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東晚國風之路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要明白“隱士”這個詞的含義,在古代即隱居、隱藏的士大夫,是當官的歸隱山水田園才是隱士。而後逐漸成為道家的尊稱了,佛教和這個不掛鉤。

    而終南山有別稱太乙山、太白山、中南山、太一山,也是一座名山。選擇終南山,東晚君認為有幾點,其一,終南山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處於黃河流域,北方本來就缺乏名山大川,就近找一座山定居學習是成本最低的途徑,從長安走到崑崙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終南山就成了首選。在秦嶺的中段,物產比較豐富,四季分明,生活是不成問題的。又遠離城市的喧囂,是迴歸自然的最好去處。

    其二,終南山是歷史名山,是道教名山,是道教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

    其三,終南山是道教重陽教的祖庭福地,有深厚的道家文化底蘊,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把終南山“重陽宮”和“活死人墓”寫的很是傳奇,所以人人都向往。

    其四,是受前人的影響,魏晉的“竹林七賢”等等都是榜樣,終南山也隱居過很多大人物,王維、呂洞賓等都隱居於此。

    其五,在古代終南山距離周朝首都、秦朝首都、漢朝首都、隋朝首都、唐朝首都,都很近,隨時可以到長安到洛陽,入朝為官,征戰天下。多數隱士“出世是為了更好地入世”,不是說住在山裡就能成仙的,大多數人還是想將自己的智慧獲得社會的認可,哪怕自己老了,也可以指導年輕人成功,鬼谷子就是這種型別。而現代估計是想逃離城市的壓力,遠離城市的喧囂,所以走前人走過的路,會別有一份收穫。

  • 2 # 遊戲人間123755301

    終南山之所以能成為“隱居”的代名詞,大概跟三個方面原因有關係:

    1、終南山是道教的發祥地之一,終南山的道教追溯,可以追溯到老子入關傳經設教之時。道教屬於多神信仰的宗教,終南山在道教的傳播中,成為一個“仙山”,這裡高道雲集,仙人出沒。

    道教的修行普遍喜歡在名山大川,少有人煙的地方,終南山的自然條件符合,加上終南山神祕的道教文化色彩,所以諸多信仰道教修行的人,會選擇來終南山。

    2、終南山有隱修的傳統

    終南山的隱修起源,就如同第一條講的,它有良好的人文環境。這裡從隋朝開始,就有人修建了隱居的七十二茅蓬,千百年來,這裡的隱居修道之風從未間斷。這裡的山民也對隱居者報以寬容的態度,而且會得到山民的物質資助,當地的林業部門也不會過度干涉,這裡可以隨意搭建茅棚,這種無人干涉的現象,大概只有終南山可以做到了。

    3、終南山離城市並不遠,物資補給較為方便和充分。對於很多有隱居訴求的人來說,很多時候並不是想住在荒山野嶺,而是圖個清淨,又能不跟現代文明脫節。那麼終南山就是可以去的地方,偶爾下個山進城,也算方便。

  • 3 # 終南山——逍遙子

    我去終南山隱居過半年,明年開春後還會去。我的人生目的,就是徹底放棄紅塵,歸隱南山,修道練氣。

    為什麼選擇終南山?

    1.千年之隱士文化氣場,在那裡當個隱士,當地山民都會尊敬你,理解你。在其他名山,估計早被村民當傻子趕走了。

    2.終南山上的山林土地不屬於任何私人佔有的,任何隱士都可以上山搭建茅棚,開荒菜園。打造自己的桃源世界。

    3.終南山上溪水長流,山中水源豐富清澈,適合隱居。更兼山中四時果香,野果滿山,藥材遍地,青山綠水,藍天白雲,古鬆巨石,懸崖峭壁,奇花異草,珍禽野獸,飛鳥蜂蝶應有盡有。

    4.道場,佛教氣氛濃厚,山中寺廟道場甚多,三人行必有我師。專心修道者必有所益。

    5.終南山隱而不敝,靜而不寂,前有古長安城,後有八百里秦嶺,可進可出,可隱可修,乃天下之聖地也。

    6.終南山上,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武俠情懷何曾絕,執子之手到白頭。紅塵滾滾引人念,一入終南桃花林。

  • 4 # 宮禧福文創

    我們在看電視劇或者看書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高人隱居到終南山,潛心修煉,不問紅塵。

    那麼,終南山為什麼會成為隱士們的選擇呢?

    首先,終南山具有濃郁的文化氛圍。

    終南山是道教全真派發祥聖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南山。咱們常說的那句詩——“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這句話裡面的“南山”指的就是終南山。

    其次,氣候宜人,適宜居住。

    隱居者不僅能找到水源,還能在山上找到野果、野菜。如果願意的話,也能在居住的地方附近開墾出一塊田地,種點糧食、蔬菜,自給自足。生存需求可以得到最基本的滿足。

    第三,純淨的自然環境。

    這裡的風景宜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有美景可賞。平日沒事的時候,聽著鳥鳴,看著四周樹木蒼翠、雲霧繚繞,心胸自然通達,也能忘卻俗世煩惱。

    其實,只要人的內心安寧了,住在哪裡都是安寧的;人的心若是不安寧,住在哪裡也都不能讓自己心靜。你認為呢?

