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用戶3509679993847

    共食不飽的意思是:大家共同吃飯時,不可只顧自己吃飽。如果和別人一起吃飯,就要檢查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搓飯糰,不要把多餘的飯放進鍋中,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吃得噴噴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回盤碗裡,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專據食物,也不要簸揚著熱飯,吃黍蒸的飯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圇的喝湯,也不要當著主人的面調和菜湯。不要當眾剔牙齒,也不要喝瞻漬的肉醬。

    如果有客人在調和菜湯,主人就要道歉,說是烹調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醬類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說是備辦的食物不夠。溼軟的肉可以用牙齒咬斷,於肉就得用手分食。吃炙肉個要撮作一把來嚼。吃飯完畢,客人應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行瞻債物的碟子交給旁邊伺侯的主人,主人跟著起身,請客人不要勞動,然後,客人再坐下。

  • 2 # 用戶997971675855828

    意思理解:一起吃飯不要只想著吃飽,一起吃飯不要忘記洗手,不要搶著夾菜吃,不要大聲喧譁,不要吃獨食,不要掉飯在桌子上。

  • 3 # 秒懂化學

    談到禮儀,人們往往只是認知為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其實禮儀應該是一個人綜合修養的一個部分行為,是一個人修養的一個表現。

    小孩子從小就應從各方面去規範行為習慣,良好的自覺行為習慣是通過強制性、引導性而成的。

    飯桌上的禮儀有的是成文的條款、有的是約定俗成的規矩、當然有的是屬於潛規則,不管如何,家長是最好的教師及榜樣,家長應對孩子提出明確行為要求,從入座次序、方位、座姿; 從面前餐具擺放、握姿; 從進食順序禮讓; 從盤中夾菜的方位; 從進餐語言的文明; 從進餐結束禮貌用語等等方面。當然,節約習慣,光盤習慣的教育也應隨之而為。

    同時,遇到問題和錯誤要即時指出糾正,常言道: 當面教子,背面矯妻。

    餐禮是一個人家教的重要標誌,是一個人修養的重要內容。

    一切應當從孩子教起,這尤為重要,好的習慣應從小養成。

  • 4 # 大賽爸爸家庭干預

    一個孩子的餐桌禮儀可以體現他的教養如何。英國著名的禮儀專家威廉漢森曾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工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和你的教育背景如何。”可見,進餐禮儀是多少重要。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因此,在吃飯時,總是順著孩子。

    我以前看過很多孩子吃飯,他們都有著不同的吃相。

    有的孩子是趴在桌上吃的;

    有的孩子是架著腳吃的;

    有的孩子吃飯時會敲碗;

    有的孩子會在盤子裡翻菜;

    有的孩子邊吃邊大聲說話;

    總之,有很多不良行為。

    當你看到這些孩子這樣吃飯時,你是不是看著不舒服呢?特別是有的媽媽都很照顧自己的孩子,擔心他沒吃到有營養的菜,因此,就會允許孩子在盤子裡挑肉吃。

    這種做法會讓人感到很厭煩。特別是和他人在一起吃飯,就非常要注意餐桌禮儀了。具體該怎樣去做呢?

    1、用餐前,要洗手。讓長輩先坐,自己最後坐。如果長輩沒有吃,孩子就不能吃。但是因為有的孩子較小,媽媽也會先照顧好孩子,讓孩子先坐下來。

    2、孩子在進餐時,要注意坐姿,不要架腳、翹腳、不能敲打碗筷、不能轉盤子,翹椅子。沒進餐時就安靜等待,小聲說話。

    3、進餐後,不說話,能保持桌面的乾淨衛生。有的孩子會挑食,當他們看到碗裡有不喜歡的菜時,就會把這些菜挑出來放在桌上。可以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或小垃圾桶裡,但是不能把菜到處扔。

