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恐無心

    古早墨斗的一端是裝墨汁的墨倉,裡面填有蠶絲,棉花、海綿之類的材料,倒入的墨汁可以被這些材料吸附,實現短時保存而又不會溢出。墨倉的側壁各有一個小孔,墨線從中穿過墨倉,經過墨倉時可以蘸著一定數量的墨汁。墨斗中心是一個手搖轉動的線輪,用來纏繞和收放墨線。墨線的末端有一個用鐵或銅製作的線錐(也稱“替母”),線錐可以插在木頭表面來固定墨線的一端,也可以當作鉛錘使用。

    木工在畫直線的時候,將墨線從墨倉的細孔牽出,用線錐將直線的起點用固定下來,然後一手持墨斗,將墨線拉到直線的終點,另外一手像彈琴弦一樣將墨線提起、彈落,一條直線就在木頭上形成了。

    那麼,線錐為什麼也稱作“替母”呢?相傳,墨斗由魯班發明。起初,畫線時他的母親也一起幫忙,握住墨線一端,但母親年歲漸長,牽著墨線忽左忽右,很是辛苦。于是,魯班受到魚竿線錐的啟發,在墨線一端加上了線錐,用於固定起點。這樣,線錐就替代了母親的作用,讓母親得以歇息。因此,後世木工稱墨斗的線錐為“替母”,也稱“班母”。

    古早墨斗的每一個部件都設計精巧,充滿美感,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已經不只是件工具,可以說是藝術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茶怎樣區別好與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