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愛多動症兒童

    因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兒啊,家長都幫孩子做了,那孩子還做什麼?

    反正也不需要思考了、不用動腦筋了,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甚至以後某一天,家長忍無可忍了,孩子反而會覺得:

    “學習又不是我的事兒,本來就是你們逼我學的”。

    到那個時候,家長追悔莫及。

    教育孩子,不能放手不管,但也不能手把手的教,而是在適當的時候,扶孩子一把,讓他能夠有勇氣和動力繼續前行,免得他摔一大跤,摔的皮破血流的,摔懵了爬不起來了。

    再來說說,孩子寫作業究竟有什麼問題?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

    01 作業拖拉磨蹭,分心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且上課也是如此,做別的是也是如此,家長就要注意了。

    這時候光是催、罵、坐在孩子旁邊盯著他寫......效果都是不好的。

    還是要在源頭上,給孩子提升注意力和自控力,專業的方法有腦電生物反饋訓練,也可以配合做一些注意力練習題,比如這種:

    02 作業無規劃無頭緒

    這種情況下, 家長可以先幫孩子梳理做作業的步驟:

    1.統計今天的所有作業,確保沒有遺漏

    2.安排做作業的先後順序,想好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結合孩子的個人喜好和實際情況來。

    3.沒門學科預測好時間,每過30分鐘休息10分鐘(具體時間可根據孩子情況適當調整)

    4.作業完成後,一定要養成自己檢查的好習慣。

    5.全部完成後,整理書本文具和書包,養成好習慣。

    這個步驟一開始家長可以帶孩子慢慢完成,後續就要孩子自己去完成,而不是永遠靠父母提醒。

    03 題目做不出,沒有思路和想法

    這個情況主要分兩點,一是孩子知識掌握不紮實,這就要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別開小差,還是得提升注意力。

    二是孩子學習技巧比較薄弱,思維能力比較差,這個就要家長在平時多引導了,多讓孩子表達、發表意見、提出想法甚至是質疑,不要總是否定孩子。

    也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思維訓練的題目,讓孩子變得更靈活變通。

  • 2 # 遊曳魅已

    孩子沒興趣,講得再好也無濟於事

    我在家長群裡也見過類似的案例:

    A媽媽向我們哭訴,她一個帶職寶媽,每天上班應對工作已經夠辛苦的了,回到家裡還要撓頭幫孩子處理作業。關鍵是,孩子彷佛是個性冷淡,不催就不做作業,做作業就呆在那,等著媽媽給她講,講完“哦”一聲,再望向老母親,弱弱的問一句:“答案是?”氣的A媽腦溢血!你不告訴孩子答案,他就空在那不做,非要A媽再三引導和追問,才寫出個答案來。這樣折騰一晚,比上班還累!

    眾網友在群裡紛紛留言安慰,出謀劃策。說這孩子太懶,玉不琢不成器,要好好教育一番。該出手時就出手,藤條小鞭搓衣板,總有一款適合他;靠譜點的就勸A媽請個老師來教,花錢買安心等,還有的說帶孩子去廟裡求串清心鏈,或者去道觀搞張靜心符,神學玄學現世學,五花八門,百家爭鳴,讓人不得不感概網路世界果然是藏龍臥虎之地!

    最後決定,嚴厲警告一下!

    第二天,大戲延續,A媽又來群裡哭訴:說她一罵,孩子就哭,孩子一哭,她就沒轍了。怎麼辦呢?真要進一步升級,物理懲罰孩子,她又捨不得,愁的三千青絲已成白,人生彷佛走進了一個死衚衕,從此既負如來也負卿。我教不動了,讓孩子自己玩去吧,咱母子兩後半生啃窩窩頭就能過活,往地上一躺,當條鹹魚也不錯,偶爾轉轉身,晒得均勻一些,這輩子,灑家認了!

    眾網友紛紛嘆息,六月飛雪亦不過如此,慈母一片苦心終成泡影,又擔憂,將來我的孩子也這樣,我該咋辦?

