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桑榆落照
-
2 # 用戶487808661202382
現在都 初四了你還貼呀?其實不是看最後一個字的.他們同不同音是沒關係的.主是是看第一個字或弟一個詞.分清上下聯就OK
-
3 # 用戶3161815124552555
一,平仄
按對聯平仄的基本對應規則,上下聯中的首尾字和每個詞組的尾字平仄應相對,即第一(觀,平,下聯應為仄)三(山,平,下聯應為仄)、四(上,仄,下聯應為平)、五(觀,平,下聯應為仄)、七(水,仄,下聯應為平)字平仄相對,剩下的第二、六字可以隨意,如所有字平仄對上且滿足其他方面的要求,稱之為嚴對。
(另,上聯末字必須為仄聲,下聯末字必須為平聲)
二,詞性
(一)上聯中第一組詞“觀音山”是真實存在的山名,且其中的“觀音”是名詞,不可作動賓短語解,但“觀”字用到後面“觀山水”時又成了動詞。所以下聯的第一組詞(前三個字)需滿足:(1)三個字整體是一個名詞,
如亦是一景點則更妙
;(2)頭兩個字也是一個名詞
;(3)第一個字可以做動詞在後面使用;(二)第二組詞只有第四個字即方位詞“上”(仄聲),則下聯須對以一平聲方位詞;
(三)第三組詞為謂語動詞“觀”(平聲),與第一字同,則下聯同位字亦須與第一字同且仄聲;
(四)第四組詞為雙字名詞“山水”,此處其實有兩個機關:(1)能明顯看出的一個機關是這組詞第一個字“山”與整個上聯的第三字相同;(2)
“山”與“水”具有并列關係,且兩字常作為組合詞出現
。如只需寬對,則按平仄規則對一首字與整個下聯內第三字相同的雙字名詞即可;如要嚴對,則下聯中構成這組詞的兩個單字亦須具有并列關係且兩字常作為組合詞出現;三,語意
上聯意為“在觀音山上觀賞(觀音山的)山水”,兩個核心詞為“觀音山”和“山水”,在山上觀賞山水,觀山水不出山,語意自然,合乎常理,且機關緊密。故下聯與之相對的前後兩個核心詞之間,也須
具有上聯同位詞間“前者為後者提供場所”“後者在前者提供的場所之中”的關系
;四,意境
滿足前三方面的要求已經難度頗高,然而滿足這第四方面則更難。上聯不但語意渾然天成,而且文意雅馴甚至有詩意;下聯如在滿足其他條件的情況下整體也能雅馴甚至有詩意,則堪稱妙絕之對。一般對聯滿足前三方面的要求便可稱工對,至於意境相當,則非一意苦心可得,須靈感巧至方能為之。
綜上所述,
要做到平仄、詞性、語意、意境四方面皆做到嚴對此聯,難度相當高
。答主目前只對出一個合乎基本平仄規則、語意和意境方面相對從寬的下聯:法門寺中法寺規
平仄上,第一(法仄對觀平)、三(寺仄對山平)、四(中平對上仄)、五(法仄對觀平)、七(規平對水仄),已符合對聯平仄基本規則;第六字與第三字同故平仄亦對上;第二字(“門”是平聲,上聯同位字“音”亦為平聲)從寬。
詞性上,“法門寺”為古剎名,亦為一景點;且其中“法門”為佛教術語名詞,而上聯“觀音”也是佛教名詞;“中”與“上”都是方位詞;下一個“法”字作動詞,作“遵照”解;“寺規”為名詞,但
“寺”與“規”不具有并列關係,故此處亦是寬對
。語意上,下聯整體意為“在法門寺裡遵照(法門寺的)寺規”,兩個核心詞間的關系與上聯的完全相同,且語意同樣自然合理。
意境上,詩意不足,不過鑒於上聯也並非如“煙鎖池塘柳”般詩意鮮明到一望而知,也就可以接受了。
至於十全嚴對,暫且留待高人吧。
回覆列表
上聯與下聯最後一個字同音,題主表述不很清楚,按現代漢語拼音規則,同音字是指現代漢語里語音相同但意義不同且意義間無聯繫的字。所謂語音相同,一般是指聲母、韻母和聲調完全相同。
楹聯規則有明確規定,上聯結尾用字必須是仄聲字,下聯結尾用字一定是平聲字。按今聲,一二聲調為陰平陽平,是平聲調。三四聲調為上聲去聲,是仄聲。按古聲,平為平聲,上去入都是仄聲調。
由此得知,你的上下聯均為相同聲調是不符合楹聯規定的,屬於不成功聯句,需要修改為符合規定才可張貼。
有時把近音也稱為同音,這時一樣要看聲調的平仄來定,聲韻不論。
張貼時一看橫批,二看尾字。
從左向右橫批,尾字仄聲貼面對門口左手邊,平聲的貼右手邊。從右向左橫批反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