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妮品歷史

    西夏湖的祖先其實在古代很多朝代的歷史書上並沒有多少記載,但是有一種說法還是比較可信的,就是說當時西夏國國主李元昊自己說是鮮卑族的後裔。然後他的祖先據說是建立了北魏,《遼史》中也記載,“西夏本魏拓跋氏後,其地則赫連國也“。另一種說法就是說他們是羌族的後裔,總之說法很多但是歷史考證的沒多少。

    一個少數民族要想統治中原地區,首先這個少數民族要被漢化,只有他們接受漢族的文化,擯棄他們的文化,才有可能實現統治中原,而當時的遼國和金國都沒有被相當程度的漢化,雖然遼國漢化程度也比較高,但是這兩個少數民族國家一旦佔領中原地區,想到的自理辦法就是“以漢治漢”扶植傀儡政權,張邦昌、劉豫就是一個例子,用這種方法根本不能實現中原的統一,結果張邦昌主動讓位迎回趙構,最後被趙構賜死,政權還是落在了宋朝手中,而劉豫猶豫品行很差,又屢戰屢敗,淨給金國找麻煩,最後被金國廢掉。所以,當時的大遼、金國、大宋根本不具備統一國家的政體素質和實力。

    大夏國滅亡後,北魏在統萬城設定了統萬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北魏升統萬鎮為州。州名是現成的,就叫夏州。夏州轄區,包括現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烏海市以東,準格爾旗以西),陝西省延安以北。

  • 2 # 穿越歷史的蝸牛

    首先歷史上並沒有西夏國這個國名,西夏這個稱呼是為了區別早期的夏朝和匈奴人的夏國,西夏的正式稱呼為夏國。

    同時夏國也不是党項人對自己國家的稱呼,而是遼宋兩國給予的封號。党項人稱呼自己的國家為大白高國或白上國,党項語為邦泥定國,這才是西夏的真正國名。

    至予遼宋為什麼都將其封號為夏國,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西夏拓跋部是從夏州起家的。唐朝前期,唐朝與吐蕃爭奪今青海省,最終以失利告終。唐朝退出青海地區的時候,將依附自己的党項八部內遷到今甘肅東部、陝西北部及寧夏地區,其中党項拓跋部遷入陝西、寧夏、內蒙古三省區交界的夏州等地。

    經過唐末五代及宋初的長期割據,拓跋部勢力日浙擴張,1038年李元昊悍然脫離宋朝獨立建立白上國(大白高國),西夏由此登上歷史舞臺。由於其實力相比遼宋要弱,因此西夏名義上仍向遼宋兩國稱臣。拓跋部起於唐代的定難軍節度使,遼宋兩國都沿襲唐代夏國公的封號,封西夏國王為夏國王,因此其在與遼宋兩國交往時以夏為國號。

    由於歷史上已經有夏朝和匈奴人的夏國,史家在記述党項人的夏國時,以其在遼宋以西的地理方位稱其為西夏國,這就是西夏一名的由來。因此西夏國並不是其正式的國名,更不是党項人對自己國家的稱呼。党項人也不認為自己是夏朝的繼承者,西夏之夏國的國名實際來自於唐朝的夏國公封號。

  • 3 # 四十不惑的老範

    不是這樣認為的。

    西夏的國號非常混亂。一說李元昊自稱本國為“大白高國”,或是“白高大夏國”。而宋朝,則稱這個刺頭鄰居為西夏。僅從宋朝的角度看,稱“夏”,是有歷史淵源的。西夏實際上不是李元昊建立的,而是他的祖父李繼遷反抗北宋建立的,然後由父親李德明壯大。

    李繼遷的高祖父叫李思忠,李思忠有個堂兄叫拓跋思恭。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拓跋思恭響應唐朝,起兵與黃巢作戰。因為平定黃巢有功,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一個重要職務——夏州節度使,並賜姓李。這是西夏皇帝作為鮮卑人後裔党項人,為何姓李的原因。

    出於習慣原因,五代時經常把節度使所在地的州稱為某州節度使。比如篡位的趙匡胤。在後周時曾領過歸德軍節度使的職務。歸德軍駐宋州,所以也稱宋州節度使,宋朝的國號來源於此。夏州節度使到李元昊這一代,宋朝習以為常地稱他們為夏人,不管李元昊是否樂意。

    那麼,問題來了:唐朝時的夏州,這個“夏”字又是怎麼來的?這回和夏朝有關了!