    4、用餐時要細嚼慢嚥,不要說話。吃飯吃說話食物很容易進入到氣管裡。吃飯時也不要發出很大的聲音,不要大聲喧譁。有的孩子會手拿餐具對別人說話,這樣都是不禮貌的。

    5、不要翻揀盤子裡的菜。在盤子裡翻菜會讓很多人感到厭惡。如果是自己喜歡吃的菜,可以對媽媽說,以後多做一點。或者專門做一盤菜出來。

    6、不要用手揮餐具,或指著別人。進餐時,手就放碗的旁邊,不要揮動。

    7、吃飯時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要到處亂跑。不看電視玩手機,玩玩具。

    8、吃完了飯後要把椅子擺放好,或幫媽媽收拾好碗筷。要和大人打招呼說:我吃好了。

    孩子在2歲左右就可以讓孩子自己獨立進餐了,在孩子剛學吃飯時,會吃得到處都是飯菜,而且孩子會用手去拿菜。媽媽不用去責怪他,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正處於他們手部敏感期,孩子喜歡用手到處摸、捏等等。他們是在感知物品,在認知這個世界。但當孩子學會以後,就要慢慢要求他,進餐時保持餐桌的乾淨。

    孩子吃飯看似小事,但卻能從中看出一個孩子的教養。因此,父母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家長朋友們有幫助。

  • 5 # 懶豬媽咪早教

    孩子開始吃輔食就可以了。不同階段可以培養不同的餐桌禮儀。

    比如,從孩子開始吃輔食開始,就讓孩子學習坐在餐椅上,而非追著孩子喂。孩子10個月,就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用勺子嘗試。1歲2個月左右,孩子可以嘗試自己進食等。

    具體來講,孩子需要逐步習得的餐桌禮儀:

    1.學習坐在餐桌上吃飯

    2.學習自己進食

    3.學習使用筷子

    4.學習吃飯不灑

    5.學習收拾餐桌

    6.學習幫忙分碗筷

    7.學習照顧他人

    8.學習餐桌,宴請的知識

    這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

  • 6 # 不能吃雪糕的雪糕

    雖然還沒有結婚生寶寶,但是逢年過節的時候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總有一些熊孩子餐桌禮儀比較差,我覺得和家長的教育有直接的關系。

    我認為,從寶寶開始自己吃飯的時候,就應該有意識地去培養餐桌禮儀,但是每個階段要求不一樣,我們也不能要求很小的寶寶就做的和大人一樣。

    首先衛生方面,病從口入,飯前洗手必不可少;其次,最開始吃飯的時候,如果出現尖叫,亂扔食物和餐具,家長一定要細心地教導,如果還是這樣,應該是吃飽了,可以把餐具收起來;第三,再大一點和大人同桌吃飯,要給孩子更加明確的要求,有參與感,責任感,比如可以幫助家裡人擺碗筷,要讓長輩先落座,不可以在盤子裡翻來翻去,更不可以把喜歡的菜占為己有,這個問題很多孩子都有,我個人覺得容易導致孩子自私...

    當然,言傳不如身教,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家長的教和做一定要做到一致,不然也很難讓孩子信服。

    說了這麼多,感覺教育孩子任重而道遠啊,各位家長加油~

  • 7 # 潘姨愛生活

    對於幼兒,在餐桌日常生活中的禮儀,不僅僅是灌輸規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直影著孩子。父母的行為告訴他們與人相處的方式。

    飯前要洗手講究衛生,吃飯時注意坐姿,要等長輩到齊了再動筷,不要隨意在盤中挑食,吃飯時不大聲說話,隨地吐殘渣。

  • 8 # 半頁齋

    食物是人的第一訴求,雖然現在不用再為溫飽擔憂,但是流傳下來的餐桌禮儀、餐桌文化還是要繼承的。

    外華人進餐也很注重禮節,如何使用刀叉、餐具都很講究。華人進餐時主要使用筷子,禮節上看似簡單了許多,但是文化缺博大精深,就說最不起眼的筷子,兩根筷子代表了一陰一陽,代表了太極的兩儀,夾菜時兩根筷子一動一靜。

    餐桌上可以教育一個人,也可以分辨一個人,餐桌禮儀的教育不可忽視。

    長幼有序。座位的安排,如果是方桌,一般長輩面對南面,孩子面對北面。小時候吃酒席,長輩們為了誰坐首席要謙讓好久,每一道菜都是長輩先動筷,其他人才可以吃。在家裡吃飯也是如此,長輩沒有上桌,我們是不能先坐的。

    感恩父母。在用餐前可以讓孩子幫助父母做一些用餐的準備。用餐時遇到美味的菜,都會謙讓,如果是一家三代人一起用餐,做父母的應該把好的讓給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孩子,這是用自己的行為教育孩子感恩父母。如果是一家三口用餐,夫妻之間互相謙讓,讓孩子體會到父母之間的愛,讓家庭更和睦。最能體現人品的是夾菜,不能專挑愛吃的吃,更不能在菜碗裡挑挑揀揀。

