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戶434603497281
-
2 # 用戶2933137930724247
差錯校驗,差錯校驗是什麼意思 差錯檢驗的原因: 數據在傳輸過程中,會受到來自信道內外的干擾與噪聲,從而產生差錯 差錯檢驗的方法: 通常可以採用抗干擾編碼或糾錯編碼來提高抗干擾能力 使用各種差錯校驗方法來檢測錯誤 常用差錯校驗方法 奇偶校驗 –根據一組二進制位中1和0的個數進行校驗的方法 –又稱為垂直冗餘校驗 –以字符為單位進行校驗 –低7位為信息字符,最高位為校驗位 –奇校驗: 校驗位使字符代碼中的“1”的個數為奇數 例:11010110 –偶校驗 校驗位使字符代碼中的“1”的個數為偶數 例:01010110 方塊校驗 –在奇偶校驗的基礎上,在一批字符之後,增加一個“方塊校驗字符” –使每一縱向位代碼中的“1”的個數為奇數或偶數 循環冗餘校驗 方法: –生成多項式G(x)=(x+1)G1(x) –使用發送數據作一個多項式F(x)的係數 –發送用F(x)/G(x)得到餘數多項式係數(循環冗餘校驗位) –接收端用同樣的方法求得餘數多項式,與傳送的比較,若結果相同,則表示傳輸無誤;否則表示傳輸有誤 例: –盒式磁帶機:CRC-16碼 –軟磁盤機:CRC-CCITT碼 上述兩種碼型可直接用CRC芯片(如MC8503)來實現 差錯控制機制 反饋重發方法 停止等待方式 :傳輸效率低 發送 →等待應答幀 →(傳輸無誤) →繼續發送下一幀 (傳輸有誤) →重新發送錯誤幀 連續工作方式 –拉回式方式: 發現錯誤,回拉到錯誤幀重發 –選擇重發方式 : 發現錯誤,僅重發錯誤幀後繼續發送
回覆列表
常用的差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 冗餘碼:通過向數據中添加冗餘信息來檢測和糾正錯誤。常見的冗餘碼有奇偶校驗碼、循環冗餘校驗碼(CRC)等。
2. 奇偶校驗碼:通過在數據中添加一個附加位,使得數據位和附加位的和為特定的值(如奇數或偶數)來檢測錯誤。
3. 校驗和:將數據分組進行加和運算,將結果作為檢驗值傳輸,並在接收端通過加和計算來檢測錯誤。
4. 海明碼:通過在數據中添加多個校驗位(糾錯碼)來檢測和糾正錯誤。
5. 碼距:通過計算兩個碼字之間的差異來判斷是否存在錯誤。當碼距越大,糾錯能力越強。
6. 重傳機制:在發現錯誤時,將錯誤的數據重新發送,直到接收到正確的數據為止。
7. 錯誤檢測與重傳(ARQ):發送端在發送數據時,會等待接收端的確認信息,如果接收端檢測到錯誤,會發送一個重傳請求給發送端,發送端將在接收到重傳請求後重新發送數據。
8. 前向糾錯碼:在發送端添加冗餘信息,接收端通過檢測和糾正錯誤的方式來恢復原始數據。
以上是常見的差錯控制方法,它們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和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