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根樹花正孤
-
2 # 歷史紫陌閣
首先糾正一下秦孝文王嬴柱只是君主,是戰國時期諸侯國秦國的國君,那會還沒有皇帝的稱號。之後到了孫子秦王政的時候才有了皇帝的稱號。因秦始皇一統六國,開疆拓土,建立多民族、大一統的國家——秦朝。
秦朝的建立也結束了自春秋戰國幾百年以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加上秦始皇做的一些其它功績等原因,秦王政自我感覺功過三皇五帝,為此而建立了“皇帝”稱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而秦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那麼秦始皇的爺爺秦孝文王嬴柱那會還沒有皇帝一說,秦始皇的爺爺嬴柱只有受封的安國君(嬴柱父親秦昭襄王嬴稷封)稱號。
我們看到一個國君上位三天就駕崩了,就會感覺這死的有點不對勁,會猜想是被人刺殺了,還是給下藥了,或者是亡國君死了等等情況,而有這樣的猜想也很正常,做國君在位期間三天就駕崩了卻是很蹊蹺。
就比如北魏時期的“元姑娘”,是北魏第九位皇帝孝明帝元詡的唯一女兒,本是女兒身,卻被掌握實權的祖母胡太后謊稱“皇子”,擁立為帝。在位時間一天不到就被廢除了,雖然“元姑娘”女皇帝的身份在後世存在爭議,但是不論如何“元氏元姑娘確實是第一個登上帝位的女性”,雖然不被承認,但確有發生。元姑娘在位不到一天,我們也會深感好奇。那麼秦孝文王嬴柱為什麼做了三天國君就死了呢?
秦孝文王嬴柱在位短的原因主要還是和他父親秦昭襄王嬴稷有關係,秦昭襄王嬴稷是秦國第三十五君主(秦諸侯國第三十位君主),嬴稷從公元前306年繼位秦國君主,此時嬴稷19歲,繼位後一下子做了幾十年的君主,在公元前251年駕崩後由次子嬴柱繼位,嬴稷駕崩時終年75歲,在位時間長達56年,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此時大家可能也想到是什麼原因了。
秦孝文王嬴柱的父親秦昭襄王嬴稷在位時間有點長,導致嬴柱繼位的時候按當時年齡環境來說已經步入老年了。嬴柱是公元前303年出生,繼位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而根據史料記載春秋戰國時候,人們的平均壽命只有31歲左右,平均年齡不是說當時的人們只能活到那會,而是由於戰國時期,戰亂不斷造成的災荒、飢餓等情況,加上醫療水平有限,導致當時人均壽命比較短,而秦孝文王是53歲駕崩的,在當時年齡也不算短了。
嬴柱本來也是嬴稷的次子,按照當時嫡子繼承製度來說嬴柱是無法繼承王位的,本來是哥哥贏倬是太子,按正常情況應該是嬴柱的哥哥贏倬繼承王位的,加上贏倬之前已經被立為太子,但是奈何兄弟兩人的父親身體倍棒,太子贏倬在太子之位的時候就已經去世,此時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兩兄弟的父親嬴稷此時59歲,在位已經四十年,在兩年後嬴柱開始登場,被立為太子,此時嬴柱36歲,被立為太子本來是一件高興的事情,而父親嬴稷也已年老,嬴柱這一等就等了十五年,父親秦昭襄王又做了15年的秦國君主,在公元251年撒手人間。
太子嬴柱開始繼位,史稱“秦孝文王”,此時嬴柱已是老年之態52歲了,但是距離正式繼位有一個守喪期,嬴柱只有守喪期借宿以後才能正式繼位。守孝的意思就是尊親去世之後,在服滿以前居住在家,停止娛樂和交際,表示哀悼。以示哀思,稱為“守孝”,孝期從下葬時算起,少則戴孝36天,多則3年。