    輕聲交流。古人要求“食不語”,放到現在有點太苛刻,父母上班,孩子上學,一天沒有見面了,肯定有好多話要說,可以進行交流。交流這一天各自的經歷,不建議大聲談笑,更不能說一些笑話,萬一引得別人大笑,口中的食物飛濺出來,極不衛生。也可以交流一下最近所看的書,說說各自的觀點,既可以訓練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還能提高孩子的表達和習作水平。

    除了要利用餐桌作為教育孩子的基地以為,還要防止一些不良習慣從餐桌上生成。現在很多孩子都有拖延症,主要表現就是作業拖拉,好多年輕家長都為之苦惱,殊不知,這個毛病就是在幼兒吃飯時落下的。在喂幼兒吃飯的時候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很有耐心的一口一口喂,有的孩子邊玩邊吃,家長跟在後面喂,一頓飯能吃上一兩個小時,甚至更久。針對這種現象,家長控制好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吃不完就沒得吃,只有到下一頓才可以再次進餐,兩餐之間不讓吃任何食物,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餐桌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陣地,孩子越大和父母相處的時間越少,可是每天都會在一起用餐,那麼利用好這個時機很有必要。

  • 9 # 文阿哥LLLIWG

    餐桌禮儀看似是小事,實則反應出一個人的教養問題。生活中有許多典型的例子,一些人在餐桌上的行為讓人非常反感。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了,我們有時候在一起吃飯。他的一個習慣讓我無法忍受,那就用筷子在菜裡面扒來扒去,挑著吃,讓人頓時沒了胃口。

    餐桌上的禮儀包括很多。尊重長輩,等長輩開吃了再動筷子。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話,口水四濺。雙臂要收攏,以免影響別旁邊的人就餐。筷子不要指著別人,更不要搓戳著別人。夾菜的時候要夾自己這一邊的,不要在菜碗裡扒來扒去,挑著吃。吃完飯要把自己的碗筷收走,殘渣收拾乾淨,把座椅挪走。如果可能,事後還可以幫忙洗碗收拾。

  • 10 # 蘭蘭情感說

    要知道餐桌禮儀,也是生活禮儀的一種。這需要家長長期的帶動,所養成的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餐桌禮儀也是生活習慣的一種表現。好的生活習慣在餐桌上也是能夠很好的體現的。

    所以首先培養好良好的生活習慣。畢竟孩子不會懂得太多。家長以身作則有一個好的飲食習慣,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和帶動。這是好的飲食禮儀的基礎。家長在生活中的不斷進步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在傳輸給孩子。這樣經過長期的影響和學習。孩子就會有一個好的餐桌禮儀。

  • 11 # 時尚育兒圈子

    丹妮媽媽:帶寶寶去吃飯的時候,她把自助區的聖女果端了兩盤子來,挨個兒捏了把汁滴進水杯裡,足足弄了十幾個番茄,我根本制止不了。時隔不久,我們和同事一起去了同一家飯店,寶寶故伎重演,而且聯合同事家的寶寶兩個人一起胡玩,看著被寶寶搞亂的餐桌,面對服務人員疑問的眼神,我感覺十分尷尬。

    藉此事,我決定對寶寶進行餐桌禮儀教育

    首先,我跟寶寶講了簡單的餐桌禮儀:吃飯的時候不要大聲喧譁,要耐心等待食物的到來,不要浪費糧食。比如,要是別人拿走了那麼多聖女果玩耍,寶寶自己想吃聖女果的時候沒有了會很傷心。聽了這個,寶寶很贊同,然後我趁熱打鐵,讓她判斷行為的對錯。

    我還借助古詩文和繪本,給她講述了食物的生長過程,告訴她粒粒皆辛苦,不要浪費糧食,看著她吃飯的時候都學著把灑落的飯米粒撿起來,知道主動給家人夾菜,我肯定並讚揚了她的行為。

    同時,為了保護寶寶的好奇心和創造力,給她演示用榨汁機榨汁的過程,告訴她那樣是榨不出汁的,還從網上找來用石磨制作豆漿的圖片,給她一一講述,給她買了一套廚房塑料玩具,讓她體驗玩過家家的樂趣,通過這樣的延伸教育,寶寶知道了很多知識,食物的生長制作過程,也懂得了很多餐桌禮儀。

