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子弟之五福臨門
-
2 # 妍小捌
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1 馬鈴薯的品種有很多,不同的馬鈴薯品種對溫度和光照的敏感性也會不一樣,而且生長週期也會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根據所在的地區、環境來選擇種植的馬鈴薯品種。
如果錯誤的選擇馬鈴薯品種,比如選擇本不適合種植的中晚熟品種,在氣溫和土壤溫度升高以後因為並沒有結薯的條件,致使秧子過多的旺長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3 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尤其是開花期間,如果過多的施加氮肥而不注重鉀肥和磷肥的施加,也會造成秧苗的徒長,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所以一定要全面補充養分,控制氮肥的使用量,或者葉面噴施一些微肥,控制秧苗的生長。
-
3 # 天潤土元帥
一是土壤乾旱的原因。遇有天氣連日干旱,加上沒有及時澆水,馬鈴薯不能正常生長,缺少水分,影響對各種養分的吸收,形不成塊莖,導致最後不結薯,乾旱嚴重的還會使馬鈴薯早早死亡。
二是施肥不合理的原因。有人在種植馬鈴薯的時候,施肥不講究科學,有機肥施用量過少,氮肥施用量偏大,磷鉀肥搭配不合理,造成馬鈴薯出現"冒長秧子"現象。
三是起壟太小、培土不好的原因。馬鈴薯要起壟種植,如果起壟太小,沒有適合塊莖形成的條件。出苗後沒有馬上培土,馬鈴薯生長空間太小,導致不結薯。
二、防治馬鈴薯只長秧不結薯的辦法有四個。
一是選用合格種子。合格種子的特性是早熟、抗病、抗逆,選擇生長期在80天左右的即可。
二是起大壟、培高土。種植馬鈴薯時,起壟寬度在50-70公分,出苗後培土在30-40公分,同時種植時株距要把握在8-10公分。
三是注意適時澆水。發現馬鈴薯出現乾旱情況要及時澆水,澆水不宜大水滿灌,噴灌、滴灌都比較科學合理。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瞭解馬鈴薯只長秧不結薯的四方面原因,同時也掌握了四條防治辦法,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到大家。以上所談,不當之處請予以指正。 -
4 # 突破烏江
其實,有些農戶種植馬鈴薯,發現植株非常茂密旺盛,鋪滿整塊地,總覺得今年有好成,其實這未必是好兆頭,我們先了解一下馬鈴薯所需要求和生物學特性。
一,馬鈴薯對環境條件要求有哪些
馬鈴薯又名土豆和洋芋。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只要土層深厚,結構疏鬆,富含有機質,土壤含鹽量低於0.2%的中性砂石土最適宜。砂石土壤栽培的馬鈴薯岀苗快,結薯又早,而且薯果整齊,表皮光滑明亮,產量和澱粉含量又高,抗病力也強。
馬鈴薯喜性冷涼,但不耐高溫。在生長期間,晝夜平均氣溫17~21度最合適。莖葉一般低於7度時停止生長,當溫度降至0一1度植株因受凍而死亡。溫度25度時植株生長開始受到影響,高於30度,會引起呼吸消耗造成生理失調,地上部停止生長,莖葉開始出現棝黃。
塊莖對溫度的反應較地上部更敏感,塊莖形成和膨大的最適溫度16一18度。
馬鈴薯屬短日照植物,一般情況下,日照超過15小時,株植莖葉生長非常繁茂,匍匐莖大量發生,塊莖產量下降。在12~13小時日照強度下,植株雖較矮小,但塊莖形成較早,且產量又高。
馬鈴薯對水分需求較高,其蒸騰係數為400~600。在發芽與出苗期間,由於種薯自身含有足夠營養水分而發芽生長。幼苗期因植株又嫩又小,需水量不多,只需保持適量水分即可。
