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句的方法:
基本方法:讀全文,通文意,確定文體。
1、敘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節;若有人物對話,就要弄清誰跟誰對話,講的什麼話。
2、說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講了哪些問題,表明了怎樣的觀點.
示例一:有 老 姥 於 路 遇 劫/喝 賊 /路 人為 逐 擒 之/ 賊 反 誣 路 人
一:找名詞(或代詞),標主賓,定句讀。
1、名詞或代詞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時往往用全稱,以後再出現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陳涉世家》中,“吳廣素愛人,……廣故數言欲亡”,有時還會承前省略主語。
常用名詞和代詞:
名詞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 器物名、動物名、植物名、時間
代詞有:吾、餘、予(表示“我”) 予、爾、汝(女) 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 (表示“他”、他們)
例:王 恭 從 會 稽 還 王 大 看 之 見 其 做 六 尺 簟
(找出句中幾個名詞、代詞,句子基本就斷開了。)
王 恭 從 會 稽 還/ 王 大 看 之 /見 其 做 六 尺 簟
例:1、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2、少頃/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3、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二:看虛詞,找位置 ,定句讀
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誌。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後,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
常用虛詞:
1、句首發語詞:夫、蓋、至若、若夫等常用於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2、句中關聯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於、已而、于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3、句尾語氣詞:也、矣、焉、耳等經常用於陳述句末尾;耶、與(歟)、邪(耶)等經常用於疑問句末尾;哉、夫等經常用於感嘆句末尾。它們的後面一般要斷開。
4、疑問語氣詞:何、胡、安、奚、焉、孰等詞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
5、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少頃”“未幾”“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可以斷句。
例:豈 欲 卿 治 經 為 博 士 邪 /但當 涉 獵 /見 往 事 耳 /卿 言 多 務/孰 若 孤 ——《孫權勸學》
(教師指導:找出虛詞,就基本可以斷句了)
例:曰/ 我 本 謂 卿 多/ 故 求 耳/ 對 曰/丈 人 不 悉 恭 /恭 作 人 無 長 物
老師支招三:看對話,找標誌,定句讀
對話標誌的詞語,如:曰、雲、言,在它們的後面一般都要斷開。
曰/ 苟 富 貴 /無 相 忘/ 傭 者 笑而 應 曰 /若 為 傭 耕 何 富 貴也 /陳 涉 太 息 曰/ 嗟 乎/ 燕 雀安 知 鴻 鵠 之 志 哉
(找到人物對話的標誌,可以斷句)
示例四:
1、曾 不 能 損 魁 父 之 丘 /如 太 行 王 屋 何/ 且 焉 置土 石
2、陳 勝 者 /陽 城 人 也
陰影部分的字是什麼詞:“如……何”是反問句式, “……者……也”是判斷句式
四:看語法,找句式,定句讀。
常用典型句式有:
判斷句式:“…者…也”,
反問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安…哉(也)、孰與……乎、豈…哉、奈何……乎等。
固定結構:如…何,奈…何,若…何,得無…乎,無乃…乎,況…乎,何以…為,與其……孰若……。
例: 我 鴨 也 /殺 而 食 之/ 乃 其 分 /奈何 加 我 以 抵 擲之 苦 乎——《買鴨捉兔》
(找出語氣詞、代詞、反問句式即可)
示例五:
1、子 又 生 孫/ 孫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有 有 孫
2、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開/ 雲 歸 而 巖 穴 暝
3、向 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為 宮 室 之 美 為 之 /向 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為 妻 妾 之 奉 為 之/ 向 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為 所 識 窮 乏 者 得 我 而 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謂 失 其 本 心
(以上句子的同之處:運用了修辭。分別運用哪種修辭?答:1、頂針、2、對偶、3、排比)
五:明修辭,定句讀。
排比、對偶、頂真、反復是文言文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這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我們斷句提供了方便。
斷句的方法:
基本方法:讀全文,通文意,確定文體。
1、敘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節;若有人物對話,就要弄清誰跟誰對話,講的什麼話。
2、說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講了哪些問題,表明了怎樣的觀點.
示例一:有 老 姥 於 路 遇 劫/喝 賊 /路 人為 逐 擒 之/ 賊 反 誣 路 人
一:找名詞(或代詞),標主賓,定句讀。
1、名詞或代詞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時往往用全稱,以後再出現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陳涉世家》中,“吳廣素愛人,……廣故數言欲亡”,有時還會承前省略主語。
常用名詞和代詞:
名詞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 器物名、動物名、植物名、時間
代詞有:吾、餘、予(表示“我”) 予、爾、汝(女) 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 (表示“他”、他們)
例:王 恭 從 會 稽 還 王 大 看 之 見 其 做 六 尺 簟
(找出句中幾個名詞、代詞,句子基本就斷開了。)
王 恭 從 會 稽 還/ 王 大 看 之 /見 其 做 六 尺 簟
例:1、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2、少頃/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3、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二:看虛詞,找位置 ,定句讀
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誌。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後,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
常用虛詞:
1、句首發語詞:夫、蓋、至若、若夫等常用於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2、句中關聯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於、已而、于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3、句尾語氣詞:也、矣、焉、耳等經常用於陳述句末尾;耶、與(歟)、邪(耶)等經常用於疑問句末尾;哉、夫等經常用於感嘆句末尾。它們的後面一般要斷開。
4、疑問語氣詞:何、胡、安、奚、焉、孰等詞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
5、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少頃”“未幾”“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可以斷句。
例:豈 欲 卿 治 經 為 博 士 邪 /但當 涉 獵 /見 往 事 耳 /卿 言 多 務/孰 若 孤 ——《孫權勸學》
(教師指導:找出虛詞,就基本可以斷句了)
例:曰/ 我 本 謂 卿 多/ 故 求 耳/ 對 曰/丈 人 不 悉 恭 /恭 作 人 無 長 物
老師支招三:看對話,找標誌,定句讀
對話標誌的詞語,如:曰、雲、言,在它們的後面一般都要斷開。
曰/ 苟 富 貴 /無 相 忘/ 傭 者 笑而 應 曰 /若 為 傭 耕 何 富 貴也 /陳 涉 太 息 曰/ 嗟 乎/ 燕 雀安 知 鴻 鵠 之 志 哉
(找到人物對話的標誌,可以斷句)
示例四:
1、曾 不 能 損 魁 父 之 丘 /如 太 行 王 屋 何/ 且 焉 置土 石
2、陳 勝 者 /陽 城 人 也
陰影部分的字是什麼詞:“如……何”是反問句式, “……者……也”是判斷句式
四:看語法,找句式,定句讀。
常用典型句式有:
判斷句式:“…者…也”,
反問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安…哉(也)、孰與……乎、豈…哉、奈何……乎等。
固定結構:如…何,奈…何,若…何,得無…乎,無乃…乎,況…乎,何以…為,與其……孰若……。
例: 我 鴨 也 /殺 而 食 之/ 乃 其 分 /奈何 加 我 以 抵 擲之 苦 乎——《買鴨捉兔》
(找出語氣詞、代詞、反問句式即可)
示例五:
1、子 又 生 孫/ 孫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有 有 孫
2、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開/ 雲 歸 而 巖 穴 暝
3、向 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為 宮 室 之 美 為 之 /向 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為 妻 妾 之 奉 為 之/ 向 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為 所 識 窮 乏 者 得 我 而 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謂 失 其 本 心
(以上句子的同之處:運用了修辭。分別運用哪種修辭?答:1、頂針、2、對偶、3、排比)
五:明修辭,定句讀。
排比、對偶、頂真、反復是文言文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這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我們斷句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