  • 5 # 徐鵬遠

    終南山有著悠久的隱士文化,從西周的姜子牙到秦末漢初的東園公、夏黃公、綺裡季、角里,從漢朝的張良到隋唐五代的孫思邈、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從宋代的王重陽到清朝的李雪木、民國的高鶴年,一代代的隱士都選擇此地歸隱修行,讓終南山成了一處“歸隱聖地”,當代的隱士也就慕名來此了,就算是歸隱也要有個文化名頭嘛,現成的招牌為何不用呢。而且終南山有此金子招牌,當地部分也會就此來進行文化建設,對於歸隱的人自然給予一些方便,相比而言,那些作為自然保護區或旅遊景點的名山大川,即便想去隱居,也基本不可能會被允許。

    為什麼終南山自古就是隱居聖地呢?有種說法是終南山北抵黃河、南依長江、西遙崑崙、東指大海,所以有什麼王者之氣,最適合祖師大德進行修煉。至於什麼是“王者之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這就是一種玄虛的說法,用來鍍金比用來解釋好使。不過南北東西的方位指示倒的確解釋了真正的原因——地理位置優越。處於這個位置的終南山,不高不矮——高了不適合居住,矮了又離人間太近,既沒有南方山林的溼熱,也沒有西北東北山裡的冰冷,氣候條件良好,鬱鬱蔥蔥、溪澈泉清、山峰俊秀、川穀幽靜、寺觀古道尚存,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都比較不錯,加上常常雲霧繚繞,更有遺世獨立、羽化登仙之感了。

    儒家文化裡對“隱”的態度一直是“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所以士大夫隱士的終極目的基本都不在隱,而在出,隱是為了等待時機、積累條件,最終要是要入世實現天下抱負。這就要求隱的地方不能太偏遠,你要是去長白山、喜馬拉雅隱居,就算能活下來,世人和掌權者也早把你忘了,哪還有機會下山。終南山則不然,它離秦漢甚至隋唐北宋的首都都不遠,只要還與京城的朋友圈有些聯絡,名號總會流傳在上層精英的耳朵裡,於是有朝一日沒準就被哪個伯樂三顧茅廬了。這就是所謂的”終南捷徑“。

    至於真心歸隱修行的人呢,終南山既是道教發源地,又是中國佛教中三個宗派的發祥地,也不掉份兒呀。

  • 6 # 四十五度歷史

    終南山並不是特指某座山頭,它是秦嶺山脈在陝西境內的統稱。

    鍾南山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稱,是道家文化的發祥地,又有太乙山之稱。終南山文化底蘊深厚,其中包括長壽文化,佛道文化等一系列吸引歸隱人士的底蘊。既然選擇歸隱,自然要擇一處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悠然自得的生活。自古以來鍾南山就是隱士們歸隱的場所,從陶淵明,王維,虛雲老衲這些人在這裡愜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吸引了後來者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就帶來了名人效應。作為道家文化的仙山,歸隱修仙的傳說也給鍾南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讓人不由自主的想一探究竟。

    氣候宜人

    終南山位於秦嶺山脈的中段。秦嶺是中國南北的地理分界線,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集八百毫米等降水量線,零度等溫線,亞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與一身,氣候十分怡人。沒有南方的潮溼,也沒有北方的乾燥。高大的秦嶺山脈阻擋了西伯利亞南下的寒流,冬季也不算特別寒冷,由於緯度偏高,太陽直射角度小,夏季也不是特別炎熱。

    景色

    南北過渡地帶,動植物多樣,終南山的地理垂直分佈差異明顯,從山腳到山頂,既可以欣賞到北方景色,也可以欣賞到南方景色,一年四季美景如畫。

  • 7 # 終南高揚

    “天下神山,終南為冠”。終南山修行可以成仙和登天,南北之中,這是很多人千里迢迢來居住的最大原因,

    首先一點,古代隱士和神仙在“得道”之前多數生活在黃河流域,就近找一座山定居學習是成本最低的途徑,從長安走到崑崙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終南山就成了首選。

    而且,秦嶺山脈天然綿延數千裡,物資豐富,不缺水和食物,冬夏分明,適合生活。地裡種的樹上長的就夠一年吃的,隱士們在這裡居住不存在生活問題。比如唐代詩人王維,就生活在藍田山裡“坐看雲起時”。

    最重要的是,終南山距離周朝首都、秦朝首都、漢朝首都、隋朝首都、唐朝首都,都很近,隨時可以到長安到洛陽,入朝為官,征戰天下。

    還有,古代的終南山和現在的終南山指的不是同一座山,神話裡的終南山一直延伸到中亞崑崙山上去了,本科唸完還可以念研究生,直接去崑崙山讀研,這也就似乎是成仙必經之路,理由很充分;而現在的終南山就是我們長安附近這麼一點大地方,如今的隱士多數人只是一種情懷。

    自古隱士都不是為了隱藏自己,超能力和智慧從來都是用來造福社會的。隱士的最高境界就是“網紅級隱士”所有人都想見,卻無論誰也找不到,比如老子、鬼谷子、王重陽這些人。而那些只是在山裡面生活的群體,數量也很多,只能說是來體驗生活的城裡人,不能說是隱士。

  • 8 # 宸175863

    終南陰嶺秀 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 城中增暮寒。這首祖詠寫從長安望終南山積雪的名詩一般人都會吟唱,原因無他,是這首詠遠看積雪的詩確實好,自古無出其右,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終南山的神祕吸引力。一提起終南山,人們自然而然地會聯想到修道、隱士,終年雲霧繚繞,幽遠連綿,高人俠士忽隱忽現。華夏名山大川那麼多,為什麼唯獨終南山給人如此感覺,隱士大多選擇終南山?是歷史的沉積,自然的力量。

    天下修道,終南為冠。終南山是儒釋道文化的修練之地。終南山北抵黃河,南依長江,西遙昆崙,東指大海。距古長安即今西安城40多公里,長安是中國歷史上立都最多的地方,也曾是世界上最大最強的王朝唐王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就提供了大量的各種人才,為終南山隱士提供了人才基地。

    自然地理環境的原因。終南山是長江黃河分水嶺,是中國地理氣侯的南北分界線。山大連綿,常年流水潺潺,林木蔥鬱,野生果豐富,四季變化明顯,山是山而非旅遊農耕,這就為人們在此威受大自然、生活提供了天然場所。

