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從煙火聲裡醒來

    簡單的講這就是道性與人性之爭!(這裡的人性指的是從肉體裡出來的私慾)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我所看顧的就是因我話而戰兢,虛心痛悔的人。(聖經語錄)簡單的講就是上帝(道的人格化)要住到人的心裡,這是第一因,若沒有這點,所有法都是空的,不必講的!(人慕道是為永恆,道慕人是為安息-家,引申為靈魂的伴侶)大道為公,吾心為私,這是存在尖銳衝突的,所以聖經裡講聖靈與肉體相爭,肉體與聖靈相爭,形象的比喻就是上善若水,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故老子說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又說大智若愚,大白若辱,這是因為道在人心就像鶴立雞群,而不是木秀於林,從第三方的角度看這是個褒義詞,但從雞的角度看鶴絕對是個怪物是可笑的,故不笑不足以為道!現在來講為什麼觀心無我,觀法無常,其實這些都是基本概念,就像基督徒的開始就是已經死了,已經葬了,從今以後活著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所謂大象無形,大器晚(免)成,道是宇宙至大之物,能承載道的人心是謂大器,一般制器,器物愈大,材料需愈多,但載道不同,卻需不執一物,不執一物方能執大象,持道心!故曰免(天)成,人性本善,私慾是為外物矇蔽的緣故。因此觀心無我可以說是入道的先決條件,而觀法無常則是智慧的開端,事物的好壞不能光憑表象來判斷,觀法有常就是守律法,守戒命,就是條條框框,徒有自由之名,實行枷鎖之實。觀受是苦,就是靠肉體得到快樂,歸根結底不長久,身體衰敗難免甘盡苦來!既然身體難免衰敗,如是觀身不淨!至於常樂我淨,大概妙不可言,因為常樂必不靠肉體獲得,而是從精神裡來的。當然反過來能得常樂,可證我無私慾,可證身心潔淨,這應是道心充滿的結果!

  • 2 # 近視眼有遠見

    一個便盆,刷了黑漆,被砸爛了扔在糞坑裡。我們說它不乾淨丶沒價值丶無用丶是垃圾…但當你意識到它材料是黃金時,如何描述?你會說它純淨丶值錢丶有用丶是寶貝…

    同一個東西,兩套完全不同的描述,而且根本沒有矛盾。區別只是前者看到的是它的表象,而後者瞭解了它的本質。

    對於人本身來說,

    身體是由“不淨”構成(注:在佛法中,“不淨”不是形容詞而是名詞,表示身體的組成部分,類似我們現在身體組織、器官的意思)。“觀身不淨”把身體如實觀察為血丶肉丶骨丶臟器丶面板等毫無“美感"可言,甚至令人噁心厭惡的東西,可以免除人們對自己身體與他人(主要是異性)身體的貪愛染著,同時,發現身體的“無主體性”。

    而感受永遠是“苦”(注:佛法中苦有三種。一種是我們直接的痛苦感受;第二種是“快樂”之苦,即快樂必然會失去,失去快樂就苦,所以快樂本身自帶"苦"性;第三種是“不自在”之苦,即生命的走向不由你,你受制於業力而無法自在,所以很“苦”)。“觀受是苦”讓我們明白快樂的虛偽性,發現感受的“不自在性”,從而遠離貪愛執著。

    而我們的意識,忽爾清醒,忽爾迷睡;忽爾喜愛,忽爾憎恨;變動不居無有常形。“觀心無常”讓我們明白心的虛妄性,發現心識的“無常性”,從而遠離對意識(包括所謂靈魂)的執著。

    我們所有能覺查到的存在(佛教中把一切內心能領納、感知、意識或想象到的東西,都稱為“法”),全是因緣而有,緣起而生。任何東西都沒有其自身的獨立存在性,也就是所謂“觀法無我”。從爾遠離對法的執著。

    身丶受丶心丶法都不是人的本質,就像那個破便盆,除了給人帶來無盡煩惱痛苦之外,似乎一無是處。那麼人乃至眾生的本質是什麼?祂是什麼性狀?

    祂就是“佛性”!在佛教經典裡,有時“自性”“心性”“法性”也指祂,只要這個“性”是本質性的含義就是。

    那麼什麼是佛性? 佛是梵文音繹有“覺”的意思,所以佛性可勉強理解為“覺性”。人之所以用眼能看,用耳能聽,用腦能想,運手能握,發足能奔…這些都是佛性的作用,乃至日炎月涼,斗轉星移,生老病死,世界成壞…這些也都是佛性作用。但我們只能觀察到佛性的作用,卻無法直接指認佛性,因為祂無法成為感知的物件,就象刀可以砍別的東西,卻無法砍它自身。

    那麼要如何描述佛性呢?

