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日本的基尼係數可以說是很低了,為什麼呢?

38
回覆列表
  • 1 # 大方妹幾

    為什麼日本的貧富差距會這麼小?在許多中國人的印象中,日本社會的貧富差距較小,大概和北歐國家差不多,比美國則要小得多。這主要是受一些專家、學者和媒體片面宣傳的影響。日本社會早就不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個收入分配較為均等的社會了。

    據報道,貧富差距、階層固化等問題,最近在日本社會引起了大討論,平時不太引人注意的垃圾,都成為媒體關注的物件。有日本媒體刊文稱,“只要看看垃圾,就可以知道日本的富人與平民已經是兩種人!”

    根據厚生勞動省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2015年,低於貧困線的家庭,佔日本全體的15.6%,在發達國家當中屬於落後水平。在G7成員國中,日本只比美國的16.8%稍好,是倒數第二。在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成員國當中,單親家庭的貧困比率是倒數第一。

    1960~1970年,日本政府在社保、醫療和教育等領域都加大了投資和制度建設力度,政府的社會保障支出平均每年增長18%。基尼係數持續下降,從0.4下降到了0.256。上世紀七十年代,日本自認為“中產”人數達到了90%左右,形成了“一億國民皆中產”的平等社會。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於新自由主義的影響,公營企業被私有化,政府社會保障支出預算被大幅削減,收入和財富分配變得越來越不平等,中產階層日益縮小。

  • 2 # 創業集結號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如果你這幾年生活在日本,尤其還對日本經濟感興趣的話,應該經常能聽到一個詞叫「格差社會」,也就是「貧富分化的社會」。我有個日本同學的碩士論文寫的就是這個,上SEMINAR的時候我們也曾和教授專門討論過,我當時就意識到一個問題,為什麼世界各國的人(包括來日本讀經濟之前的我)印象中的日本都是一個貧富差距很小的社會,而日本人自己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差距在不斷拉大,尤其是年輕人說到這個問題簡直渾身散發著一股怨念,所以我特地去看了下厚生勞動省的調查資料。

    評論裡有人質疑老年人福利拿得多不是天經地義的嗎?稍微補充兩句,首先,再分配理論上應該是高收入的人繳稅來補貼所有弱勢群體,但現在收入很低的年輕人(尤其是非正社員,在中小企業和首都圈以外的地方企業工作的那群人)並沒有被照顧到。日本的社會輿論不支援開除老員工,企業效益又不好,所以只能大量錄用非正社員,倒黴的又㕛叒叕是年輕人,進一步激化了矛盾。之前有過一個新聞,是一個30多歲的人因為找不到工作也沒有任何救濟可以拿,餓死在公寓裡,死者皮包骨頭,口袋裡只剩幾顆糖果。第二,仔細看上面的資料,難道不覺得老年人拿到的再分配有點高過頭了嗎?而且他們還辣麼長壽,不知道要拿到猴年馬月,日本財政支出裡最要命的就是這一塊了。

    因為原始資料太龐大,我是下載之後做的整理,整理完才發現一不小心看了單身世帶的資料,還有個二人以上的資料和這個不一樣。不高興整理了,大致來說要比上面這張表的數字好看,但全國依舊有30%的人是0存款,20-30歲之間的存款中位數依舊是0,30-40歲的存款中位數是167萬日元(10萬多人民幣),40-50歲的存款中位數是200萬日元(13萬多人民幣),總體存款中位數和平均數的差別也非常明顯。

    這幾年安倍經濟學搞下來,投資拉不動,消費也低迷,肥水都流到了大手企業和富人手裡,而中小企業則在苦苦掙扎,正社員和派遣/計時工之間更是有著天壤之別。所以日本的貧富差距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小,而且在朝著不好的一面發展

  • 3 # 晴月浩新雪

    基尼係數與福利水平等(社會財富二次分配的力度)正相關。這一點不難理解,二次分配的調節力度越高比重越大,財富就越趨於平均化,基尼係數自然更好看。

    福利水平與就業意願負相關。這一點也不難理解,高福利國家的社會人可以籍由其公民身份獲得良好生活保障,由於高力度的二次分配的存在,一個人工作與否或者工作好壞的差異對其生活質量提高影響有限,那麼他工作好壞乃至工作與否的意願就不會特別強烈。