    歷史傳承,人們曲之若騖。終南山朝朝代代隱居修練之人不斷,歷史的傳承成了人們心中嚮往的隱世生活佳地。歷史上有名的隨末靜靄率72眾徒在此結廬隱世,唐僧西天取經在長安開壇講經,佛教傳入中國後,男女信徒常常出入終南山修行。道教的修行者經常來終南山吸納天地靈氣,開悟天人合一,尋求頓悟。因獨特的自然環境在此修行確實較其他地方有靈感!領悟有德者回到各自的地方開館受業、講壇傳法成了一股清流。

    自然保護的人間靜土藏精納氣。其他地方的名山大都不具備隱居。南方的大山溼氣瘴氣太重,蟲蛇遍佈,不適宜人們生活隱居,好多也都比較小,東北常年積雪皚皚,四季不全。其餘名山不是旅遊開發就是寺觀林立,各持一方。只有終南山具備不受外界的打擾,是隱者的理想選擇。

    隱士不外乎這麼幾類人:修行之人,修道修佛者;官場失意隱居以求再途之人;看破紅塵隱居者;靜心研究學術者等。一般隱者都是有一定才能之輩,一般老百姓凡事纏身沒時間也靜不下心去隱居,長安為中中國人才匯聚之地提供了人才基礎。

    政府及當地人的保護及支援。當地政府自然保及居民的理解支援給隱者給了安全的後方。

  • 9 # 九離火

    這隻能說明終南山無論從環境.行程.生活等各方面都是最好的隱居場所不過也和道家有緣.不然怎麼會有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隱世之詞呢

  • 10 # 生升泉

    我認為原因有三,最關鍵是山名。

    一是源遠流長的歸隱文化。

    二是自然環境適於隱居。

    前兩點多家都有論述,本人不累述。

    三是終南山這山名是歸隱主因。

    終南山,每個隱者心中名:終難山。南與難諧音,一個陽平,一個去聲。難,紅塵中隱士經歷太多的苦難,世態炎涼,重大打擊使隱士看破紅塵,尋求自然的清靜。

    終南山,終止苦難的山,便成了隱士的一個心結,成為其心靈的一個慰寄,眾多隱士歸隱的首選。

  • 11 # 蔡駿

    終南山在中國文化地標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它靠近長安,是政治、文化中心。同時,又是道教的發源地。修仙求道,遺世獨立,也是許多文人在官場失意後的選擇與人生目標。因此,終南山最終形成了獨特而迷人的隱士文化。

    有個成語叫做:“終南捷徑”,講的是唐朝有個人叫做盧藏,想要入朝為官,於是就隱居在長安城附近的終南山,終於爆得大名,成功被推薦進入朝廷做官。用現在的話來說,有些人刻意地在終南山隱居,進行炒作,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終南捷徑是一個諷刺意味非常濃重的成語。隋唐時期,科舉制度逐漸完善,成為朝廷選拔官員與人才的主要方式。那此之前呢,朝廷要用人怎麼辦呢?依靠的是舉薦制度與門閥世襲。

    舉薦制的標準在哪裡呢?有時候是本身的才華,有時候是孝順,更多的時候是看門第。如寫下著名散文《陳情表》的李密,即以孝順被推薦為地方官員。雖然看起來標準很統一,但又非常依賴人情與門第。寒士得到舉薦的渠道並不多。

    所以,一位有抱負、有才華且背景不夠硬的文人,想要得到入朝為官的機會,需要向地方長官、社會名流等展現自我。終南山隱居是一個不錯的途徑。

    到了唐朝,科舉制已經成熟,入終南山隱居而得到官職,已經是非主流的方式。盧藏假隱居真求官,當然會被後人、歷史所哂笑。

  • 12 # 鴻鵠迎罡

    終南山是古城西安的天然屏障,可以說是我們西安的父親山。目前,足足超過5000名隱士在此地歸隱,過著“開門見山”的愜意生活。隱士為什麼喜歡終南山,並把這裡當做聖地在此修煉,根據本人的實地考察和採訪,我覺得,有三個主要原因。

    其一,終南山具有源遠流長的歸隱文化,受傳統影響的結果。

    中國歸隱文化源遠流長,魏晉的“竹林七賢”和陶淵明可以說是代表人物。

    山水詩鼻祖陶淵明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雖然描述的是他自己生活周圍的廬山,但在這裡完全可以通用,它給多少仕途失意者,現實生活失意者,打了一針強心劑,找到了一種解脫方式。

    如果一個人已經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那就看得開一點,走出生活圈子,進入大自然中尋求解脫,換一種生活方式,這也是一種不錯的活法。

    自陶淵明後,許多文人雅士,僧人,道士,現實生活不如意者都開始效仿前輩,紛紛選擇歸隱生活。

    自中唐,大詩人王維葉落歸根,選擇在終南山一帶隱居,並且建了一個高大上的別墅“輞川”,成天在終南山裡吟詩作畫,陶醉在大自然中,讓後世許多人羨慕得不得了。經過王維的身體力行般的宣揚,讓終南山的歸隱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

    再下來就要數“終南捷徑”了,如果對這個成語典故瞭解的話,就能明白現代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去終南山了。

    唐代一名叫盧藏用的人,想做官但找不到門路。於是,他一邊隱居到京城長安以南幾十裡的終南山上,一邊卻隨時觀察著城內的動靜。他故意把自己裝扮成世外高人的樣子,藉助周邊人傳話,說有高人在此隱居。同時,他在山裡發奮讀書,寫了大量詩文,委託小官送到皇上面前,以展示自己的才華。

