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概率上說,會很大概率大一統,並延續兩百年麼?會和宋朝有哪些差別?

29
回覆列表
  • 1 # TonyDeng

    周世宗不死,歷史也未可逆轉。我們須注意一個細節,趙匡胤圖謀篡位,實際上是在周世宗未死時就已經啟動了。顯德六年年初,周世宗北征,圖謀恢復燕雲,42天收復三關三州,趙匡胤立下大功(收復益津、瓦橋兩關),周世宗此時感染寒疾,趙匡胤等勸退兵,合夥編造“點檢作天子”的陰謀,引誘周世宗廢了都點檢張永德(周太祖郭威的女婿),換成趙匡胤,恰好中了後來趙匡胤(都點檢)兵變當天子的“預言”(是年六月周世宗病逝)。也就是說,趙匡胤的陰謀,顯然至遲在顯德六年前就開始了,他們敢於在周世宗在世時就啟動篡位陰謀,可見並不懼怕周世宗,故縱然其不死,也未必可以逃過被奪權的命運。事實上,後周的建立,太祖郭威就是用兵變而來,趙匡胤不過是仿效後周自己的建國曆史而已,在五代十國時期,這是第四次。

    宋太祖由陳橋兵變,遂登帝位。查初白詩云:“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蓋以為世所稀有之異事也。不知五代諸帝多由軍士擁立,相沿為故事,至宋太祖已第四帝矣。宋祖之前,有周太祖郭威;郭威之前,有唐廢帝王從珂;從珂之前,有唐明宗李嗣源。如一轍也。至五代,其風益甚。由是軍士擅廢立之權,往往害一帥,立一帥,有同兒戲。……計諸鎮由朝命除拜者十之五六,由軍中推戴者十之三四,藩鎮既由兵士擁立,其勢遂及於帝王,亦風會所必至也。(趙翼《廿二史札記·五代諸帝多由軍士擁立》)

    趙匡胤在周世宗時代的作用,其實是很大的,他的軍功不可沒,軍人大多擁戴他,這是五代十國時期諸帝多由軍士擁立的基礎,所以基本上可以說宋朝取代後周是必然的事,亦即周世宗沒病死,遲早也會死在趙匡胤的政變上。周世宗數次北征,趙匡胤均有參與,那些仗甚至可以說是他打的,篡位後尚且不能收復燕雲,在周世宗手下也不可能。若論根本原因,就是時勢,契丹彼時闇弱,仍能維持,宋朝建國後,契丹轉強,更不可能。這裡,不管是後周還是北宋,均沿襲“先南後北”戰略,契丹有時間,縱然周世宗在世,也不可能在南方未大定的情況傾盡全力北上,否則腹背受敵,經濟支撐在江南,江南未擁有,經濟實力就不允許如此冒險。

