣的功能可以提醒士兵提前換彈匣
但是如果在實戰中沒有這樣的功能,又該如何確定自己手中槍支的剩餘子彈數量呢?事實上,在面對激烈的交戰時,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想子彈數量是多少?不停的射擊等到沒有子彈了就換彈匣。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中,需要互相配合,輪番上陣,此時就要很好的估計彈匣中的剩餘數量,以做好銜接。
一般來講,訓練有素的人員會以會以短連射3到5發這樣的節奏來把握剩餘數量,長期訓練之後,連射幾次自己就能知道需要換彈匣了
對於老兵來講,他們還有另一種方式,那就是掂量幾下手中槍支的重量,就能知道彈匣中子彈大概還剩多少,當然,這樣的方式新兵是做不來的。
-
7 # 米亞瓶子
其實很簡單的,首先是經驗的問題。一般士兵都是接受過射擊訓練的,在訓練中,士兵都會熟悉單發和點射,特別是點射,這種射擊方式在戰場上用的最多。點射一般一次發射三發子彈,慢慢經驗豐富了,射手是可以下意識掌握到每次點射的彈量,時間久了,都能知道什麼時候彈匣裡還剩多少子彈。而一直連發,一個三十發子彈的標準彈匣一次打完用時很短,只要最後沒動靜了當然就知道沒子彈了,畢竟手是一直壓著扳機的。
-
8 # 巍姐說
一是作為老兵的經驗
二是根據自己射擊的判斷
三是打不出來就知道了
及時更換即可
-
9 # 夢駝鈴聲
這個要區分老兵和新兵。一般戰場上的老兵根據經驗可以判斷彈匣裡還有多少子彈,比如一個彈匣可以打3~4個長點射,10~7個短點射。要是新兵只能是看觀察孔了
-
10 # 鼯鼠之飛
在戰場上,用槍的時候,很少用全自動模式的,主要是點射。這樣一來,心裡大概有一個數字。感覺差不多時就會換彈夾的,一般這時候還會剩幾發。還有現在的一些步槍,彈夾是半透明或者有觀察窗。可以看見剩多少子彈的。
回覆列表
再戰場上,如何判斷自己手中武器彈匣中還有多少彈藥?這問題嘛!很好解決!
自我介紹一下!筆者軍旅出身,和其他回答者不一樣!他們的都是在幹研究!有幾個是打過
各種型號的槍械的?所以接下來的回答都是乾貨!所以還不收藏關注?
在槍戰中怎麼判斷手中武器有多少彈藥?方法有好多!筆者挑幾種有代表性的來講講:
第一種最笨的方法:看彈夾後側觀察開口
在彈夾後側上,有開的觀察口。拿中國產95槍系列來講,在95彈夾後側彎曲線上有三個觀察口。每個口就代表一個單位數量彈藥的位置。95彈夾載彈量為30發,一個口的位置彈藥數量就是10發。依次可推,當三個觀察孔滿時就是30發。這個方法一般不用,太費事了!在戰場上沒有人會給你時間去專門看看彈夾還有多少彈藥!
老手的方法!去感受吧!槍會告訴你!
射擊老手們都是不屑於去用菜鳥的方法,還專門去看看彈夾剩餘的彈藥數量,老手們採用的是在自己在射擊時去數自己的射擊次數,舉個例子!92式手槍載彈量是8發,正常是八次射擊次數,但是在射擊中不只是只有單發的,還有點射和連射的。所以老手們不會去數自己扣了多少次扳機,而是去感受每次射擊時的後坐力和拋彈口的來回運動。就可以判斷出還剩多少彈藥!
你聽說過!人槍合一麼?
這種境界可是子彈喂出來的,就是當你對你手中的槍械極度熟悉!並且熟悉各種射擊方式和姿勢,當你判斷手中武器還有多少彈藥時,不需要去數!只需要憑感覺就好了,手中的武器會告訴你。這種境界是我等佩服的射擊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