    東晉義熙元年六月,赫連勃勃決定建立王朝。國號叫什麼呢?赫連勃勃對大臣們說:“《史記》記載,匈奴人本是夏后氏的苗裔,我既然是夏后氏的子孫,國號還不簡單嗎?就叫大夏吧。”於是,大名鼎鼎的大夏國橫空出世,在黃土高原上縱橫馳騁。

    大夏國真興六年,赫連勃勃剛嚥氣,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就準備消滅大夏國。次年十月,北魏大舉進攻統萬城。北魏軍兵強馬壯,夏軍根本不是對手。這場統萬城之戰雖然打得非常辛苦,但魏軍還是在北魏始光四年六月,殺進統萬城,夏主赫連昌向西逃竄。

    大夏國滅亡後,北魏在統萬城設定了統萬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北魏升統萬鎮為州。州名是現成的,就叫夏州。夏州轄區,包括現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烏海市以東,準格爾旗以西),陝西省延安以北。

    以上是夏的由來,西自然是西邊的意思。

  • 4 # 常行居士

    建立西夏政權的是党項羌,是古羌人的一個分支。“党項”是藏語Ldong chang(ལྡོང་ཚང)的音譯。Ldong chang的近似發音是“東昌”(第一個字母L不發音)。

    再看夏朝,夏聯盟由十二個部落組成,他們是:夏后氏、有扈(虞)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

    其中有“彤城氏”,“彤城”兩個字的古音正是藏語的Ldong chang(党項)。

    禹興西羌,大禹就是在西羌(四川雲南一帶)建立的夏朝,而党項族屬於西羌部落,當時肯定也在西羌(四川雲南一帶)。

  • 5 # 周乙探史

    在古代晉南、陝北被稱為大夏,是因為這裡是夏神炎帝的後裔從山東臨沂夏州之國來到這裡建大夏國的原因,大夏國的都城在晉南陶寺遺址和陝北石峁遺址。所以匈奴人和党項人是炎帝后裔。

  • 6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西夏這個話題,令我想起孩童時代看的一部電影《敦煌》,那時節我曾經對這個誕生於西北地區的政權頗感興趣,為此關注了不少關於西夏的歷史。二十年前,我還寫過一部描述李元昊之死的歷史小說,呵呵,只不過一直沒有公開而已。

    那麼李元昊的党項人,是不是和周人屬於同一祖先呢?

    以這樣一個線索來講,西夏人不但不是夏人的後裔,而且是夏的敵人。在整個華夏體系眼中,商是東邊的敵人,所以叫做東夷;三苗的後裔,他們是西方的敵人,因為多數以牧羊為生,所以叫做西羌。党項,只不過是這西羌的一種而已。從三代起,中原的華夏民族就不斷地和他們作戰。而到了有文字記載的秦漢唐宋,他們繼續和中原人廝殺。漢代的名將,很多都有徵戰西羌的經歷,如董卓便是其中之一。

  • 7 # 摘錄史料

    西夏,本名是大夏,簡稱夏,源於地名,又自稱邦泥定國 或白高大夏國、西朝 。同時亦有河西之稱 ,是因位於中國地區的西北部,史稱西夏。

      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修建宮殿,設立文武兩班官員,創造自己西夏文,並頒佈禿髮令。先後派遣軍隊攻擊並佔領了瓜州、沙州(甘肅敦煌)、肅州(今甘肅酒泉、嘉峪關一帶)三個戰略要地。

      李元昊建國後,西夏與宋朝的外交關係正式破裂。在此後的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中,西夏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並在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奠定了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李元昊本姓拓跋,唐賜姓李,世為夏州節度使,所以國號為夏(或曰大夏), 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市)。因地處西北,宋人稱為“西夏”。和禹夏無關。

  • 8 #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中國歷史上名字跟“夏”有關的國家(確切來說是政權)總共有3個:夏朝、大夏朝以及西夏王朝。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連勃勃叛秦自立,在今陝西榆林建立大夏王朝,為了同後世其他名字中帶“夏”政權進行區分,史學家稱其為“胡夏”或者“赫連夏”。

    西夏國號的由來其實和前兩個夏朝政權沒有任何關聯,党項族同夏族以及匈奴也沒有任何牽連。西夏王朝統治者定國號為“夏”的初衷,主要是因為“西夏”同曾經的“赫連夏”所佔領的地區相差不多,所以沿用舊名。並沒有什麼本源上的歷史原因。

  • 9 # 山騾

    黃巢起義時,唐王朝請外軍平叛,立功後封王封候賜姓,拓抜思恭率党項騎兵參戰,後封為夏國公賜姓李,和幾千年前夏朝有毛關係?

  • 10 # 秦巴波哥

    首先西夏應該不會認為自己是夏朝後裔。西夏是党項人建立的一個國家。党項是西部羌族的一支是一個遊牧民族。但是西夏的王實可能是融入羌族的鮮卑拓跋部,西夏王室認為自己是大魏皇族拓跋後裔。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夏朝後裔。党項人原本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羌族部落,後來受到吐播的壓迫東遷到西北一帶歸付了唐朝,唐末因為平叛有功,將陝西北部一帶分封給党項人生活,党項首領被封為夏州節度使是隸屬於唐朝的藩鎮。便是後來西夏的前身,五代十國到宋初党項人逐漸獨立建立大夏國。陝北因為匈奴人霍連勃勃讀史記認為匈奴是夏朝後裔,所以建立匈奴人的大夏國,陝北古代稱為夏州。也有可能這個地方古代就是夏朝,比如石茆古城。總之党項人後來居住在夏州就以夏為國號了。所以党項人應該不會認為自己是夏朝後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身上有太多問題了,卻不知悔改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