    明白上面趙翼所指出的歷史事實,即能理解北宋建立收兵權、強幹弱枝基本國策的必要性,那是不可逆的,北宋如此,南宋仍然如此。

  • 2 # 聽雨喜雨

    柴榮不死,你去做閻王。當然,你屬於貪贓枉法,柴榮送禮了,你要被打下十八層地獄。凡事都有定數,柴榮為什麼死?當然因為他嚴刑峻法,輕視百姓,狐性多疑,嚴苛屬下。柴榮雖是明主,只能是五代十國中的雄主,對於大的歷史潮流,他不合格。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評價趙匡胤黃袍加身,歷史選擇趙匡胤是中華民族的幸運,是中華民族的福氣!五代十國亂世,包括後周都是沒有倫理道德的黃袍加身。後周建立是郭威飛揚跋扈,難以駕馭,君臣之間發生矛盾。郭威不但殺了皇帝漢隱帝,也殺了郭威自己立的劉贇皇帝,是很血腥的,劉贇是無辜的。柴榮當然在五代十國中屬於霸主,但也僅限於五代十國,他是進不了大朝代。趙匡胤不但是大宋王朝的開國之君,也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代明君。就連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也對宋太祖趙匡胤點讚道:“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五代十國力大為王,沒有倫理道德,皇帝頻繁被殺,父子兄弟互相為皇位而殘殺,充滿血腥,是歷史上最黑暗時期。安史之亂起至五代十國二百年亂世,百姓顛沛流離,國家及百姓呼喚英雄拯救國家,安撫百姓。趙匡胤應時而生。趙匡胤最大的功績是重建文明理性的新秩序,使中華民族重回禮儀之邦。至於唯一為人詬病的黃袍加身,實在身不由己。如果不黃袍加身,主少國疑,趙匡胤自己也難免被後周託孤的多位大臣猜忌而難以善終。趙匡胤胸懷寬廣,以仁義治國,能力超群遠超柴榮。柴榮確實是五代十國的英主,但只侷限於五代十國亂世,他的定數確定他成不了千古一帝。柴榮缺陷有史可鑑:一、嚴刑峻法,輕視天下。朱國禎: “有輕天下人而好殺者,周世宗是也。”趙恆:“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誅殺過當。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這是周世宗得另一面。周世宗的輕視天下人,好殺加多疑,能將自危,君臣難以坦誠相見,同心戮力。二、狐性多疑,無法君臣一心。柴榮託孤給符彥卿為首,三個宰相王溥、範質、魏仁浦為顧命大臣,韓通負責調兵,趙匡胤、李重進用兵,互相牽制。柴榮因為後周自身是黃袍加身,充滿血腥,對手下懷疑移民很重。柴榮懷疑第一人符彥卿,將符彥卿小女兒設為皇后,在外地任職,消除隱患。柴榮懷疑張榮德,懷疑李重進,將二人免職,調離京城。柴榮懷疑趙匡胤,懷疑韓通,一度準備除掉趙匡胤。如果柴榮不死,柴榮對主要大將懷疑很深,皇帝不敢放心用將,武將不敢放手打仗,互相猜疑,君臣已經沒有合力,等待柴榮的只能是混吃等死,等待被其他皇帝滅後周。柴榮死後,後周這種狐性多疑的小格局蔓延,作為主要文臣武將都面臨猜忌,都面臨被猜忌冤殺的可能。主少國疑,船老大太多,無法形成有效統一意見,主要將領很危險,包括張榮德、李重進,韓通等都有被冤殺的危險,韓通的兒子已策劃殺掉趙匡胤,如不發動政變,趙匡胤等很危險。如果趙匡胤被除掉,後周必然動亂,後周必有其他將領黃袍加身,張榮德、李重進必然黃袍加身,誰會聽一個七歲小孩的胡亂指揮,到時後周皇室必然身死國滅,華夏民族基本統一將遙遙無期,百姓永無寧日。趙匡胤發動政變,解決了自身風險;善待小皇帝,解決了後周皇族的風險,如果其他人發動政變,後周皇室會被滅族。解決後周張榮德等文臣武將的風險,如果其他人政變,他們難逃一死。解決了後周國都百姓的風險,按五代十國慣例,趙匡胤不黃袍加身,必然其他人黃袍加身,其他人黃袍加身必然像郭威一樣,讓軍隊縱兵搶掠國都一週,百姓生不如死。當然趙匡胤善待百姓,深知百姓自安史之亂起數百年深受潘鎮割據,數百年經年累月戰亂之苦,讓百姓免受刀兵之苦,趙匡胤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3 # 使用者6161899116

    後周發展最可能會陷入內耗中。柴榮一死後周文武全部倒戈,連為柴家說句話的人都沒有。可以想象柴榮當政的後周,表面平靜的背後存在著多少危機?

  • 4 # 袁衛宇

    後周能統一南方,但不能持久

    以柴榮的能力,再給他十年時間,由他統一南方,指日可待。

    柴榮在位雖然只有5年,但這5年的表現,非常亮眼。柴榮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做了許多努力,善於納諫、厲兵秣馬、休養生息。

    為了實現這個巨集願,柴榮不停的用兵、征伐,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殺伐不止。幾年的時間裡:殺敗北漢,從此勢弱;西敗後蜀,奪取陝西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連克四州三關。

    柴榮的後周政權,本質上五代的軍閥政治,沒什麼區別,都是大將造反建立的王朝。整個五代,大將造反是家常便飯,想不亂都不可能。如果柴榮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即便他的後周最終統一了南方,也很難持久。

    等柴榮一死,馬上會有新的大將通過兵變或政變的方式,奪取後周政權,建立一個新的軍閥政權,和五代差不多。

    只有趙匡胤能終結五代亂世

    柴榮能強盛後周,但不能終結五代亂世,只有趙匡胤有這個能力,趙匡胤在謀臣趙普的建議下,用了三招,解決了五代時期武將頻繁造反兵變的問題,成功終結了五代亂世。

    普回答:“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福也。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續資治通鑑》

