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寨地痞116
-
2 # 用戶995549414392
匈奴人不殺蘇武的原因一,暫時還不想與漢朝徹底翻臉,二,想要真正屈服蘇武的意志。當時在漢武帝末期,漢已無能徵慣戰之將,但餘威尚在,這些都是匈奴單于需考慮的。
-
3 # 用戶8582651296924
因為張騫對匈奴具有重要的外交價值,他是漢朝向西方勘探和開闢貿易路線的重要使者。
如果匈奴殺了張騫,這會嚴重影響漢朝與西方國家的貿易和外交關係。
此外,匈奴也有一定的自身利益考慮,如果張騫被殺,漢朝可能會對匈奴進行報復,這對匈奴來說也是不利的。
總之,匈奴不殺張騫是因為考慮到了外交和利益等多方面因素。 -
4 # chb老兵兵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張騫是作為使者出使西域的,雖然是出使匈奴人的敵國,但匈奴人也沒有必要殺張騫,也沒有殺使者這個習慣。
即使是在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在匈奴邊境陳兵18萬,並且派使者郭吉進入匈奴境內勸降,勃然大怒的匈奴單于也沒有殺郭吉,只是把他扣押起來而已。仔細算起來的話,單單在漢武帝時期,匈奴人就扣留了漢使十餘批人,漢朝也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扣押匈奴使者。大家都沒有殺對方的使者,也算是心有靈犀,或者說是當時的一個傳統習慣吧!
古代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資源的爭奪,這對於游牧體系的匈奴人來說更是顯得重要,因為他們在人才培養等方面是短板,吸引更多漢文明地區的人加入他們,可以很好的彌補人才資源緊缺的現狀。
不管是張騫,還是後來的蘇武李陵,在匈奴人的眼中,他們就是來自於漢朝的精英、人才。如果能夠讓他們為匈奴帝國效命,那是再好不過的了,總比隨便殺了他們好。如果那樣做的話,不但會加劇同漢朝的緊張關系,還使得人才白白沒了,得不償失。
-
5 # 反思思反
據歷史記載,張騫前往匈奴後,曾被俘虜並被送到匈奴王庭。然而,在匈奴王庭中,張騫表現出了卓越的智慧和膽略,成功地說服了匈奴王和其他匈奴官員,使他們對漢朝產生了更加友好的態度。
此外,張騫還向匈奴王介紹了漢朝的文化和技術,使得匈奴王和其他匈奴人對漢朝的認知得到了提高。因此,匈奴王沒有殺害張騫,而是允許他返回漢朝,並與漢朝建立了友好關係。
-
6 # 繽紛星辰Vi
巡邏之所以不殺張騫,是因為巡邏不想因為殺掉張騫之後與漢朝正式結緣,還是希望通過與漢朝進行文化交流,推動地區發展
-
7 # 遇見號5
匈奴不殺張騫是因為張騫在與匈奴的交涉中表現得非常聰明和正義,並且對匈奴也有所了解,匈奴也不想與漢朝發生衝突。
張騫在匈奴國內跋涉並且逐漸取得了匈奴的信任,同時在與匈奴的談判中能夠保持誠實和公正,這些都讓匈奴感到他是一個可信的人。
此外,張騫也知道如何與匈奴建立聯繫,能夠用禮物和誠實的語言安撫他們。
因此,匈奴沒有殺害張騫,反而與漢朝建立了和平的關系,這為兩國之間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帶來了機會。 -
8 # 羅小白歷險記
其一:當時漢朝和匈奴雖然處於緊張的軍事對峙狀態,可張騫畢竟還是漢朝的使者,“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當時兩國都有扣押對方使者的習慣,僅僅在漢武帝時期,匈奴人就扣押了10多批使者,漢朝也採取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不過雙方都沒有殺使者,只是扣押了而已。
其二:古代的時候人口資源十分重要,人才的爭奪更顯激烈。張騫等人都是漢朝的人才,如果能夠吸納他們融入匈奴,那就可以省去不少培養人才的時間和精力,還可以迅速的增強匈奴人實力。
-
9 # 隨緣無痕T一T
史料記載,張騫是漢武帝派遣出使西域的使者,他的任務是與西域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以便開展貿易、了解當地情況等。張騫在西域歷經千辛萬苦,最終成功地達成了任務,使漢朝與西域諸國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
他的功績被漢武帝高度讚賞,成為了一位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因此,匈奴部落並沒有殺害張騫,可能是因為他的身份和任務讓匈奴認識到,與漢朝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對雙方都有好處。
回覆列表
1、蘇武是漢朝大臣,有很高的利用價值,殺了非常可惜。
2、蘇武熟知漢朝的軍政內幕,匈奴王只要成功說服他們留下來、為匈奴服務、為單于出謀劃策,那麼匈奴在未來和漢朝的戰爭裡,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擁有更多的主動權。
3、即使蘇武這些人不願意為匈奴服務,那麼把這些人留著,未來和漢朝打仗,萬一匈奴的大將、公主、王子等重要人物被漢朝逮住,至少可以拿蘇武、張騫他們,來交換高級俘虜。
4、優待蘇武、張騫這些高級俘虜,即使他們不投降,那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瓦解漢朝軍心的作用,例如在戰場上,匈奴人可以向漢軍喊話:投降吧,你看你的老同事蘇武、張騫都在我們匈奴營中,吃好喝好,還有女人伺候!
5、蘇武、張騫這類大漢重臣,不是一般人,這些大臣是有號召力的,一旦勸降了這些人,那麼這些人再到戰場上,憑借自己的地位、威望、交情、人際網絡,去幫忙勸降大漢的將軍,那就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