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魂舞大漠

    首先是尷尬的無奈,幾十年磨劍,從步槍TK飛機一事無成,總也難以擺脫造不成只好外購的路子,始爾志氣高高,繼爾無可奈何,終爾嘆口氣只得搬不動放下,就拿航母和核潛艇來講,從設計到主要系統,難有一絲印度的影子,既便這樣弄出來仍是不倫不類的銀樣蠟槍,根本無法指望,什麼LCA直升機,德里級驅逐艦,畫虎不成,狗一般,只得趴趴著。技術根基不穩,冒進的產物最終皆會地動山搖,壘得越高跌得越狠。

    其次,所謂左右逢源只是牆上草。兩邊搖,二三其德,俄吃骨頭不吐渣,美國也會敲骨吸髓,超日王一艘老貨三十億沒算艦載機,C-17一架五個億,既便如此,退役的小鷹號不會給,F-16亦不轉讓技術。看似順水順風的印度政治,其實高價買些二流裝備,受盡窩囊氣,布拉莫斯始終得不到原始碼,合研的T-50唯有摟一眼的姿格。

    最後,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實可憐如山的血汗錢換得這點樣子貨,印度人裝傻充楞,國際上人人盡說冤大頭,中國二三猶流涎嘖嘖道,厲害了印度不可小覷,中國人的問題沒有大國自信,不免引喻失義妄自菲薄,不重技術學習,看不懂印度的外強中乾,以為有了P-8,有了阿帕奇,有了陣風,如山銀子堆出來的一點點武器就能如何威風八面,也太小兒科。作戰體系面前完全是繡花枕頭。

  • 2 # 布魯科夫

    如果能自己製造,哪個國家想動輒花費數百億美元購買軍備,這實在是無奈之舉。

    印度的軍工產業已經成為全世界笑柄,全國第一大航空工業印度斯坦公司負責維護的米格21戰機,墜毀率高的驚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飛行棺材”,中國產“光輝”輕型戰機雖然歷經數十年終於研製成功,卻得不到軍方的認可;中國產航母開工十年,幾次下水,到現在還是隻有一個船殼;中國產核潛艇研製不順利,為此不惜重金從蘇聯(俄羅斯)幾次租借核潛艇來參考,到現在還是沒能成功。

    “光輝”戰機專案沒有得到印度空軍的認可,轉而購買了法國的“陣風”

    幾次下水卻至今毫無進展的中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

    可是印度從建國開始,安全形勢就不容樂觀。英國殖民者撤退前留下的“蒙巴頓方案”給印度和巴基斯坦投下了長期戰爭的陰影(先後打了三次印巴戰爭,至今仍在克什米爾地區衝突不斷)。時至今日,面對巴基斯坦方向切實的安全需要,印度必須確保不斷的投入巨資以維持對巴方的戰略優勢。

    印巴戰爭空戰想象圖

    比如在航母方面,為什麼明知道被俄羅斯坑,印度還是要不斷投入巨資拿下這艘“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就是因為印度在印巴戰爭期間嚐到了有航母的甜頭,一旦開戰,憑藉著這項絕對的優勢,他們可以迅速封鎖巴基斯坦海岸。舊航母經過多次改造已經實在不堪重負,而新的中國產航母也遙遙無期,所以即便再坑,印度也只能咬牙堅持。

    印度海軍的中流砥柱“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

    何況除了巴基斯坦,北面還有來自中國的巨大壓力,更是讓印度人不敢放鬆。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印度能不斷砸巨資購買到世界先進裝備,也是有條件的,很多國家想買也買不到。

    眾所周知,印度一向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在冷戰時期,這樣一個體量的大國沒有完全導向美蘇一方是不可想象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印度才能成為世界上同時裝備美(西方)蘇(俄羅斯)兩種制式武器的國家。

    同時裝備了美蘇兩種大型運輸機,照樣玩的轉

    後來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改觀,更多國家的先進裝備都進入到了印度軍隊的戰鬥序列,比如以色列的費爾康預警機,以及即將裝備的法國陣風戰鬥機。雖然是萬國牌,但憑藉著多年的實戰經驗,印度軍隊也能安排的過來。

