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們會給自己的親外甥、親侄女買東西嗎?你們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買過東西給你們家的孩子嗎?

35
回覆列表
  • 1 # 荔枝旦

    反正我家的和我老公家的兄弟姐妹的關係就不咋樣。

    “君子之交淡如水”用這句本來用來形容朋友的話來形容我三兄妹的關係卻非常確切。平時沒什麼事基本不聯絡,過節我會去大哥那邊和父母一起過,平時各自忙活,所以也就非常少說買東西給孩子

    我老公一共兄弟姐妹五個,兩個男孩,三個女孩,都成家了。我老公排第三卻因為結婚最晚所以孩子最小。大家都不富裕,卻因為屬於建檔立卡戶補貼了住房,唯獨我老公讀書的原因把戶口遷出來了沒有資格分房。

    這樣的話也可以說得出口!我是堅決不給借,又因為老公先前已經答應了借,被我攔住後找了個藉口說沒有錢之後,她是怎麼做的呢?她回家跟所有的兄弟姐妹說:“上午說有,下午又說沒有了!”

    我覺得這樣的兄弟姐妹哪有什麼情分?唯獨我老公還念一點情分,他們幾個對他們有用的時候就笑臉相迎,沒有用了反過來嚼舌根。

    這就是我老公家兄弟姐妹的關係,說真的,一母同胞的情分,我是沒看到,看到的是各種攀比和算計,心裡面想得最多的是自己,兄弟姐妹麼,我覺得做不到親密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好!

    你們覺得呢?

  • 2 # 杜愛錢

    不太清楚你問的方向,是因為你給你的兄弟姐妹家地孩子買東西而他們沒有買,為什麼是嗎?

    首先,兄弟姐妹的關係很複雜。如何相處也是很有學問的。當然也是因人而異。

    兄弟姐妹,從小一起長大,沒有父母的養育之恩確有同袍之情。流著同樣的血,所以關係複雜。

    兄弟姐妹之間的隔閡往往是小事慢慢堆積成的,加上各自成家等原因。因為你覺得他沒有做他該做的事情。就像你給他的孩子買了禮物,而他沒有給你的孩子買禮物一樣。兄弟姐妹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坦誠。不要覺得成你家和他家了,既然心已經分開了那麼情就一定有隔閡了。

    你會說,那他怎麼怎麼的,不是我。他不在乎情了那是他的事,你怎麼選擇是你的事情。相處本身就不是一個人事當然也是因人而異。

    兄弟姐妹的相處還要看你自己的情況,看你自己想怎麼相處了。不過我的覺得兄弟姐妹相處要做到不計較,不猜疑,相互信任。相互幫助,這樣感情才能長久。

  • 3 # 阿信不饞

    我媽生了我們兄妹4個,我是老大。我們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最高文化就是我,高中畢業。我和三妹在外打工,弟弟和四妹在家務農,我們都不富有,但是我們生活過的還是比較開心,因為我們兄妹4個關係很好,每年都會在節日的時候一起視訊聊天。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孩子,在我們互相走動的時候,都會給對方的孩子打賞紅包,帶一些牛奶之類的禮品。

    在我們農村我見到過有一些兄弟姐妹為了利益爭個你死我活,打的頭破血流的。廣西的民風比較彪悍,農村有的人脾氣普遍都比較暴躁,哪怕是兄弟之間都經常有打架的。有的是為了爭房子,有的是為了爭土地。可能人一涉及到利益,就會變得很自私,連兄弟之情都不念吧。

    正因為這種情況我見得多了,我更珍惜我們兄妹的感情,現在大家都分開東南西北,只有在假日才有機會聚在一起。我們就會帶著孩子,帶上老母親,一起去海邊玩,去普通的餐廳聚餐,也是其樂融融。

    我老媽說你們兄妹之間一定要團結,這輩子有緣分做兄妹,下輩子就不一定了。我覺得老人家講的還是很有道理的,既然有緣分做兄妹為什麼不好好相處呢?