古代君王去世後,新君繼位要改元。從先君去世到第二年正月改元之間,這個時期是守孝期,而嬴柱在父親嬴稷死後不能直接繼位,需要守孝期結束後才能正式繼位。在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元年)十月己亥日,秦孝文王服喪期滿,正式即位。好不容易終於登上了王位,但是僅僅在位了三天就去世,屁股還沒坐熱就駕崩了,為此也成為秦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國君。
那麼秦孝文王是怎麼死的呢?根據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簡《編年紀》記載:
“五十六年,後九月,昭死。”“孝文王元年,立即死。”
根據專家解讀,在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後九月,秦昭襄王病死去世,在秦孝文王元年,秦孝文王正式即位後就病死。但是關於秦孝文王的死因有多個說法,紫陌認為病死也是很很正常的,本來嬴柱的父親秦昭襄王在位時間也是挺長了,都把嫡長子太子給熬死了,兩年後嬴柱被立為太子,這太子一坐就是十五年,嬴柱都五十多歲了還在做太子,想想嬴柱都很難,紫陌估計嬴柱在當太子幾年之後生活過得都開始壓抑了,最終在正式繼位國君後按照當時來說已經年長了,加上長期的壓抑等原因,導致嬴柱在正式繼位三天後就病故了。
其它說法就是嬴柱縱慾過度、興奮多度,還有呂不韋謀殺。首先說到縱慾過度,因為秦孝文王嬴柱都二十多個兒子,並且這只是兒子,幾乎不可能是一個女兒也沒有吧,說出去也很難讓人相信,加上女兒,嬴柱的子女可見不少,讓人認為嬴柱是縱慾過度,但是古代君主、帝王,很少有妻妾少的,長壽的君主也很多,並且嬴柱在位期間也是挺有作為的,比如大赦罪人、善待先王功臣,優待宗族親屬等等,加上嬴柱死後的諡號“孝文王”,這個諡號是褒義的,可以看出嬴柱也是有作為的君主,只不過上位太遲,在位太短,而縱慾過度導致死亡有點站不住腳。
興奮過度的說法是認為嬴柱當了十幾年的太子終於可以當上君主了,而興奮過度死亡,這點就更說不過去了,父親嬴稷的子女情況和嬴柱大有不同,父親嬴稷只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而長子贏倬之前已經去世了,而嬴柱當上太子之後,只要不作,正常情況來說只要不死,嬴柱幾乎可以確定能當上國君的,而且嬴柱是在在正式繼位後三天死了,而嬴柱在服孝期的時候也是君主了,只不過是在服孝期滿後才正式繼位,那麼之前怎麼沒有興奮過度而亡呢?或者在正式繼位當天呢?顯然更是說不過去,比縱慾多度好不靠譜。
還有就是被呂不韋謀殺了,呂不韋相信大家就很是熟悉了,秦王政年幼時的權臣,權利盛極一時,之後在秦王政親政後將其流放。那麼為什麼會有嬴柱被呂不韋謀殺這種說法呢?因為嬴柱的下一位君主是嬴異人,也就是秦王政的父親。從前文也得到資訊嬴柱的兒子有二十多個,而贏異人和母親夏姬不受父親嬴柱喜愛,於是嬴異人被往趙國邯鄲作為質子。加上當時秦、趙兩國關係不好,導致嬴異人的在趙國的處境很是艱難,之後呂不韋知道了嬴異人的情況,呂不韋認為嬴異人“奇貨可居”,是個能投資有大回報的人,就結交嬴異人,有意讓嬴異人回到秦國做國君,兩人一拍即合。
呂不韋對嬴異人更是大力支援,之後嬴異人在呂不韋支援下得到了華陽夫人(秦孝文王嬴柱的王后,深受嬴柱的寵愛)幫助,之後華陽夫人就開始吹嬴柱的耳邊風,最終決定立嬴異人為繼承人,而嬴異人也認華陽夫人為“乾媽”,嬴異人改名子楚,然後就有了呂不韋謀殺嬴柱的說法,怕嬴柱也在位時間長,導致嬴異人無法繼位,或者等的時間太長,自己無法有回報,從嬴異人在成為秦國君主就將呂不韋任命為相邦(戰國時百官中最高者),封文信侯。