    趙普的“稍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三招,得到了趙匡胤的首肯,於是就有了後來的杯酒釋兵權事件,北宋開國將領紛紛交出兵權,過上了富家翁的生活。

    雖然趙匡胤這麼做,產生了很嚴重的反效果,有點用力過猛的味道。但就終結五代亂世這個層面來講,趙匡胤的策略是成功的,使得兩宋延續了兩百多年,經濟發達、文化昌盛。從來沒有武將造反的事件。

    柴榮沒有能力統一南北方

    前文已經分析過了,以柴榮的能力,統一南方不成問題,但是如果他要統一北方,難度非常大,他沒法建立一個類似唐或者明、清那樣的大一統王朝。

    柴榮在位的最後一年,曾北伐遼國,意欲奪取幽雲十六州,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果,但並未和遼國主力決戰,一旦遼國主力出動,柴榮是很難抵擋的,因為後周嚴重缺乏騎兵,而遼國擁有強大的騎兵部隊。

    柴榮沒有能力解決遼國,無法建立一個統一南北方的大一統王朝。

  • 5 # 這些歷史要讀

    首先,如果柴榮不英年早逝,那麼後周是完全可以一統天下的。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於後周世宗柴榮所打下的雄厚基礎。

    五代十國時期,可以說是一條生產皇帝的流水線,在這半個多世紀裡,中原地區王朝頻繁更迭,而南方地區則方國並存,存在過大大小小几十個皇帝。而五代十國的眾多皇帝中,後周世宗柴榮可以說是最出色的一位。

    柴榮即位之初,即心懷統一天下,止亂治世的大志,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治國方針。

    而事實上,柴榮也真的是這麼踐行的。自即位時起,柴榮就勵精圖治,政治上整頓官吏,輕徭賦稅;軍事上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在他的治理下,後周朝政清明,飽受戰亂破壞的中原地區社會生產力開始快速復甦,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與此同時,柴榮也在不斷南征北戰,踐行統一天下的歷史重任。柴榮在位雖然只有短短六年時間,卻通過不斷的征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等四州;南挫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

    經過柴榮這幾年的努力,南方最強的南唐已經被他打得半死,被迫去除帝稱號,改稱“江南國主”;而北方最強的契丹也被他打得不敢南下。所以,當時後周一統天下的態勢,實際上已經越發顯現了。

    其次,如果由柴榮來一統天下,那麼後周能否延續兩百年呢?又會與宋朝有何差別呢?

    能否延續兩百,這點還真的回答不了,也無法猜想。畢竟,誰也無法保證柴榮之後幾代都是盛世明君。但假如真的由柴榮來完成對天下的統一,小編認為,後周的武功很可能比宋朝強盛。

    兩宋雖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但在軍事上的成就卻乏善可陳。而造成兩宋軍事孱弱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趙匡胤所推行的“重文輕武”之策。在這種國策的影響下,北宋軍隊的戰鬥力迅速滑落,而且到後期更是出現冗官、冗兵、冗費等問題,造成北宋後期積貧積弱。

    而與趙匡胤相比,柴榮的治軍和治國理念,顯然是有區別的。柴榮整頓後周軍隊的主張是在精不在多。正如他所言:“況百戶農夫,未能瞻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眾,宜一一點選。精銳者為上軍,怯懦者任從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虛費。”

    所以,柴榮得以打造出一支精銳無比、戰力強悍的禁軍部隊。而這支部隊,也是正是後來北宋得以統一天下,並在前期抵禦遼軍的主要力量。而假如上天再給柴榮二十年呢,他會打造出一支怎樣的禁軍部隊?而這支部隊在他的率領下,又能否是否燕雲故土,征服契丹呢?大家不妨想想......

