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古看今
-
2 # 大蝦風輕揚
在我看來封神之戰本質上就是天道對各方實力的一次調整重分配,以達到平衡各方勢力,避免一家獨大的目的。從表面上看,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都失去了大量門人,是封神之戰最大的輸家。
天道化身的鴻鈞道人一共收了六名徒弟,分別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接引、準提和女媧。六人機緣不同,成聖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其中太上老君通過立人教成聖,元始天尊通過立闡教成聖,而通天教主則通過立截教成聖。
通天教主和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收徒的原則不同,前者奉行寧缺毋濫的原則,並且只收人族,而通天教主則是奉行有教無類的原則,只要願意跟他學,不管是什麼出身來歷,是否人族全部收下,這就造成了截教萬仙來朝的局面,實力之強盛遠遠超過了其他五位聖人。這也讓元始天尊對通天教主的做法極為不滿,師兄弟兩人有了極大的矛盾。
正好遇上鴻鈞道人身邊的童子出身的昊天接掌天庭,人員極度缺乏,很多職位都湊不齊人。昊天玉帝向他的師傅鴻鈞道人求助後,鴻鈞道人直接命令三清協商,從各人弟子中挑選人員補充天庭,三人爭執不下後,就決定借紂王寫詩得罪女媧之機,展開封神之戰。而元始天尊則成為封神之戰的主導者,他命令弟子姜子牙代他行使封神權利。
如果把修為接近聖人,通俗說法是準聖的也算作聖人的話,封神之戰實際上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接引和準提四位聖人聯手對付通天教主一人,而昊天玉帝和瑤池金母則是作壁上觀,坐收漁利,三皇、女媧等人則是提供法寶等支援,算是間接參加。
通天教主雖然也是聖人修為,但勢單力孤,個人之力無法對抗其他幾位聖人,在封神之戰可謂是損失慘重。
封神之戰實則是對截教門人的一次大瓜分。這裡面接引和準提的西方教以及昊天玉帝的天庭是最大受益者。
天庭收穫了365位正神,空缺職位補充完畢。其中實力最強的有以下這些人:原截教門人金靈聖母、三宵娘娘、截教三代弟子聞仲、梅山七怪中的老大袁洪、以及闡教三代弟子中最強的楊戩、李靖父子三人等;
得到的門人質量最高的則是接引和準提二人。他們先是收服了混元一氣仙馬元這位封神之戰中凶名赫赫的吃人魔 王,後來成了馬元尊王佛,這也是後來佛教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由來。
準提另外一個巨大的收穫就是收服了孔宣,孔宣的原型是天地間第一隻孔雀,天賦神通五色神光無物不刷,只要沒有達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境界,幾乎逃脫不了,連元始天尊的大弟子燃燈道人都不是孔宣對手。孔宣後來更是成為西方教轉化的佛教的孔雀明王,號稱“佛母”。孔宣的實力在封神中號稱是聖人之下第一人,只此一人,收穫就遠超其他聖人。
更不用提接引還用乾坤袋收起了通天教主座下三千紅塵客,又收服了通天教主隨侍七仙中的五個,讓其成為西方教其他人的坐騎,可以說西方教才是封神之戰最大的贏家。
所以封神之戰中,西方教二聖接引和準提得到的門人質量最高,他們才是封神之戰最大的贏家。
-
3 # 囿山綠城
而在這十二聖中,除鴻鈞和昊天貌似保持中立之外,其餘的聖人形成了"九對一"的敵對態勢,這個"一"指的是通天教主,所以結果可想而知,通天教主雖有"萬仙來朝"的勢力,但"聖人之下皆螻蟻",截教的失敗早已註定。
而那九位聖人出手打敗通天教主,滅了截教,或多或少也得了些好處,比如老子收走多寶道人、雲霄娘娘,元始天尊獲得了封神的權力,接引道人用乾坤袋收走三千紅氣之客,瑤池金母為女兒龍吉公主報了仇,女媧娘娘出了被紂王調戲的惡氣,天地人三皇也賣給了闡教人情等。
準提第三次收走的是烏雲仙,乃通天教主座下隨侍七仙中的第一仙。烏雲仙的實力很強,萬仙陣大戰僅數個回合就打敗了十二金仙之首的廣成子和赤精子,堪稱截教戰力最強仙人。後準提及時現身,與烏雲仙交戰數合,後命水火童子用六根清靜竹來釣,烏雲仙化作一個金須鰲魚,剪尾搖頭,上了釣竿。準提將其養在八德池內,美其名曰:"受享極樂之福"。
因此,準提所收的一蛇一鰲一孔雀,均是根行極深之物。馬元雖然法力神通有限,但他是封神世界最凶殘怪物,佛法講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馬元就是最佳的人選。烏雲仙化身金鰲後,成為西方極樂世界八德池的主人,乃佛教的吉祥物,據說最後被封為“金鰲不空成就佛”。
回覆列表
在封神演義中,共有三股勢力直接參加了封神大戰,這三股勢力分別由五位聖人帶領,他們分別是以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為首的闡教,以通天教主為首的截教,還有就是以準提道人和接引道人為首的西方教。當然,在這三股勢力中闡教和西方教屬於同一陣營,他們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勢力龐大的截教。
當然,前來幫助闡教的西方教,就更是人丁單薄,只有兩位聖人蔘戰,也就是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
那麼,哪位聖人得到的門人質量最高呢?先來看看有幾位聖人在封神大戰中收了門人;
姜子牙兵伐朝歌,遇到孔宣兵阻金雞嶺,而孔宣以身後的五色神光打的闡教門人毫無還手之力,在這種情況下,準提道人出現,打敗了孔宣,並收了他為門人。
萬仙陣時,通天教主隨侍七仙之一的烏雲仙挑戰準提道人,結果被準提道人“設下香餌釣金鰲”,現了金須鰲魚的本尊,最終被準提道人送往西方的八德池放養,成為了西方教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