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嶽掩赤城

    星空-2是第二代高超音速導彈的研究專案,技術上要領先一代

    星空-2與東風-17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星空-2只是個技術研發專案,他是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負責進行的“第一乘波體”研究。而東風-17是已經研發成功,並裝備部署,具有實際作戰能力的武器系統。東風-17是已經加入東風快遞公司的負責中近程業務的新成員,而星空-2是為東風快遞公司培訓下一代員工做準備的專案。

    說到“第一乘波體”,那麼就不得不提,美國在2010年進行首次試驗的高超音速武器研究,X-51“乘波者”。他是由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DARPA國家高階計劃研究局、NASA國家宇航局、波音公司與普惠公司聯合進行,是美國當年高超音速研究中技術水平最高的,集中了美國軍事科研體系的精華。X-51重約1.8噸,由B-52轟炸機攜帶升空,先使用MGM-140火箭助推器將其加速到4.5馬赫,然後用SJY61超燃衝壓發動機將其加速到6馬赫。然而X-51共進行了4次試驗,2次解體,1次發動機未點火,成功的一次也偏離預定目標200多英里,美國認為技術風險太大,放棄繼續研究。

    而美中國人認為,星空-2號就是中國版的X-51乘波者。他主要進行的是下一代高超音速武器兩個關鍵技術的測試,一項是乘波體構造,另一項是超燃衝壓發動機。雖然中國與俄羅斯先於美國研發部署了高超音速武器,但美國技術儲備相當雄厚,在乘波體和超燃衝壓發動機領域遠遠領先其他國家,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其實很容易,在美軍主導下,洛馬、波音、雷神和諾斯羅普等公司都已經開始一系列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指望美國一時落後就退出這一領域爭奪完全是痴人說夢,而星空-2挑戰的則是美國未來在這一領域的霸權。

    洛馬和諾斯羅普·格魯曼的高超音速導彈研究計劃,這一領域的較量才剛起步

    雖然東風-17是各國現役高超音速導彈中,技術水平最高的一款,也是全世界目前唯一一個具有攻擊移動目標能力的高超音速導彈。但目前的高超音速武器,都是採用升力體構造中的旋成體結構,彈體非常扁平,底部平直,其目的在於將氣動激波結構變成二維結構,容易處理,但缺點就是彈體容積率相當低。

    另一方面,包括東風-17在內,目前所有高超音速導彈,都是採用助推-滑翔彈道,自身不攜帶動力,依靠彈道導彈級的火箭發動機,提供初始動能。像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採用的東風-15短程彈道導彈彈體進行改裝,來提供初始能量。俄羅斯的先鋒高超音速導彈,更是拿退役洲際彈道導彈彈體加以改裝。採用這種結構優點在於結構和技術上要簡單不少,並且不會佔用原本就相當寶貴的內部空間,但缺點在於能量會被不斷消耗,末端能量會顯不足。而如果給其加上動力的話,可以讓高超音速武器可以實現桑格爾彈道一樣,在大氣層邊緣打水漂式飛行,射程可以成倍增加,攔截難度更大!

    要實現這一點,超燃衝壓發動機是最適合乘波體構造的動力選擇,兩者可以說是絕配,利用乘波體激波壓縮空氣,幫助衝壓發動機工作,這也是下一代高超音速武器的發展方向。雖然星空-2號彈頭採用整流罩包裹,看不清裡面構造,但是中國負責超燃衝壓發動機研究的,也正是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他們也已經取得不少技術成果和專利。

  • 2 # 海事先鋒

    “星空”-2和東風-17都是中國研發的彈道式高超音速導彈,兩者只看新聞報道很難看出多少區別,畢竟他們的類別非常接近。不同只在於,東風-17已經高調亮相併且服役,但是“星空”-2目前只是進行過試射,公開報道的試射只有1次。

    圖為“星空”-2導彈在運輸和發射的現場畫面,“星空”-2比東風-17公開的更早。

    “星空”-2導彈於2018年8月3日首次試射,是中國繼“凌雲”導彈後公佈的第二款高超音速導彈,他的公開比東風-17都要更早。當天,試射的“星空”-2導彈在30公里高度飛行了400多秒時間,平均飛行速度為5.5-6馬赫,準確命中西北某靶場目標。根據報道,“星空”-2在測試中完成了主動段程式轉彎、拋整流罩、級間分離、釋放高超音速飛行器自主飛行、飛行器彈道大機動轉彎等動作。

