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用戶3113042795452

    傣族的火文化表現在:

    火焰在傣族文化裡也是占據了很多重要角色,傣族人在做祭祀山川神佛、布施僧侶老人、拜訪長者等的時候都會點上不同數量的火蠟條,數量根據情況而定,在春節、潑水節、開關門節時期祭拜祖先,去到各地給當地山川水澤之神祭拜、拜見老人或者辦事,布施僧侶都離不開火,火代表著正式的拜見禮數。火傳遞到了就相當於是呈函問候,而火焰能夠溝通天地神明和祖先,有著神聖的含義。

    蠟條點燃的火焰代表了光明;在過去沒有電燈,傣族傳統民居並不開窗,寺廟內部雖然開窗但朝向是東西向,採光並不算很好。在祭拜和送禮的時候夾上蠟條可以在祭拜和見面時候點燃照明。進而啟迪傣族人看見光明,在拜訪和祭祀時候能讓自己得到好運氣,辦好事情,寓意讓人看到一個光明的結果和未來。其實很多傣族文化都是舊時生活中的必要行為,時代發展了以後照明和採光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作為約定俗成的習慣被傣族人保留了下來,這就是文化的傳承。這些做法也就是現在傣族生活中必備的儀式感。

  • 2 # 用戶9684578455823

    傣族起源於怒江、瀾滄江中上游地區;在傣族先民活動的瀾滄江、怒江中上游一帶,出土了數量眾多的古遺址。

    其中的“玉水坪遺址”(怒江州蘭坪縣通甸鎮)經鑒定至少有一萬多年歷史、“塘子溝遺址”(保山市隆陽區蒲縹鎮)經鑒定至少有八千多年歷史;從出土的房屋遺跡、用火遺跡、勞作工具、動物化石等各類實物可以看到傣族先民翔實厚重、形象鮮明生動的無字史書。

    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傣族先民已經在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建立若干個小國,其中“勐掌”勢力最大;漢朝史學家司馬遷在其《史記》中將“勐掌”記為“乘象國”。

    公元前五世紀,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的傣族小國以“勐掌”為中心組成聯盟國家,“勐掌”君王成為整個聯盟國家的共主,各國民眾稱其為“詔隆”、各國君王稱其為“哀隆”,“勐掌”也逐漸被稱為“勐達光”。

    《華陽國志》、《後漢書》等漢文典籍將這個傣族聯盟國家記為“哀牢國”,傣文典籍則記為“勐達光”(音譯“達光國”、意譯“中心國”)。

    公元前109年,漢朝吞併滇國(滇池、撫仙湖周邊)後,征討滇國以西的“昆明”、“嶲”等部族,順勢進入更西邊的“勐達光”(哀牢國)領土設置軍事據點(縣);

    之後百餘年,“滇”、“昆明”、“嶲”等族多次反漢,皆被漢朝追入“勐達光”(哀牢地);傣族先民吸收了大量“滇”、“昆明”、“嶲”等族人口,最終形成勢力龐大的民族集團。

    傣族人的習俗:

    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髮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

    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大事小男孩是誰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