    就像之前的比喻中的黃金,如果從外觀形象和作用上講,就是隻破便盆,不潔淨丶不值錢丶沒用處丶垃圾。但這些只是破便盆的屬性,根本不能用來形容黃金。同樣的,不淨丶苦丶無常丶無我只是無明眾生的屬性,不能表示佛性。佛性不是不淨(表述為“淨”,其餘仿此),不是苦,不是無常,不是無我。因此,就被表述為“常樂我淨”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常”只是說佛性不是無常的,常是個否定詞,而不是確定義,即說佛性常,並不是說佛性有個你所理解的常久、永恆、不變化之類的含義。其他三個字也同理。

    當然如何證悟丶如何修煉,那是另一個話題了,此處不論述。

  • 3 # 圓凱禮佛

    世俗諦: 觀受是苦,觀身不淨,常樂我淨

    勝意諦:觀心無我,觀法無常

    這樣區分一下,就好理解了。很多人分析的時候不區分,就會越講越矛盾:一會說以戒為師,又說沒有戒律……感覺互相矛盾。

    《入二諦論》曰

    諸佛說正法,真實依二諦:

    世間世俗諦,以及勝義諦

    含義是:三世諸佛在宣說解脫正法時,必定真實如理地依靠世俗勝義二諦之理。其中世間萬事萬物之現象部分,屬於世俗諦;甚深寂滅遠離一切戲論之出世間解脫境界部分,屬於勝義諦。

    再詳細說一下世俗諦哈

    世俗可分二:顛倒與真實。

    初分二水月,宗派惡分別。

    其中的世俗諦,又可以分為兩種:顛倒世俗諦真實世俗諦。其中的顛倒世俗諦,又分為兩種:猶如水月、陽焰、夢幻一般,在正常的世俗五根前都無法成立的假立之法;以及因宗派所灌輸的邪分別見而產生的,執著神我、常法等等的遍計執著。

    我們感覺到火有熱量,這是真實世俗諦。

    勝意諦的含義

    言詞詮表故,無生無滅等,

    勝義無異故,無有法法性。

    在用語言文字為眾生宣講諸法真相時,為了便於眾生理解,相合眾生根機,而不得不用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等詞彙來表述,但真正的勝義諦,是沒有異體之相,都是清淨、平等之光明法界,所謂的有法與法性、世俗與勝義、現象與本質都是凡夫的增上安立,都是不存在的。

    學空性就可以無視戒律功德嗎

    月稱論師雲:世俗乃方便,

    勝義方便生,不知二差別,

    邪見墮惡趣。

    月稱論師在《入中論》中指出:六度萬行、因果輪迴等方便法門,都屬於世俗諦的範疇;通過修持這些方便法,最後所抵達的境界,就是勝義諦。如果不知道世俗諦和勝義諦之間的差別,一切都按照勝義諦的規則行事,輕毀了世俗諦的因果規律,最終必將因惡分別邪見而投生惡趣,飽受痛苦。

    所以,修行人不應該張嘴就談空,一定是先觀察對方境界。如果對初學者,還是要幫助他了解世俗諦,清淨戒律,增上功德……他才有機會趣入勝意諦。

    阿彌陀佛

  • 4 # 小阿樹871

    我們在世間能觀所觀:執無我為我,愛說我怎麼的……執無常為常,愛說靈魂不滅,天堂永生,法則天定……執苦為樂,愛說快樂與痛苦並存,以苦為樂,世道如此……執身為淨,愛說色身本來清淨,五蘊身本自清淨,六根即為淨處……因為四種顛倒見,我們難以超越生死輪迴,故需要學修出世間法。當眾生證入出世間法時候,佛說爾等不要入有餘涅槃,世間性相,真實不虛,諸聖道位,真實不虛,菩提佛果,真實不虛,種種常樂我淨非凡夫所能及的。