    就業意願與生產經濟發展活躍度正相關。一個就業意願高且就業機會充分的國家,生產和經濟發展的資源充足,自然發展機會更多更有活力。

    歷史上看凡出現過經濟高增長、存在重大經濟發展機會的國家,同期基尼係數都是趨於惡化的。所以,基尼係數最大的影響是社會穩定,在社會穩定的前提下,不必追求平均主義。

    其實另外幾個資料也很重要。比如階層固化程度,所謂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一個非常活躍的經濟體和穩定的社會,都要求階層不能高度固化,總統的兒子繼續做總統,富翁的兒子繼續做富翁,這是不行的。所以,應該用遺產稅代替現在的所得稅(人頭稅),避免階層固化。

    再比如就業人口比例也非常重要。就業人口應該以社保參保人數來統計,要強制和鼓勵勞動者參與社保,不能用gdp一概而論。只有充分就業並享受社保的人比例足夠高,社會才可能是穩定的,經濟也才可能有機會騰飛。

    最後就是各地的中位數個人年收入。中國陸地面積大,地區經濟發展條件有差異,所以關注全國平均並不具參考意義,也許北上廣已經奔著紐約東京去了,甘肅還在肯亞呢。更應關注地區差異和勞動者的中位數收入。

  • 4 # 人生無常D

    2.經濟發達,高科技行業多,國民素質普遍較高,有比較高的收入做保障

    3.社會保障做的好

  • 5 # 碧藍航線不出超級有

    其實日本的貧富差距並不小,房貸車貸的壓力也很大。提問者之所以會覺得日本貧富差距很小是因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太大了

  • 6 # 使用者51900220651

    我始終有一種觀點,工業化國家的老百姓為什麼喜歡大選?因為大選可以讓老百姓富起來,參加競選的人,他們提出的條件,首先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保證實現。中國的皇帝李世民對這方面很是精通,他把國家好人民比喻是魚水關係,把人民比成是水,他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真正的關心人民,皇帝的寶座才能坐的穩。外中國人同樣有李世民的觀點,只要對老百姓承諾競選總統後一定提高生活水平,擁護的人一定多,選票也一定的多。而且他們真正的當了總統後也一定的積極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及福利待遇。因此,工業化國家人民的收入和福利待遇高是有一定原因的,也是老百姓為什麼歡迎大選的主要原因。特朗普這次競選成功,就是減稅,提高就業率,提高生活水平。

  • 7 # 勇敢的心6160476

    發達國家都是通過高稅收來調節貧富差距,因此低收入者也能獲得生活保障,甚至是免費醫療。我們國家的現行體制造成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富人還要偷稅漏稅,一點天理也沒有。

  • 8 # 珠江浪潮

    神道教才是日本的文化主脈。2000年曆史的政教合一的天皇體制塑造了日本人特有的狹隘心理和排他意識。這才是日本文化及其政治制度的根本。所以日本文化的低劣特殊性和天皇體制的僵化性特徵就在各個方面表現出來了。社會文化狹隘,排他,偽善,裝逼,講假話,做假貨,無恥,攪混水等現象司空見慣。長期天皇體制之下階級固化非常嚴重,皇族華族,財閥貴族,商業世家,城市市民,千年世襲地主,農民佃戶等等階級。由於日本一直沒有發生革命,沒有改朝換代,通婚主要在同階級中進行,以致階級板塊固化。底層人民不關心政治,不討論政治已經是共識。所以從政的大部分政客是世襲政客家族和財閥貴族。

  • 9 # 魯卡爾

    咱沒去過日本,就不會看日本。僅憑看媒體新聞在腦中拆射點影相,凡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已發展到這個制度的晚期了,他′的殘酷性,卑鄙牲,齷齪性,不要臉性都沉落到最沒勁了,他知適道如果再不對普通老百姓好點就會引起社會大振盪,窮人起來鬧革命,政權不穩,尤其是′中日建交後,沒少沾了中國的光。安倍這小子很會來事,幹了兩界不下臺,沒少給了弱勢群體的好處,所以貧富差距比咱小。

  • 10 # 瑩火蟲B

    如說貧富差距最小的,應屬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最高最低不超20倍。家中財產(可見產)也不可能有現在日夲低層與高層比例。

    題主如要攻擊現狀,也不必拿日夲作例!你說的差距小,請舉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打著感情的幌子,總給你帶來負面情緒的人你該怎樣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