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壺清茗品春秋

    長平之戰趙軍被包圍的時候,廉頗正被解除軍權,賦閒在家。

    這件事《史記》上有記載:

    廉頗之免長平歸也,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及復用為將,客又復至。廉頗曰:「客退矣!」客曰:「籲!君何見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被免去軍權的老將軍飽嘗了人世間的世態炎涼。在自己離開四十萬趙軍,從長平回來後,門客們紛紛離開,另謀高就。等到長平戰敗後,再次啟用廉頗,這些門客又回來,老將軍對他們不再客氣,直接下了逐客令,讓他們滾蛋。但這些門客居然大言不慚,說道,天下人是以市場上的買賣方式交朋友,您有權勢,我們就跟隨您;您沒有權勢我們就離開。這些門客的去留,《史記》並無記載,耿直的廉頗聽到這樣的話,是何等憤怒和無奈,我們有理由相信此後廉頗將不再收留門客。

    但是,耿直的性格也造成了廉頗的人生悲劇,廉頗覆出後,大敗燕軍,進攻魏國,又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趙孝成王去世後,悼襄王繼位,以樂乘代替廉頗,這次無故被貶,惹得廉頗大怒,率兵攻打樂乘,將樂乘趕跑。但是違抗王命的廉頗也不得不逃出趙國,先後投奔魏國、楚國,最終客死異鄉。

  • 2 # 指動濟南

    受到秦國間諜的蠱惑,趙孝成王派趙括替代廉頗在長平領兵,結果秦國悄悄換上殺神白起,一番野戰後被秦軍包圍46天,最終40多萬趙軍被坑殺……

    從被圍到被坑殺,有46天時間,難道趙國一點訊息沒有收到?探馬就沒有傳遞來一點兒訊息?而邯鄲城裡還有大將廉頗,為何趙國不派他去解圍?

    再進一步說,代地邊關還有大將李牧和他率領的精騎,為何趙國也沒有通知李牧南下去長平解圍?難道趙國君臣上下在坐等40萬大軍被殺盡?

    真相是什麼?歷史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但史料的字裡行間已把答案公佈。

    1、廉頗解職長平後在做什麼

    韓將馮亭獻上黨給趙國,成功把秦軍引向了趙軍,廉頗與王齕在長平對峙,一個猛攻不停,一個堅守不出。最終,戰備力量明顯弱於秦國的趙國靠不住了,加上秦國的間諜計,廉頗被從長平前線解職回家,趙括接手了他的職位。

    回到家中的廉頗權勢全無,“故客盡去”,門客全部離開。戰國時代的豢養門客風氣極盛,戰國四公子均有門客上千,廉頗自然沒有這麼多門客,但門客的多少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誌。門客全部離去,廉頗臉面全無,意志消沉在所難免。

    廉頗唯一能做的大約就是關上大門,成日消遣、自娛自樂或者借酒澆愁。通過當年與藺相如之間的故事看,生性耿直倔強的廉頗,不會主動關心打探長平戰事,而且是被趙王免職的,他也不會跑去朝堂自討沒趣,關上門朝天過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2、李牧在長平之戰中做什麼

    趙國立國之初,國土面積極小,隨著與匈奴戰鬥的取勝步伐,國土不斷向北擴充套件,防範北疆匈奴、安定邊關是趙國的國策之一,李牧就成了邊關守將的不二人選。又因匈奴以騎戰為主,趙國也只能讓胡服騎射後國內裝備最優、戰力最強的精騎部隊駐守邊關。

    那麼,長平之戰時李牧和他的精騎部隊在做什麼?趙括和40萬大軍被圍的時間是農曆7月至9月間,這已進入經歷了草肥水旺季節的匈奴,即將南下“打秋風”的時間段,李牧正嚴陣以待,隨時迎接匈奴的入侵。

    儘管被李牧打怕的匈奴,數十年“不敢入趙邊”,但是在趙國誰也不會輕易撤回這支武備力量。而且長平之戰自打響那一天起,趙孝成王就沒打算召回李牧和他的精騎,畢竟邯鄲城裡還有廉頗、趙括、趙勝、趙豹等人。

    3、趙國在坐等40萬大軍被坑殺嗎

    廉頗在家裡閉門鬱悶,李牧在雁門防範匈奴,面對趙括被白起包圍,趙國在坐等40萬大軍被坑殺嗎?其實,是秦國已把前線訊息全面封鎖,趙軍又陷入重重包圍中,無力突圍向邯鄲傳送派兵解圍的訊息。

    聯想一下趙括上任,秦國臨陣換帥白起,下令嚴禁走漏風聲,而趙國也真就不知道白起已經走馬上任了,由此來看秦國的軍事保密水平相當之高。所以趙括被圍46天,趙國並不知情一點兒也不奇怪。

    直到大戰結束後,240名趙國少年士兵被白起故意放回,40萬趙軍被坑殺的血腥才被帶回來。秦國用來徹底打垮趙國鬥志的這一做法,讓趙中國人才如夢方醒:原來秦國聲稱只害怕的馬服君的兒子是個草包!