    使用伊爾76機體的“費爾康”預警機,成為了印度軍事裝備的典型代表

  • 3 # 小痞di英雄wh24542796

    這也是外交的方式,買武器就是給別人送錢一個天天給你送錢的客戶你開不開心,另外就是部隊的貪汙軍購都是大錢,所以印度的軍方高官 肯定有貪汙

    印度與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國有先天的友好關係。之後印度參加過二戰並且站在盟國一邊,獨立由聖雄乾地帶領和平完成,被西方視為親西方和和平主義。再有,印度被視為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而印度人逆向工程不擅長或是根本不做,有利於保護智慧財產權。印度賣軍火主要是在因為中印領土爭議和印巴多好來的對抗。印巴曾經三次大規模戰爭,現在邊境經常衝突死人。印度人永遠不會忘記曾被中國擊敗,事實上中國多次在印度將要徹底擊敗巴基斯坦的時候武裝干涉或軍事威脅。美國加大對印幫助主要是基於地緣考慮,制衡中國,歐洲則跟風。俄國不與

    1、印巴關係多年來一直懸而未解,近年來中國更加大了與巴方的戰略合作關係,一系列高精尖武器系統出口巴基斯坦,最近更爆出巴基斯坦正在就進口殲10同中國談判。因此,印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所以要買軍火加強自身實力。

    2、印度也明白武器自然是自己發展最好,可是他搞不出來啊,拿汽車行業來說,印度全國只有一家汽車製造公司——塔塔,在90年代他們自產的汽車由於發動機效能差,無法同時負荷汽車的空調系統和動力系統,所以出現了想開空調就必須停車,想開車就必須關空調的囧態。雖然這些年過去了,但還是沒什麼長進,海軍搞過殲敵者核潛艇、空軍搞過光輝戰機、陸軍搞過阿瓊坦克,都花費了大量的研究經費和寶貴的時間,可是結果卻不盡人意,這三個東東在裝備後遇到了軍方的大力抵制,因為實在太糟爛了。

    3、2010年印度與美國達成10架C—17環球霸王,價值40億美金、與英國達成57架獵鷹教練機,價值11億美金、與法國達成22架Phantom戰機,價值22億歐元,此外官方還曾公佈在未來10年印度將與俄羅斯共同開發250~300架五代機,總價值約為350億美金,當時國防大學張紹忠少將曾分析說:“照這樣下去,未來三年後,印度全國上下不吃不喝才能養得起他們的軍隊。”其實這也是好多人的困惑,大家都不知道印度哪裡來的那麼多錢用來買軍火,他的貧民窟亞洲最大、人數最多,為什麼不把買戰機的錢拿去給貧民解決供水問題?我想這個問題只有辛格能解決。

    4、至於為什麼印度可以買到技術,這個不難解釋,美俄都不是傻子,他們也都考慮過這一點,之所以還敢對印度如此中門大開,是因為憑印度如今的實力根本無法將他們的技術溶解,更別想利用他們的技術搞自己的武器。這還真不怪他們看不起印度,印度空軍近30年來,戰機事故482起,致死人員超過200人,被譏諷為“飛行棺材”、“寡婦製造者”不管是經過多年戰火檢驗的成熟機型,還是新近裝備的高新武器,在印度人手裡都能給你弄報廢。維護都搞不定,你說他還能幹什麼?

