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用戶3874050160586

    1 古代盔甲主要有鐵製、青銅制、錫制和木製等幾種。
    2 鐵製盔甲因其堅硬耐用而被廣泛使用,而青銅制盔甲在早期也是一種常見的材料,在較晚的時期則逐漸被鐵所取代。
    錫制和木製盔甲雖然較為輕便,但抗壓強度不夠,僅被用於較為特殊的場合。
    3 盔甲的種類與制作材料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下也會有所變化。
    例如,早期中國的盔甲多為鐵製,到了漢朝時期則開始以青銅為主要材料,而日本古代的武士則發展出了以鐵砂為原料制作的“鐵砂盔甲”等特色盔甲種類。

  • 2 # 珍俊兒

    1.山文甲

    山文甲是中國古代防禦最好的盔甲之一,因其甲片形狀如漢字的“山”字而得名,其札法十分獨特,為“錯札法”,即通過甲片與甲片互相枝杈咬錯成甲。據說如果甲片製造精巧劃一的話,製成全甲甚至不需一個甲釘,不需一縷絲線。山文甲自唐代逐漸被廣泛應用,成為宋明時期常見的甲式,堪稱中式甲的典範,西方人稱為“中國之星”。

    2.棉甲

    在中國戰場上火器出現後,傳統的重型鎧甲變得不堪一擊,對早期火器有很強防護力的棉甲也就應運而生,它是一種在棉布之間裝有鐵片的布面甲,最早出現在元代,盛行於明清,尤其以清朝八旗棉甲為代表。棉甲制作容易,不像傳統重型鎧甲需要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生產,而且重量輕,有較好的防寒保暖效果,對火器的防禦效果非常好,堪稱早期火器的剋星。

    3.步人甲

    步人甲是宋朝步兵用的重型鎧甲,堪稱中國古代鎧甲中的巔峰之作,其防禦力非常出色,可硬剛騎兵的存在,是在遼金鐵騎下支撐宋朝三百年不亡的重要裝備。此甲的特點就是將一個士兵從頭到腳全身都用盔甲包裹起來,全甲由1825枚甲葉組成,一般重量達58宋斤(1宋斤等於1.2市斤)以上,同時可通過增加甲葉數量來提高防護力,但是重量會進一步上升。

    4.明光鎧

    明光鎧是中國古代著名的一種鎧甲,最早文字記載見於三國時期曹植所做《先帝賜臣鎧表》,到唐朝時真正開始大規模使用,是唐朝十三甲之首。此鎧甲擁有超強的防護性能,前後都有以銅鐵等金屬製成的圓護,這種圓護被打磨的非常光滑,在Sunny的照射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因而得名“明光鎧”。不過明光鎧太重,一套36公斤,只適合精銳騎兵穿戴。

    5.甲騎具裝

    甲騎具裝即人甲和馬甲的合稱,是古代重裝騎兵的防護裝具,歷史上有名的鐵浮屠就屬於甲騎具裝,具有出色的防護性和震懾力。南北朝時代是中國甲騎具裝最輝煌的時代;唐以後,甲具重騎兵因機動性問題,逐漸被馬不披甲的輕騎兵所取代;直到金人的鐵浮圖被岳飛的長刀大斧殺破之後,具裝甲騎便從中國歷史中逐漸消失了。

  • 3 # 中午飯

    古代將士穿在身上的防護裝具。甲又名鎧,《釋名·釋兵》:“鎧,猶鎧也。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中國先秦時,主要用皮革製造,稱甲、介、函等;戰國後期,出現用鐵製造的鎧,皮質的仍稱甲;唐宋以後,不分質料,或稱甲,或稱鎧,或鎧甲連稱。

    鎧甲的原身原為鐵甲,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各代鐵鎧甲往往因材因體而制,形制繁多。漢代稱鐵甲為玄甲,以別於金甲、銅甲。漢代軍隊已普遍裝備鐵甲。據測定,當時鐵甲片由塊煉鐵鍛成甲片後,再退火脫炭,具有韌性。

    穿用者軀幹及屑至肘部均用鐵甲圍護,鈴形如半袖短衣。唐代的鎧甲形制多樣,據《唐六典》記載有十三種:即明光甲、綴鱗甲、山文甲、烏錘甲、白布甲、皂絹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鎖予甲、馬甲,主要供步騎兵使用。宋代以後,雖然火器出現,但鎧甲仍然是重要的防護裝備。

    宋代鏡甲有鋼鐵鎖子甲、黑漆瀕水山泉甲、明光細網甲、明舉甲、步人甲等數種。

    明代著眼減輕鏡甲遵量,每付減至40斤至25斤,多為鐵閥甲、鎖子甲。

    清朝前期裝備的鎧甲承襲明代工藝傳統。又吸收了各族制甲工藝的優點,鐵甲防護能力和外規裝飾都有進步。故富博物院存清高宗弘曆御用鎧甲,由銅盔、護項。護膊、戰袍、護胸、銅鏡、戰裙、戰靴八部分組成。

    甲衣內襯鋼片,明哈片、哦疆邊、餞袍上密綴銅星,一般武士的鎧甲,製成坎肩、馬蹄袖袍型式。戰袍外繡花,密綴鋼星。清末操練新軍,改著西式軍裝,鐵鎧甲廢止。

  • 4 # 天命134230912

    1、鎖子甲。鎖子甲也被稱作為“環鎖鎧”,使用鐵絲或鐵環套環環相扣制作而成,形如網鎖,唐代極為盛行。

    2、秦將軍鎧甲。這種鎧甲為將官所穿。胸前、背後都繪有花紋,由質地堅硬的織錦製成,整體編織用料十分豪華。

    3、明光鎧,“明光鎧”比較有名,圓護以銅鐵等金屬製成,拋光度很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cat還沒改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