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雍親王府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影視紅人年貴妃)
先說一下年貴妃。年貴妃的背景是相當顯赫的。她的父親年遐齡參加科舉考試,一舉奪魁,官至湖廣巡撫。由於極有才幹,很得康熙重用。兄長年羹堯亦走科舉考試之路,中進士後,由於祕書工作做得好,得康熙重用,不到30歲,便被康熙皇帝提為四川總督。
父子皆得康熙重用,這在康熙朝歷史上,還是比較少見。
康熙四十八年,胤禛進封雍親王。
胤禛為了拉攏年羹堯,經奏請,在康熙五十年,迎娶年羹堯的妹妹年氏為側福晉。
貌美有才的年氏,在胤禛的妻妾中,是最年輕的。從康熙五十到雍正元年,在11年的時間裡,接連生下三子一女,成了這段時間唯一有生育記錄的人。
儘管這幾個孩子都沒能養活,但還是間接說明,她得到了雍正的專寵。
(受雍正寵愛的年貴妃)
當然了,評價一個妃子是否受寵,也不能光憑她生孩子的數量,就武斷地下結論。
還有兩個細節能證明雍正寵愛年貴妃:
一是雍正繼位後,將她封為貴妃,位分僅次於皇后烏拉那喇氏。而比她入府早,資格比她老的側福晉李氏,卻只被封為妃。
二是年貴妃去世後,雍正指示喪葬禮儀要按皇貴妃的規格辦理。據說由於無先例可循,禮部官員頗下了一番功夫。然而雍正卻很不滿意,指責“儀仗草率”,將禮部從尚書到侍郎“俱降二級”。
年妃能得雍正的寵愛,並非是因為她有年羹堯這樣的後臺,而是由於她才貌雙全,又“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因此她在雍正心裡一直佔有很重要的位子。
下面,再說一說乾隆喜歡年妃的故事。
(乾隆表示:這事不存在)
野史記載,乾隆還只是皇子的時候,第一次見到年妃,就被她的美貌嫻靜驚呆了。
有一次,他在御花園時正好遇到年妃孤身一人也在賞花,於是他起了調戲之意,悄悄走到年妃背後,玩了一把“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的遊戲,結果年貴妃腳下沒站穩,倒在了乾隆懷中。
這一幕正好被乾隆的生母熹妃撞見。她大驚失色,這要是讓雍正看到,兒子的前程也就毀了。於是,她就揹著雍正,賜給年妃三丈白綾,令其自盡。
其實這個故事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乾隆母親熹妃位分不及年貴妃的高,她沒有資格賜死年貴妃。
其次,雍正是個非常細心的人,又很寵愛年貴妃。年貴妃若是不正常死亡,他會不知道?
第三,乾隆入宮的時候,已經是雍正三年的事了,那時候年妃已病重,兩個人的偶遇,幾乎是不可能。
就像名人的八卦緋聞是非多一樣,清朝皇帝的傳說也是很多的。這個傳聞之所以能起來,大約因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就有努爾哈赤的大兒子代善喜歡努爾哈赤的寵妃的傳聞吧。或許後人就在這件事附會在風流成性的乾隆身上。
不過,乾隆表示,自己雖風流,這個鍋不背。
(參考資料:《清史稿》)
-
3 # 四川達州人
清末,反滿成為流行語。
所謂乾隆是海寧陳家人,雍正被呂四娘斬首,慈禧是漢族,等等。也就笑笑而已。
-
4 # 老豬的碎碎念
(寫在前面,這篇為用野史祕史演繹成分的推測之文,大家茶餘飯後以作消遣之用即可,不可當真,權當戲說。)
照例先了解一下雍正和乾隆都喜歡的這位妃子是何許人也,這個奇女子便是年妃,捋一下她的背景也是不凡之人,她的老爸是湖廣的巡撫(也就是現在的省長)遐齡,她的大哥更是遠近聞名的撫遠大將軍,川陝的總督一把手年羹堯,這位無論在正史和野史上都有濃重一筆的年氏家族在大清可謂是一個聲名顯赫的家族了。
於是有人問了,這種政治婚姻的女子大都像個花瓶似的擺在家裡,並沒有什麼真愛,但是這位年妃卻大為不同,咱不說別的,看看年妃的生孩子的數量便可側面得知她受不受雍正的寵愛了,當時雍正娶年妃那陣子,還不是皇帝,而是親王,那個時候還沒有什麼政治因素可言,她竟然給雍正生了4個孩子(由於早逝,不然可能生的更多),爾後她收到的待遇封賞也大大多於其他同級別妃子,最後在三十多歲的時候變榮升為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了,而死後也收到了雍正的垂青,她的棺材特批入葬了雍正的泰陵,這可是其他的妃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年妃去世後,雍正對她十分想念,突發奇想要用畫作“睹物思人”懸掛於宮殿之中,於是便下旨讓宮廷畫家按照年妃生前的模樣創作出了《十二美人圖》(下圖便是美人圖節選)你說雍正這樣的漢子有這樣的舉動能不是真愛麼?