  • 6 # 歷史縱橫帝

    歷史背景:

    五代時期,是一個流水線生產皇帝的時代。政權頻繁更迭,政變、仇殺、對皇權的覬覦,都導致掌握大權的武將起兵爭奪天下。其中後周君主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文韜武略都是上上之選。他治理內政、發展經濟、對外擴張,是個非常賢明的君主。他曾立下巨集願:“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可以說從天時地利人和都已與了後周一統天下的歷史時機。但是天不佑人,柴榮不到四十歲就英年早逝。

    歷史便宜了趙匡胤,其實這是宋太祖站在柴榮的肩膀上登上了歷史的巔峰。如同幾百年前的隋文帝楊堅踏著雄才大略後周武帝宇文扈的肩膀一樣。在後周兵臨一統的時刻,楊堅摘了果子。歷史上強盛一時的隋唐時代如同旭日東昇發出耀眼的光芒,這一切都是在前朝雄厚的基礎上實現的。如果說隋文帝楊堅開創的隋朝還能讓我們滿意的話,那宋太祖趙匡胤的大宋則讓無數人詬病。也許這也是人們懷念柴榮的原因。

    柴榮亮眼的表現絕對有一統天下帝王之相

    後周世宗柴榮雄才大略,無論是眼光格局還是謀略手段都不缺乏。柴榮自小生活在民間,雖然小時候家裡也算殷實但是家道中落不得不投奔姑父郭威。他一邊替姑父打理家族商業,一邊習文練武很快就成長起來。因姑姑柴氏沒孩子,所以姑父郭威收柴榮為義子。這個時候天下大亂,可能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家人還出了兩位帝王。

    後漢建立後不久,後漢開國君主劉知遠去世。郭威作為輔政大臣被繼位劉承祐猜忌。劉承祐為了“奪回”所謂流失的大權對幾個輔政大臣痛下殺手,郭威雖然因在外出徵倖免但是家人都不幸罹難。因此郭威帶兵殺回京城稱帝,建立後周。因為後繼無人,所以在去世前把皇位傳給了義子柴榮。

    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所以在柴榮時期一改後漢以來的弊政,內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經濟開始復甦發展。對外北挫北漢、西敗後蜀、南摧南唐、北破契丹。從這些割據政權中奪得大量的領土,一時間各國震動。如下圖所示:

    以後周的強大,和世宗柴榮的悍勇即使被遼國佔據的幽雲十六州的被拿回三個州。如果柴榮能夠長壽,循序漸進類似大宋一樣統一南方肯定沒有問題。依照柴榮的堅決,先北後南的方針肯定是要收復幽雲把北部邊界推到長城一線。在西北部也絕對不會讓党項有單獨建國的機會,所以後周最有可能變成一個骨頭比大宋硬;版圖比大宋廣最類似隋朝的國度。(主要說的是版圖範圍和隋朝像,具體原因下文詳述)

    如果說後周的大一統王朝和大宋有什麼區別,個人認同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的觀點。他的話是這麼說的一支部隊的氣質和組建他的首任長官氣質往往是一樣的,正因為李雲龍在所以獨立團才變的和李雲龍一樣勇猛頑強、有情有義。

    同樣一個王朝也類似:如果開國帝王通過自己的言行給這個王朝注入了靈魂和相關的體制,那麼這個王朝就一定會在國祚綿延的時刻按照這樣的靈魂散發著盛世的味道。從這一點說後周註定和花錢買平安的大宋截然不同。如同朱元璋開創的大明王朝,無論國力怎麼樣大臣如何但是帝王始終遵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盡力周旋。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無奈之下也沒有選擇投降,剛烈的選擇了自殺殉國。

    強悍如世宗柴榮的後周,如果柴榮長壽的話歷史的走向也有可能有兩個

    第一、後周在柴榮時期統一全國,建立符合歷史週期的大一統王朝。大周再次作為統一的政權延續300年的國祚。

    只要柴榮沒有膨脹,他必然可以看出契丹政權處於上升期。所以他不會和契丹死磕,他的目的就是收回幽雲十六州把邊疆推進到長城一線。這樣北部邊界可以依靠長城駐守。當然北漢小政權是必須幹掉的,這是最現實的結果。契丹也相對可以接受。

    對於西北部,此時的党項定難軍還輪不到李繼遷做主(李元昊的太爺爺)。依照後周柴榮的手腕,絕對可以以時間換空間慢慢蠶食同化這部分勢力。其實不要把党項想象的那麼可怕,那是大宋無能的結果。在党項成長起來,後周在國勢最強的時候採取必要的手段同化蠶食絕對可行。因為定難軍和後周境內其他手握兵權的節度使沒有什麼區別,只要這些節度使不一起造反那隻能和歷史上的李重進一樣的結局。