苗期水分要掌握好,如果土壤水分過潮,往往容易造成植株和葡匐莖徒長,從而推遲或導致植株猛長,塊莖形成漸緩錯過最佳生長髮育時期,降低產量。所以,當植株開始露蕾到開花階段,快莖開始結果和迅速膨大,此階段需水量激增,也是馬鈴薯塊莖成長的高峰期,需水量約佔全生育期耗水總數1/2。
這段時間要控制好水分,不能讓塊莖被水淹,要隨時做好防水防洪保護,也是需水量較多的重要階段。如果水分供應失調,塊莖生長髮育遭影響,時長時停,容易形成次生塊莖和畸形薯。
盛花期以後,植株葉面積生長達到巔峰,由於莖葉覆蓋住地表,所以水分蒸發相對較少,耗水量也隨之減少。當馬鈴薯到達成熟期,若水分過多,容易使土壤板結而通風受阻,導致造成爛薯,薯質量受損,也降低耐貯性。
二,生長髮育特性主要有哪些
馬鈴薯塊莖開始發芽時,在幼芽眼根部形成初生根,最後在地下節形成次生根,整過根系分佈深度在70釐米左右。如果土質疏鬆的砂質土壤,根系發生量增大,幼苗粗壯。
馬鈴薯的初生葉一般是單葉,全緣。隨著植株迅速生長而岀現奇數羽狀複葉。複葉主要由頂部生長小葉、側部生長幼葉、側部生長小葉間的2次小葉和葉柄基部的托葉狀小葉所組成。
幼葉表面有的平展,有的微皺,上被茸毛,可減輕蒸騰作用,並吸附空氣中凝聚大量水分。葉片的生長速度和大小都與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有直接關係,正常情況下,2天左右發生1片葉。如果在溼度飽滿的條件下,葉片會生長慢而且又薄。
三,馬鈴薯貯藏方法
當馬鈴薯植株停止生長時,莖葉逐漸由綠轉黃和枯萎,此時塊莖與葡匐莖開始分離,這是馬鈴薯成熟的標誌,也是收穫馬鈴薯最佳收穫期。
挖馬鈴薯要慢而輕,避免碰傷,收穫的馬鈴薯要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慢慢晾乾塊莖表皮的水分,使皮層硬化,也便於貯藏和運輸。
收穫一般在晴朗的天氣進行,但要注意不能讓塊莖在烈日下曝晒,以防止引起芽眼老化和生成龍葵鹼,降低種用質量和食用品質。
-
5 # 農村金土豆
馬鈴薯別名“土豆”是我們住常見的一種主糧,其枝葉茂盛,長勢優良,對氣候的要求不太嚴格,目前全國各地都有種植,那麼只長秧子不結薯,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面給大家分享幾點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以及怎麼預防。
1、溫度不適合
2、用秋薯做種
3、結薯期遇到高溫、供水不足
4、幼苗過密、施肥過多
如果幼苗過密,會導致植株為了爭光,都迅速向上生長,導致枝葉隱蔽,光照不足,莖快得不到養料就會停止生長。秧苗開花時不易上較多肥料,特別是尿素過多的話,直接影響到不接薯。
1、選優良薯種,儘量早播,選薯種一定要選脫黴良種,能早播就絕不晚播,勁量在天氣轉熱前下播,從而能獲得較多的產量。
2、合理施肥與澆水,施肥要適當,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雖然需要施肥但不能過多,特別是塊莖形成時一定要減少施肥,澆水是不可避免的,莖塊形成時應多澆水,時刻土壤中保持溼潤以及蓬鬆,有助於薯果的膨大。
-
6 # 種菜小哥
馬鈴薯在我們本地也被叫作土豆、山藥蛋,它的優點就是耐自然災害而且成熟早,只要種到地裡無論遇到什麼惡劣天氣,或多或少都會有收成,因此種植戶都管它叫“鐵桿莊稼”,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種植的馬鈴薯產量自然是越高越好,現在也有部分馬鈴薯種植田地上雖然枝葉茂盛,收穫時才發現塊莖很小或根本不見塊莖,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呢?