    終於有一天,他的才華打動了皇上,被請出山,如願以償地做了官。

    從盧藏用之後,那些名氣或大或少,還沒有順利進入仕途的文人,一窩蜂湧向終南山,指望他們的才華被發現。從此“終南捷徑”這個典故越來越有名。

    其二,終南山山大溝深,幽靜溼潤,植被茂密,資源豐富,好多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樹林,為隱居生活創造了良好條件。

    隱士生活重在一個“隱”,不被人發現和打擾,可以全身心的親近大自然,用心靈傾聽大自然的寧靜和純真,是所有隱士想要的生活。終南山的自然條件正好可以滿足隱士們的需求。

    終南山一帶,每條峪口都有一條小河蜿蜿蜒蜒,自山頂向山腳流出來。每條河水都又很多條小溪匯聚而成,清澈的河水與溪水首先能解決隱士的生活用水。如果在沒有水源的地方隱居,根本不現實。

    終南山上,在春夏秋等三季,有許多野果,隱士可以採摘野果吃,能給身體補充必要的維生素。更重要的是,終南山上中草藥非常豐富,一些隱士懂藥理,會自己採藥、製藥、配藥,讓自己免受疾病折磨。

    其三,終南山上原來的村民搬走後,留下不少老房子,為隱士提供了住所。

    在過去終南山一帶,可以看到不少村落房屋零零散散的坐落在山上,東邊幾座,西邊幾所,人們生活非常不方便。於是,都鼓勵村民搬遷到山下平坦的地方居住。

    村民在山下蓋了新房後,把老房子就遺棄在山上。而這些閒置的老房子正好被隱士租下來,經過簡單裝修後,變成了隱士的住所和修煉場所。為原來主人和隱士都提供了利好,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 13 # 三水三心

    為何很多隱士都選擇在終南山隱居?

    中國自古以來都不缺少隱士,這與中國本土的兩大文化的影響有關:

    一是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出世,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後來被簡稱為“修齊治平”。所以,歷代的華人,都以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封妻廕子為己任,以求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是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的核心是離世,就是要遠離人世的紛擾,去尋求心理的一方淨土,所以,老子留下《道德經》5000言,騎青牛出關,尋找他的“小國寡民”去了。到了後世,老子的徒子徒孫,又開始打坐吐納,大鍊金石,以求飛昇。

    後人將這兩個文化進行了融合,就是著名的“達則兼濟天下,貧則獨善其身”。

    那麼,要實現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怎麼辦呢?隋朝的科舉取士之前,基本上以一種“以門第取士”,後來,科舉制度打通了平民與官員之間的通道,於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題名天下知”!

    有人得意,就一定有人失意,不管是哪種選拔,都會有人落榜!那落榜的人怎麼辦呢?

    各位,是否明白了?

    現在迴歸正題,中國的名山大川如此之多,以我大四川為例,峨眉山名冠天下,鶴鳴山是道教聖地,西嶺雪山美不勝收,如果覺得好不夠高,還有終年積雪的貢嘎山啊,為何不到這些地方來隱居呢?

    一、從地理位置來說,終南山是近水樓臺

    看終南山的位置,你會發現,終南山位於秦嶺中段,距離西安很近,只有25公里。知道了嗎,距離西安只有25公里,騎馬、坐轎,幾個時辰就到了,即使是步行,也就大半天的時間吧!

    西安,可是很多朝代的都城,迄今,有十朝古都說、十三朝古都說,最多的說西安是十七朝古都。那些歷史上的考究,咱們就不做了,只需要知道,西安是西周、西漢、隋、唐這幾個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朝代的都城,就足夠了!

    既然是都城,那就是天子所住的地方啊!

    想想,距離天子也就幾十公里遠,是不是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呢?要知道,那時,可沒有什麼手機電視,也沒有飛機汽車,要想讓皇帝之道,離得太遠,又那裡有可能行呢?

    所以,隱士們大多選擇在終南山隱居,其目的,昭然若揭!難怪唐朝的道教名師司馬承禎則說“以所觀,乃仕宦捷徑耳”。

    二、從歷史文化來說,有成功的先例

    在這裡,先說一個成語“終南捷徑”。

    據《新唐書·盧藏用傳》記載:盧藏用想入朝作官,隱居在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藉此得到很大的名聲,終於達到了作官的目的。宋范成大《逍遙席上贈張邦達教授》:“誰憐蠻府清池句,不著南山捷徑鞭。”

    “自此以後,許多人都效仿盧藏用,隱居在終南山上,以唐朝為最。大部分是題詩幾首,請一位小吏拿去京城上見皇帝,以此求得做官之路。像杜甫,李白等人,在他們的前期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清·李寶嘉《文明小史》)

    其實,在此之前,就有姜子牙在南山釣魚後成開國元老,“商山四皓”在此隱居名垂天下,張良功成名就也在此隱居,

    有人得了好處,自然就會有人循跡而至,在唐代,在終南山隱居,幾乎成為一種潮流,就連清新俊逸、飄飄若仙的李白,也曾在此隱居,在《贈裴十四》中說的很清楚:“身騎白,不敢度,金高南山買君顧”,也正因為隱居終南山,李白改變了人生的際遇,被特招為翰林學士。

    三、從自然環境裡來說,達官貴人多在此休閒

    隱士們到終南山隱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裡風景宜人,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負氧離子含量很高。王維在《山居秋暝》中寫道“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你看,是否美不勝收呢?

    可是,中國地大物博,山川眾多,風景比終南山美、負氧離子含量比終南山高的名山大川不可勝數,為何隱士還是特別青睞此地呢?

    原來,此地是達官貴人們經常遊玩休閒的地方,在此地隱居,是不是可以有很多機會可以來一次“偶遇”呢?