紫陌認為這個說法也站不住腳,在嬴異人沒有成為君主的時候,呂不韋只是個商人,見國君都不容易還談什麼謀殺,要是謀殺最終被抓住也是難逃一死,而這樣的情況顯然不是呂不韋想要的,自己要是死了,對嬴異人的投資的回報就沒有了,而嬴異人此時還年輕,才31歲,而嬴柱是在正式繼位三天後死的,就算謀殺也得要做準備吧,三天有點操之過急了,呂不韋謀殺秦孝文王嬴柱的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紫陌還是比較認可嬴柱是死於年老病故。
-
3 # 水一白聊歷史
按照史書的說法,秦孝文王是病死的,不過,由於他死的那個時間點,也沒有長期臥床之類的介紹,他的死還是有不少猜疑的。
孝文王是昭襄王的兒子、宣太后的孫子,當初宣太后把持大權,昭襄王費了挺大的勁才把權力從母親手裡拿回來,而他和他的母親一樣,都是古代長壽的代表,等到昭襄王死的時候,孝文王已經51歲了,再加上為其父服喪,等到他真正即位的時候,已經52歲了。在古代來說,這個年紀病逝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只可惜,他僅僅才即王位三天,就死了,所以搞出了不少猜疑之聲1、呂不韋害死說
呂不韋,當初在趙國發現子楚,也就是孝文的兒子、後來的繼承人莊襄王,費盡千辛萬苦把他弄到秦國,並捧為了繼承人,也真是煞費苦心了。所以,有一種說法是,呂不韋不想繼續等了,便暗中下手把孝文王害死了。
2、情緒波動過大
這個說法主要來源於孝文王的精神層面。他本來的身體就不比他老爸昭襄王好,自認為活不過自己的父親,會跟已故的悼太子一樣白白當了一回繼承人。卻沒想到,最終還是他“更勝一籌”,堅持到了最後,所以興奮異常,服喪期間也是天天想著繼承一事,所以等到真正即位了,卻因興奮過度直接就掛了。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孝文王縱慾過度而死,理由是他有二十幾個兒子,不過相對來說,這一說法不是很靠譜,畢竟孝文王他老人家也活了五十多了,也不用管什麼政事,天天在宮裡呆著,有二十幾個兒子也不算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吧。
相對來說,水一白個人觀點還是更傾於孝文王“身體欠佳,加上情緒波動,即位三天後便死了”這一說法。
-
4 # 大國布衣
秦孝文王,贏姓趙氏,名柱,他是秦趙襄王的次子,受封為安國君,祖母就是著名的宣太后羋月。秦孝文王本與王位無緣,因為他的哥哥嬴倬很早就被父王立為太子,只是可惜的是太子嬴倬沒能等到接班的那一天,就於秦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年)去世了(史稱他為趙悼太子),這樣作為秦昭襄王次子的安國君趙柱,便在兩年後被立為太子。
雖然被確立為太子,但安國君趙柱又多等了十四年,即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那一年,才順利接位,是為秦孝文王,而此時他也已經五十二歲了,當了十幾年的太子才總算送走了在位時間長達五十六年的父王,而秦昭襄王也以七十五歲的高齡成為秦國最長壽的王。公元前250年十月已亥日,服喪期滿的秦孝文王正式即位,但他在位時間只有短短三天便猝然去世,終年五十三歲,創下了秦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君主的記錄。
由於去世的很匆忙,去世前毫無徵兆,千百年來關於秦昭襄王的死因也成了謎,由此也出現了不少後人對於他死因的猜測:
壽終正寢說:秦孝文王去世的時候已經53歲,這在壽命普遍不高的戰國時期已屬高齡,秦昭襄王本來就很好色,在太子位十四年縱慾無度,加上為秦昭襄王守孝服喪一年,身體機能衰竭,是正常的老死。
縱慾過度說:秦孝文王還在潛邸當他的安國君的時候,便毫無節制的縱慾狂歡,光兒子就有二十多個,因為縱慾過度而突然去世也不是沒有可能。
呂不韋謀害說:呂不韋為了讓自己培養的異人(子楚)能儘早即位,在秦孝文王服喪期滿後派人用毒藥毒死了秦孝文王。
