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狂妄書生2
-
2 # 為人民服務的酒鬼
年輕的時候別人幹了叫你也幹,不幹還不高興,現在年紀大了,大部分都隨意喝了!法律也健全了,所以勸酒的也就隨意了。
-
3 # 雲端輕舟
最討厭的是不把人灌醉不算完的酒桌文化。我經歷過這樣所謂的“酒桌文化”之地有幾個,一,湖北咸寧,二,新疆,三,河北邯鄲,四,江蘇徐州,五,內蒙古。反正在這幾個地方喝酒,不把你喝趴下絕不會放你下桌,但朋友面子又不得不給,每次都是吐到天亮,第二天不是聞到酒味就想吐,而是想到酒就想吐。真的讓人厭煩又害怕。小酒喝喝,聯絡感情又無傷大雅,喝醉了真的是花錢買罪受。我不知道非得把人灌醉為什麼還叫“文化”,但願這樣的文化還是早點消亡的好。
-
4 # 高鐵易遊
各地酒桌文化規矩你知道多少?你還敢說你的酒量好嗎?
在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中,酒文化無疑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酒文化的精髓不僅在於酒本身的品質和淵源,更在於觥籌交錯時的輝煌時刻,也就是酒桌文化。
在中國眾多個省份,各地的酒桌文化也是各有千秋,各地有各地的風俗。
內蒙古
內蒙勸酒有一個有趣的段子,勸酒多發生在第一次相遇上,大家熟了,就不用相勸多喝了。所以內蒙喝酒,上來之後,就是先看大家熟不熟,怎麼看熟不熟呢?
“我先介紹今天桌上的幾位朋友,然後咱們再喝一圈。喝完之後你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就是你認我們這些朋友,我們自己喝一杯,要是你說不出來名字,就是情誼還沒到,自己喝一杯。準備好沒?先從你旁邊的格拉倉巴拉丹扎木蘇日丹開始,再往下是烏勒吉德勒格列日圖愣……”
在內蒙酒桌上還有一個有趣的玩法,叫做歌聲不斷酒不斷。內蒙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酒喝到盡興時,當桌便有人高歌一曲,歌曲都是內蒙古歌曲。各位,注意了,唱歌的時候一般會帶著藍色哈達給客人敬酒,酒杯(一般是三兩的銀盃)放在哈達上。你說你是外地來的,第一次遇見這種場面是什麼心情,是不是特激動?覺得主人特熱情?唱的特原生態?那麼好,喝吧,幹!但是歌聲不停,酒也不能停,你得一直幹!歌聲停了你再停,你說你得喝多少?
在這裡,提醒大家一下,在內蒙古問別人的酒量是多少,如果對方伸一個手指頭,千萬要當心了,那不是一兩也不是一斤,而是一直喝!
河南
河南勸酒講究“7”這個數字,一上酒桌,就來七杯酒,貴客臨門七杯酒,這是最高禮節。不喝是不行的。
那喝了這七杯,還有端七碰一,第一次上門,是這個數,第二次變成了端五碰二,直到碰成端三碰三,大家一樣,以後喝酒就隨意了。
那很多初到河南的,一般就是端七碰一,上面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個端七碰一,這一圈喝下來,不醉的沒有。
東北三省
這個地方勸酒的方法也多,只說一個吧,有個魚頭酒,魚尾酒,一般酒桌會上魚,如果服務員眼力好,會把魚頭朝著客人,那客人就得喝魚頭酒,三杯,魚尾的也要喝魚尾酒,這是四杯。
北京
咱都知道北京人喝酒從古到今都只愛這二鍋頭,這叫一個專一。就跟北京人的性格似的專情,實在。要說這"實在"還體現在北京人倒酒的規矩上,比如說這倒酒,俗稱"滿酒",第一杯要倒滿,叫"酒滿心實"。
北京人將甜言蜜語,花言巧語,豪言壯語,自言自語,不言不語,稱之為酒桌上的五種境界。
北京人把家看作是最神聖的地方,把客人請到家中喝酒可謂是最高禮節。這並不是北京人小氣,怕花錢,而是一份熱情與真誠,那是向你展示最後一張王牌。
在家中宴請賓客,餐桌上怎麼能少得了一套精緻的酒具呢? 作為追求高品位生活的你,作為一個無酒不歡的你,喝酒時如果選擇大茶缸或者二兩口杯的話,是不是有點大煞風景呢?我有酒,你有酒具嗎?
正逢狗年春節,紅色負離子生肖酒杯送給你,你想要嗎?
-
5 # 闢玉合子
酒文化真的超討厭。之前酒文化的主角都是男性,元代以前沒有蒸餾酒,都是發酵酒,武松喝了十八碗還能去打老虎,不是說他酒量多好,而是度數不高。而酒桌上換成高度白酒,習慣還沒變,那就有點坑了。
喝酒喝到胃出血的,酒精肝的不要太多哦。
現在嘛,男女都一桌了,甭管你是不是軟妹子,就得喝。神煩有沒有。
而且還必須敬酒,一桌得輪一遍,到底是吃飯還是吃酒啊?
不喝就是不給面子,不敬酒就是看不起他。面對這樣的說法,我真想啐他一臉口水。真是!我喝了就會給你臉嗎?你的臉就是一杯酒來衡量的嗎?我不敬你你就是條蟲嗎?敬了你你就從蟲變成龍了嗎?
熟識的朋友間喝喝無所謂,大家都隨意,酒精有時候確實會降低人的防備,也容易有某種程度上的拉近距離。可是剛認識就要喝️過不了崗那種就敬謝不敏了。
飯桌上有許多人都喊過無數次不喝了不喝了,結果硬是被勸喝。你認為好的人家不這麼認為啊,這並不是一起喝了酒就成了革命戰友了好嗎!
回覆列表
中國酒文化博大精深,各地都有不同的講究和禮數,入鄉隨俗本來無可厚非;可是很多地方走極端搞出來什麼自己特色,什麼酒杯倒放一類說法;從人際交往來說,基本禮數做到即可,非要拿著禮數逼著喝酒,而且搞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之類勸酒最討厭!酒適可而止的來往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