下面我具體分享下馬鈴薯不結塊莖的原因,和種植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未適時播種
不同地區馬鈴薯播種時間有很大差別,馬鈴薯在生長髮育上形成了適應冷涼、不耐高溫,而且在生長期間以晝夜平均溫度16-21℃最適宜生長。因此播種推遲太晩,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很容易出現只長秧子不結薯的情況。
2.結薯期氣溫過高
高溫條件下,馬鈴薯莖葉生長會更加茂盛,但在氣溫高於25℃時,塊莖基本停止發育,而莖葉生長茂盛。
3.種植馬鈴薯過淺
馬鈴薯主要根群分佈在約33㎝深的土層中,種植的馬鈴薯苗期中耕沒有經過深埋,並且二次中耕後壟臺高度不夠也會導致塊莖過小。
4.苗期澆水過勤
造成地上部的莖葉長勢過旺,影響塊莖正常膨大。
1.選擇優良品種
優良品種是高產的關鍵因素之一,還需要挑選適合當地季節種植的品種,此外馬鈴薯病毒性退化也是影響產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最好挑選脫毒薯種。
2.種薯處理
早春溫度低,一般播種後需35天左右才會出苗,為了早播早出苗,增加在田間的生長天數,一般採取播種前催芽的方法提高產量。若種薯在窯內已經萌芽,在芽長1釐米時可出窯,平鋪在室外見光,使其成為濃綠色,待芽變綠即可切塊。
3.藥劑處理
用藥劑處理種薯是打破其休眠的一種方法,使用的藥劑主要有赤黴素和硫脲,而且浸種前應對種薯進行挑選,把帶有青枯病環腐病晚疫病的種薯挑出去,可顯著減少交叉感染。
4.適時播種
從全國範圍來看,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種馬鈴薯,但是具體到每一個地方,則必須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嚴格掌握播種期,確定播種期可以參考,春播出苗要避免霜凍,其次要把塊莖形成期安排在適合塊莖形成膨大的季節,這個關鍵時期氣溫不得超過23℃,日照時數也不得超過14小時,有適量降雨即可。
馬鈴薯澆水應根據需求而來,春薯栽培前促後控,澆水也要及早安排,但在馬鈴薯苗期地溫和氣溫都偏低,而且這個時候植株小,葉片少,葉的蒸騰量小,也可以通過深耕來解決,當然,在水分如果過多也不利於馬鈴薯塊莖膨大,且對植株的正常生長有影響,所以在生長後期尤其要注意排水。
-
7 # 秦農視野
播種時密度過大
馬鈴薯在播種時應適當密植,以每畝地用種130公斤左右,畝保苗數4500株左右為宜。如果下種密度過大,就會出現馬鈴薯植株之間互相爭水爭肥爭光照的情況,造成地上秧子徒長,而地下塊莖很小甚至不結薯的現象。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對於密度過大的苗株,應及時拔除,苗株數量穩定在每畝4500株左右。
出苗時間過晚馬鈴薯出苗時間過晚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播種過晚,二是播種過深。馬鈴薯生長習性是喜冷怕熱,適宜的生長溫度是在15~25度。如果馬鈴薯出苗過晚,此時氣溫逐步升高,超過了馬鈴薯適宜的生長範圍,就可能造成只長秧不結薯的情況。
溫度過高或光照不足我們知道,馬鈴薯的生長習性是喜冷怕熱,到了七八月的持續高溫天氣,如果不及時給它降溫,或者馬鈴薯植株被高大樹木擋光,影響光合作用的形成,那麼就可能導致只長秧不結薯的情況。