    至於說是否可以保證統一後柴榮的後人是否能夠坐穩江山,這個其實不用太擔心。雖然歷史上也不乏熊包帝二代(秦二世胡亥等),但是不要忘了如果柴榮長壽的話絕對可以再三十年的帝王生涯中扶持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只要有兩三代帝王能夠休養生息,那麼就會人心思周徹底穩定了江山。

    第二種、世宗柴榮死心眼,死磕契丹,那麼強盛的後周很有可能曇花一現

    長時間的對契丹用兵必然導致國力空虛,加上手握重兵的藩鎮如果蠢蠢欲動的話後周就會曇花一現。歷史的車輪就會因慣性回到老路上來,趙匡胤建立大宋。但是小編以為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非常小,柴榮不是隋煬帝不是濫用軍力實現個人價值的人。但是凡事都有可能,我們也不是千年前柴進肚子裡的蛔蟲。所以我們需要把這種可能分享給讀者。

    小結:

    後周世宗柴榮在恰當的歷史十字路口都做好了十足的準備,歷史也給了他這個機會。但是就如同現代的一句俗語:你不知道未來和意外哪個先來。結果柴榮在北征契丹的時候病重身亡,良好的開局便宜了趙匡胤。奠定了陳寅恪先生說華夏文化造極於趙宋的局面。

  • 7 # 丸子爸爸z

    答:大家好我是空山鳥語

    先說下其實

    趙家皇帝其實挺倒黴的。真的。

    人家只是厚道了點,或者說是對手下寬鬆了點,沒讓手下人給後周二帝抹黑,摸著良心給了人家不錯的評價,甚至由著史官給周帝臉上貼金,結果就是居然被評價不如人家,後人惋惜著二帝怎麼死那麼早怎麼就輪上你們姓趙的了?

    天理何在啊……

    郭威柴榮之後的那個皇帝叫趙匡胤!他不叫李煜,不叫耶律璟,也不叫趙佶好嘛。這有什麼可可惜的!周太祖早亡,於郭家可惜,但因為世宗豪傑,於後周算不上可惜。同樣的,世宗早亡,於後周可惜,但因為後來有宋太祖,於中原百姓,也算不上多可惜。

    何況趙家後人也算爭氣,太宗雖有好大喜功的評價,但整治內政絕對一把好手,比五代大部分君主都高出不止一個段位。真宗雖然是膽小怕事,但人家到底也還是上了前線,咬著牙把檀淵之盟簽下來了。仁宗千古儒家君王典範,雖然哪哪都不出彩,但也基本哪哪都不掉鏈子,生的恰逢其時,絕了。

    要是後周政權可以平穩過渡給柴宗訓,柴家後人能有這個能耐嗎?

    不好說。但是起碼要出太宗那般人物,難。

    至於說對契丹,慫不慫的不是你喊著要打,頭幾陣都打贏了就叫不慫的(實際上世宗伐遼,還好幾陣都打輸了。並且北漢這個釘子自始至終都沒拔掉)。人家太宗一樣高喊著伐遼,頭幾陣一樣贏,什麼勢如破竹望風歸附這種詞人家也能用,最後被罵得狗血淋頭呢……

    而且就說契丹,郭威、柴榮、趙匡胤,哪個真對付契丹有一手?郭威對北漢置之不理,柴趙玩命啃也沒把北漢啃下來,還說什麼燕雲、契丹?蕩平北漢兵指幽雲的是據說好大喜功、軍事白痴的趙光義!我們講點理行不?就算說趙光義是站在前人肩膀上,那也不能前人功績就靠想象證明一定就比小趙要高吧?

