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看魏書生的介紹的,也看過我們的陶行知的介紹,這些大家都有自己獨立的教育體系,還有一些我們這個地方優秀的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管理的一套方法體系,大家認為我們怎樣直接構建自己的一套教學體系,有沒有繼續可操作可行的方法呢?請大家留言。

19
回覆列表
  • 1 # 康橋593

    站在第三維認知教育,受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想學會學愛學是教育的成功。所以,達到了這個命題,才可為“家”。

    不僅有專業的知識體系,更要有讓學生想學會學愛學的生態體系模型,這個模型的結果是學生想學會學愛學。

    未來學校應該是:

    不同的前提條件對應的不同的結果。

    資源都很充分的條件下,資源應該重新配置,形成新的配方——多元前提條件,培育出對應的人才觀,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每個人在社會中的能力,表現為獲取資源的能力和識別資源的能力及駕馭資源的能力。差別只是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獲取和駕馭不同的或相同的資源。知識也屬資源的範疇,為什麼不以實驗、實踐、體驗等駕馭資源的方法,培育駕馭、獲取資源的能力和學習到知識的方法而作為教育模式?

    探索未知是人的天性。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人的天性有一個就是探索未知,越不清楚的地方越想去了解一下去知道。能把一件事做成世界上最好的結果,我很開心。”——來自2018年4月18日央視新聞《又一“國之重器”正在研發 央視首次揭祕》

    青少年兒童社會科學學校的模式就是用人的天性培育駕馭、獲取資源的能力和學習到知識的方法。在當前教育資源充分的條件下,對應的結果是創造條件,用人天然的條件——探索未知的人的天性來培育能力和學習到知識的方法。

    從幼兒園到高中期間,把要學習的內容設計成實驗模型,讓學生不間斷的實驗(試錯),積累資料、培育出超強的學習力(演算法)和超強的資料處理能力(算力)。高中畢業時,慣性推動著他們走向創新與創造高發期,形成幾個代際迭加的創新與創造的大環境......

    1、搭建平臺——院管會+監管委+執行機構

    黨委與院管會是兩個牌子一套人馬是最高決策機構,監管委是監督機構,由學生、家長和老師組成;院長組閣執行機構,並負責組織落實院管會的決策,把決策具體成一個細緻的方案,院管會批覆了方案後,嚴格履行,如需變更,寫變更書,經院管會常委會通過,方可實施。

    院長下有兩助理協助工作,日常檔案由祕書辦處理。具體實施責成各研究所及細分到專案組、導師、社團一一完成。

    2、全開放式的研究學習場景

    1)漢語言文學研究所;2)數學研究所;3)生物研究所;4)物理化學研究所;5)書畫藝術研究所;6)地理研究所;7)歷史研究所;8)哲學研究所;9)心理與行為研究所;10)健康管理研究所;11)計算機研究所;12)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研究所;13)未來科學研究所;14)軍事科學與國防教育研究所;15)體育研究所;16)經濟與金融及其企業研究所;17)國際組織與國家組織及社會組織研究所;18)文化研究所。

    3、全開放式的生活工作體驗學習場景。靈活學習創新思維-能力場建設

    1)覆盤模式

    在各研究所,針對學生的資料,劃分為各類社團,進行學生課題研究、課題實驗、課題實踐、課題遊戲……,每完成一個課題,回到對應的導師,進行復盤,讓每個學生能用覆盤的方式向自己過去所經歷的過程學習,同時,將相關的知識和理論進行歸納、提煉、誘導,成為學生自己的常識和理論。

    2)基本功模式

    每位學生都有自己心儀的心願,凡是正當合理健康的心願都可設為獎品,學生在社團內練習基本功(知識鏈、知識群和知識雲)、高速檢索能力,來獲得自己的獎品。

    3)擂臺模式

    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挑戰各領域的不可能。當某一位學生搭起擂臺,向全域發起挑戰,獲勝者為本屆本項擂主。本次結束後,有學生向該擂主下戰書發起挑戰,進入下一輪擂臺……以此類推。

    4)升級模式

    無論哪個年級的學生,只要修完年級學分,就可以升級到高一年級。

    5)院士制度模式

    每位學生是本年級的研究員,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升為副教授、教授、院士。第一個條件是成果標準。副教授、教授和院士都有成果標準。第二是名次標準。達到了標準,參加名次目標職稱的競賽,第一名為獲得者。

    6)成果拍賣

    學生的各種成果,由社團選出拍品,向院內外定期舉辦公益拍賣會,包括家長親友團、社會團體、機關、企業,他們以這樣的方式捐助、支援、鼓勵學生奮發圖強。

    7)職業規劃模式

    一系列資料採集確定職業範圍,到了中學時期可以確定職業方向,以此為出發點規劃職業生涯,並以該職業為核心,培養學生的職業生態系統——知識結構、閱歷結構、膽識結構、學識結構,突顯其能力場。

    8)募集人才模式

    學生職業興趣對應的目標單位群下的崗位,將學生完整的資料傳輸到對應單位人力資源,目標單位向該學生髮出要約,在大學畢業都能履約各方的義務。

    9)科學院推薦保送模式

    根據每位學生成長的資料,經大資料分析,給每位學生一個公正的評價,根據系統評價和系統的分析,經與學生對接後,推薦或保送到升級的大學。

    10)細分學生的學業模式

    常識性的知識:由智慧機器人服務。基本功或熟練性的內容:社團活動+機制。前沿性的理論:導師+實驗(體驗、實踐……)+覆盤+推理形成。能力性:導師+實踐+試錯+覆盤。

    11)培育讀書模式

    先從習慣開始——愛看書,做的課題必須從書中找。

    從方法提高——會看書,導師指導看書的方法。

    從分析吸收……

  • 2 # 紅塵有你41450

    老師從入職到成為優秀的老師最後成為教育家,是三人同行必有我師不斷學習修練成功的,也要有先天聰明的智商再加上刻苦學習鑽研得來的知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斷積累知識而獲取資深的教育家。人沒有隨便成功的,不經歷刻苦鑽研怎能見彩虹。

  • 3 # 育新549668

    目前中國教育的教學的管理現狀下,即教材與教學進度己框定的情況下,並不適宜教師去構建教學體系,也就是說,目前中國的教育教學管理的現狀對教師的創新是非常不利的,教師沒有自已編寫教材的自由與權利,所以也就根本不可能構建自己的教學體系了。

    目前中國的教育管理現狀,教師只能被動的完成教學任務,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很難,想成為教育家只能是異想天開了。

  • 4 # 覺呈

    謝邀。這個題目很大,只能梳理一下思路。一,首先,教師本人必須解決好自己的三觀(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和方法論問題一一才有條件和資格去教育指點別人。二,進一步梳理好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育理念與教學物件的整合一一整體構思、整體推進與重點問題有機結合。三,實踐,發現並反饋教學實際中的突出問題,得出答案,重點突破。四,在以上基礎上歸納總結,寫出系統的教學方案,不斷在實踐中推廣、改進、提高。

  • 5 # 遠方167427784

    一個老師只要盡心盡責,兢兢業業,成為優秀教師是比較容易的。但要成為教育家,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要冠於教育家的稱號,需要有自已獨立的一套教育方式,方法,理念,和實踐。並得到教育相關部門,學校,學生的認可。實踐證明是一家之言,是切實可行,是值得普及和推廣。

    總之,家,不是人人都能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校長說一個優秀的教師得什麼學科都能教,這個說法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