    舉個例子,唐玄宗李隆基的胞妹玉真公主,權傾一時,在終南山就建有別館,經常到此遊玩。許多的隱士,在此隱居,也就是看中這一點,比如李白。李白也是受玉真公主之恩惠,才得以入朝為官。據說,他透過元丹丘(也就是《將進酒》理的“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交給玉真公主一首詩,詩中寫道: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

    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玉真公主一見這首詩,幾位歡喜,立即推薦給了玄宗,玄宗馬上召見,李白於是有了“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的狂妄詩作!

    總之,當時隱居終南山的,很多都是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李白雖有受到好處,畢竟,他還是很直接的,何況,在當時,那也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並不影響李白在我們心目中神聖的地位。

    而到了當代,一些厭倦了城市生活的人,也想著迴歸田園,過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來到終南山隱居,和這幾個原因,已經沒有了關係了,畢竟,他們所享受的,是一種“真正的自我”的生活,讓心靈免受或者少受世事的紛擾,獨守心靈的一份寧靜罷了!

    還有那些名人在終南山隱居呢?

    他們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 14 # 軒轅凌霄小編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終南山自古是出神仙的地方,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軒轅練形意拳,心意拳和形意拳有一個共同的祖師姬龍峰,傳說姬祖就是在終南山得武穆遺書,苦練十載乃大成!

    那麼武穆遺書在誰手裡呢?

    終南山丹士

    軒轅凌霄個人以為終南山丹士不該是一個人,而應該是一個修行的群體,他們集體認可的一種功夫,這才該是真相!

    軒轅此生慕終南!

  • 15 # 鹹淡文化

    有道觀可居,有流派可入,有榜樣可學,有皇帝可請

    一.因為有修煉道觀可居可修。

    終南山道教之始一般被追溯到老子入關傳經設教之時。終南山西段有樓觀臺,在周至縣東南15公里的山麓中,相傳周大夫函谷關令尹喜最先於此結草為樓,以觀星氣,故名草樓觀,後來簡稱樓觀。老子在樓觀南筑臺為尹喜授經,故臺稱“說經臺”,又因位於樓觀境內,故亦稱樓觀臺。《樓觀本起傳》謂“此宮觀所自始也”,“此大教所由興也。”繼樓觀之後,漢武帝於元封初(前110)因夜聞太乙神之告而於第二年在終南山大和峪口建太乙宮,以祭太乙山神。至光熹元年(189),始有道士住宮。南北朝時期,終南山道教有了新的發展,至有唐李氏王朝建立,道教被欽定於佛教之前,從而達到它的鼎盛時期。終南山道教先後有陳摶、呂洞賓、劉海蟾、張無夢等人居山修道,迨至金、元,王重陽及其弟子繼之創立並弘揚全真道,終南山道教又進入它的第二個鼎盛期,並且有了更多的新變化。歷代於終南山中所建道觀可考或現存者尚有樓觀臺、通道觀、仙遊觀、金臺觀、萬壽重陽宮、清涼山、望仙宮、丹陽觀、長春觀、太一觀、四皓廟、玉真觀、金仙觀、開元觀、靈泉觀(原華清宮)、白鹿觀、太元觀、萯黎觀(原萯陽宮)、化羊宮(亦稱化羊廟)、太平觀(原太平宮)等數十座。

    二.終南山產生了多個道教流派,總有一脈可循。

    長期以來,由於終南山隱居修煉的高道大德輩出,道法道術日顯,促進了道教門派的萌芽、誕生與繁榮。

    樓觀派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局動亂,北方高道紛紛雲集樓觀,逐漸形成道教中的樓觀道派。樓觀道發展至北周及隋、唐代,逐漸進入其鼎盛時期。特別是唐朝對樓觀道格外扶持,出資營修樓觀道院並賜田產,優渥有加。安史之亂後,道眾逐漸分散於各地,樓觀道派開始趨於衰落。兩宋時期,樓觀道派終至默默無聞。金代,因戰亂樓觀被戰火焚燬,樓觀道派從此一蹶不振。樓觀道派最為明顯的標誌,就是極力主張“老子化胡”之說,提倡煉形之術,兼修內外。

    鍾呂金丹派

    至唐代,終南山的道教達到鼎盛期,此時有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張無夢等人居山修道。對後世道教影響較大的即以鍾離權、呂洞賓為代表所興起的內丹學說,並形成了道教內丹煉養體系中著名的“鍾呂金丹派”,成為宋元道教內丹學說之主流思想。

    全真道

    金元以降,王重陽曾於終南山下劉蔣村隱居修煉,著名的“活死人墓”即重陽祖師修煉的仙蹟。大定七年(1167)后王重陽赴山東半島,傳道度人。他上承鍾呂內丹派道統,旁攝儒釋,以“全真”為幟,創立了全真派。

    三.終南山是中國道教諸多神仙信仰的形成地,給人此處修即為仙的可能性。

    “終南自古多神仙”,終南山歷來都是高道雲集、仙人出沒的仙山洞天,所以,這裡也自然是道教諸多神仙信仰的發源地與形成地。

    1.從老子演教到道祖太上老君,再到道教神仙信仰的最高尊神——三清

    老子於樓觀授經講道,留下《道德真經》五千言,道教不僅以此奠定了思想與理論基礎,亦藉此逐步完成了後世道教對老子由聖人向道祖太上老君之神化過程,直至形成了道教神仙信仰體系中的最高尊神:三清。