    何況最高票答案說得好,太宗北伐失敗,不過是元氣大傷國立受創,但說到底敗則敗矣。世宗當年北伐,國內驕兵悍將未曾整頓,南唐後蜀亦都是背後大患,大敗,就擺明了要亡國了啊。

    當然我個人還是十分惋惜世宗早亡。一是因為契丹,世宗和宋太祖的時運不錯,那段時間契丹正忙著政變內亂,未必無隙可乘,耶律休哥和後來韓德讓等人也還沒出現呢;這個北伐的時機一錯過後面契丹國運越來越好,趙家也只能徒嘆奈何了。二是世宗早亡沒來得及處理好國內的人事關係,後周第一猛將李重進註定不能和趙匡胤相容,算是可惜了人才。內鬥消耗也是不小。不過宋初名將迭出,也不差他一人二人。

    說到底也沒什麼註定影響局勢、特別可惜的。

    至於宋太祖嘛,真心覺得說他撿便宜太不公平。

    歷史又哪裡能這麼假設?柴榮不死固然他趙匡胤是上不了位,可這世上若無趙匡胤,誰又能保證柴榮的功業就能那麼順風順水?談不上誰撿誰便宜,時也命也。

    另外要真說到假設,郭柴一人多活五年天知道會出什麼事!隨便做個假設,郭威當年無子,柴榮沒軍功又一直沒有正式的太子名份,這個名義上的儲君能不能領兵?領兵,會不會出事幹脆死在戰場上?不領兵,那麼五年絕對會導致李重進野心膨脹未必能臣服柴榮,鬧不好柴榮一繼位就要現在國內幹一仗……郭威早亡,長遠看,也未必不是成全了柴榮。

    再說假設,郭威多活五年,那柴榮繼位的時候王樸就已經死了!柴榮於王樸是真正當其時,逢其主。反過來若沒有王樸的輔助,柴榮這皇帝會當成什麼樣,誰知道呢?(王樸才是死得真可惜。他死後無人能比其才不說,還導致他兒子沒爹管教迅速上位,冤孽……)

    同樣的,柴榮看不上趙普,他多活五年,趙普絕沒機會上位。而沒有趙普,誰又知道中原之後的制度會怎麼樣呢?

    少一個名臣/名將足以改變歷史命數嗎?

    如果不能,那又憑什麼以為改一個皇帝的壽數,就能改變歷史呢?

    補充一點,老調重彈,再說一遍,所謂“柴榮不死如何如何”這個議題一開始就是梁啟超先生提出並煽動起來的,後人讀資料時很容易不知不覺就受了這個影響。

    樑先生當年卯著勁要變法,他要找前人模範,要效仿王文公,就拼了命地說趙家的祖宗家法這裡不對、那裡不好,通通都是錯的。

    訂下祖宗家法的太祖陛下自然是錯中之錯。

    會心一擊就是說太祖根本就不該上位,後周多好多好,世宗若不死中原一定比他趙家的中原要強。順便再說太祖做出來那點成績都是世宗給他打的基礎balabala,他就撿了個便宜——這話你說太宗還湊合,說太祖真不是逗我?

    也虧得北宋史官對周帝手下留情沒什麼黑料給了樑先生足夠的理論基礎。

    世宗不死?世宗真不死估計這議題就得變成“後漢劉知遠若是不死中原歷史會如何”了。

  • 8 # 幻中詩

    周世宗柴榮的是個極有魅力的雄主!收復燕雲十六州,建立大一統的國家極有可能,可惜英年早逝,不然就是秦皇漢武的水準,趙匡胤是比不了上他的,可惜英年早逝又是處於五代十國這個混亂時代,知名度不是很高。

    不過,歷史就是歷史,沒有那麼多的如果。

  • 9 # 路遙lgy

    公元954年郭威病逝,柴榮繼位,史稱周世宗。公元959年六月十九日,在位只有五年的柴榮病世,時年三十九歲。他的兒子柴宗訓繼位,當時只有七歲。不久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柴容聽後高興的說:“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為實現自己巨集偉的目標,就在他在位的幾年級,他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開始了統一大業。

    他曾用四十二天的時間,奪回燕雲十六州中的三個州三個關隘,十七個縣。

    如果柴榮不死,以柴榮的雄心壯志,一定會逐漸實現自己的願望,統一天下,使百姓享受太平。趙匡胤是柴榮一首培養出來的高階將領,柴榮如果不死,他就不會“黃袍加身”,那就不會有他所建立的宋朝了,他自然也當不了皇帝。

  • 10 # 三農天下185

    柴榮不死,如果不改革軍事制度這些,一樣會被另外的人取代。等到柴榮傳位給正常長大的柴宗訓,後周的國運可能長些,不過五代十國時期,基本上都是武夫當國,不從制度上改變,一樣會被下一個武夫,依然長不了;不過趙匡義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心裡最深處還有夢和遠方嗎?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