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痴騎朽翁
-
2 # 豫周鄉村小王
時間來到陽曆10月下旬,玉米、花生等秋作物和小麥輪作在我們河南區域比較常見,小王所在的豫東地區,大部分的農戶都會這樣選擇,而在種植玉米和小麥的時候,播種前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種植小麥的時候需要犁地、旋地,而種植玉米的時候,直接在麥茬中間就播種了。我家的小麥剛種上幾天了,我們這裡每年有一半土地旋耕播種,地處大平原,有的年輕人外出務工的原因,旋耕播種的面積在逐年擴大。
種植小麥前,需要對土地做深耕處理,以便小麥能更好的生長,建議深耕深度在20cm以上為宜,這樣做的目的,主要好處是使小麥的耕層加深,土壤中的水、微量元素等能夠更好地協調。土壤鬆緊適中,提高了小麥的保水、保肥能力。地面較平整,利於小麥的播種,同時也有利於小麥全苗、壯苗,為整季的生長打下基礎。不過,近些年來,不少農戶在整地的時候,不選擇深耕,而是隻旋耕,因為旋耕相對深耕來說省事一些,但是常年只旋耕不深耕的土壤,是不利於小麥生長的。
原因是旋耕相對深耕來說,耕層較淺,一般情況下,在15cm以內,土層開始變得堅硬,小麥播種以後,影響根系的下扎,另外水分下滲也會受阻,土壤的蓄水少,導致小麥後期容易早衰。旋耕後的土壤相對較疏鬆,如果直接播種,很大可能會導致播種過深,比如小麥適宜的播種深度為5cm左右,旋耕後直接播種,可能播種深度會達到7-8cm,甚至更深的情況,容易形成弱苗或者不出苗,進而影響小麥的分櫱,最終形成減產。因此,建議農戶們,旋耕後要適當鎮壓,就像我們這裡自家用四輪拖拉機帶著耙來回把土壤耙平整,老一輩的人好說:種麥要“深耕細耙”才能苗齊,苗壯不早衰。這樣進行播種,利於小麥後續的生長,除此之外,常年旋耕的土地,即使鎮壓,也會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建議旋耕2-3年後,進行一次深耕,破除犁底層,以便小麥更好的生長,增加產量。
-
3 # 三農參謀
旋耕作業的速度比較快且作業簡單,同時還可以和施肥、播種同時作業。在機器作業時旋耕刀具可以將上茬作物的秸稈和根茬一併打碎,使得整地作業之後土壤的通透性增強,團粒結構得到改善,這有利於小麥生長髮育對水肥的吸收和利用。
-
4 # 農村土秀才
農村種麥一年只翻耕一次土地,深耕效果必須達到一定深度,讓土粒上下翻身,把死土攪混,讓它親吻植鬚髮揮應有作用。不然的話即便你把小麥種上,也會使麥根封土不嚴,漏腳漏腿造成冬旱枯苗現象。這就對冬季小麥生長帶來極大不利。
旋耕田地應必須使旋磙犁架深扎落厎,一犁挨一犁細緻旋轉,旋耕當中業主可以聽聲音看速度,現場監工,防止犁架上懸,飄飄落落,,作業機手要講究職業誠實互信,踏踏實把地耕好,把麥種好。這就是你對耕作人員的監管和應對。
-
5 # 慶雙三農
種植小麥整地時,,只旋耕不深耕有哪些危害?農民朋友應該怎麼應對?
