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賢一凡
-
2 # 語文阿里之門
我贊同取消職稱。俗話說:死了張屠夫,就吃混毛豬?沒有了職稱,教育的天空不會暗淡,反而格外明亮,老師的心裡更Sunny舒適。
一個年輕老師從入職第一天起,就對照職稱評審標準,盤點評審條件,精打細算苦心經營幾十年,還不一定能登堂入室熬成高階教師。經年累月,為職稱或喜或悲,已經成為職稱的“奴隸”。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職稱正逐漸成為老師的名利場。
很多人擔心,取消職稱後,用什麼來管理1600多萬中小學老師?這恐怕也是職稱廢與留遲遲不決的主要原因。
一是教學成績評估方案。
衡量一個老師的能力和業績,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教學成績。在追捧高考和中考成績的大背景下,教學成績是老師的生命線。你教的學生考得好,你在校長眼裡就是能人,你在學校裡就有地位,你在師生心目中就是最好的老師。
我當年有位同事,屬於生性清高、潔身自好的另類老師。他不抽菸喝酒,唯一的樂趣就是看書。他不拉幫結派,不扎堆聊天,獨來獨往,天馬行空。評審職稱、評優評先他一概不為所動,用他的話就是懶得操心。
但他教書非常用心,對學生既隨和又認真。他教初三物理,中考成績全縣有名,優生人數、班級人均分遠超縣城重點中學。縣重點中學通過教育局拼命想把他挖走,學校死死不放,他卻超然物外,對這事一點也不關心。最後,縣城學校專門安排幾個物理老師來聽他的課,連聽了一個星期。
這件事讓我明白,一個老師,無論職稱再高,證書再多,你的教學成績不行,別人一樣看不起你,反過來,只要你教學過得硬,你就是學校的“紅人”,家長心目中的“紅人”。
所以,只需每學期將學生考試成績拿出來晒一晒,學校老師誰是李逵誰是李鬼,明明白白。
家長是學校的客戶。家長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學校和老師工作的重要考核項。但奇怪的是,在教師能力業績評估體系中,卻很少見到社會、家長、學生的評價標準,這不能不說是非常大的缺失。
有些人擔心如果讓家長或學生參與對老師的評價考核,往往不能保證公正或公平。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絕大多數家長通情達理,哪個老師對孩子負責盡心,他們的眼睛是雪亮的。
只要建立起家長或學生對老師的評價體系,肯定能督促老師改進工作作風,增強教學責任感,不僅能讓對學生真正負責的老師得到認可和褒獎,而且能極大促進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這樣看來,取消職稱後,評價老師的業績和能力只需要兩張表:一張教學成績表,一張家長評估表。這種辦法操作簡單,易於量化,公平公開,最有說服力。比起職稱人為將老師們分為三六九等,這個考核結果做為職稱取消後的獎勵性績效工資依據,老師們應該普遍認可。
您覺得我的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
3 # 飛羽流雲的日常生活
首先要明白我們國家設定職稱的意義是什麼?職稱是專業技術人員長期從事某一專業技術行業的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的認可,也是個人提拔漲工資的依據之一,同時也是衡量一個企業技術實力的條件之一。通過職稱的設立,國家在引導我們要重視技術,重視技術人才,企業要夯實基礎,注重人才的選拔和使用。什麼是第一生產力,當今國際社會發展這麼快,增強我們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什麼?答案當然是人才。我們國家設定職稱也是本這個目的。所以設定職稱這是個好制度,不應該取消,而是更應該重視。
通過設定職稱,且與升職、工資相掛鉤,完全能提高技術人員追求技術,不斷前進的動力,為了能體現自己的技術水平和工作價值,你不用鞭策他,他自己就會努力去提高,爭取早點評上支撐,當然一個企業也需要一定的技術職稱人員,才能接到相應的工程,因為它有足夠技術人員提它把關,做好技術支援,也能保證工程的質量,這是一個良性迴圈,利國利民的好制度。
當然也有反對的聲音,他們反對的原因是什麼?無外乎兩個原因,說證書不是能力的體現,說這句話的人他們自己考不上,或者自己懶惰,總之反對的人大部分沒有職稱證,我想說的是你連個證書都考不出來,那裡來的勇氣說有證書的人沒有你能力大,這不是自欺欺人嗎?有本事先拿到證書再說。另一個原因就是說評職過程中有人走後門等不合規的事情存在,評上的人沒有真才實學。我想說的是你管這個幹什麼,你該評你就評你的,像這樣的事情,應該由國家相關部門來規範,你在哪裡怨天尤人,來個負面情緒,反而是阻礙了你的發展。