    圖為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是最先進的乘波體形式,是中國首次公開已經服役的高超音速導彈。

    圖為東風-17導彈的乘波體彈頭特寫,可見其擁有空氣舵。

    “星空”-2導彈飛行了400多秒,按照他的速度,起碼射程達到了1000多公里,在這個距離可以稱之為中程彈道導彈了。我們再來看看東風-17導彈,根據報道,東風-17導彈也屬於彈道導彈,但是屬於高拋彈道,可以在大氣層外飛行,飛行高度超過了100公里,達到了“星空-2”導彈的3倍不止,在這個高度,他達到了15馬赫以上的飛行速度。

    圖為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

    圖為東風-17導彈。

    圖為乘波體導彈,目前世界上能夠研發成功乘波體高超音速導彈的,只有中美俄三大國。

    從射程看,東風-17可達1800公里左右,“星空”-2為1000公里左右,相差將近一半,“星空”-2導彈的戰術打擊意味更強,可以用於一般性打擊,東風-17則需要針對高價值目標進行打擊,成為一種戰役、戰略導彈,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區別了。

  • 3 # 加點藍吧

    星空2為臨近空間飛行器,臨近空間指地面以止20到100公里。星空2可以較長時間持續在此空間飛行。而東風17並不具有這種功能。

  • 4 # 魂舞大漠

    依照公開的畫面,被指為星空2的火箭測試,透露出的訊息是,準確命中,大機動轉彎,自主飛行,火箭助推,臨近空間,乘波體結構等等。噫,這與剛亮相的東風-17,又有何不同呢?

    答案在於臨近空間,東風-17是再入大氣層的滑翔式彈道。同是乘波體沒有錯,祕密就在有了不同選擇。乘波體利於實現控制,確保了打擊精度,並非沒有弱點,飛得不快,易遭到攔截,如果飛行軌跡固定,理論上不管多快的導彈,皆有可能被攔截掉,我們亮相兩款不同彈道的高超音速導彈,意義還不是一清二楚嗎?不同軌道,現有防空系統都難攔截,那麼我們的進攻就會更完整,在未來就會更有利。

    “先鋒”導彈的實驗

    國際上軍事大國高超音速導彈飛速發展,俄羅斯成功打造出兩款,“先鋒”和“匕首”;美國近日成功實驗了兩款不同型號,起得早趕了一個晚集。

    此前陸海空都推出各自相關型號,如X-51A、X-43A和HTV-2等,甚至名字都起好了,什麼“馭波者”、“獵鷹”等,叫得不謂不響亮。今天實驗目似為成功,就有媒體問到新任防長埃斯珀,將到何時能部署,他的回答是可能只需要幾年時間。因而東風-17亮相時,美國媒體斷定,現在屬於東風-17時間。

    要說憑藉美國強大的科技實力,沒有理由不成功,失敗總是成功的基石,只要找準了道兒,雖然不免跌跌撞撞,但實在並沒有什麼。

    我們的成功,也緣自多年努力,被人編為DF-ZF和WU-14一類,正像今日星空-2與東風-17,叫著名字就覺得不像是現役,而是標準的實驗型號一樣。行得春風方能望秋雨,誰都不能例外。

  • 5 # 鷹鴿分析

    上述都是基於當前央視公佈的資訊作出的評判,至於細節上的東西不做過多的解讀,畢竟很多資訊目前還處於保密範疇,沒有詳盡的資料做評判那是主觀臆斷式的推測,沒有實際的必要性,且容易混淆視聽。

  • 6 # 毒聚一方

    這玩意是2018年透露出來的玩意,東風17是今年公佈服役的具體型號,按推測這玩意應該是東風17正式定型前的的驗證機之一,或者說是衍生型號之一(根據目標要求不同一個導彈會衍生各種針對性的型號),當然了不管是不是具體的型號,但可以確定的是同類型產品驗證器。而中國一旦公開披露的軍工科技基本都是技術已經達到預設既定要求的,也就是說可以短時間內就能定型生產的。

    而命名星空2這樣比較和諧些,真正定型了指定是東風快遞家族統一馬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迪、雪納瑞和比熊,哪個最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