【防治方法】遇到持續高溫天氣時,我們可以在田間小水灌溉,或者採用噴淋等方式增加溼度,利用水分蒸發吸熱的原理帶走一部分熱量。如果植株的光照被遮擋,那麼就應選擇在光照充足無遮擋的地塊種植。
土壤過於乾旱馬鈴薯薯塊的膨大期是需水量最多的時期,如果土壤過於乾旱,根系就難以從土壤中汲取水分,水分不足,薯塊當然也就難以膨大。因此,水分管理在種植中不可或缺。
肥素比例不當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這說明肥素的重要性,但是施肥也是有講究的,不可亂施,比如馬鈴薯對肥素的需求,以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剩下的就是各種微量元素。如果馬鈴薯結薯期尿素施用過量造成氮肥過多,而鉀肥、磷肥不足,那麼就可能會導致薯秧徒長而不結薯的情況。
【防治方法】施肥時應根據馬鈴薯的需肥規律,注意肥素比例,在補充氮肥時,應適當增加鉀肥,磷肥。此外,應控制氮肥在馬鈴薯後期的施用量。
-
8 # 寧寧說的話
首先這是一個馬鈴薯品種的問題,拿我甘肅農村老家的話說就是“你在山上種了“大輩兒”的馬鈴薯”(意思就是說種植環境與馬鈴薯的品種不相符合),因此就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在我老家裡面以前經常是遇到的,尤其是在山上種植的馬鈴薯。
2、在馬鈴薯剛開始種植的施肥上是不對的,一般情況下就是把這個化肥施放的多了,至於腐熟的農家肥,放的就稍微的少了一些,所以這在後面的生長當中就出現了“空長葉子不長馬鈴薯”的境地;
3、還有就是在後期的追肥不合適,比如我甘肅農村老家裡面在山坡上種植馬鈴薯的時候,尤其是在下雨天之後就會去撒尿素,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有時候會引起燒葉子,不會發生比較少一些,但是這個空長的現象就發生的比較多了,幾乎每一年都會有農戶家出現了;
5、在馬鈴薯的播種時間上也是不合適的,那麼按照題目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晚種”了,這個和冬小麥的早種所表現出來的是一樣的,很明顯這個秧子就會“瘋長”至於長出馬鈴薯就比較困難了,因此大家在明年種植的時候,要在合適的時間去種植,所謂“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
總結大家在種植馬鈴薯上要選擇合適的種子、合理的種植密度、合理的種植時間、合理的底肥搭配與施放、把種植的土壤調節到馬鈴薯適宜生長的、把後期的追肥和在有灌溉條件的情況下合理施肥與灌溉就是可以的了。
-
9 # 齊東晏子
種土豆(馬鈴薯)是為了讓其結土豆,而不是為了長秧子。但農民在種植土豆過程中,經常發現土豆秧子長得非常旺,就是不長土豆或者是長的土豆數量少個頭小,不長土豆光長秧,種一籃子長一筐,嚴重影響土豆產量。這種情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土豆只長秧子不結薯,主要原因是溫度問題。
土豆是一種喜冷涼作物,塊莖形成最適宜的溫度為17度左右,也就是說,在初夏季節,白天溫度20度左右,晚上溫度14度左右,這時候最適合土豆結薯。在長日照或高溫天氣中,由於溫度過高,土豆就會出現秧苗徒長而不結薯的現象。在北方,一般種植春土豆,如果土豆只長秧苗不結薯,多數原因是種植過晚,使土豆結薯其趕上氣溫過高的季節。