總之,職稱是個好制度,也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如同高考一樣,讓優秀的人選拔出來,當然目前存在的問題也不少,評價過程中有許多不規範,暗箱操作的情況,這也是我們國家職稱評級部門嚴查的,讓考核更公平、公正,真正發揮職稱設定的目的和意義。
-
4 # 評個職稱
不同意。現在許多訊息一傳十,十傳百,最引起大家注意的莫過於2020年將取消職稱,這無疑給我們背後一涼,這個訊息是真是假?千辛萬苦評下來的職稱說取消就取消?取消之後,之前評的職稱怎麼辦?還能享受職稱收益的好處嗎?其實說取消職稱的謠言主要教師類的職稱,至於工程類的職稱並沒有明文確定說取消,所以大家可以不用那麼驚慌,那以後會不會“波及”到工程類的職稱,小編認為不會,主要原因如下:1.建築工程類職稱與教師職稱有所不同我們都知道教師的職稱每個學校都有名額限制,常常僧多粥少,很多人去爭一個職稱,弄的很多教師評不上,進而好多教師都在呼籲取消職稱。但建築工程類的不同,雖然不是100%可以通過,但只要學歷符合評審等級的要求,工作年限滿足評審等級的要求,個人業績提交材料符合要求,論文是否收錄且有網查連結,通過職稱評審是不難的。另外,如果想在工程行業長期站穩腳跟,成為不可替代的一員,除了例如以上說的考取各種資格證書,還要有職稱,才能更好把握內部升職、高薪跳槽的機會。
2.建築職稱發展趨勢之前建築職稱只是分為初級職稱,中級職稱,高階職稱,現在高階職稱分為了副高階職稱和正高階職稱,這就說明了職稱在一步步的發展。
-
5 # 三峽大視覺
是否同意取消職稱問題,談談我個人看法,我從行政機關調進事業性質的新聞機關,後來事業性質企業管理,領導談話說,新聞單位領導職數有限,行政職務上去困難大些,但是還有上職稱這條路。最終職稱上到正高階,行政職務也就擱置了。再說行政機關去年開始實行職級並行制,也就是根據工作業績達到年限晉升相應行政級別,享受工資待遇,不享受行政職務,總的原則是鼓勵遵紀守法、好好幹事、努力工作。過去不公平的是,踏踏實實辦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工作,幹到退休還是沒有一官半職,工資待遇也上不來,確實不公平。那麼職稱呢?主要是行政機關以外的專業技術行業、部門、崗位,主要又是企業、文化、教育、衛生、科研技術等,這些部門取消行政級別,實際職稱相當或者高於行政機關公務員行政級別,如果取消後變換其它方式解決專業技術職稱該享受待遇問題,當然可以,沒有他法的話還是保留為好,有利縮小行業之間的差別,儘管職稱評審包括聘用存在這樣哪樣問題,這是一種生態平衡和心態平衡的可行辦法,要不大家都是排排坐吃果果,沒有壓力就沒有責任,沒有責任就沒有目標和追求,我們的飛機怎麼能上天、航母怎麼能下水,中國的發展速度又怎麼能如此加快呢?我們的院士是不是職稱?是職稱!我們的科學家是不是職稱?是職稱!如果取消職稱,沒有更科學的替代辦法,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將帶來一場災難。
-
6 # 浪淘沙3661977
我是高階教師,我反對。雖然在評選過程中可能會有不良事件發生,實際也存在高階比例太小的問題,但大家應該知道,不管誰當領導,都要有人來幹活。乾的活越多,自然榮譽越多,評高階自然就越容易。我的高階是我憑我的努力爭取的,憑我的實力換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通過走後門得來的。
評高階也是對一個階段工作的總結,很難想象。一個連評職稱都不屑一顧的老師有多優秀;很難想象,一點成績都沒有的老師憑什麼和別的老師競爭,又有什麼資格去嫉妒別人。
實際工作中就有一些超然於世俗的老師,自認為自己有能力,不屑於多做一些教學活動,有老師甚至打死不當班主任,工作無擔當。有人甚至嫌評高階麻煩,而不去奮鬥,反而向別人顯擺自己清高,自己無所謂。
有空餘時間不如多鑽研以下業務,多為學校貢獻一下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是金子就能發光,就能經得起考驗。
我甚至很難想象一個專業技術人員離開了職稱評定,吃大鍋飯,考熬資歷,教育會變成什麼樣。
-
7 # 不老松林589
中國社會現在還屬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目標也是建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所以一切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都要為實現這一目標服務。
過去在<左>的思潮影響下,過分強調《公平》,給中國各項事業造成重大損失。國民經濟幾近崩潰,教育事業也每況愈下。這已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傷痛!在痛定思痛後的決策中,才毅然走向改革開放的大道。現己取得舉世注目的驕人成績!