    搜尋答案 我要提問

  • 4 # 煌哥說旅行

      中國大陸多年來仿照蘇聯模式訓練軍隊,更為重視軍隊數量,以及對非正規軍力量的動員能力。但近年來,大陸解放軍開始轉向打造一支訓練有素、能夠使用高科技武器的現代化武裝力量,並已取得相當大的成果,某些領域已經遠遠超過臺軍。

      為彌補與大陸軍事差距,臺灣當局將2008年“防務支出預算”提高了近15%,達到105億美元,並加速購買反導彈與反潛艇戰機,增強應對大陸潛艇的戰力。而在此次高達65億美元的鉅額軍購計劃中,臺灣用近半資金來採購PAC-3“愛國者”導彈、AH-64D“阿帕奇”武裝攻擊直升機、魚叉(Harpoon)反艦導彈與“標槍”(Javelin)反坦克導彈等先進武器。

      目前,中國大陸已公開而明確地表達了美臺軍售專案的不滿,並終止了多項原定與美國進行的軍事交流。臺灣此次軍購計劃將會對兩岸統一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鐽震案新內幕:法高官曾抵臺推銷軍火

      新華網訊息:據臺灣《中國時報》3月4日報道 2006年12月,3名歐洲人突然出現在臺“國防部”,其中一名為法軍方現役上將、另兩位則是分別代表法國總統府和外交部的特別顧問,3人在極為保密的情況下進入臺“國防部”,為震撼臺灣政壇的"鐽震案"揭開序幕。[詳細內容]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就美將售臺武器發表談話

      華盛頓時間10月3日,美國政府通知國會,決定向臺出售“愛國者”-3反導系統、“E-2T”預警機升級為“鷹眼2000”型相關裝置和服務、“阿帕奇”直升機、“標槍”型導彈、潛射“魚叉”導彈和飛機零部件等6項武器裝備,總價值64.63億美元。[詳細內容]

      美國機構建議研製新武器遏制中國軍事力量 美國國務院國際安全顧問委員會(ISAB)近日向美國政府提交了一份新的報告草案,該草案大肆渲染中國軍力威脅,建議美國研發包括導彈防禦系統在內的新型武器系統,以遏制和應對中國穩步發展的核力量和常規軍事力量。

  • 5 # 猴子軍師

    在軍事新聞中,敏感的人會感受到印度軍購的頻繁,似乎印度有著花不完的錢,有著數不清的軍購專案。俄羅斯無疑是印度軍購的主要供應者。從蘇-30MKI、米格-29K戰鬥機到“頂板”艦載雷達再到SA-19防空導彈、SS-N-25反艦導彈,甚至包括艦炮、行動式防空導彈這種相對簡單的武器系統,印度都從俄羅斯購買。從俄羅斯出口印度的武器清單上,可以說除了核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以外,應有盡有。

    美國是新近崛起的對印武器出口大戶,而且據顯示,未來美國還有進一步超越俄羅斯的可能。僅從航空產品上,美國從2007年到2011年,就向印度出口了6架C-130中型運輸機和10架C-17重型運輸機,總價值接近50億美元。可以說美國對印出口雖然數量相對少,但價值巨大。

    除了美俄,法國和以色列也是對印武器出口的主力軍。法國的反艦導彈和反坦克導彈一直在出口印度,而且還在不斷從為印度空軍升級Phantom-2000戰鬥機的專案中賺錢。尤其是2012年,法國“陣風”中標印度的新戰機專案,其對印武器出口必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這個人口和領土面積對於印度來說都極為“袖珍”的國家,卻憑藉著過人的航空電子技術佔據了相當的印度市場。以色列在近幾年向印度出口了大量的機載電子雷達、空空導彈和無人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出口印度的3部EL/M-2075“費爾康”機載預警雷達,總價值11億美元。

    為何要買?

    要“買”出個軍事現代化

    從印度龐大的軍購清單上,我們可以確實感受到,印度利用其所謂“最大民主國家”的身份,除了核武器可謂是無所不買。中中國人講究自力更生,印度則是走了另一個極端:買出一個軍事現代化。

    印度不是常任理事國,但印度的大國志向可一直都不小。而要成為大國,沒有強大的槍桿子是不行的。從冷戰以來,美國單邊主義在國際上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頭”,為了自身霸權利益,動輒使用武力。印度雖然世界大國暫時做不成,但自我感覺管管印度洋還是可以的,起碼要在軍力上具備全面壓制宿敵巴基斯坦的能力,以便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全面控制南亞次大陸。

