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京王飛律師

    這是一個極度簡單的問題。也是一個極度複雜的問題。說它簡單,是因為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幼兒園的資金投入產出比不如小學或中學。相比較將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經濟回報率更好。說它複雜,就是在國家財政沒有新的結餘(注意是結餘),那麼這部分財政補貼從哪出。醫療?民生?國防?還是希望沒孩子(孩子不上幼兒園)的增加稅負,支援這部分有孩子要上幼兒園的。在各種立場上就會產生很多的反對意見。比如幼兒的自由天性;早期教育父母的重要性;幼兒“教育”非“教育”等等等等。每一個立場又可以展開更多的討論。幼兒園能不能納入義務教育可能需要更樸實的討論。比如義務教育的園費應該很低,比如小學等。但幼兒園有小學不同的地方是多數要管1~3頓飯(有的還有午點),這個是另外收費還是包含在義務教育費用中?包含缺乏合理性,變成社會撫育幼兒;不包括這個那餐標一定會被詬病(有的認為低了,有的認為貴了)。幼兒園義務教育化,幼教老師是否有編制。在小政府的整體趨勢下,事業編逐步取消下是否妥當。即使只有園長事業編,那也是了不得的一個數字。政府資金支援是地方財政還是中央財政。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差異如何平衡?戶籍跟幼兒園的掛鉤狀態如何解決?非戶籍佔用當地資金是否合理………問題太多了。改革的難度也就在這裡。一個社會如果只提出問題,而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這個社會只能墮落下去,只能停滯發展。

  • 2 # 小新幼稚園

    在每年的九月,都能看到一幫媽媽眉開眼笑或拉著或拽著自己愁眉苦臉的寶寶,喜笑顏開往幼兒園方向前進,媽媽們長出了一口氣:終於不用擔心家裡雞飛狗跳了。

    3歲是一個節點,幼兒的心理成熟度都不太一樣了,可以上幼兒園去了——不僅因為要學知識,更主要是要學社交能力、學一些社會執行的規則。

    在學校,會有各種各樣不同性格的孩子。只有在相處中,才能學會怎樣交朋友;交往中遇到矛盾怎麼處理;遇到不順心的事怎麼疏解情緒。

    在家,環境太單一,永遠都碰不到那些意想不到的人和事。這些人際能力,遲早要學,早不學以後恐怕會更痛苦。

    所以要學會人際交往社會規則,就該進幼兒園。老師教孩子各種知識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將作為一有社會屬性的人,開始接觸社會,學會人際交往。

    寶寶問“為什麼上幼兒園”是怎麼回答?

    這個問題極考驗家長,重點是如何讓寶寶心甘情願地去幼兒園。

    1、“因為你三歲了,不再是一歲兩歲的小寶寶了,你長大了”

    從寶寶會說話開始,就盼望著長大,企圖做一些超出年齡的事情。認為長大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兒,一句“長大了”會對寶寶產生一種良性刺激。

    2、“因為寶寶特別優秀,只有優秀的寶寶才能上幼兒園”

    寶寶年紀小,喜歡得到誇獎、肯定,“優秀”滿足了寶寶小小的成就感,有一種與眾不同,還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3、“所有寶寶都要上幼兒園,寶寶早點去,媽媽才能早點接你回來”

    有些寶寶不願意去幼兒園不是出於疑惑,而是不想跟媽媽分開,這時候再用激勵或誇獎的方法迴應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應該乾脆利落告訴寶寶幼兒園是必須去的,寶寶早點去媽媽還能早點接你回來,軟硬兼施,寶寶為了早點回家見到媽媽,自然同意早早去幼兒園了。

    一、教會孩子適應環境

    不要以為,適應環境只是對大人而言,其實小孩子也是一樣的。幼兒園就是一個小社會,孩子會體驗到和家裡完全不同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建立“個體”和“集體”的概念,體會到“自我”與“環境”的聯絡。

    二、教會孩子共同生活

    幼兒園的主要挑戰是教會這些完全以自己為中心的孩子向別人敞開大門,讓他們學會與別人相處。孩子慢慢知道,他不是生活在自己的個人世界中,而是生活在一個集體的內部;在集體中,大家相互尊重,學會給予和獲得。

    三、教會孩子獨立生活

    幼兒園幫助孩子在自主的道路上緩緩前進,這是激發孩子學習願望的必經之路。事實上,如果孩子太依賴別人,就不能產生激發他去開拓生活的小小動力。

    四、教會孩子養成學習好習慣

    3-6歲,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最佳時間,幼兒園會有針對性地去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並且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傾聽的習慣,這些習慣是孩子未來學習的最佳助力。

    五、教會孩子動作發展

    學齡前孩子,運動是最為不可缺少的。因此,幼兒園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圍繞著孩子身體健康而組織的活動。在這些“動”的過程中,孩子的平衡力、耐力、身體素質得到了額提高。

    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會和很多同齡小朋友一起生活和學習,難免會出現爭端,這是讓孩子學會處理社交問題的最佳時機,老師會引導他們用正確的方式處理,幫助孩子能夠正確解決和他人的衝突。進而學會怎麼和別的小朋友交往,怎麼保持友誼。

    七、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

    幼兒園裡的活動一般分為:運動、遊戲、學習、生活四大板塊,老師會用動靜交替的模式安排好孩子們在園裡的作息時間,並根據夏令時間和冬令時間做出輕微的調整。所以,孩子們幼兒園的生活是相當有規律的,按時吃飯、按時學習,這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也非常有好處。

    八、學習禮貌待人

    在幼兒園裡,禮貌教育並不是課堂上的形式主義,而是滲透在孩子們一日生活中的。不僅孩子們遇到老師和保育員都要主動問好,老師們也會互相打招呼,通過身傳言教,給孩子們一個良好的禮貌學習環境。

    九、學習保護自己

    生活中有很多不安全隱患和不安全因素,老師會用媒體等新穎的教學手段讓孩子們尋找並瞭解周圍的危險物品,以及遇到危險時如何求助、躲避,讓孩子們積累一定的自我保護方法,例如:知道運動時怎麼避開、遇到陌生人的時候怎麼應對……等等。

    十、教會孩子樂觀向上

    樂觀向上,是一個人生態度。並不是說,人生態度只是對大人而言的,小孩子也一樣面臨人生態度的確定。在幼兒園裡難免要遇到一些比賽或競爭,會有輸有贏。在幼兒園裡難免要遇到一些比賽或競爭,會有輸有贏。所以,樂觀對待成與敗,永葆積極向上的品質是決不能忽視的。

  • 3 # 飛鳥留痕2O16

    本人認為,當下國家並沒把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最大原因是經費問題。

    幼兒教育以小班,中班,大班為分期,一共得把原先的九年制義務教育改為十二年了。

    如果條件成熟,加上高中三年,中國的義務教育就得十五年了。

    三年的幼兒教育如果劃為義務教育範疇,想想,政府的壓力何其巨大。

    這首先得建多少所幼兒園,得增添多少名有編制的幼兒園教師?

    從全國範圍來說,這絕對是一筆天文數字。

    可以這樣說,當前的國家財政狀況是無力做到的。

    特別是義務階段的教育支出,主要由當地財政支付,這對經濟落後地區來說,在當前是難以想象的。

    有人會說,這得由國家支付,其實國家本身沒錢,國家的每一個銅板都得由民眾創造。

    羊毛出在羊身上,既然最終負擔還得由民眾自已承擔,又何必在此條件尚未成熟的情況,匆忙出臺此項政策呢?

    所以,當前秉承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由幼兒家長支付費用,還是公平合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而吵架或者打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