    不曾想半個月後,A媽在群裡冒泡,說她孩子回心轉意,現在會自己好好做作業了,情勢一片好轉。眾網友一驚,紛紛問她是怎麼做到的。A媽說:那天后,她帶孩子出去省內旅遊,想散散心,帶孩子兜兜風,換個環境,也許能改變一下這壓抑的家庭氛圍。這趟旅遊還真游出效果了,她和孩子一起看海的時候,聽著潮起浪湧,覺得很對不起孩子,跟他說了自己的想法,以後不再盯著他做作業了,放他一條生路,也放自己一條生路。

    孩子給了她一個迴應,說:“其實我就是沒興趣,一直學,太無聊了。你又在隔壁嘮叨,嚷嚷個不停,壘著壘著我就不想做了。

    孩子的這番話聽的A媽淚流滿面,感情自己一番好意全變成孩子做作業的阻礙了...

    適度減壓,充分尊重

    昨天才回答了一個問題,活著,你累嗎?誰不累呀,大人累,孩子也累。不同的是,孩子的抗壓能力比起大人來說差遠了,也可以說他們沒心沒肺的程度更高,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或者自己情緒一時沒整理好,問題就出來了。要怎麼做不用我多說了吧,減少應試補習,多多投入素質教育的懷抱。我在畫啦啦的群裡,就沒見過家長們抱怨這類問題,適當的興趣愛好培訓,對調節孩子學習心態還是很有用的。

    還有就是充分尊重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你也不想你幹活時領導在隔壁一直唸叨你吧?過分干涉孩子的做作業過程,很可能就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同理,如果孩子玩遊戲的時候你在遊戲裡瘋狂毆打他,他也不會再想玩這遊戲的(lll¬ω¬)。

  • 3 # 琪千歲

    我的答案是:反過來,讓孩子來教家長寫作業、教家長解題!

    為什麼家長越費心教孩子寫作業,效果差,孩子還沒興趣呢?

    出現這種情況的家長根本不懂孩子的心理,也不知道正確的學習方法。家長覺得自己盡心盡力,辛苦付出,其實只是陷入了自我感動之中。

    方向錯了,越努力越錯。

    讓我告訴你“為什麼”和解決方法,遠離無用功,讓你的孩子重提學習興趣,還能增進親子關係。

    改變思想,明確一點: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的過多插手是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

    認清下面4點事實,把握好父母與孩子的邊界。

    所有的孩子在生活中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只限於學習問題。

    孩子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未經利用的潛力。

    如果父母過多地介入甚至包辦解決了問題,孩子會一直依賴父母,無法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會在每次遇到新問題時來向父母尋求幫助。

    再來看看,家長盡心盡力地教孩子寫作業,如何解題,“包辦”孩子的問題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有時候孩子非常討厭父母的想法或建議。“讓我自己想辦法。”“我不想讓你告訴我怎麼做。”這可能是孩子真實的想法,孩子會產生抗拒心理。

    家長給出瞭解決方案傳達了一種資訊:“我不相信你自己能解決問題”,這種不信任感輕視了孩子,粉碎了孩子的自尊,孩子會產生自卑感。

    孩子把所有的時間用來對父母做出反應,從而沒時間形成自己的想法。

    剝奪了孩子從學習中獲得樂趣的機會。如果父母沒有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喜悅和獲取新知的快樂,孩子的學習興趣從何而來。

    但是多少父母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傳遞了這樣的錯誤資訊?!

    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

    費曼學習法:以教促學,讓孩子來教家長寫作業、教家長解題!

    風靡全球,史上最強學習法:費曼學習法,學任何東西用簡單的話、自己的話,不帶行話、術語說給80歲的老太太或8歲的小孩兒,如果這些人都能聽懂,那麼你就是真的懂了。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自己查查資料。我簡單的介紹一下。

    首先放一張圖:

    費曼學習法是一種“以教促學”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孩子提高知識的吸收效率,真正理解並學會運用知識。這個學習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驗證你是否真正掌握一個知識,看你能否用直白淺顯的語言把複雜深奧的問題和知識講清楚。

    有時間的家長不要再費時費力、手把手地教孩子寫作業了,反而應該讓孩子手把手地教家長寫作業、解題,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讓孩子很好的發現自己掌握知識的漏洞,進而對某個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沒有教授這個過程,孩子學到的東西僅限於知道,無法進入思維意識層面去運用,在教授的過程中,大腦會不斷地試圖整合零散的知識為意識層面的可以運用的東西,這對於一個學習者來說尤為重要。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學霸熱心地給同學講題、幫助同學、共同進步,作為家長我們也要多多提倡孩子幫助同學進步。

    所以費曼學習法不止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還能夠顯著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在幫助他人中提升自我價值認知。

  • 4 # 雅瑞學堂橙子老師

    在孩子學習的道路上,孩子才是主角,家長和老師都是配角。陪讀可以但是不要過多參與!