      

    我覺得在教育過程中不能掉以輕心,縱容輕視寶寶的錯誤行為以後想修正就難了。家長要有一顆敏感的、善於洞察的心,教養好的寶寶成人後也會贏得更多的人脈和尊重。

  • 12 # 蜜桃姐姐

    從哪裡開始教孩子餐桌禮儀

    從一開始就要保持吃飯的氛圍是愉快的,讓孩子懂得好的行為讓每個人都更開心。與孩子就禮貌的重要性進行一場談話,並鼓勵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設定現實的期望,然後溫和地引導孩子執行,直到變成孩子的習慣為止。

    在這個年齡能教他什麼

    學齡兒童各方面都在慢慢發展,需要在他們的能力基礎加上一些細節。基礎方面,父母要教會孩子上餐桌前需要認真洗手。告訴他爸爸媽媽希望他好好地坐在椅子上(把腳自然下垂,而不是踩在椅子上),不要把椅子向後倒,會說“請”和“謝謝”,學會用餐具而不是用手指抓。吃完後能主動把盤子拿到廚房的水槽或櫃臺。感謝準備飯菜的人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告訴孩子,他已經長大了,也可以學習一些成年人的餐桌禮儀了。有些細節可能也能教他:

    等到每個人都開吃了自己才能吃;

    小口小口咀嚼;

    不亂挑菜;

    使用哪種餐具(例如,吃麵條用筷子,較大的勺子喝湯)

    教孩子這些東西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孩子以父母為榜樣,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行動告訴他怎麼做。在餐桌上愉快地交談——沒有通篇大論、爭吵、。當父母要求遞張紙巾或拿個碗時,說“請”和“謝謝”。吃飯時不看平板電腦、打電話、看電視、或做其他事情。告訴孩子良好的餐桌禮儀包括尊重餐桌上的其他人。

    在未來的幾年裡,一致性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當家長希望孩子學會某種行為時,要用溫和的提醒來強化孩子的印象。禮貌地向孩子提出保持餐桌禮儀的要求,不要過分讚揚。

    孩子在餐桌上行為不端,應該怎麼做?

    如果他不高興吃飯,就讓他離開桌子,不要強制讓他回來吃飯或者和家人在一起。冷靜過後再交談。

    在餐廳如何也讓孩子注意禮儀?

    如果孩子在家裡學習了餐桌禮儀,那將大有幫助。在離開之前,和孩子談談他期待在餐廳吃什麼。告訴他這頓飯會很有趣。解釋一下餐館裡會有其他人不想被打擾,所以他需要注意自己的餐桌禮儀。

    選擇一家不太擁擠的餐館來讓孩子輕鬆些。甚至可以提前打電話訂個包廂。帶孩子出去吃飯時,一定要讓他休息好,不要太餓,不然孩子很容易行為不受控。

    到餐廳後,可以和他一起讀菜單,談論餐廳裝飾,稱讚他是如此的彬彬有禮。如果他掉了一個餐具,教他不用撿,禮貌地向服務員要一個新的。

    孩子剛開始會很享受在玩吃飯的新奇感,父母可能不能完全看住孩子,但也不要當眾斥責他,只要給他一些提示。

    如果他表現擾亂了其他食客,和他解釋說他不能留在這,因為他的行為是不對的。

  • 13 # 來唄媽媽育兒

    過年聚餐,別讓孩子差在這一點上!

    1

    小時候,我是跟著外婆長大的。吃飯時,我總覺得外婆拿著“戒尺”一樣,在訓我:給別人遞筷子用雙手!為什麼長輩沒動筷你就開吃了!吃完了,說大家慢吃了嗎!.......

    慢慢地,這些東西就滲到了我的習慣中。

    圖片來自《總有一個吃包子的理由》

    以至於小川吃飯,我和川爸也一直在說:嘿,小人兒,遞東西時用雙手!等會,讓奶奶先動筷!你吃完了,說大家慢吃了嗎!......

    有時候,孩子挺委屈的:“我餓了呀。”

    這時,川爸會用很溫和而堅定地語氣,告訴他:餓了,也得等奶奶動筷子了,你才能吃。讓長輩先吃,這是咱們華人的傳統!