興奮致死說:安國君被立為太子的時候已經三十八歲,由於秦昭襄王在位時間長達五十六年,他整整做了十四年的太子才熬到繼位的這一天,突然間自己成為王了,終於不再是太子了,秦孝文因此因為過度興奮而導致猝死(多是心臟原因)。
不管是何種原因而死,秦孝文王在位只有短短的三天已經是創下了秦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君主的紀錄,他死後,兒子子楚在呂不韋的扶持下繼位,是為秦莊襄王,但秦莊襄王同樣在位時間很短,只做了三年的王便去世,兒子嬴政繼位後,用了十年時間掃平六國,完成了統一。
-
5 # 行盡深山又是山
秦昭襄王五十年,魏信陵君竊符救趙,幫主戰國擊退了當時強大的秦國,秦太子趙柱之子趙異人在趙國做了人質,後來呂不韋奇貨可居,出資救了異人,後來很快輔佐其成為莊襄王,那麼,這個很快,到底是快到什麼程度呢?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薨,趙柱即位,《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褒厚親戚,弛苑囿.,孝文王除喪,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莊襄王立。”從字面上理解這段話,似乎孝文王就做了三天的國君就死掉了,但這裡卻存在好幾個問題。
首先是服喪,按照儒家的喪禮節規定是三年,即孝文王應該為昭襄王服三年之喪,但是三年喪制並沒有普遍的遵行。秦國向來蔑視儒家,所以更加不可能服喪三年,但爹死了也不可能不服喪,所以孝文王以變通的方法降低了服喪的等級。
清代學者樑玉繩曾指出:古代太子即位有四套儀式,先王死則正嗣子之位;即殯正繼體之位;逾年正改元之位;三年正踐祚之位。他認為“子孝文王立著”是正嗣子之位;“孝文王元年”著,是正改元之位;“孝文王除喪,十月己亥即位”者,是正踐祚之位。
孝文王省略了即殯正繼體之禮。三年至喪廢,所以孝文王期年便除喪。因此,他認為“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這個秋,是指當年的九月,而“十月己亥即位”,這個乙亥是第二年的十月,這就是說孝文王實際上在位一年,這是以史來證當時禮法得出的結論。
然而,《史記》上並沒有記載孝文王服的是“期年之喪”(服一年),而且即有期年之喪,除喪後的“十月己亥即位”就應該是孝文王二年,但是書上並沒有這個年號,這又應該怎麼解釋呢?
所以又有了第二種說法,也就是,秦用建亥月為歲收,孝文王元年應該有十月,除喪後又寫了即位於十月,分明已經超過了兩年,所以莊襄王元年壬子即原孝文王二年,但秦之臣子以孝文王即位三日,不仍為之二年,遂改為莊襄王元年。這就是孝文王在位二年說。
到了司馬光作《資治通鑑》時,在記時記年上,更正了《史記》的不少錯誤,為了避免混亂,《資治通鑑》關於孝文王作了如下記載:“孝文王元年(辛亥)冬,十月,己亥,王即位,三日薨,子楚立,是為莊襄王。”這裡就十分清晰地說明了孝文王在位三日即薨。早於《史記》的秦簡出土,《編年紀》中有“五十六年,後九月,昭死,”和孝文王元年,立即死“的記載。兩份史料相結合,以十月為歲首的秦國,昭襄王死於九月,十月改元,當月孝文王就死了,所以孝文王在位三日應該是可信的。
那麼,孝文王為什麼在位三日就死了呢?
秦孝文王的死後世爭議很大,他53歲即位,在當時已經算是高齡,而他在做太子的時候縱慾過度,呂不韋就曾提到莊襄王有二十多個兄弟,這還只是他兒子的數量,他的女兒沒有統計在內,證明他的妻妾很多。
同時,孝文王可能精神狀態也不太好,。秦昭襄王即位後,立長子(悼太子)為太子,而孝文王是次子,本來與寶座無緣,後來悼太子在昭襄王四十年先死 了,他才被立為太子。而晚年的昭襄王猜疑心特別重,白起不也都被賜死了麼,所以孝文王活得提心吊膽,情緒壓抑,即位後一招爆發,最後暴斃.........