    2.從關令尹喜到樓觀派創始人,再到真人、祖師

    尹喜對《老子》思想作了闡發,寫了《關尹子》九篇和《老子內傳》等著作。後世逐步創立了著名的樓觀道派。關令尹喜也因此被冊封為真人,成為道教一代祖師。

    3.道教太乙神的信仰

    繼樓觀傳說之後,漢武帝於元封初年(前110)夜聞太乙神之告,第二年在終南山大和峪口建太乙宮,以祭太乙山神。

    太乙神,乃道教天神,主尊貴安泰,護山河物種,是古代帝王封禪祭祀主神之一。今終南翠華山下仍有供奉太乙神廟的太乙宮,是道教太乙神信仰的重要仙蹟。

    4.從呂洞賓“黃粱夢覺”到八仙信仰

    道教祖師呂洞賓於長安酒肆(今古城東門外八仙宮門前的長樂坊)遇鍾離權,以“一枕黃粱點破千秋大夢”而悟道,經過苦心修煉,終成正果。在民間關於呂祖慈悲濟世、顯化度人的傳說和事蹟廣博,是最受百姓敬仰崇拜的神靈之一。

    隨著呂祖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演法度人聖事的普及,由此進一步演化出關於八仙的傳說和對八仙的崇拜與信仰。

    5.從活死人墓修煉到全真派祖師

    在“活死人墓”修煉的王重陽後來創立了全真道。傳說大定十年正月初四,他召集弟子吩咐後事,然後飛昇。元至元六年(1269),元世祖忽必烈敕封王重陽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元武宗進一步加封其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

    四. 想走終南捷徑一途。

    唐代的時候,有位叫司馬承禎的人,在都城長安南邊的終南山裡,住了幾十年。他替自己起了個別號叫白雲,表示自己要像白雲樣的高尚和純潔。唐玄宗知道了,要請他出來做官,都被他謝絕了。於是,唐玄宗替他蓋了一座講究的房子,叫他住在裡面抄寫校正《老子》這本書。後來他完成了這項任務,到長安會見唐玄宗,見過玄宗,他正打算仍然回終南山去,偏巧碰見了也曾在終南山隱居,後來做了官的盧藏用。兩人說了幾句話、盧藏用抬起手來指著南面的終南山。並開玩笑地對他說:“這裡面確實有無窮的樂趣呀”!原來盧藏用早年求官不成,便故意跑到終南山去隱居。終南山靠近國都長安,在那裡隱居,容易讓皇帝知道並請出來做官。不久。盧藏用果然達到目的。司馬承禎想對他的這種行為諷刺一下,便應聲說:“不錯,照我看來,那裡確實是做官的‘捷徑’啊!”

  • 1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終南山位於秦嶺的中段,在長安的南面。終南山在中國古代的文化中,是一個重要的符號,古代的隱士們,常常會選擇終南山作為他們隱居的地方。而且終南山因為有非常多的隱士隱居在這裡,因而變得非常有名。那麼,為什麼古代的隱士常常會選擇終南山作為他們的隱居之地呢?

    (秀美的終南山)

    我認為之所以非常多的隱士會選擇終南山作為他們隱居之地,歸根結底與隱士的訴求有密切的聯絡。

    隱士在中國古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說他們特殊,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他們的學問非常高,但是又不使用他們的學問。我們知道,每一個人學了東西,可能都會使用這個東西。但是隱士非常奇怪,他們學富五車,但是他們會把自己學習的東西隱藏起來,並不拿出來用。甚至他們也不著書立說,流傳後世。二是隱士非常有名,卻又刻意隱藏他們自己的行蹤。隱士其實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但是他們覺得這些名聲對於他們來說是累贅,是必須要剔除的。所以他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尤其是到深山裡面隱藏起來,目的是想讓他們的名聲消失。

    那麼,隱士既然是這樣一個非常奇怪的群體,那麼他們的訴求究竟是什麼呢?

    顯然,隱士與和尚、道士這些是不一樣的。和尚、道士是要拋棄塵士所有的物質財富、功名利祿等等,所以他們宣揚四大皆空,放棄當下,放棄曾經擁有的一切。

    隱士似乎也是這樣做的,他們有了學問,但是他們要放棄學問;他們有了名聲,但是他們要放棄名聲。從這一點來說,隱士在訴求上,似乎與和尚、道士是差不多的。

    但其實如果是這樣來理解隱士,應該說,並不是一個正確的理解。隱士的訴求與和尚、道士是不一樣的。和尚、道士是要放棄現世生活,而隱士從某種意義說,卻是為了熱情擁抱現世生活。他們當隱士的目的,其實是有更高一級的訴求的。那麼他們有怎樣的訴求呢?

    (山中隱士)

    一、提升生活環境。

    隱士很多時候是不滿他們生活在一個嘈雜、混亂的世界裡面,他們想要一個非常清淨的環境。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求空氣質量要好。如果整天能夠與鳥語花香、山嵐水霧在一起,那麼他們的生活將會是非常愉快的,生活質量也會是很高的。

    終南山位於秦嶺的中段,秦嶺是中國南北的分界線,南面氣候適宜,日照恰當,植被很好,環境優美。選擇這裡作為他們的生活環境,自然是非常好的。而且這裡離城市中心又不遠,生活配套各方面,應該說也是很方便的。如果他們要是選擇西藏的那些山作為隱居之地,那顯然就不太現實了。因為那樣的地方,生活配套很差,自然無法提高生活質量。

    所以,秦嶺這一個生活環境又好,生活配套又到位的地方,就是他們的首選。

    (三顧茅廬)

    二、追求長生不老。

    隱士由於對現實生活失望,又不願意走和尚、道士那條路,同時又想與和尚、道士那樣,延年益壽,乃至長生不老,因此,選擇終南山這樣的地方作為它們的修仙場所,確實是很恰當的

    因為終南山這個地方,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傳說中,本身就是神仙出沒的地方。如果選擇生活在這樣的地方做隱士,那麼得道成仙的機會肯定更大一些,更容易實現成仙的願望。