小麥的根系發達,生長性強,屬於淺根性的農作物,在播種時,用微耕機整地,完全能夠滿足其生長對土地的要求。不但如此,小麥還可以採用免耕法播種,從八十年代初就推廣免耕法播種小麥已經多年了,效果很好,只不過隔一至兩年要對土地翻耕一次。在播種期間,如果連續降雨,無法整地,還可以採用撒播的方法播種小麥,小麥的根系能牢牢地穩固小麥植株,不會出現倒狀的現象。無論採用哪種方式播種小麥,只要施肥得當,科學防治病蟲害,對小麥的產量與品質是沒有影響的。
-
6 # 漫話農事
深耕深鬆土地可以解除土地板結,掩埋地表雜草,桔杆,病蟲有機體;可疏鬆耕層,鬆散土壤,提高土壤透氣性,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空隙,促進微生物活性和養分釋放等多種有益功能。使小麥主根能夠深扎,促進壯苗,增產的主導作用。連續多年旋耕而未進行深耕的土地,會在旋耕土層15釐米以下形成堅實的犁底層,既影響小麥根系深扎,還會因為板結層引起乾旱和灌溉水的下滲,還會因為淺層旋耕,一些蟲子淺埋,不易死亡,易發生病蟲害。由於淺層旋耕,小麥根扎不下去,引起小麥不耐寒,不耐旱,嚴重製約著小麥的生長髮育和增產增收。
深耕深鬆最好在30釐米以,目地就是打破犁底層。總體來說,土地深耕在保墒蓄水,抗旱減災,培肥地力,提高產糧食量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以上就是旋耕的危害與深耕的好處,希望與大家共勉。
-
7 # 拖拉機跑得快
一、土壤板結:
旋耕機的耕作深度一般在12-15公分,如果常年只採用旋耕整地,那麼土壤往往在十幾公分深度產生板結。
二、蓄水保墒:在土壤板結後,雨水無法有效滲透到板結層一下,土壤的蓄水保墒功能被嚴重影響。
三、生根發芽小麥的根系主要有50公分長左右甚至更長,在鬆軟的土壤裡,小麥的根系可以達到2米。而 常年只旋耕的土壤板結後,小麥的多數根系只能達到十幾公分,很難生長到板結層以下。
針對這些影響,建議如下:
1、在砂質或者半砂質的土壤中,考慮整地成本因素,只旋耕後就播種是可以的,
2、粘性土質,需要根據土壤情況,每2-3年深耕一次,也不用每年都深耕,深耕30公分左右即可。
-
8 # 秦農視野
第三,深耕有助於消滅病蟲害,提高農田的通透性。如果只旋耕不深耕的話,土表層的病蟲害無法徹底被消滅,就算小麥出苗了,也會受到這些病蟲害的侵擾,但是對農田深耕一遍就不一樣了,可以把病蟲害深埋進土壤,由於隔絕了外界空氣,病蟲害就會因“缺氧”而死,尤其是對“好氧型”病菌的殺傷作用明顯。另外,深耕也改善了土壤結板,提高了土壤通透性,使麥苗的根系能夠自由的呼吸,茁壯成長。
如何應對:每兩年對農作物輪作地塊深耕一遍,深耕更後要把土塊打細碎,然後耙平農田,以利於下一茬農作物的播種。
-
9 # 鄖陽老五
如何合理對田地深耕
深耕不併不是每年或者是每季莊稼都進行,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種土地上種出來的農作物絕對減產。因為深耕對緩解土壤板結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底層的土壤由於長期沉澱,土壤活性不好,酸鹼度失調,微量元素缺失或者失調,而且深耕后土壤失水較多。如果深耕後不對土壤加以翻鬆、施肥、澆水,農作物很難茁壯成長。加上深耕花費成本較高,既使現在有先進的深耕機,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油,這對農民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綜上,種植小麥整地時,是旋耕好,還是深耕好,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看土壤板結是否嚴重來決定要不要深耕。如果土壤比較疏鬆,輕鬆能挖深10~15釐米,就表明適合小麥根系生長,選擇旋耕比較好。否則,就有深耕的必要。
-
10 # 基層農人
至於說農民朋友該如何應對這種局面,根據我們這裡的情況,我覺得,如果因秋作物收穫而延遲,為了趕時間播種小麥,可以旋耕播種,既保墒又不致小麥播種太晚,再就是無澆水條件的地塊及乾旱地區的田塊,為了增加保墒效果,多用旋耕方式播種,土壤疏鬆通透性好的田塊,也可旋耕播種,一般情況下,如果時間允許,最好先深耕再旋播,有利於小麥紮根深,根系發達,吸收功能好,麥苗生長健壯。
回覆列表
種植小麥的時候如果只對耕地進行旋耕而不進行深耕,這樣整岀來的耕地有以下幾種危害:
一,秸稈在土層中太淺,由於政府二十多年來實行秸稈還田,每年秸稈還田後的秸稈只是在耕地上層的十幾公分左右。種植小麥時如果不對土地進行深耕而只是旋耕,秸稈仍然在耕地的上層,這樣不利於小麥播種。
二,影響小麥種子發芽,由於秸稈都集中在小麥播種層,這樣的耕作層容易使小麥種子直接播在秸稈上,使小麥的種子沒有辦法生根發芽。
三,容易使小麥形成嚴重的弱苗甚至枯萎死亡,由於播下去的小麥種子接觸不到土壤和接觸到很少土壤,所以小麥苗很弱。
農民有俗話說得好,小麥在種是關鍵。由於小麥是跨年度糧食作物,它的生長期可以達到八個月時間,這樣的話,小麥的植保時間很充裕,關鍵是在播種的時候一定要把土地整理好。這樣就需要對土地進行深耕細耙,不但施足底肥,而且一定要把土地整理好,只有這樣,才能為小麥的豐產豐收達下良好的基礎。
圖片是一粒小麥種子生長出來的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