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執念96631
-
2 # qxb111111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解釋】無心之過稱為錯,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錯便是罪惡。知錯能改,是勇者的行為,錯誤自然慢慢的減少消失。如果為了麵子,死不認錯,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子曰: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恥近乎勇。)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解釋】無心之過稱為錯,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錯便是罪惡。知錯能改,是勇者的行為,錯誤自然慢慢的減少消失。如果為了麵子,死不認錯,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子曰: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恥近乎勇。)
《弟子規》共有八課:總序、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氾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從113件事情上的細節教導我們如何為人處事,做有道德的人.其主要思想包括:
1.孝親敬長
《弟子規》全文的主題為孝。《弟子規》從個人修為做起,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它強調做人要從人性的原點——“孝”出發
2.慎行謹言
首先修養身心在社會生活中,為了捍衛共同的社會秩序,每個人都要謹慎的解剖自己,對照著聖賢的教誨,祛除一切利小、損群體的利益訴求,推及此心用之於塑造社會秩序之平穩。
3.講求誠信
《弟子規》把誠信作為評價一個人德行的重要指標
4.愛眾親仁,善以待人
《弟子規》中的愛,成為一種大愛,先用“見人善,即思齊”“非聖書,屏勿視”的方式提離個人修養,然後從愛親人開始,進而愛國家、愛整個天下!
5.學習規範及能力
《弟子規》要求“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做到了孝、悌、謹、信、愛眾、親仁之後,才可以學習技能、知識。
道德教育與文化知識教育並重,而實際上二者在實踐過程中並不存在矛盾,而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兩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