    三、被統治者重用。

    事實上,很多隱士之所以隱居起來,其實根本目的並不是隱居,而是讓自己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古人常常有這樣的觀念,一些隱居起來的知識分子,他們的水平會更高。同時過隱居生活,不追求功名,因而道德更高。

    很多隱士也認同這一點,所以他們為了有更好的前途,常常都會隱居起來。

    歷史上曾經做過隱士,最終又獲得了君王高度重視的人非常多,包括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等。他們曾經都做過隱士,而作隱士,也使得他們的名聲更大,因此當他們出山以後,更容易獲得君王的重用。

    為什麼很多隱士會選擇終南山呢?因為終南山這個地方位於中原的腹地,而且離長安非常近。我們知道,長安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都作為首都,就算不作首都,也是一個政治文化中心。既然是政治文化中心,因此權貴者非常多。隱士選擇在這樣一些地方,那麼他們與權貴就更容易接觸,因而獲得賞識,獲得高官厚祿的機會就更大。

    也就是說,很多隱士這樣做,是為了“曲線救國”。最終還是為了追求現世的功名利祿。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等)

  • 17 # 夜羅郎

    古有名言:“小隱隱於林,大隱隱於市。”

    終南山是秦嶺中段,森林茂盛,選擇在這裡隱居的,其實是小隱士,說的是心性隱的大小,並非指才學小。他們隱於終南山,無非是想當朝權貴得知他們的大名,重用他們,所以,他們內心的功名利祿是放不下的,才叫小隱。而隱於邊遠大山的人,肯定不想做官了,隱性稍大,但如果被權貴找到,以理說服,也有出山的可能,比如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後請出山相助。假如隱於市,在茫茫人海中,他們自身放下功名利祿,別人又找不到他們,所以說,他們才是大隱士。

    既然說隱於終南山的隱士,也就是小隱士,他們為何喜歡選擇終南山呢,其實與他們心裡放不下功名利祿相關,因為終南山到長安不遠,而長安在各朝代都是權貴集居地,很多時候還是首都。在終南山隱居,很容易被當朝權貴得知,聽聞他們大名後,會派人接他們出山相助。

    所以,古代才這麼多人選擇在終南山隱居,對於這些人,根本算不得隱士,充其量只是暫時隱一隱而已。古言說他們是小隱已經給足面子,像這種人自然不會選擇邊遠的山川,因為他們怕權貴找不到他們。

  • 18 # 隨手談詩

    不是隱士選擇了終南山,是歷史選擇了終南山。

    誰叫終南山離長安近,透過考場的窗戶都能看到終南山上的雪呢。唐朝詩人祖詠名篇《終南望餘雪》就是一篇考場應試之作,明明白白寫了終南山距離長安有多近: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長安是什麼地方,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國際大都市,中國古代的讀書人都有一個傳統思想,認為當官啊,就要到首都、到中央、當京官,除此之外到任何地方任職,都算是“落拓江湖”。

    隱士是什麼?不管你是真隱士也好,假隱士也罷,總之你一旦成為了人們心中的隱士,那你就是世外高人,滿腹經綸,唐之前的代表就是竹林七賢、陶淵明——這可都是令人心嚮往之的存在。

    那麼問題就來了,唐朝那麼多才華橫溢的詩人,初唐就有四傑、陳子昂、杜審言、王績等人,按部就班走科舉之路,沒那麼容易,唐朝科舉分很多科目,最難的也最有前途的是進士科,如何才能從眾多人才中脫穎而出,這是一個問題。

    有一個叫盧藏用的詩人,就想出了一個炒作的噱頭。

    終南山不是離長安近嘛,隱士不是自帶才華標籤嘛,盧藏用一合計,我明面上去終南山當隱士,暗地裡把自己的詩文傳出去,讓長安及附近的人都知道,終南山上有個牛轟轟的隱士,不求官不為利,這樣一來遲早皇帝大大會知道我的名字,到時候他會主動來求我當官的。

    過程不詳述,盧藏用這一番炒作,確實把自己炒紅了,事實也如他所願,官授左拾遺,後又升任禮部侍郎,兼昭文館學士。

    盧藏用用自己爐火純青的炒作,炒紅了自己,也炒火了終南山。在他之後的各路才子一看,我去還能這樣玩兒?於是紛紛效仿盧藏用,跑到終南山當隱士,後來人們就把“求名利的捷徑”稱為終南捷徑。

    為什麼偏偏是終南山,不是其他山呢?前面說了嘛,因為終南山離長安最近,你要跑去海南島上找個山炒作,炒到死也是個海南省長秘書。

    有唐一代,在終南山當隱士的人很多,最著名的就是王維,這位老哥是歷代詩人中運氣最好的之一,別人要麼求仕,要麼求不到仕,退而求其次,當隱士了,王維則能把仕和隱兩條路都走得風生水起,令人羨豔。

    當然了,話說回來,盧藏用是有真才實學的人,他編撰了《陳伯玉文集》(陳子昂),《全唐詩》收錄了他的詩8首。炒作的目的是求名求利,但你若沒有真本事,火得越快,死得越慘。君不見那些黑紅的……唉算了,我不惹事。

  • 19 # 汗青正浩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是陶淵明在歸耕田園後,所作的詩句。這樣平靜隱居的生活,成為很多想要歸隱的,文人雅士們的選擇。

    他們中,有的人厭倦了繁複的塵世生活,有的人大半輩子都耗在官場仕途中,卻仍舊不得意,這才有了隱居的打算。要說當時,隱士們選擇的隱居地點,終南山可是頭號“網紅打卡處”,從姜子牙到王重陽,選擇在這裡隱居的隱士數不勝數,足足超過了5000名。

    廣義的終南山,指的就是秦嶺,描述的詳細一點,就是陝西境內西起武功,東到藍田的秦嶺中段,自古以來,這座山就是古城西安的天然屏障。那麼,終南山究竟有什麼特殊,為何會吸引這麼多隱士呢。