    是的!這些用餐的習慣,就是咱們老祖宗留下的瑰寶,說的是一個人的修養和氣質,什麼時候都不能丟。

    孩子現在可能有些似懂非懂,而我們只需將這些習慣,持續地、一點點刻在他的骨子裡就行了。

    2

    第一條:先等老人入座,小輩再入座。不管什麼時候,遞給長者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用雙手敬上。

    這算是很小很小的細節,可是這個好習慣特別重要。

    之前我參加一個同事的婚禮,同一張喜宴桌上,一個平時不算相熟的同事,帶著她大概10歲左右的兒子。入席時,我發現我少了一雙筷子,這個小男孩遞給我筷子的時候,特別自然地用雙手畢恭畢敬遞上,我一下就記住了這個小娃,好加分,如沐春風,令人舒服。

    後來,好幾個同事都注意到這個小男孩的習慣,紛紛誇同事家家教好,瞬間都覺得這個同事自帶光環。

    如果,每次孩子遞東西的時候,咱們都能強調一邊,久而久之就能養成孩子的用雙手去遞東西的好習慣。

    第二條:等長輩動筷後,再開吃。

    現在孩子還小,咱們很容易忽視這個細節,大多數時候,甚至讓孩子先吃。不過,等孩子稍微懂事一點,這個傳統,咱們就得速速提上日程了,家裡也盡量養成這個氛圍。

    第三條:吃飯時,一定要用好筷子。為了更有趣,我找了孩子能聽懂的5點,方便媽媽跟孩子一起慢慢聊~

    正確拿握筷子的方式如下

    學會了正確的握筷的方式後

    1、夾菜要穩、準、狠!不要將菜落到其它菜裡或桌子上,小娃們,考驗你們是不是夾菜小能手的時候到了。不過,夠不到的菜,咱們就設立一個中間線,再喜歡吃,也不要越過這條線去夾菜!

    2、咱們的筷子一定不能成為定海神針!所以,不要將筷子插在飯裡,或者用筷子去插盤子裡的菜,這是對咱們一起吃飯人一種羞辱。

    3、不要當乞丐,敲打碗筷!在過去,只有要飯的乞丐才用筷子擊打盆,發出的聲響配上嘴裡的哀告,引起別人注意並給與施舍,咱們又不是。

    4、不要拿著筷子去巡城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裡巡找、“滿場飛”這種行為,之前就說過了太髒了,全是口水~不要!不要!

    5、不要把筷子當成仙女棒。筷子沒有魔法,咱們吃飯時,不要拿筷子去直接指別人~

    第四條:吃飯不要發出聲音。

    很多老人為了讓孩子吃得更香,總是教孩子吧唧嘴,其實這真的不是好習慣,吃飯不發出聲音,這大概在二千多年前,儒學的老祖宗就直言不諱過了。

    《禮記·曲禮》記載:“共食不飽,共飯不擇手,毋搏飯,毋放飯,毋流歌,毋吒食,毋齧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齒。”

    這段話的大意是講:

    大家共同吃飯時,不可只顧自己吃飽。如果和別人一起吃飯,就要檢查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搓飯糰,不要把多餘的飯放進鍋中,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吃得噴噴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回盤碗裡,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傳遞食物,也不要簸揚著熱飯可以大口囫圇的喝湯,也不要當著主人的面調和菜湯。不要當眾剔牙齒,也不要喝瞻漬的肉醬。

    第五條:如果沒有不能端碗吃飯的習慣,建議端著碗吃飯。

    我是南方人,我家就有必須端著碗吃飯的習慣。我來北京後,發現北方好多習慣也是這樣。

    但,北韓族則是不是端著碗吃飯的。所以,這個看地區吧~沒有沒有不能端著碗吃飯的習俗,建議還是端著吧~

    第六條:假如需要跟長輩敬飲料時,咱們的杯子一定要低低的,碰在長輩的杯底邊上~

    餐桌上敬酒的時候,自己的杯子要比對方的低,這是很常見的中國餐桌禮儀。

    孩子當然不能喝酒,但跟長輩敬水、飲料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提醒他,杯子去碰長輩的杯底,要比長輩的杯子低,讓孩子慢慢去感受尊敬的力量。

    第七條:吃完飯後,放下碗筷主動說:我吃飽了,大家慢吃~

    平時說不說,可能不會有特別的影響,但一旦說了,整個孩子都隨之光芒了起來。

    小川,有時候也可能懵懵懂懂,但我們一直在說,一直在要求,他也在自己慢慢地,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

    有一天,我發現家族大聚餐時,吃完飯後,他乖乖地坐在椅子上,看著哥哥、姐姐們跑來跑去。

    我好奇地問他,今天怎麼那麼聽話呢?孩子說:”大人們還沒有吃完,我想我是不是要等一下呢?!“

    好大的驚喜!這就是我一直想給孩子灌輸中餐禮儀的原因,讓孩子在慢慢的習慣養成中,學會敬畏,學會尊重,學著傳承,這樣他才會從內心自己長出許多不一樣的氣度和修養!