  • 4 # 怡夢園zty園緣圓

    長大後,兄弟姐妹自然是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思想,各自都有了自己的觀點,各自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做法,相互之間,再也不可能向從前那樣互相依賴、互相影響、互相左右了。尤其是在各自成家後,相互之間的關係更會發生一些實質性的變化,由以前的一個以大家庭生活為主要目標變成了以各自組成的新家庭生活為主要目標了。

    長大後,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也應該符合統計學規律,即處於一般狀態的關係應是大多數,處於壞關係或仍如小時候那樣處於極好關係的應是少數了。只因長大後,各自都有了各自的工作,轉移了各自的生活目標,轉移了各自的關注目標,負起了作為成人和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的更大責任,哪裡還有像從前那樣有更多的時間來共同生活、共同玩耍、共同交流呢?只可能是,在父母還健在時,過年過節聚在一起,共敘家常,共享童年時光。只可能是,在兄弟姐妹有大忙需要幫助時,仍然會體現出手足之情,儘自己最大能力給以幫助。平日裡,也很少有太多的時間用來交流和來往了。

    但有一條,即便是長大成人、成家後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彼此處於最壞關係的兄弟姐妹,也可能會因"手足之情打斷骨頭還連著筋"而在某一時候得到改善,這一點,應是確定無疑的。

    當一個人長大、成家立業後,尤其是在自己有了兒女後,他們會自動的釋放出一種來自動物、來自人類、來自父母的本能,這種本能就是向下的、對孩子的關愛、照顧和培養。作為做父母的人,除了會給自家的孩子在平日裡或過年過節、過生日時買些需要的東西和禮物外,自會在來往時也會給只弟姐妹家的孩子買些禮物或給些壓歲錢,這是人之常情,即便大人之間有過節,而對孩子來說,是沒有錯也是無辜的。

    人們常說,父母在,我們還有來處,還有聚處;父母亡,我們只有歸處了。這話說起來、聽起來怎麼都有些傷感。所以,趁父母在,我們應利用好這一層關係,在孝敬父母照顧父母時,如能將兄弟姐妹之間壞的關係化解掉,如能將一般的關係再提升為好的關係,豈不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呢?如果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之間還能夠相處的其樂融融,過世的父母不也走的安心、放心了嗎?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維持好兄弟姐妹這種特殊的手足關係,珍惜這份珍貴的手足之情。這其實也是我們每個人內心裡共同的意願!

  • 5 # 尊老愛幼弘揚好家風

    我跟我哥兄妹二人自從結婚以後很少來往,都是電話聯絡。在農村我也屬於遠嫁的,因為要照顧孩子,回孃家很不方便,每次都是我哥大老遠,來看我和孩子,我哥也很喜歡我三個孩子,每次來都會給小孩買吃的,買玩具,也會陪孩子玩。

    我回一次孃家也不容易,每次回去都會給小侄子買禮物的,現在我父母都在世,我希望自己以後多一點常回家陪陪父母。

  • 6 # 嬈小夭夭

    我先說說小時候我們的關係吧,我家有兩個小孩,就我和我的弟弟。比起大多數家庭的姐弟我和弟弟之間有個最大的區別,那就是我比他大整整10歲,算起來他是00後的孩子。

    小時候,由於生活在市裡,所以鄰里之間來往不那麼密切,那時候弟弟經常是一個人在家,因為性格又有點扭捏,帶點女孩子氣,所以朋友就更少了。每次,只要是我參加同學聚會,或者出去和朋友見面,都要帶上他。原因一是爸媽忙著做生意無暇顧及他;二是我也得有正常的社交,也不忍心把不到十歲的他落在家裡。以至於,後來和朋友見面,對方一開口便對我說:“小蘿蔔,今天沒來嗎?”所以自小,我和他的感情都挺好,小的時候,我算得上是個很稱職的姐姐。