    歷史人物的人生際遇變數太多!如果按照現代人的劇本,讓廉頗與白起在長平戰場相遇,被認為能與白起“難與爭鋒”而打持久戰“足以當之”的廉頗,會不會與白起展開一場載入史冊的經典大戰?或者,讓李牧率精騎南下,與白殺神一較高下……

    可惜,最終是紙上談兵的趙括與白起相遇,這場原本期望中的歷史經典大戰,變成了秦銳士對趙軍的屠殺。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原本已被打入另冊的廉頗,因長平之戰失敗又在趙國得到啟用,那些離開的門客又陸續返回了。

    史載,廉頗對這些人說:“你們走吧!”門客們則回答:“唉!你的思想太淺薄了吧?普天之下,人們都是按市場法則來交易的,你有權有勢,我們就跟隨;你失去權勢,我們就離去,這是很普遍的真理,你有抱怨的必要嗎?”

    人之見風使舵、趨利避害、依附權勢自古就有,而且還說得這麼理直氣壯。史書沒有交代廉頗是留下了這些門客,還是堅持驅趕了這些門客,但願廉頗選擇了後者……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鑑》、《春秋後語》、《發矇記》,感興趣者可以詳細一讀

  • 3 # 寧靜的心699

    這段時間廉頗應該也是頻頻被趙王召見而商討如何解救被圍的趙軍,但是秦人滅掉這支趙軍的意志堅如磐石,統帥又是人屠白起,趙國縱有多少計策也無濟於事。

  • 4 # 趣史夜話

    長平之戰廉頗被替換為趙括後,有關於他返回邯鄲途中一個小故事流傳下來。廉頗在回邯鄲的途中,越走越慢,十分猶豫。一方面覺得自己已經不再擔任元帥 ,可以回國都好好休息一陣;另一方面,他不由擔心自己手下的士兵。他領著他們抵抗秦軍三年,雖然偶有失敗 但是大家仍然誓死捍衛趙國。而新任的元帥趙括,年輕氣盛,一心想快速打敗秦軍。若要是秦軍很容易被打敗 ,哪還會有虎狼之師的稱號。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覺得這次趙國會大敗。四十萬趙國的熱血兒郎怕是十不存一。他想留下。不過,在使者的催促下,廉頗不得不離去,向邯鄲的方向走去。長平之戰趙軍被圍時,廉頗應該被賦閒在家。但是他仍然每天勤練武功,時刻準備著,為趙國流血奮鬥。要不然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可惜,趙王聽信讒言,一代名將最終鬱鬱而終。

  • 5 # 陳輝20124758772

    趙括40萬軍隊被圍長平後。秦軍封鎖訊息讓人誤以為戰爭已經結束。廉頗救出外圍20萬軍隊 趙國舉國徵用10人 邊防精銳10萬人。此時救援部隊以為趙括已經失敗不敢貿然前去。加緊佈置二道防線。

  • 6 # 天有餘而補不足

    現存所有史書都沒有這四十六天,趙國君臣反應記載,只有秦國秦王總動員支援秦軍記載。趙國軍力已經盡出長平,國內巳經無軍力支援。這場戰役秦趙二國舉全國之力而戰,國運之爭。論勝敗,都決定六國霸主利益之爭。所以其它四國在二國未分出勝負前,不會冒然出兵相助某一方。當時趙國君臣及廉頗巳經沒有本錢了,所以有沒有反應巳經不重要了。

  • 7 # 臥龍村夫

    真實的情況不是趙國頂不住了,而是趙王年輕氣盛,想和秦國決戰,從而建功立業,廉頗主守不合趙王心思,所以被免去主將官職,而任用主戰的趙括。而這時急於求戰的反而是秦軍,因為秦軍跑那麼遠去打仗後勤吃緊,快堅持不住的恰好是秦軍,而好大喜功的趙王和趙括偏偏要主動出擊和當時天下最善野戰的秦軍決戰,不是找死嗎?!……後來廉頗跑到魏國了,害怕趙王殺他……再後來趙王想再次起用廉頗,又有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故事……

  • 8 # 秦談悟語

    謝邀。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之間必然的的戰略決戰。然而戰爭中的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國內糧草消耗嚴重。秦國方面雖然戰線更長,但國力遠強於趙,趙王聽信讒言,怕再拖下去對趙更加不利,遂棄用偏於防守的戰國名將廉頗,而起用趙括代替廉頗。懂點常識的都知道陣前易帥本就不利於士氣,然而急功近利的趙括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秦國暗中換帥名將白起,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從而進一步加速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

  • 9 # 追逐幻境

    秦趙雙方都以傾國之兵力展開的長平之戰,是一場能改變秦趙兩國命運的大戰——勝則強大敗則衰亡,雙方都不敢懈怠!居高臨下,佔據有利地勢的秦軍終於抓住了改變國運的機遇,他們豈能放過趙軍?

    在此關鍵時刻,趙國為挽回敗局也曾極力徵召了大量老弱殘兵欲前往解圍,可面對強大的秦軍援兵阻擊,救兵一次又一次如“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急轉直下的局面,也令因被撤換而借傷痛的理由在休養的廉頗始料未及,可面對大勢已去,他仍毅然決然地請求為國效勞,可苦於實在無兵可招,即使有也是杯水車薪,欲前往無異於又一次以卵擊石。最終,空懷一腔救國熱血的他也只能望著前線方向,仰天長嘆!

  • 10 # 老樑說故事

    司馬光砸了一次缸就成就了一段佳話,人無完人,歷史想要告誡現代人就要拿出特例,所以這時候你問廉頗,其實沒有多大意義,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只是特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國防部長突然指責伊朗是地區威脅,這是說錯話了嗎?還是在為法國退出伊核協議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