然而野史中總是畫風一轉,會說到乾隆也對“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年妃的喜愛,並有野傳小文如下:說是乾隆作為寶親王的時候,就心裡十分喜愛這個漢女出身的妃子了(估計也是因為他平常見到的幾乎都是滿族婦女,這突然出現一個“各路”的,覺得新鮮導致),有一次乾隆在後宮見到了年妃,就故意頑皮的跟在她身後突然用雙手捂住年妃的雙眼,年妃早就知道是寶親王弘曆,便順勢向後倒在了他的懷裡,萬萬沒想到的是被弘曆他媽看到這一情景,後宮發生此事這還了得,傳出其豈不是丟了皇家的臉面?況且也會影響兒子弘曆繼承皇位,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就揹著老公雍正動用後宮家法,賜死了年妃,但對外謊稱年妃是病死的。
沒想到雍正身體不好,沒幾年便死在了圓明園,乾隆登基。但心裡一直想著年妃這位曾經讓他心動的女人,據說當有一天乾隆看到了一個叫做和珅的侍衛,大為驚歎,因為和珅的長相特別像當年死去的年妃,當乾隆問過和珅的年齡後,再次大為驚奇,因為和珅的出生正巧是年貴妃死去的那一年,更巧的是和珅的頭上竟然有一處和年妃一模一樣的硃砂記,於是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和珅一直被乾隆寵愛並提拔到大清的“二皇帝”。。。
-
5 # 海條子
這個問題好傻,類似的有唐明皇和楊貴妃。還有明朝那個什麼皇帝,忘記了名字的,竟把乳孃也娶了。一般人解釋肯定是戀母情結,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喜歡比自己大的女人,並不是戀母情結。這是正常的。這叫喜歡熟女或者御姐。
回覆列表
在不少野史作品的記載中,都將乾隆皇帝刻畫成為了一位“風流天子”,他不僅在民間留下了許多風流韻事,甚至他還與自己父親雍正皇帝的寵妃之間,產生過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以至於乾隆皇帝日後對於和珅的極度信任與器重,也是與此密切相關。
而這位與乾隆皇帝有著“緋聞”的雍正寵妃,便是歷史上的敦肅皇貴妃年氏。
那麼,乾隆真的與年妃之間產生過戀情麼,同時年妃是否真的像野史中記載的那樣,因為她與乾隆之間的這段“不倫愛情”而最終被乾隆生母下令賜死,在這裡就來為大家做一個分析與解答。
說年輕的乾隆與年妃之間產生感情,本就是無稽之談。年妃,即歷史上的敦肅皇貴妃年氏,同時他也年羹堯的親妹妹。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康熙皇帝的主持和安排下,雍正迎娶了年氏為為府上側福晉。而也就是在這一年,乾隆皇帝弘曆出生了。
關於年氏的出生年月,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如果按照當時的婚姻傳統來看,這個時候年氏也就是隻有十三四歲的樣子,因而年氏較之於乾隆也要年長十多歲。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順利登上了皇位。此時的年氏正懷有雍正的皇九子福沛,可她卻因為在為康熙服喪的過程中動了胎氣,致使這個皇子早產夭折,而至此開始,年氏的身體便每況愈下,常年臥床不起,在雍正三年(1725年)的時候便去世了,享年也就二十多不到三十歲。這個時候的乾隆皇帝也僅僅只有14歲。
首先,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歲的乾隆就被康熙皇帝帶到了宮中撫養,就此離開了王府。緊跟著一年之後就是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登上皇位,隨後雍正攜全家搬到了紫禁城之中。而在皇宮之中,有著非常嚴苛的制度,儘管這一時期乾隆也一直居住在宮中,但並不是能夠在整個皇城之中隨意行走,更加不可能輕易就與雍正的后妃碰面的。
