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天派葡萄0Z2

    態度是由 認知、情感、意向 三個因素構成的、比較持久的個人的內在結構。要改變一個人的社會態度就必須改變認知,情感和意向三個方面。我們的認知是唯一的決定因素,但是很多具體的事情存在表面上認知到位,但情感不到位,以及潛在的是意向不到位。

  • 2 # 用戶834385162793

    01·定位自己

    劉墉的《成功始於定位》中寫道:上天把人生得不一樣,就要以不一樣的方法去利用自己的長處。如果你不認識自己,就八成會輸。

    我們想要改變現狀,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定位自己。我們必須要清醒的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是誰

    我能做什麼

    我的核心價值在哪裡

    想清楚這三個問題,我們才能夠知道接下來我們該朝著哪個方向去努力,應該怎樣針對性的去做出改變。

    任正非在採訪中就談起過自己,他說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是很明顯的,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創造一家企業。

    他呼籲大家不要去做一個“完人”,如果你想每個方面都做好,實際上到最後,你每個方面都做不好。所謂的“木桶效應”不是讓我們去彌補我們的短板,而是要盡可能的發揮我們的長處。

    所以我們定位自己的時候,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長處,而不應該執著於自己的短板該如何去彌補。

    大多數人焦慮迷茫,其實都是都太在意自己的短板了,總是會自我懷疑“我長得這麼醜,別人會錄用我嗎”“我學曆不高,別人會不會瞧不起我”等等。

    而實際上,你越是在意你的短板時,你的長處就越是得不到發揮,這就像是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你總是在自我懷疑中度過。

    而實際上,雖然你長得醜,但是你做事認真,說話聲音還特別有魅力,這就是你的長處;你雖然學曆不高,但是你實戰經驗豐富,總是能夠用很巧妙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這些才是我們在這場自我定位中找到的東西。

    所以說,定位自己,不是要定位自己的不足,而是要找到自己的閃光點,然後把它變得更大更亮就可以了。

    02·跳出舒適圈

    其實這幾年關於“跳出舒適圈”的說法有很多,甚至有人覺得,跳出舒適圈更像是一種毒雞湯,完全不知道生活的苦,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而實際上,我們所說的“舒適圈”並不是真的舒適,而是在這一切看似美好的表象之下,潛藏著的巨大危機。

    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總是會不由自主的忽視掉很多風險,以至於我們覺得現在的生活,其實還不錯。

    而實際上,當突發事件發生,當未知的風險來臨,我們其實根本沒有任何的應對,就這樣被生活打了一個猝不及防。

    我有一位大學的朋友,他畢業之後自學了新技能,並且通過前兩年的打磨讓自己的技能更加得心應手。

    後來他離職進入了目前的這家新公司,剛開始時,他在這家公司混的風生水起,一路從小職員升到了主管,又提拔為經理。

    他的薪資也是水漲船高,這一切看似都十分美好,直到他把買房提上了日程之後,他才猛然發現,自己居然連房子的首付都拿不出來。

    他從職員升到了經理,職位升了,但是工資沒漲,從剛入職時的5000塊錢,到現在的7000塊錢,他雖然升了兩級,但實際得到的卻並沒有太多的改變。

    而相反,公司新來的同一部門的同事,起步就是8000塊錢,他這才發現,自己原來已經陷入了一種舒適圈中,開始自我麻醉了。

    後來面臨著買房的壓力,貸款的壓力,他不得不提出了辭職,之後經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就找到了新的工作,薪水也直接從原來的7000變成了現在的10000.

    他如果沒有跳出舒適圈的勇氣,或許現在依然在為他的房貸而發愁,而改變,很多時候都是從邁出第一步開始的。

    張嘉佳的小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一位老太太的話說的讓人醍醐灌頂,她說:

    我就特別看不起你們這幫年輕人,二三十歲就叨逼叨說平平淡淡才是真。你們配嗎?我上山下鄉,知青當過,饑荒捱過,這你們沒辦法經歷。但我今兒個平安喜樂,沒事打幾圈牌,早睡早起,你以為憑空得來的心靜自然涼?老和尚說終歸要見山是山,但你們經歷見山不是山了嗎?不乘著年輕拔腿就走,去刀山火海,不入世就自以為出世,以為自己活佛涅槃來的?我的平平淡淡是苦出來的,你們的平平淡淡是懶惰,是害怕,是貪圖安逸,是一條不敢見世面的土狗。

    03·堅持改變

    你以為的改變只是一時的嗎?如果這樣想那你就錯了,改變從來都不是靠一時衝動而做出來的,而是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的堅持才能夠徹底的蛻變。

    楊絳先生曾說: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於自己。

    所以我們想要改變,必然要抱著一顆持之以恆的決心才可以,否則這一切也只不過是自己安慰自己的謊言而言。

    我媽常說老天爺是“雷聲大,雨點小”。大意就是前期的聲勢很大,到最後卻沒有見到多大的成效。

    我們如果想要改變,也必須要避免“雷聲大雨點小”的毛病。

    《修好這顆心》裡面有這樣一句話:在等待的日子裡,刻苦讀書,謙卑做人,養的深根,日後才能枝繁葉茂。

    想要改變的人其實有很多很多,付出行動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最後能夠真正實現了蛻變的人,其實屈指可數,原因其實就是他們沒有堅持下來。

    大多數人都可以定位自己,也敢於跳出舒適圈,但是他們卻忘記了改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們總是驚訝於蝴蝶破繭之後的美麗,卻不知道在破繭之前,它還需要經過漫長的卵期和幼蟲期,甚至還需要經過一段極其痛苦的破繭過程,最終才能夠化身蝴蝶。

    我特別喜歡《聖經》中的一句話,在這裡也送給各位:

    “你必堅固,無所懼怕。你必忘記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過去的水一樣。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雖有黑暗,仍像早晨。”

  • 3 # 禹辰471

    要改變一個人的社會態度就必須要改變認知、情感和意向三個方面。

    態度是由 認知、情感、意向 三個因素構成的、比較持久的個人的內在結構。

    態度是個人對特定對象以一定的方式做出反應時所有一定觀念基礎的評價性持久的、持的評價性的、較穩定性的內在心理傾向。因此,對於這一定義的理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態度是一種內在心理傾向; (二)態度具有對象性;

    (三)態度具有價值判斷和情感選擇的傾向性;

    (四)態度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

  • 4 # 才高八斗風箏i

    其實我們經常說社會態度 一個人的社會態度 其實就是反映出一個人的三觀 也就是人生觀 價值觀 世界觀

    正所謂三觀不同的人在一起真的很累 也沒有辦法溝通 只有三觀一致 才能走進彼此心裡 才能彼此理解溝通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叫通體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