    轉眼間,我已經接近而立之年,他也即將成人。我和弟弟也因為我外出工作很少在家變的聚少離多。記得離開家只要很長時間沒回家,弟弟都要打電話問我什麼時候能回家,他很想我。到後來,學習任務重了,電話變的少了,但是青春期遇到的友誼問題、學習問題、甚至是情感問題都會問問我,我的建議往往很尊重他的感受,他也很樂意同我分享他的生活點滴。我覺得,這個時候是在我對他的陪伴中我們一起在成長。

    在我看來,可能由於我和弟弟年齡差有點大吧,除去小時候的相處是各種生活上的照顧居多以外,長大後的我們再多一些的是精神上的交流,互相扶助,加上彼此之間親情的紐帶讓我們彼此更加愛護。成長的路上,有太多“早知道我便怎樣”的遺憾事情發生,碰過太多壁,才知道珍惜自己本應該擁有的,我想後來的我和弟弟已經不再是僅限於親人這個身份,更是精神上的知己良伴。

    還記得他在我失戀那會打了一個通宵的電話安慰我,還說以後要找個長得帥的,但是穩重一點,家裡不要太有錢,能讓我開心快樂的人就好。很難想象,這樣的話從一個還沒有成年的孩子口中說出。也是第一次,我對弟弟刮目相看。

    還有一次,我問他,你都上初中了沒想談個戀愛嗎?他對我說,小學四年級就喜歡過一個女孩子了,但是為了學習,還是不要打擾的好。聽完我當時真的是震驚了,為他能夠有重大局的思想,有上進的這顆心性而感嘆。

    諸如此類很多這樣的小事情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演,成長帶給我們的是更深刻的對家人的愛。或許,有一天,他有自己的新天地,需要展翅翱翔,但是,我們的感情不會變,我會讓他記得,在他轉身離去的那一刻起,他的身後一直會有一雙守望他的眼睛,會有纖細有力的臂膀支撐他完成每一個夢想。

    馬上要中考了,弟弟他晚上剛剛給我打完電話,說自己一定要考上×××中學,他期望高中一定要努力學,比他一個曾經學習很好的同桌考入更好的大學。為了他人生中第一個最重要的人生轉折,最迫切的夢想,電話裡我千叮嚀萬囑咐應考的心態,和怎麼做好衝刺複習,不論結果如何,只要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我祈盼他能如願考入自己理想的中學,也期待千千萬個同我一樣的姐姐們,你們的弟弟都能取得驕人的成績!

  • 7 # 湖底小蝦

    兄弟姐妹,這是人生中除了父母以外我們所接觸的最親近的人,俗話說“血濃於水”,這些都是我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人。

    很多人會覺得,隨著年齡的長大,很多原來的親情似乎是變淡了。其實,這只是一種錯覺,仔細想想,我們年輕時所接觸的人,其實都有這麼一個過程,初中同學、高中同學乃至大學同學,同窗時多麼親密的感情,也會隨著接觸的減少變得有點稀薄起來。

    或許,我們從很多新聞裡或是身邊的話題裡也見到過那些反目成仇或是平淡到如死水一般的親情,但想想這個社會上有多少個家庭?而像這樣的情況又有多少?很小的一個比例而已,不過就是因為它是新聞,從而讓我們放大來看了而已。

    至於給親侄子、親外甥買東西,個人覺得這是一些基本的表現吧,我想大部分人都會做吧,至少我們每年都有,而且不是隻有回家團聚的時候才有,平時聯絡中,有什麼需要或者有什麼值得慶祝的事,也都會買一些小禮物寄過去,現在網路和物流這麼發達,一件禮物也值不了多少錢,但親情擺在那裡,覺得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既愉悅親人,也愉悅自己,還增加相互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 8 # 一孝傾城

    拿我自己舉例子吧,有遠有近,整體來說,漸行漸遠!