最後還有一種說法,是呂不韋為了更快收回投資成本,享受豐厚利潤,在孝文王服喪即位後,毒死了孝文王。
不過無論是那種說法,其實都沒有相關史料作為直接證據,是故,孝文王之死,現在已經很難弄清楚了。
-
6 # 鄧壇拜將
秦孝文王,姓嬴,名柱,是秦昭襄王的次子。在沒有繼承國君之前,賜封的是安國君。秦昭襄王四十年,他的哥哥去世。相隔兩年,贏柱被封為太子,這太子位置一坐就是十四年。
我之所以說他是壽終正寢,是因為野史中對他的死,有多種說法:
一,縱慾過度。這個說法是《呂四春秋》中呂不韋曾提到,秦孝文王有二十多個兒子。這個資料還沒有把女兒算在內,從中說明秦孝文王妻妾是很多的。
都說皇帝有後宮三千,我們先不管秦孝文王有多少後宮,他一個星期交兩次作業,一個月就當四個星期,共交八次作業。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年交九十六次作業。我們只算他在做太子得十四年的話,總計交了一千三百四十四次作業。秦孝文王只要是正常男人,在古代沒有做避孕的情況的,十三取一的情況下,子女也該是上百了吧,歷史記載的那些記錄根本不算是縱慾。
二,呂不韋所害。說是秦孝文王服孝期滿後,呂不韋為了讓異人儘快登上王位,害死了秦孝文王。
呂不韋雖然因為“奇貨可居”的典故,讓自己從一階商賈,成功棄商從政。但是他的權勢都是來自於異人,在異人沒有做秦王前,他只是一階商賈,當時的他是肯定不會有實力去害死一位國君。就像現在的一個國企業老總,他想把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做了,根本就是不現實的。
三,精神原因,後興奮致死。說是因為秦孝文王做了多年太子,因為秦昭襄王晚年多疑,讓秦孝文王精神壓力很大。秦昭襄王突然去世,讓其興奮過度,再加上守孝期滿後沉重的政務所擊壓,最終撒手人寰。
綜合各種野史傳說,只有自然死亡才是最可靠的說法。朱元璋的兒子朱標也是太子,還沒等老朱殯天,自己就先病死了,難道說也是被人害死?不過,歷史的魅力,就在於後世對其的幻想。我如果是秦始皇.........
-
7 # 狐筆春秋
題主此問,著實教人納悶,秦孝文王繼位三天就去世的事情,難道很值得奇怪嗎?
其次,就秦莊襄王有20多個兄弟的客觀現實而言,秦孝文王多少也應該算是個長期沉酣於醇酒美女之中的浪蕩子弟。畢竟,這裡的20多個只是就兄弟而言的,至於有多少個女兒尚且還是未知數呢。試問,倘若秦孝文王是個潔身自好、頗重養身之道的角色,斷不至於生兒育女到達如此數量龐大的地步吧?
一:可憐的秦孝文王有個強悍霸道的父親
秦孝文王有個非常長壽且疑心極重的父親秦昭襄王,所謂“最是無親帝王家”原本只要做個富家王爺就可以逍遙度日、安度晚年的秦孝文王,可偏偏就在公元前267年的時候,被無情的命運狠狠的戲耍了一番,因為就在這一年,他的各個秦悼太子病逝了,身為秦王此子的安國君(後來的秦孝文王)不得不在父親的疑忌之中被立為新任太子。
二:何以解憂?唯有醇酒和美人
所謂“川壅而堤潰”,長期處於秦昭襄王強大的個人威壓之下的安國君變得極度抑鬱而煩悶。日漸衰弱的精神狀態和長期的王室鬥爭使他明白,唯有無所事事、無所作為才是他的保命之道。可即便如此,好不容易才品嚐到權力滋味、深恐得而復失的秦昭襄王亦並未因此而放棄對太子的監督。
三:重壓驟去,心神頓鬆,一切自然悔之無及矣
也是“樂極生悲”吧,繼位僅三天,滿腹籌謀尚未來得及施展的秦孝文王竟然在為其父守喪之際溘然長逝。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對於凡是必帶三分陰謀的中國人而言,秦孝文王的去世顯得極為可疑,於是,不僅關於他之所以去世的傳聞越來越多,而且也越來越離譜。
換言之,若非要為秦孝文王之死找個可靠的嫌疑人或者凶手的話,那就是那業已去世,卻屍骨未寒的秦昭襄王。
-
8 # 歷史課課代表