    之前有朋友針對家長陪讀舉個例子,他說有的家長陪讀,就是坐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寫作業,寫一道嘮叨一道,看上去有點兒像監獄長看犯人。一個人時時被監視,那滋味應該不好受。

    這種情況下的工作,你的精力還能百分之百在手裡所做的事情上麼?肯定不能,因為你至少有一半的心思在猜測老闆的想法,就擔心自己哪一步沒做到老闆滿意,而遭到老闆批評。

    如果家長的陪讀是採取的這種方式,那麼,孩子學習可能會越來越不好。不是不聰明,也不是他學不會,而是孩子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他要留一半精力揣摩家長心思。久了就會有做事不認真的狀態,也不能集中精力。而注意力不集中是學習的大忌!

    孩子如果遇到不會的題或者做錯了題,家長講解時一定要有耐心,要用兒童能理解的語言,把自己想象成是個孩子,不要用成人的理解力來要求孩子。如果家長的講解孩子不懂,那不是孩子的問題,家長需要反思自己的講題語言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

    孩子的學習之路,其實就是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因為未知,孩子們的心裡有時滿是好奇,有時充滿恐懼。做家長的要努力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戰友,夥伴,朋友。而不是讓他們一個人孤軍奮戰!

    以上僅個人觀點。

  • 5 # 小麗老師的課堂

    我來回答一下。

    現在我們的孩子們學業的繁重。很多家長受過高等教育,不少都是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很多家長的學歷可能比老師還高。但是為什麼輔導不好自己的孩子呢?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高學歷不代表高能力。

    很多家長學歷是高,但是教學能力上有欠缺。我們知道學校裡邊的老師,有準入證,每個老師都有相應科目的教師資格證。在怎樣教孩子這方面是有充分儲備的,這裡面就包含有教育心理學,也就是要掌握每個階段孩子們的身心特徵,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性格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是很多家長不懂這些,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年齡特徵來理解孩子,家長認為簡單的,很容易就理解的,如果孩子不理解,家長就開始著急。

    二,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雖然家長們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在大學裡面,學的專業不同。比如有的家長學的是律師專業,但是你讓學律師專業的家長教孩子數學。顯然,家長教不好。

    在學校學生學的科目不同,由不同的老師教。特別在初中以及高中,分科更明顯。教語文的教不了數學,教文科的教不了理科。所以每個學校都會給學生配專門的老師來教。我們的家長有的是體育專業,有的是美術專業,還有的是聲樂專業,你說他們再盡心盡力能教好孩子的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嗎?

    三,醫不自治,自己的孩子教不好。

    大家可能會發現,當醫生的醫術很好,給病人做手術很成功,但是如果手術檯上的是自己的孩子,他就無法安心做手術,他不能更好的面對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面前開膛破肚,流血,他怕手抖,會把這臺手術讓其他同事完成。

    一個家長,就算學歷專業都滿足孩子的要求,有時候也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孩子和父母的特殊關係,導致孩子不聽話,頂嘴,不服氣等各種問題出現,而作為父母,我們對自己的孩子也缺少應有的耐心,最後就會出現雞飛狗跳的慘狀。

    綜上,教育孩子這件事是有技術含量的。一位教師是需要多年專業的學習,才能夠走向講臺。而絕大多數的父母沒有科學指導孩子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即便是高學歷的父母,在輔導孩子的事情上,也可能遇到各種崩潰。

  • 6 # 懶媽育二寶

    因為家長太主動,孩子太被動了,被動的接受效果肯定不好!所以,如果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那家長就不要讓自己鋒芒畢露!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只是助手

    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不要太過熱情,感覺少了你孩子就學不了了。你要學會做一個助手。告訴孩子“學習是你的事情,怎麼學怎麼做作業你自己做決定,我可以當你的助手,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找我幫忙。”

    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你安心做你自己的事情好了。等到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再出現。

    教學工作是學校老師的事情,家長只是配合

    孩子寫作業為什麼家長要那麼辛苦地教?孩子上課沒學嗎?你每天不厭其煩地教他,孩子在學校也是受教,在家也是受教,他能聽進去多少?