    文化底蘊深厚,適合隱居

    中國佛教共分為8個宗派,其中有5宗的中心寺院或者祖庭位於終南山中,尤其對三論宗、華嚴宗和律宗來說,鍾南山就是它們的發祥地,所以文化底蘊相當深厚。

    除此之外,更讓終南山名聲大振的,就是作為中國道教的起源地。有些隱士們選擇隱居,為的是追求仙風道骨,相傳,全真教的創教祖師爺王重陽,就是在終南山參悟得道的。所以也就不難理解,選擇隱居的人,會把這裡當成首要的修煉場所。

    現在終南山的樓觀臺處,仍存有一座說經臺,就是當年道家的祖師爺,給弟子們講述經書的地方。

    自隋朝以來,這片土地的隱居氣氛經久不衰,在唐朝達到頂峰,千百年來,也就形成了一種人文風尚,雖不至於遍地高人,但有那種氛圍,還是真的。行走在山中,時不時遇見一位素衣布鞋、面容淡然的僧人,彷彿連自己的境界都提高了。

    另外,與其他山巒不同,終南山的主峰名叫太乙山,盛產藥材,隱居之人修行之時,常要煉丹服藥,在南北界山獨特的地理條件下,當地氣候十分豐富,很多藥材都可供隱居之人採集,這也算實打實的便利了。

    曲線救國,“隱居”是為了出世

    從隱居訴求上來說,隱士是個特殊的群體,一來他們的學問大都很高,思想層次與常人不同,但又不願意給世人運用自己的學問,二來他們都很有名,又彷彿嫌棄自己的名聲,覺得是一種累贅,想要徹底剔除,才把自己隱藏到深山中。

    根本上,無論是和尚還是道士,與隱士是不一樣的。前面兩者是要拋棄塵世所有雜念,包括物質、功名,他們對外宣揚四大皆空,放棄現世生活。而隱士呢,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卻是為了擁抱現世生活。

    所以有些古人,選擇所謂的“隱居”,並不是想與塵世決裂,而是讓自己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古人大都有這樣的觀念,有些知識分子選擇隱居,說明他們的水平很高,且不戀世俗,不求功名,品德高人一等。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從張良到諸葛亮,從諸葛亮到劉伯溫,他們都曾做過隱士,從而“曲線救國”,讓自己的名聲變得更大,吸引統治者的側目。

    終南山地處中原腹地,離長安相當近,當年,長安是高度的政治文化中心,達官顯貴之多數不勝數。“隱士”們選擇這裡,與權貴們就更易接觸,獲得賞識、高官厚祿的機會就更大。說到底,還是為了追求出世,獲取功名利祿。

    人心浮躁,隱居沒“內味兒”了

    “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樣歸隱田園的悠然氣度,如今,已經越來越難找到了。

    要說以前的隱士,是為追求平靜也好,曲線救國也罷,至少都有個目的,踏踏實實做這件事情。現在,隨著“終南山隱士”名氣越來越大,各種網路新聞鋪天蓋地,什麼“千萬富翁放棄全部身家,隻身來到終南山歸隱,只為追求心中寧靜”、“90後小夥年薪百萬,卻放棄工作,到終南山歸隱山林”。

    這些人說到底,只是換個地方,過同樣的生活。而桃花源之所以是桃花源,除了當地的風景外,更重要的,是陶淵明的內心,徹底拋卻了官場上的爭權奪利,無論他在哪裡,都是在桃花源。

    歷經千年的終南山聖地,在浮躁喧譁的社會中,也不免沾染塵埃,變成了喧鬧的人間煙火。對我們而言,或許一切並無差別,但對那些真心追求“歸隱”的人,我們破壞的,是他們最後一片淨土。

  • 20 # 歸隱蒼田

    天下修道,終南為冠;因為終南山的靈氣底蘊,是其它山很難比擬的。

    現居在終南山的隱士很多,都各自有自己的因緣去隱居,下面談談我去終南山隱居的感覺吧。

    去年我隱居在終南山的一座小道觀修行,每日為十方有緣朋友供燈,那裡的環境很是清幽,感受到的磁場也很強大。

    我住在一個山洞裡,儘管天氣已經很冷了,但我只需蓋一張綿被,就已經足夠暖和,不需要什麼電暖氣之類的東西,重點是每晚的睡眠質量特別好,連夢都沒有做過一個,也許與這山中的磁場有關係。

    古代的道教大修行者,許多都是以洞穴為居,我想洞穴的優點,至少是清靜,還有一個就是天地間的磁場,你不去住過,很難體會到這種感覺。

    聽不少道友說,終南山中有結界,我們平常所見到的終南山,不過是塵世的山脈,如果打開了天眼,所看到的終南山,又是一個不同的景象。

    包括那些,你見都沒見過的動物,仙人以及山川河流。

    所以不要小看每一位隱居在山上的人,分分鐘站在你面前的隱士,是世外高人也不出奇,所謂真人不露相,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想在終南山上的隱士,除了尋求一個淨土之外,還希望遇到世外高人指點吧。

    最後提到終南山的天地靈氣十分充裕,這是我在其它地方很難感受得到的。

    我在其它地方,所呼吸的靈力,覺很都差不多,在終南山就不一樣了,你能感受到那種源源不斷的氣場包圍著。

    這不是負離子的氣,而是道家修煉的靈氣,如果用一種感覺去形容的話,這是可以讓你頭腦到腳底,全身毛孔都在吸收的靈氣,身體特別的舒適輕盈。

    不知道你們去過終南山嗎?有緣可以去走走的,感受一下那裡的清心安寧,也是一種體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植物神經紊亂為什麼產生這麼多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