在歷史上,如秦孝文王這樣隱忍了十餘年才當上皇帝的太子不只有他一個,但像他這樣登基之後只當了三天皇帝就死去的卻真的十分罕見。所以秦孝文王真的是一個很倒黴的人,而且關於他的死也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
先來看看秦孝文王的人生有多憋屈。其實秦孝文王之所以會遭遇如此不平的一生,主要是和他的父王秦昭襄王有很大的關係,秦昭襄王就是大名鼎鼎的羋月宣太后的兒子,有一個這麼強勢的老媽,秦昭襄王自然只能選擇隱忍,而他的這種隱忍也導致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奇怪,秦孝文王因為受到的羋月影響步履薄冰,不敢有太大的動作。秦孝文王在被封為太子之前,其實已經有一位太子,他就是悼太子。在悼太子還在世的時候,當時的秦昭襄王一直想要將政權從母后的手中奪回來,他當時就和大臣一起商議對策,幾經波折後,讓秦昭襄王終於如願,宣太后手中的權利被他奪走,他成為了名正言順的帝王。
此時的秦昭襄王已經達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長時間以來所受到的壓迫早已讓他的性格發生了鉅變,他平日子行事膽小,內心卻很壓抑,在掌權之後,對周圍人一直抱著猜忌的心裡,他無法信任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兒子。後來悼太子在當質子期間不幸過世,秦孝文王才被選為太子。在秦孝文王當上太子之後,他備受折磨的日子也終於來到了。秦孝文王是接班人,可是父王卻處處提防他,讓秦孝文王的行為越來越小心翼翼,在父王面前大氣都不敢喘,也不敢多說話,生怕說多錯多,可見當時秦昭襄王對秦孝文王有多嚴苛。
在秦昭襄王離世後,當時秦孝文王的表現有些異常,因為父王離世作為兒子理應悲傷,可是秦孝文王卻十分開心,根據史料記載可以看出來,秦孝文王在秦昭襄王離世後的這幾天裡,情緒十分激昂,就像平時一直被壓抑的情緒都釋放出來。等了52年的秦孝文王終於繼位了,心情可想而知。
第一可能是因為樂極生悲而突然駕崩,當時他只在位三天而已。第
二可能是秦孝文王死於疾病,無論如何,他的一生都夠憋屈的,好不容易擺脫了父王的心理折磨,卻也無法享受到獨自掌權的尊榮。
第三據史書記載秦孝文王既無才能,又無任何愛好,年紀輕輕地娶了多位夫人,整日徘徊於溫柔鄉,沉迷於女色。
-
9 # 淡墨青史
秦孝文王運氣比較好,活的比哥哥久,熬死了父親,結果才當了三天帝王就離世了,這個結局令後世吹噓不已,因此會有人問才當了三天帝王就死了,秦孝文王的死就會顯得有幾分蹊蹺了。
老病而死在春秋戰國時期,醫療水平極低,又連年發生戰事,因此人的平均年齡都非常低——31歲。所以凡是年過五十多歲的基本上都是長壽的象徵了。
早年縱慾過度,老年得病而死秦國在秦昭襄王的治理下越來越強大,各國紛紛派遣美女前來討好秦國。
身為秦帝國王的次子,因為鋒芒不大,沒有眾多的社會輿論,也就開始了瘋狂的蒐集美女,供自己享樂,身子骨也就越來越差。
這些可以從子楚的身上看出,他有二十幾個兄弟還沒有算上姐妹,足以見得他有多少妻妾了。
早年縱慾,到老了就能顯現出來,中氣不足,稍微受點壓力就會患病。
父親猜疑,壓力巨大人越老越糊塗,從後世的康熙帝就能看出,因此此時的秦昭襄王也不例外。
秦昭襄王晚年猜疑心特別重,連大將白起都被賜死,所以太子安國君一定活得提心吊膽,情緒壓抑。
陰謀論者,呂不韋下得毒手有人認為,呂不韋不惜重金賭子楚為帝,因此為了除掉這最後的障礙,不惜冒著被誅殺的行為去毒害秦孝文王。
青史君認為這點不可靠。
還有就是呂不韋是商人,懂得隱忍沉浮,最後看準時機出手。他不會做出賭徒心理,孤注一擲去刺殺秦孝文王的,一旦失敗,不僅僅是子楚要死,就連自己苦心經營的一切都會付諸東流。
結語:有些人或許就是有福卻無命去享,這些種種才組成了豐富多彩的歷史,告訴我們後人無限的可能和前車之鑑!