    就像成人在單位工作,每天領導大會小會開著,做著員工的思想工作,回到家愛人也開始不停地教導,你會怎麼樣?效率有多高?

    孩子的教育,家長要學會放手,否則孩子連路都不會走。

    分享教育經驗,交流教育方法!

  • 7 # 孩子你能行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雖然有不足,但他更需要被肯定,被欣賞。就在家長越盡心教孩子寫作業如何解題的過程中,家長的成就感是滿滿的,孩子的失落感也被家長打擊出來了。

    孩子精力旺盛,做某件事讓孩子感覺到累或者不累更多地取決於孩子的心理狀態。每當孩子感到自己的成功時他的大腦就會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作為獎勵,鼓勵孩子繼續做下去,這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生理上的解釋。

    例如,很多孩子都喜歡玩遊戲,我們經常能聽到有孩子在假期裡放縱自己,沒日沒夜玩遊戲,那是因為孩子在玩遊戲時身心放鬆,沒有壓力。如果此時有一位家長坐在孩子身邊指手劃腳,對著孩子指指點點,甚至給孩子規定每天必須要完成遊戲的量,還不時地在孩子身邊搞點小動作,那孩子就會討厭玩電子遊戲。在玩電子遊戲時孩子得不到放鬆,反而成為一種心理負擔,這時孩子就會焦慮,從而降低大腦中多巴胺的產生,相反大腦遞質中那些令人壓抑的物質就會增加,速速通過神經傳遞告訴大腦指揮部,前方有不愉快的事發生,而精明的大腦善於偷懶,從速做出迴避的結論。這樣孩子玩電子遊戲的興趣就被扼殺了。

    所以說,發生這樣的事問題在於家長,家長要善於做懶父母,聰明父母。教育無痕,既要教育孩子又不能逾過紅線,讓孩子更多地去體驗,去體驗失敗去體驗成功,感受到成長的快樂。

  • 8 # 大象大老師

    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如果不成正比,說明我們付出的方向出了問題。我們在輔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第一.輔導什麼?是給孩子講題目,還是給孩子講知識點?是給孩子解決具體問題,還是幫他學會學習?很多家長都容易誤解,各位幫孩子一遍遍講題就是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首先,家長的知識背景和孩子的知識基礎是不同的,同樣的題,可能對孩子要求的方法和我們家長解題的思路大相徑庭的。其次,講題我們要講的是解題思路,講得是這個題目背後的知識點,甚至是和這個知識有聯絡的以往的其他知識點。再次,我們家長往往講題的時候是帶著情緒的,滿滿的對孩子的不耐煩,孩子心理緊張,都無心學習了。

    第二.作為家長,我們更多的是應該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孩子有自己做計劃的意識,明白預習的作用以及學會預習的方法,學會記筆記,學會總結和複習,學會做錯題集等等。

    第三.我們自己要多學習,沒事可以看看教育學的書,教學和學習是兩碼事,我們要懂得教育規律,按規律做事才能行之有效。

    總之,對孩子的每一個幫助都要有實質性的幫助,不要搞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形式主義。

  • 9 # 木語汐

    不知道孩子幾歲,幾年級,作業當天老師佈置的一般都比較基礎結合老師當天上的課,偶爾在練習裡會出現個別難的題目,可能孩子不會做,這個時候你可以教他。效果差沒興趣原因可能你過於主動,孩子就處於被動狀態,懶得動腦子動筆了,產生了依賴心理,自然興趣就會下降,反應也變慢,等於你幫他在做了,另一方面你可能講得時間長或者話多了,孩子產生了倦怠感,聽不聽都無所謂的那種,還有你教他的時候,他本身處於哪種狀態,是作業剛開始做,還是做到了中間或者後面快做完了,我覺得家長在什麼時候介入教的時間點把握也很重要。建議讓他在獨立做作業的過程中遇到難的先放一放,等作業全部弄好或一門功課的作業結束,再讓他自己拿來問你,不要邊做邊問或者家長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邊做邊教,這樣都不利於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只有自己想到要問了,要解決疑惑了,自己的主動性才能發揮出來,家長講得時候才能聽得進去,不然講了可能沒有效果,下次遇到又不會做了。僅個人育兒觀點,歡迎討論!