    3

    記得《時間規劃局》的電影中,說了這麼一個橋段,說是一個窮小子意外獲得了一筆巨大的財富,然後就裝模作樣的去跟富人們談判,誰知道,一開始吃東西就露餡了。

    人家說他,“你不像是富有的人,你吃東西的速度太快。”這個細節實在是,有點太欺人太甚了。

    不過,美媽們,還記得《唐頓莊園》裡還原的傳統英國貴族餐桌嗎?

    真是坐有坐相:吃飯時身子坐直,後背不能靠在椅子上,手肘不能放在桌面上。

    吃有吃相:不管食物有多鬆脆易碎,也不能低著頭趴在盤子裡吃,只有喝湯的時候,才能被允許輕輕的低一下頭。

    雖然,看起來禮節繁瑣,但也由此看出,吃飯真是一個最直接呈現文化和氣度的地方!

    咱們華人的禮儀也是一樣的!

  • 14 # 媽咪Jane黃靜潔

    聖誕、元旦、春節、元宵,孩子們迎來了一年中最熱熱鬧鬧、最頻繁吃吃喝喝的日子。我覺得餐桌禮儀,應從家中開始。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孩子在自家人面前可以隨隨便便,沒大沒小,出了門再換另一種待人接物和用餐的方式,這其實對小孩來說是做不到的。而且,久而久之,孩子就變成一個"兩面派"了,兩面派的行為其實是掩蓋不住孩子的真正的修養。只有在自家人面前就講禮貌,懂互相的尊重,那麼他到了公眾場合也會如此。

    在家庭裡邊怎麼做呢,第一,讓孩子了解吃飯就要有吃飯的樣子,和大家一樣首先要坐定,不能隨便起身走動,以免打翻湯汁影響別人,也可能傷了自己。第二,如果孩子吃好了,要問問爸爸媽,我吃完了可以離開嗎?第三,吃飯時不能張開嘴巴大叫,如果嗆了噎了,髒物都必須放在自己面前的紙巾或者面前的盤子裡。第四,如果準備了公筷、勺子,夾菜盛湯時要使用這些公用餐具。所有這一些,我們不希望孩子在公共場合對別人做的,不希望孩子被別人看到的弱點,都要在家裡進行提前練習。

    那麼這樣的練習,其實也把自己家庭的用餐環境給建立好了,比如用餐的時候可以輕聲說話,但不能大叫大嚷;尤其家長不要在用餐的時候去討論特別激烈的對錯問題。用餐就是用一個愉快的心情來進行三餐,同時教會孩子怎麼正確在使用筷子等餐具以及餐巾紙,這些其實都是禮儀的一部分。

    再有,教會孩子對自己碗裡的食物要尊重。不搶拿食物,拿多少吃多少,吃完了可以再拿,但是不能多拿又剩下。對於食物的尊重也是孩子禮儀的一部分,尤其是現在的經濟越來越好的時候,孩子更是需要有這個意識。

    最後就是爸爸媽媽們都明白的道理:家長如果能做到,孩子也一定會做到!

  • 15 # 火養情感樹洞

    餐桌禮儀最重要的是要有尊重他人之心,如果教會孩子從小觀摩他人,辨別他人的喜好,餐桌禮儀自然就會在他行為禮儀的一部分。譬如,吃飯的時候盡量別咀嚼太大聲,身邊的人會反感,從小就要教育孩子。第二,別人夾菜的時候不轉動圓盤,學會觀察。第三,懂得觀看誰是主角,如果身邊有配角,要適當和配角說話,不能只關注主角忽略配角。其實在日常交際中也可以用上,尊重他人,學會理解他人感受。