-
10 # 歷史趣觀
一是秦孝文王的父親秦昭襄王比較長壽。難不成長壽也是錯嗎?長壽不是錯,可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相比於最後六七位秦國君王,他統治的時間超過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總和,也超過了後面的孝文王、莊襄王和始皇帝的總和。足可見安國君,也就是秦孝文王做了太子多年。
世上什麼最難做,那就是儲君。作為儲君只離君王一步之遙,可自己的父親在世,需要自己小心謹慎,夾著尾巴做人,一有不測,就會使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例如康熙的太子允礽,做了三十八的太子,被廢,又復立,後因謀逆被幽禁。
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們可以想見安國君的處境。外面要面對強大而有能力的父親秦昭襄王。因昭襄王重用范雎、白起等人,鞏固了對巴蜀的統治,消滅了義渠、東周,擁有輝煌的軍事業績。真是難以望其項背。面對智勇雙全的父親,他的內心是抑鬱的,痛苦的,如果長久這樣,勢必會影響身體健康,如何會長命百歲。
三是安國君被呂不韋謀害。根據《東周列國志》記載,秦孝文王繼位後,立華陽夫人為王后,在為其父親秦昭襄王除喪三日後,與群臣宴會散席回宮後去世。但中國人都懷疑呂不韋準備讓秦異人提前登基,買通了秦孝文王左右毒殺了秦孝文王,但都畏懼呂不韋的勢力,不敢多言。
秦孝文王安國君僅繼位三天就去世,不可謂不是自己造成的,內心抑鬱不得志,又沉溺於美色,這就不是長壽之相。即使沒有呂不韋的謀害,況且《東周列國志》屬於一本小說,完全可以虛擬,不足以完全相信。
你認為秦孝文王安國君是如何僅繼位三天就去世的呢?是不是和我有不同意見呢?請發表你的看法吧。
回覆列表
秦孝文王是秦朝歷史上一個比較著名的皇帝。他從輩分上可以算是秦始皇的爺爺輩了。但是他卻只做了三天的皇帝就駕崩了。這裡面主要就是因為他的父親秦昭襄王活的太長了。像《康熙王朝》裡面太子造反的時候,太子就說天下豈有40年太子的道理。康熙的長壽逼得太子照了晃,而秦昭襄王的長壽逼得自己兒子短壽。那歷史上的秦孝文王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可是後面秦武王贏蕩,因為秦軍過於強大,就驕傲自大,妄圖從秦國越過南韓大打通到西周的道路。意思上的秦武王贏蕩也的確打通了到周國的道路,他還親自觸摸了西周的傳國之寶九鼎。當時的九鼎分為九個,秦武王嬴蕩號稱自己力氣巨大,天下無敵,他就想要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武功軍事力量。在他將要舉起那個鼎的時候,一不小心力氣用完就砸在自己的脛骨上面。臨死之際,他把秦國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贏稷,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第一種說法說秦孝文王是因為鬱悶而病死的。因為秦朝歷史之中的秦昭襄王回國之後繼承王位,一直統治了秦朝國長達五十多年。當年那個隨著秦昭襄王回國的小孩子秦孝文王到父親死的時候也是也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垂垂老者了。歷史上康熙的太子,做了四十幾年的儲君,但秦孝文王又何嘗不是呢?
第二種說法是秦孝文王死於女色。秦孝文王回到秦國的時候,已經是15歲了,過了幾年之後就被立為太子,他擁有在民間進行選秀,為自己徵妃的權利。秦孝文王一生有二十多個兒子,就可以看出他在這件事上是多麼的努力呢。古人的養生方法說年輕人要戒色。少年人要戒鬥其實也是對秦孝文王的一個警告啊。秦紹文王在當太子的時候縱慾過度使得他的身體不行,在當上皇帝之後僅僅三天就去世了。
結語秦孝文王是秦國曆史上一個比較悲催的皇帝了,他的一生都是在太子之位上煎熬,當上皇帝沒幾天又去世了。但他的短命也有一個好處,就是為後面秦國兩位國君騰出了時間和空間。他的死因雖然有很多種說法,但我更傾向於身體縱慾過度和個人情緒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