另外,在土豆生長期,如果到了花期才大水大肥,有可能導致莖葉徒長引導倒伏,造成不長土豆或結薯較少。如果種植密度過大,也有可能引起土豆秧子為了爭光都向上生長,相互廕庇,光照不足,影響光合作用,秧苗呼吸作用消耗養分過多,輸送到莖塊中的養分少,就會不結薯或者少結薯。再是,品種選擇不當,不適合當地日照條件,也會引起苗子徒長而不結薯。
首先要儘量選擇早熟悉品種,爭取土豆結薯其氣溫不高。最好選擇生育期在60天左右的早熟品種,使其趕在盛夏來臨時收穫。如早大黃,早大白等品種,都是較好的早熟品種。其次要適時早播,只要地化透,能犁地時即可種植土豆,這也是為了使土豆在盛夏之前收穫,免得溫度過高影響莖塊膨大生長。
再是,要科學地進行水肥管理,氮肥追施不能太遲,到開花期就應該控制水肥,以免造成秧苗徒長。澆水不能大水漫灌,掌握小水勤澆的原則,可以有效降低土豆生長後期土壤溫度,促進莖塊膨大。
綜上,選擇合適的品種,適當早播,播種深,早追肥,小水勤澆,是預防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的基本措施。
-
10 # 三農孺子牛
馬鈴薯有時只長秧子不結薯,這種現象每年都會不同程度的出現。我從自己多年種植馬鈴薯的實際經驗來和題主交流一下。
馬鈴薯的生長期不同,地上地下生長有的同步,有的不同步。種植過馬鈴薯的人都知道,在我們進行二次培土時,靠近根部稍不留心,就會挖出已經結下的新山藥蛋蛋。心裡就納悶兒,馬鈴薯秧子還這麼小,怎麼就結下新山藥蛋了。其實這種馬鈴薯是早熟品種,它的地上地下生長是同步進行的。地上地下同步生長營養優先供應地下莖塊生長。所以會抑制地上殃子生長。生長期只有九十天左右就可成熟。這種品種一般不會發生只長秧子不結薯的現象。
晚熟品種雨水過多,氣溫偏高。馬鈴薯秧子旺長不結薯晚熟品種,這種品種它的地上地下生長是不同步。先生長地上部分,生長到一定階段後,才開始生長地下部分。這種品種在合適的氣溫,適宜的土壤,下雨適當,施肥也不過量,一般不會秧子旺長不結果。但是在雨水過多又遇高溫天氣,地上部分就會瘋長。有時出現大面積的葡伏現象。
氮肥施量過多,土地肥沃也會出現旺長不結薯在種植馬鈴薯時,有的人貪圖產量高,過多施用氮肥,在加上土地肥沃,雨水多也會出馬鈴薯秧子旺長的現象。其實我們種馬鈴薯的時候應該多施農家肥,鉀肥。少施含氮高的肥料。這樣才能提高馬鈴薯的品質。秧子也不會旺長不結薯。
以上是本人經驗總結,也許有偏頗之處。如有不妥,請發表你的觀點。
回覆列表
馬鈴薯也就是土豆,它是一種喜冷涼而不耐高溫的作物。生育期間以平均氣溫17一21攝氏度為宜。而適宜塊莖形成的溫度為2O度,低溫塊莖形成較早,高於27度則塊莖發生次生生長,形成畸形小薯。
在高溫丶弱光、長日照的環境條件下,馬鈴薯莖葉易徒長,塊莖幾乎不能形成。所以馬鈴薯生產要避開高溫時期結薯,而安排在冷涼時期。
當然馬鈴薯莖葉徒長不僅發生於高溫、弱光、長日照的條件下,即使在春秋兩季冷涼時期也可出現。主要是因為偏施氮肥、水分供應充足等因素造成的。對於這種情況,在生產中主要是通過葉面噴施矮壯素丶多效唑等植物生長延緩劑來抑制其莖葉徒長的。一般在花前噴施一次。注意濃度不能過高,也不宜重噴漏噴。
另外就是要注意增施磷鉀肥。充足的磷元素對馬鈴薯生長、塊莖形成和澱粉積累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一般每生產一噸馬鈴薯,需要吸收五氧化二磷三至四斤(摺合磷酸二銨六至八斤)。而對鉀的需求量更高,每生產一噸馬鈴薯,需要氧化鉀20一24斤。但馬鈴薯為忌氯作物,應儘量少用含氯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