  • 16 # 陳工z路

    這個問題很好。

    肯定的是,小孩的餐桌禮儀非常有必要。

    首先,所謂3歲看大,7歲看老。早先我們家長辛辛苦苦 想盡各種辦法,買專用兒童餐椅(一般都帶加高功能),兒童餐具,辛辛苦苦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積極吃飯,不挑食,不厭食的就餐習慣。

    等到他的習慣以後略大一些,建議1歲半,能聽懂大人的意圖的時候。我們將座椅加高,和我們一起在一個高度餐桌吃飯的時候。起初,他看到大人的飯菜就比較好奇。這時候就要給他講,什麼他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吃飯的時候應該增樣,不應該怎樣。積極主動吃飯的同時,還要有禮貌。餐桌上不能大喊大叫,吃飯不吧唧嘴,不能用筷子,勺子指著任何人,也不能浪費糧食等等。

    然而,這種情況下大多時候,大人越阻止,小孩子不知道對錯,只知他這樣做能讓大人注意他,所以會變本加厲的動作更大。這時候就要耐心諒解,給他示範,比如掉在桌子上的食物要吃掉(前提桌子要乾淨衛生),給他示範以後,他就記下了,培養其良好的餐桌禮儀。

    隨著孩子成長,家裡也會開放更多的人來。等有長輩來的時候,也要乘機會教會孩子尊老的禮儀。開餐的時候,必須年長的先動筷子。否則,只能坐著,不能動筷子,更不能用手抓食物。等到再大一些,我們會有機會將孩子帶到外面參加正式的聚餐或者宴會。這時候也一樣,開餐前叮囑孩子,引導孩子,在家裡養成的良好習慣,一定要保持,在外面也要一樣有禮貌。

    總之,餐桌禮儀並不是簡單的吃飯不出聲,不搶食物。而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他知道,怎麼尊敬老人,禮貌謙讓。而且。這些都是他以後生活,學習,甚至工作在中為人處事都需要的。

  • 17 # 婚姻家庭諮詢師康莉

    餐桌禮儀更多來自模仿,大人怎麼做,孩子八九不離十也怎麼做。所以,餐桌禮儀不刻意,如果想讓孩子就餐文明,大人就一直按照自己期待的要求自己好了。另外,如果遇到不文明行為,可以當做現場課,過後跟孩子探討,以提醒孩子那樣是不被認可的。

  • 18 # 悅雨育兒

    我想最主要的就是以身作則,只有父母做的好,孩子才會有樣學樣,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你讓孩子做到,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其次就是時刻提醒,只有讓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習慣了好的禮儀,轉化到孩子本身的好習慣,自然孩子就會有好的餐桌禮儀了。

  • 19 # 濟州運河印象

    6-12個月

    從第一口輔食開始,就要讓寶寶坐在餐椅上吃飯,哪怕是吃個零食,也要坐在餐椅上,讓寶寶習慣,餐椅才是吃飯的地方。坐好了,才有資格吃飯。

    因為剛剛接觸固體食物,可以放鬆一些讓他多感受各種食物的觸感,培養他對食物的興趣,玩食物,玩餐具等行為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一定不要用玩玩具或者看電視的方式分散注意力,並且這件事要貫穿始終。

    有一點需要強調,當給寶寶吃什麼東西,無論吃了多少,只要是寶寶表示沒興趣了,不想吃了,立即清理好抱出餐椅,記住,你每多塞一口,就是讓寶寶對食物的反感多一分。不用擔心寶寶吃得少,本來一歲之前的輔食,只是一個補充而已,大部分的營養還是來自奶,只要寶寶對食物有興趣,並且練習到咀嚼和吞嚥的技巧,就算達到目標了。

    • 1-2歲

    一歲以上的寶寶要開始學習自主進食了。這時一定要抓住機會,如果你無視這個階段寶寶想要自己吃的願望,堅持要喂他,那就做好一直喂的準備吧,因為養成習慣後,改起來就難了。

    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應該開始習慣和家人一起進食,而不是盯著他吃獨食。鼓勵寶寶各種方式將食物送到嘴巴裡,無論是用勺子,叉子,還是用手抓,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玩耍食物,玩餐具,扔東西這些行為,就不能被再容忍了

    • 2歲以上

    盡量避免將食物弄到桌子上,這個能力可能一時做不到,但是完全可以引入這個概念,讓孩子開始注意這件事。大部分寶寶天生就會有很強的秩序感,告訴他並且讓他形成這樣一個概念,會讓他很熱衷於維護這種理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藥學專業保研熱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