實踐證明,在社會主義時期,必須遵照馬列主義的《按需分配》的原則,來分配社會財富。
在教育領域實行職稱評定,是具體落實《按勞分配》原則的舉措。絕不能因噎廢食地隨意偏離大原則大方向。更要防止重回《大鍋飯》的錯誤老路。
對於以前在執行職稱評定過程中,出現的弊端,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修改補充讓制度更加完善。比如:取消職稱終身制,實行定期重審。對於職稱到頂後,不思進取,不願挑《重擔》的現象應有處罰制度等等。
總之一句話,在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道路上,既要埋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千萬別因小事而棄大道,如同人不能因小疾而自殘的道理一樣。事不同而理同也!
-
8 # 我很好希望大家都好
我是拿中學高階工資的人,沒有人可以讓我嫉妒恨。我不同意取消!我希望有後面的年輕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晉級漲工資!也希望和我年齡相當的沒有得到晉級的心態平和些,天天眼氣別人,再委屈出病來得不償失!再有幾年就退休了,給年輕人留點好人性!別天天造謠生事!我能理解你們但很鄙視你們!工作不能給你帶來快樂你已經很不幸了!人在做天在看!離地三尺有神明的!做人做事起碼對得起自己良心。如果你有良心的話!本人工作至今教學一線教師,最低課節14節/周,最高的官職是主任(班主任)!對特級自身沒有要求!工作心情愉悅,期望正常退休!
特別說明本人沒有瞧不起沒能晉級的教師!不是沒晉級就讓人瞧不起,也有很多能力好因各種原因沒晉級的老教師,現實中沒有幾個人會因為你是高階而高看你!人們更看重的是你的能力、做事態度和責任心!他們一樣讓人尊重!管理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在晉級指標上更加人性化一些!讓滿足條件的都能晉級!
-
9 # Rphoeli1
職稱評定的本意其實是區分專業技術能力水平的證明性的東西。
比如研究員,他應該是有很高的學術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他有把握研究方向的能力,有代領和指導大家往哪個方向努力、尋求突破的能力。試想一下,如果讓一個助研來做這些,可能很多問題他自己都不明白,很多知識他自己都不瞭解,甚至都未聽說,他怎麼帶的了團隊呢?
但是,職稱評定的過程中有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基本的,職稱既然是劃分能力高低的框,就必然要有限定,不可能框的太寬泛。這樣一來,必然名額就很有限,你想上,我也想上,怎麼辦呢?
人做事情都有一個成本考慮。兩個人競爭,一個上去了,另一個就必然要下來的話,那麼那個出於劣勢的怎麼能贏呢?現實中往往是拉關係。但拉關係是需要花錢的。如果我花一萬,跑來了職稱,然後我可以在日後通過這個職稱賺到十萬,那我可能會做,如果能掙到百萬,那我幾乎一定會做,如果能掙到千萬,那我不但會做,還會做的更甚,生怕比別人送錢送的少了!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因為職稱晉級後可以弄到很多很多了利益,所以什麼跑關係的,學術造假的、剽竊的,論文換個名字反覆投的,層出不窮!可如果換不來這些好處呢?如果我花了一萬,結果以後只能掙回一千,裡外裡等於搭進去9/10呢?為了“名”可能有人回去做。可如果搭進去更多呢?還有人這樣做嗎?
關於這個,我覺得英國和美國的做法很值得研究。英美也有“職稱”評定,可是我們很多人都覺得它們好像沒有。為什麼呢?因為它們的“職稱”只是“名”。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評上之後能做什麼呢?“老專家”當然沒問題了,然後呢?很多研究專案,如果有年輕人掙,那就應該讓給年輕人,你就不能掙了,因為你要培養年輕人。還有,你還有定期不定期的拿出點兒錢來,比如設個基金,比如辦個“競賽”,來鼓勵年輕人投身學術、衝刺巔峰。
美國的“職稱”則很乾錯,哪怕你是院士,如果你講課能力不行,你也照樣沒人聘你做教授,那你也只能拿一個基礎工資,這個工資毫不出彩,如果你是研究員,可你始終拿不出任何進展,拿不出任何配得上研究員的成績和想法,那你就下去,換別人來!哪像中國這樣晉上職稱就是終身的!?