    從我父親這邊的親屬和我母親這邊的親屬兩個角度談談:

    父親這邊,爺爺一共有三個孩子,一兒兩女,因為兩個姑姑不給我爺爺盡孝,所以我對他們已經沒有任何一丁點感情可言了,現在她們如果出現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跟我爺爺要錢,最重要的是沒什麼錢,幾百塊錢也想摳走,不過也談不上仇恨,用陌路之人形容最恰當不過。

    不過後來也幾乎很少來往了,尤其我父親去世以後,我跟他們完全就是陌生人了,把自己家的小日子過好一點比什麼都強。

    再說說我母親這邊的親屬,母親兄弟姊妹七個,兩男五女,姐妹裡我媽媽排行第三,姥姥在的時候,經常商量好一起去我老舅家看姥姥,正好他們兄弟姐妹也能聚一聚。

    前年姥姥去世以後,現在他們還能保持一年聚個一兩次吧,誰家有困難剩下的也都會出錢出力,感情保持的都還不錯。

    可能過了兩輩三輩之後,跟普通陌生人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 9 # 使用者NeutraI琴姐

    生活很現實,很骨感,從小在一起成長的兄弟姐妹,長大了,特別是在當下這種環境,各居一方,各忙各的,兄弟姐妹相互的走動越來越少,但情感依在,給親侄女買東西也有。

    我有三個侄女,大哥,三哥,弟弟每家一個女兒,大哥,三哥的女兒都已經結婚,弟弟的女兒還在上大學。大侄女結婚後有兩個兒子,侄女是做縫紉的,從衣服裁剪到縫車,樣樣拿手,自從侄女家婆病逝後,她就辭職在家邊帶孩子,邊拿衣服裁片回家自己做縫紉,侄女婿頭幾年在摩洛哥做建築工,二年才回家一趟。我們一家人從東莞回老家,都是先到大侄女家,因為大侄女買的房子離車站很近,大侄女同我們的年齡相差也就十多歲,幾乎沒有代溝。侄女善良,樸實,待人熱情,每次到她家,就跟回家一樣溫暖。

    侄女的日常生活是,每天大清早煮好早餐,讓孩子吃過,送二孩子上學順便從菜市場把菜買回來,然後坐縫紉,一會平車,一會缶車,一會埋夾,一會拉車,做好幾件衣服後,趕緊做飯,下午又做縫紉,到孩子放學後去接孩子回家(孩子中午在學校吃飯),孩子吃完晚飯做作業,大侄女進她的縫紉房,把門關上,又開始縫紉。孩子們作業做完了,侄女檢查後,簽上家長的名字,趕緊用電鍋燒水,讓孩子們同自己泡腳,安徽老家的冬天很冷,泡腳是習慣,不像東莞,冬天不冷,冬天也是天天沖涼(洗澡),看著大侄女每天忙忙碌碌,有條有理,小日子過得雖辛勞,但非常充實,身為姑媽的我總想表示點什麼,大侄女不差錢,因為侄女婿的收入蠻好。想來想去,回到東莞後,在網上下單,買了個泡腳盆。想著幹活一天的侄女,把雙腳放在泡腳盆裡隨意泡腳的樣子,心中很愜意,禮物是心意,也是情愫,大侄女在微信上說:“每天晚上泡腳,都能想到我這個姑媽”。

    現在是物質豐富的年代,給外甥,侄女買東西不像過去,如果買得不合適可能他,她們棄之不捨,留之無用,變成累贅。所以買東西要合他們心意而有價值意義,並不是錢多錢少。

    有的侄女,外甥與姑姑,舅舅年齡上有代溝,對很多事的認識和觀念都有不同看法,買禮物同樣,長輩們喜歡大紅大紫,年輕人喜歡深沉顏色,說是“酷,是時尚”,

    現在長輩們對買東西送給外甥,侄女,除了他們兒童時的愛好:玩具,其它沒有了共同點,禮物也就讓“利是”替代了。

  • 10 # 人生繁華

    長大後,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有的依然是兄弟姐妹關係,儘管父母親不在了,但兄弟姐妹的情份依然在,尤其是血緣關係還在,所謂是血濃於水了。因此,彼此之間還是相互關心照顧,仍然來往不斷,噓寒問暖的,互相接洽的,互相呵護的,並延及各自的孩子。對各自的孩子都關心備至,不分彼此。