其次,自從嫁給雍正之後,年妃就一直深得雍正的寵愛,而她也為雍正先後誕育了三兒一女。雍正三年(1725年),在年妃病重期間,雍正為了給她“沖喜”,於是在皇后尚且在世的情況下,將其冊封為皇貴妃。與此同時,為了能讓年妃安心養病,雍正甚至沒有將自己處置年羹堯的訊息告訴年妃,並且是直到年妃去世後一個月,雍正才最終下旨賜死了年羹堯。由此可見,雍正對於年妃確實是感情深厚,而年妃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沒有理由再去“移情別戀”。
由此可見,說年輕的乾隆與年妃之間產生過一段戀情,這確實是無稽之談,因為從各方面的角度來看,都是根本無法成立和實現的。
說是乾隆皇帝的生母賜死了年妃,則是更加不可能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年妃嫁給當時還是雍親王的雍正的時候,是側福晉,在府上的地位僅次於雍正的結髮妻子烏拉那拉氏。而這個時候的乾隆生母鈕祜祿氏,地位只是府上格格。
大家不要被《還珠格格》所誤導,以為“格格”就是“公主”的意思。其實早在皇太極時期就已經將皇室女兒的稱謂改為了“公主”,而“格格”在這一時期僅僅是指府上地位較高、可以侍寢的丫鬟。毫不誇張的說,這個時候的年妃與鈕祜祿氏之間,就是“主僕關係”,即便是鈕祜祿氏已經誕育了乾隆,但她的身份和地位依舊無法與年妃相提並論。
而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年妃在去世前還被雍正冊封為了皇貴妃,地位更是高出鈕祜祿氏兩個級別。
一方面,年妃在後宮中的級別和地位遠遠高於鈕祜祿氏,只可能是年妃賜死鈕祜祿氏而絕無可能是鈕祜祿氏賜死年妃;而另一方面,年妃深得雍正的寵愛,相比之下雍正對於鈕祜祿氏要疏遠許多,他也不可能讓自己的愛妃慘遭別人的“毒手”。
和珅得寵真的與年妃有關麼?在不少野史記載中,都描述了這樣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年輕的乾隆在宮中偶遇年妃,並從背後矇住了其雙眼,兩人就這樣陰錯陽差的抱在了一起,而這一幕也被乾隆的生母看到,隨即下令賜死了年妃。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年妃向乾隆說自己二十年之後將會重新轉世回到乾隆身邊。而在若干年之後,當乾隆見到長相酷似年妃的和珅的時候,心中思念再起,隨即對和珅寵愛有加,使其成為了整個國家當之無愧的“二把手”。
這樣的故事太過於“戲劇性”,當然不可能是真的,即便是真的“轉世”,按照當時滿洲人的“黃教”信仰,也應該是在人去世後隨即進行轉世重生,怎麼會再等二十多年呢。至於和珅與年妃長相是否相似,由於當時並沒有照相技術,也就變得無從考證了,不過和珅本人確實是面容俊朗,有“滿洲第一美男子”的稱號。
然而,他的發跡也並不是靠著自己的長相,而是靠的學識。
一日,警蹕出宮,上偶於輿中閱邊報,有奏要犯脫逃者,上微怒,誦《論語》“虎兕出於柙”三語。扈從諸校尉及期門羽林之屬,鹹愕眙互詢天語云何。和珅獨曰:“爺謂典守者不得辭其責耳。”上為霽顏。問汝讀《論語》乎?對曰:然。又問家世、年歲,奏對皆稱旨。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出自於《論語》中的《季氏將伐顓臾》,而“典守者不得辭其責”則是出自宋朝理學大家朱熹對於《四書》的批註,可見和珅不僅對傳統的“四書五經”的內容瞭然於胸,就連此後歷代的儒家經典作品也是非常的熟悉。
而和珅也正是抓住了這樣一個轉瞬即逝的機會,在乾隆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學,才使得乾隆對其是另眼相看。而和珅也就這樣一名普通的三等侍衛,被不斷提拔和重用,直至權傾朝野、位極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