  • 5 # 遊雲無質

    說一說觀身不淨,從而達到消滅慾望,這種觀法特別恐怖

    觀自身發紅,發腫,發脹,發青,發紫,發黑,面板潰爛,全身上下壞血塗漫,血漸漸地化成膿,肉爛得一塊一塊地往下掉。五臟六腑也開始變壞發爛,臭不可聞。且生出大量蛆蟲來吃膿血爛肉,最後吃完了,蛆蟲化成飛蛾,飛去無蹤。所餘的骷髏架子,就是一副潔白的白骨。白骨上下,無一絲一毫的牽掛。除白骨外,無有餘物,只有一副白骨,具潔白之性。

    不要模仿,瞭解一下就好

  • 6 # 胡代泉

    佛家講觀心無我,觀心,心是空的,是找不到的。我是緣生緣滅的,是不存在的,是受因緣而生,受因緣而滅。觀法無常,法是人心所編的,心都是無常的,法也是無常的。這個世界沒有不變的動西,更何況法。觀受是苦,觀身不淨。我們這個世界,你只要細細的觀察,去感受,所有的都是苦。美國總統是當今最高的統治者特朗普,今天一樣的焦頭爛額,現在所受的罪比人民所受的罪還要苦。觀身不淨,人的身體本身就不乾淨。五惡濁氣一身,是各種元素所組成,也含有各種細菌,屎尿鼻涕一身,髒不可言。常樂我淨是指修道人,心靜而得喜樂快感。心常清淨,就常得喜樂。心如不淨,慾望越多,就痛苦多,就沒有樂可言。

  • 7 # 桃谷二月

    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法,是佛的教育法。對於肌腸碌碌的人來說,大魚大肉不為過;而對於痛風的人來說,只能來點青菜白開水了。

  • 8 # 陳漢衛895

    我們眼前這個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內心的投射,所以都是幻想(關心無我,觀法無常),我們的“真心”始終沒有離開“自性圓滿境界”(常樂我淨),在這個世界的“身”因為受到這個世界分裂規律的影響,所以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等無常的規律,所以叫(觀身不淨)。

  • 9 # 康142341986

    “常樂我淨”是世俗諦,屬於“對法”,是相對於“無常、苦、無我、垢”而言,是佛度化眾生的方便法門。

    佛說“第一義”中無差別,無常無斷,無生無滅,無苦無樂,無淨無垢,一切法畢竟空故。

    所以龍樹菩薩《中論》用“八不”概括“第一義”,“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因為“第一義”中無差別,畢竟空故。

    凡是“有差別的,可描述的,可知可見的,有概念、規律、範圍的”都是有差別的“有為法”,都屬於“世俗諦”的範圍,所以“常樂我淨”就是佛化導眾生的“方便法門”,是世俗諦。有經文《大品般若經》為證(“第一義”中無差別、畢竟空)

  • 10 # 奴家大牛

    佛家的核心思想就是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達到不增不減、不增不滅、不垢不淨那種境界,進入這種境界,不但沒有利己心,也沒有分別心,眾生平等。

  • 11 # 愛無止境不忘初心

    有無在於能思的心,心念念不住,故沒有真實的我存在,有的只是虛擬的真實存在的我。用不真實的心看外在的大幹世界,往往因緣際會而起滅,內外皆無常。看人世間的喜怒哀樂皆起於幻,終不長久皆滅,執於幻隨幻起意終是苦。

  • 12 # 如心是心

    觀心無我:忘記一切的心——念:南無阿彌陀佛 。觀法無常:諸法文字時時不同,而唯一相不變——南無阿彌陀佛。觀受是苦:五濁世界沒有不苦的——唯西方極樂世界。觀身不淨:身體皆為業報所成,沒有真實——唯求往生西方淨土,才是本來紫磨金身。[祈禱][祈禱][祈禱]南無阿彌陀佛

  • 13 # 慈悲喜捨隨緣自在

    眾生本一心,因緣起分別,故無量心即一心,一心即無量心,故無我無人無他簡稱無我;目的是一個,方法有很多,就像水能潤物卻無常形一樣,常為不變故法無常萬變;感受有好壞,幸福快樂是好卻不能長久,好了還想好卻不能永遠好是苦,不好想要好所求不得也是苦,故所有好的不好的感受都是苦;身有九孔,常流不淨物,內有無量眾生自成體系生存,故身不淨;常樂我淨我不敢解釋,也做不到,也想知道。

  • 14 # 冬裡寒

    前面一句是凡夫的境界,凡夫如在迷夢中,以無常為常,以無我為我,以苦為樂,以不靜為靜。後面是菩薩果位聖者的境界,是涅槃的境界。整段話意思就是《心經》裡的“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左肩膀疼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