  • 10 # 啟蒙的智慧

    必須明白一點,孩子學習效果如何?取決於孩子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與家長是否盡心盡力有關係,但不是由家長的盡心盡力決定的。如果家長盡心盡力輔導孩子學習,則有可能增強孩子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但並不是說家長下了功夫,就一定能夠有好的結果,這要取決於家長下的功夫是否有質量。

    這一要看家長是否理解孩子所面臨的困難,到底是什麼?二要看家長盡心盡力所輸出的內容,孩子是否能夠理解?如果你輸出的內容就沒有多大的用處,哪怕是你天天在講講的,你不休息,不睡覺也沒有任何作用。所以對的孩子要了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到底是問題出在哪裡?然後你再針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

    一要看家長是否說到點子上了,二要看孩子對你所輸出的理論是否理解,如果孩子不能理解你所講的東西,或者你所講的東西不是孩子所需要的東西。那麼,講的再多,再費勁兒。也沒有什麼作用。

  • 11 # 神通奶爸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下,今天還剛剛因為孩子的作業問題跟我物件幹了一架。

    起因是前幾天我就指出她輔導孩子作業的問題,說她不跟孩子制定個作業計劃,想到啥就做啥。結果今天輔導作業,還是老樣子。我問她做計劃了嗎?她說做了,自己計劃好要做什麼。我聽了感覺很好笑!你陪孩子做做作業,制定計劃不是跟孩子一起制定,或者說你不把計劃告訴孩子,而是自己計劃要幹什麼,這不是在搞笑嗎?你制定的計劃只有你自己知道,孩子又不知道一步一步地幹什麼,這也叫計劃?

    問題是我說人家,人家不服,氣得我跟她大吵了一架,讓她以後不要輔導孩子做作業了。補充一句,在我家,我跟我媳婦是搶著給孩子輔導作業,只不過前幾天我父親病了,所以暫時讓她輔導。

    好,回到正題。

    看起來我妻子輔導孩子作業也很積極,是不是就像題主說的“有的家長也是盡心盡力地輔導孩子作業”?但是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像我妻子這類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最終收穫的結果就是孩子討厭作業,最終是拖拉磨嘰,整體要父母逼著寫。

    為什麼這樣呢?

    因為這類父母就是瞎忙,根本就不懂為什麼輔導孩子作業,只是單純地為輔導而輔導。

    父母輔導作業的目的是什麼?

    父母輔導孩子作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輔導孩子作業,而是為了不輔導。

    那些努力輔導孩子作業,但是孩子卻最終討厭作業,拖拉磨嘰的父母都是不懂這個道理的。

    父母在輔導孩子作業時,不能單純地圍繞作業轉,而是培養孩子獨立作業的能力,讓孩子獨立作業的習慣,這樣孩子以後才能對作業負責,自己積極努力的完成作業。

    看看那些輔導孩子作業失敗的父母都幹了什麼?

    他們每天監督孩子,督促提醒孩子趕緊做。孩子做錯了,立刻指出來,一絲不苟地糾正孩子問題。這會導致兩個嚴重後果:

    一是孩子對父母產生嚴重依賴心理

    父母事無鉅細地包攬了孩子的作業問題,使得孩子對父母產生了依賴心理,離開了父母就不會寫作業了。所以,他們每天回家就先想著玩耍,反正一會肯定父母回來逼著他們寫作業。而且當作業遇到問題時,他們也不會自己積極主動地思考,而總是尋求父母的幫助。這樣孩子就始終無法作業獨立。

    二是孩子討厭寫作業

    父母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充當了什麼角色?肯定不是一個好的角色,估計沒有幾個父母在輔導孩子作業時會好聲好氣的,大部分都是對孩子批評責罵。父母因為作業而批評孩子,孩子當然對作業也就產生了畏懼心理,害怕寫作業,討厭寫作業。

    當然,父母也願意因為作業而批評孩子,但是父母面對孩子作業時的種種問題,無法有效地調整心態,因此生氣就不可避免了。不然還沒有教好孩子,可能就把自己先氣死了。

    父母應該怎樣輔導孩子作業

    我們已經說了,輔導孩子作業的目的是為了不輔導,所以我們所有的輔導行為應該是以培養孩子的作業獨立而服務的。所以平常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應該儘量地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當然,因為孩子存在很多不足,會有很多作業問題,比如不識字,不理解題意等,那麼父母就需要提供必要的輔助了。