    能夠維持兄弟姐妹依然融洽的,先決條件就是有一個好的大哥。這個大哥能夠責任擔當,顧全大局,恩怨分明,起到帶頭的作用才行。

    有的兄弟姐妹猶如路人一般,甚至連路人都不如,就想仇人一樣的關係,老死不相往來了。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無不與利益有莫大的關係了。為了一點利益,各說各有理,互不相讓,不顧血濃於水的情份,結果,兄弟姐妹大動干戈。加上大哥不像當大哥的樣子,弟妹不像弟妹的樣子,兄弟姐妹情份就這樣走到頭是必然的了。所謂是親者痛,外人笑了。

    而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儘管後來各自取得了原諒,但已經絕非昔日的兄弟姐妹關係了。而延及後輩們自然也生分了不少。從此少有往來,甚至互相不往來了。

    如果還有來生的話,兄弟姐妹始終能夠團結一致的,和睦相處的。這樣的兄弟姐妹自然還想再做兄弟姐妹了。反之,則不然了,已經寒了心的兄弟姐妹肯定不願來生再做兄弟姐妹了。

    總之,兄弟姐妹長大後,如果能夠維持兄弟姐妹情份的,還是且行且珍惜吧。如果已經維持不了兄弟姐妹情份的,那就各自珍重吧,何必強求呢?畢竟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也是人各有志。

  • 11 # 讀讀寫寫說說

    我個人覺得,長大後,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應該更近了,這裡有兩個原因:

    一、小時候只知在一塊玩耍,不知生活的艱辛,長大後瞭解生活的艱辛後才知道,除了父母,就是自己兄弟姐妹才是最牽掛自己的人。感情會比小時候更深厚些。

    二、小時候由於幼稚任性不懂事,兄弟姐妹或許還會吵架,長大後這種做法幾乎沒有了,只要有能力,都會盡力幫助對方的。

    至於給外甥和侄女買禮物的事,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自然會買一些送給他們,畢竟他們也是自己姐妹兄弟的下一代,看著就要親近很多。

    當然,也有部分的兄弟姐妹,由於財產分隔呀,照顧父母呀,等等原因在內心裡產生了矛盾,也會慢慢地相互走遠。但是,我覺得如果遇到什麼困難的話,還是會互相幫忙挺過去的。

  • 12 # 海邊加勒比286944231

    現在已經快50了,我認為和我哥弟的關係都很好,和嫂子弟熄處得也可以。

    前年我生病,需要做手術,我哥和我弟長途跋涉,開車去北京陪我老公一起去承擔壓力。

    其實去看病之前,我哥就跟我弟商量好了,說我老公如果管我,他們就協助,如果我老公不管,咱們孃家人就管,不能讓你姐沒了命啊。

    還好我老公該承擔的責任,他沒有後縮,那一年,我前前後後折騰了好幾十萬,我哥請了長假,陪我反反覆覆進出醫院,檢查康復,直到我恢復如初,才放心去上班。

    其實平時我們也不大聯絡,我在外地,一年都見不了幾次,但有事的時候,還是血緣關係是你的依靠。

  • 13 # 夕陽紅無限好888

    我認為長大後,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大多數應該是互相關心互相尊重的。

    我家姐妹兄弟四個人,父母去世後我們都會互相關心,有了困難大家一起商量幫助解決。現在我看到身邊的兄弟姐妹有的因為父母去世後,因為房子的問題鬧得吵架誰也不理誰。我們家兄弟姐妹四個人決不能因為房子的問題來吵架,雖然我們四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也要處理好任何關係,我的建議是把父母的房子全部給兄弟,我的姐姐和妹妹也非常同意,因為我家只有一個兄弟而且他又最小,他又因為工廠倒閉下崗了失業了,所以我家的兄弟姐妹長大後依然是很團結友愛,我們會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每年我們兄弟姐妹四個人會聚在一起吃飯聊會天,開心快樂過好每一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和你性格不合,觀念相悖,愛好不一樣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