德國、日本有種說法,就是你寫的文章,只能比你之前的要好,不能更差!比如你今天寫了一個影響因子是1的,那麼如果你明天寫了個0.5的你就幹到頭了!你明天如果還寫的是個1的,那說明你沒什麼進步,如果後天、大後天還寫的是1的,那你也該讓位置了!你得今天寫了個1的,明天寫個1.5的,後天弄個3的,得是這樣不斷有進步的才行。相應的,人家也不會像中國這樣要求你兩年三年就必須出成績。一個事情你可以研究十年,研究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五十年、一輩子!只要這個過程中你能通過你的研究報告讓你的領導和你的支持者(必然贊助的)看到你的進展就行。這一點美英也一樣態度。所以在國外你可以看到很多默默無聞然後一朝成名的大師。
但在中國,你要說三年完不成一個研究,那你怕是什麼以後什麼課題都拿不到了!甚至於,你要是做計劃的時候把研究專案計劃到三年以後,你可能這個課題都拿不下來!課題如此,專案更是如此!只不過專案內容更多,所以分開交差的話專案就可以持續很多年。但同一個專案裡面,幾乎是不可能有長期任務的,否則你幹什麼了?比如攢個汽車的專案,你今天攢個軲轆,明天攢個發動機,後天攢個軸承,這樣一個專案抻上十個五年計劃都沒問題,但是你要是說這個計劃裡面我用了兩年、三年研究的輪胎,然後兩三年沒研究出來好的,所以我得再研究兩三年輪胎?死去吧你!如果你說別人有團隊研究了兩年輪胎加工,你還要再研究兩年輪胎加工?不行!重複研究!但你要說說我研究的不是怎麼做輪胎,而是研究怎麼讓它的花紋漂亮點兒?那沒問題。可是一件事情的藉口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國家的學問大多不夠深,也經不起考驗。而日本一個小小的齒輪都能研究三代人!
所以投入和產出的不對稱是職稱評定中的原罪。可惜,有很多人就靠著這個原罪活著呢,偏偏還是這些人說的算。那你說他們能讓這種原罪消失麼?
所以,職稱要不要取消這不是個問題。取消了,也必然會有其它的評定來接替,以便讓原罪繼續有地方釋放。
我們什麼時候能真正將職稱、將學術中的名和利分開了,什麼時候學術才能迴歸正軌。也只有到那個時候,專家才不是磚家,教授才不是叫獸,職稱才有意義。
-
10 # 人教版英語
無論同意與否,都有其利弊。
一、如果取消職稱,老師會怎麼想。參加過職稱評審的老師會怎麼想。想想當初的努力,就這樣因職稱的取消而煙消雲散了。想來也是痛苦的,廢了多大的勁,用了多大的功夫。現在一個檔案就取消了,今後的工作還會象過去那樣努力嗎?還會積極進取嗎?對於未參加過職稱評審的老師,也許是沒有動力吧,什麼職稱評審,有了教齡,工資也許就高了。再努力,還能去哪裡?也許就鬆懈了,也許就停滯不前了。想想可怕嗎?
二、如果不取消職稱,無論老教師,新教師都會努力,都要努力,都會有機會參與評審更高職稱,尤其年輕教師,為了獲取更高職稱,會加倍努力,以期更快獲得高一級職稱,今年我區就就有轉正定級後僅6年就獲得了一級教師的評審職格,一般的要十年左右。看到了吧,多努力啊。
三、無論取消與否,教師都與職稱無關,教師的職業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做老師的只有講奉獻,不能講索取。為國家培養人才,再說國家也不會虧待教師吧。
總之吧,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只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學生,對得起國家,也就夠了。
回覆列表
現在很多人都在詬病職稱,最多的聲音就是取消職稱,按教齡開資,那麼取消職稱就一定合理嗎?取消職稱就沒有雜音了嗎?非也!真的取消了職稱那些年輕有為,積極上進的優秀教師又會怨聲載道,恐怕反對的聲音也會一浪高過一浪,眾口難調,沒有任何一項決策是完全公平的。職稱不僅僅是教育上有,其他很多行業都有,但教育界的反對聲音最大。對教師來說,職稱代表一個教師的教學能力,學術水平,有了職稱教師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前行的動力,很多優秀教師就會脫穎而出。最讓人深惡痛絕的是在職稱評聘上所存在舞弊行為,這就需要更加完善職稱評聘制度,紀檢部門有效地監督,杜絕不正之風。另外職稱評聘把指標分到學校也不太科學,例如同一年參加工作的兩名教師,因為所在學校不同,普通教師就有可能比優秀教師早許多年評上職稱。另外指標分到學校直接堵死了教師交流的渠道,特別是高階教師。應該是沒有指標限制,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申報,在專家評審的時候紀檢委介入,嚴格把關,這樣就會堵死許多漏洞,避免暗箱操作,更科學,合理,讓真正的優秀教師脫穎而出。這只是我個人不成熟的看法,對我個人來說按教齡開資更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