    總之堅持一個原則,能不輔導的,儘量不輔導;可以少輔導的,儘量少輔導,把作業還給孩子。

    此外,輔導孩子作業不單單是教孩子知識,糾正孩子錯誤,更重要的教會孩子更快更好地獨立完成作業的技巧。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能力就是對作業的計劃性,父母必須要培養孩子做計劃的能力。那些孩子長大後養成拖拉磨嘰毛病的,普遍就是父母沒有重視這個能力的培養。

    只有當孩子形成做計劃的習慣後,孩子在做作業時就能提前做好安排,做到心中有數,知道自己什麼時間該幹什麼,需要多長的時間,他才會有緊迫感,才會提高作業的效率,避免拖拉磨嘰。

  • 12 # 藍小胖減肥記

    從我閨女上二年級,作業我都不管她,愛寫不寫,不寫的話第二天自己去學校面對老師。上課自己好好聽講,不會的去問老師,哪個題不會也可以來問我,但是讓我大面積給她講題那是不可能的。小學知識這麼簡單,還要家長出手幫忙教她學習的話,上高中後孩子就等著當大尾巴吧,一定要學會自己學習。我跟閨女和兒子都說了:“自己好好學習,小學階段別指望我幫你們,以後上了高中知識難了時,你們倆誰學習好我就幫誰,幫著學的好那個上一流名牌大學,學不好那個準備回家幹活。”我閨女問:“如果我們倆學的都好的話,你幫誰?”我答:“那就都幫。小學這麼簡單還要家長幫忙學習,那就不是學習的料,你們自己看著學吧。”孩子聽了,學習勁頭很足,什麼也不用我費心管。

  • 13 # 熊骰

    主要還是不專業,家長是主觀的,教育其實是有一套客觀方法的,所以要有老師,所謂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家長主要作用是監督作用,輔助性培養,老師才是主導作用

  • 14 # 蘭花草1234

    這很好理解,因為家長“盡心盡力的教"不等於孩子進入了學習狀態,更不等於學生的思維和家長的思維產生共鳴!有時家長越教孩子越蒙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追其原因是因為學習是一個靠大腦收集資訊,判斷分析,邏輯思維的勞動過程。必須由學習者自己靜下心來,邊讀邊想將新舊知識進行聯糸。達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

    所謂的輔導也該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障礙時,家長起疏導作用,決不是直接告訴結果。去剝奪孩子思維訓練的機會。

    學生從學習中找到快樂,得到成功體驗,會更加熱愛學習!家長該做的是鼓勵引導學生自求,而不是去硬教!

  • 15 # 兵哥趣說生活

    孩子寫作業其實是一種能力的鍛鍊。

    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少家長就像是自己的任務一樣每天要監督,要講題,就怕孩子哪裡不會了,落下了,比自己的事情還要上心。這可是大忌呀。講題,教知識那是老師的事情。在家長不耐其煩地給孩子講題,盡心盡力地教孩子如何寫作業的這個過程中,就無意識地代替孩子做了孩子本應該自己乾的事情,時間一長,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依賴心理。很多孩子只要不會解題了就等著家長來講,自己從來不認真思考。這就是家長不耐其煩給孩子講題的後果。可是呢,家長還會對孩子說你自己不會好好想想啊。

    不是孩子不好好想,是你從一開始就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題的能力,因為你的著重點在孩子會不會做題上。你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寫作業的過程就是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你讓孩子從來沒有鍛鍊這種能力的機會。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慢慢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能力就會得到提高,也就無須你再沒完沒了的為孩子的作業擔心了。

    孩子寫作業家長千萬不要在旁邊指手畫腳。有不會的題是正常的,先讓孩子自己思考,解決,實在不行了家長再給適當地指導一下。作為家長一定要明白,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和你沒有關係。家長該做的是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寫作業的環境。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要開著電視機,或者在孩子旁邊玩手機。你可以安靜地看看書,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悄無聲色地觀察孩子寫作業的狀況。關注孩子寫作業的狀況比關注孩子會不會做題更重要。

    很多時候是家長親自斬斷了孩子的翅膀,卻埋怨孩子飛不起來。千萬別做這種糊塗的家長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讓廣發信用卡提升額度,應該做好哪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