    但從裝備上看,印度雖然數量上遠超對手,但是原來從前蘇聯進口的大批舊式裝備,已經不適應資訊化戰爭的需要。印度必須擁有一支能夠打贏現代化區域性戰爭的軍隊。然而印度這樣一個工業技術相對落後的國家,相當長的時期是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的。因此,外購幾乎成了印度唯一的選擇。

    從印度經濟逐漸崛起後,我們就可以發現,印度軍方描繪了一幅巨大而美好的藍圖,其目的也是打造一支資訊化體系作戰的強大軍隊。然而這張藍圖上的無數節點,卻大多是由外購組成的。印度軍隊成為了一個單純的國際軍火採購商,從世界貨架上挑選不同的產品,卻很少考慮經濟可承受性、是否適合自己的需要,以及未來在後勤供應上可能造成的麻煩。這種“採購”型軍隊,看起來很嚇人,滿眼都是先進武器,但實際上卻非常脆弱。

  • 6 # 風雲世界觀

    其實印度軍費與中美兩國相比還是小的,不過印度的軍購往往是國際採購,在國際上更容易引起熱議。 印度經常會有幾十億美元的軍購大單,但是這個數目不夠美國買一艘核動力航母,最新型福特級航母造價120多億美金。美國裝備二百架F22,單價經兩億美金,總價高的嚇人。中國近幾年下水近20艘神盾艦,神盾艦國際採購價估計不低於8億美金,中國產航母,055驅逐艦造價都在數十億美金。但中美因為是中國產,所以引起的議論比較少。 總得而言,國際採購更容易引起轟動效應。20億美金購買24架蘇-35,但中國蘇系列恐怕不在500架以下,絕大多數為中國產,價值可想而知。 印度畢竟是南亞大國,GDP是中國五分之一,軍費佔到中國一半,在經濟上還在可控範圍。

  • 7 # 愛轉角136

    在這這個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很多商品是可以全球採購的,軍工武器也不例外,用錢去買,可以節約研發時間救急用啊,印度經濟有起色手裡有點錢啊,面對緊張的鄰國關係和北方大國的崛起,印度急需要武裝自己,他的陸軍參謀長說要應對2.5場戰爭啊,軍費開支肯定要高的,但是國家工業底子薄門類不齊全,那高科技武器弄不出來,只能去賣了,而且人緣不錯,能買到很多武器。但從長遠來看,不利於本國武器的研發,而且受制於人,所以印度的策略並不高明啊,可惜人家只顧眼前,不管今後,所以大手筆還是有的。

  • 8 # 換個角度看問題9950

    人傻錢多,只賣貴的不買對的,是印度阿三的標配,萬國牌的武器在戰時就是擺設,後勤保障和彈藥供應對阿三不成體系的供應鏈而言就是噩夢。中國應該鼓勵阿三這麼幹,以咱小民的心態試想,長此以往的結果就是消耗了阿三的國家經濟能力,對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呀!

  • 9 # yushaoyao

    僅是紙面上而已!印度每年的軍費才300多億美元,分攤到軍備採購上只100餘億美元,除去中國產部分,對外採購費也就100億美元左右。因此,常見三哥不停釋出軍備採購大單,但千萬不要把它當真,因為預算受限大部分是無法執行的。招標雖有一大堆,但能正式簽約的大單非常有限,幾年才看到一次;有的甚至上十年了的招標採購也沒有下文。至於簽約後何時交付完工,同樣也沒什麼譜,導致正式簽約的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無法執行的!正因如此,三哥的軍備採購有三大特點:一是“雷大雨小”;二是質次價高;三是交貨期不可測!

  • 10 # 月上西樓獨酌

    靠買能打贏戰爭麼?幾輪消耗完了,你找誰買去?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幾大軍事強國哪個不是自己國家有軍事工業?包括法西斯三國,據說,美蘇軍隊攻入德國本土,德國兵工廠還能生產出坦克和飛機!這就是戰爭潛力,更別說當今時代!印度人,一邊玩去吧!跟中國比,差太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足球比賽作為商業化的一部分,有假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