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竹林清泉

    這些教授所闡述的是事實,的確,一個從小不懂中醫中藥的孩子,上了小學至高中,學的全是現代知識,和中醫完全不搭界,對傳統文化也是知道零星半點,高考考了中醫大學,全無基礎,上來就《脈學》、《傷寒論》、《千金方》、《金匱要略》理論去灌輸,四五年能掌握多少,再者學生在中醫方面有多高天賦和悟性才能學透悟透,怎麼去臨床。過去師傅帶徒弟,首重孩子德性,再看你有無這方面天賦與悟性,然後從辨藥,採藥入手,純熟了,才教把脈,辨症,教時也是跟師傅跟前一點一點從看病實際入手。再加’個人天賦和努力,慢慢侵淫,最後出師。不是是個人就能吃這碗飯。下圍棋有句古語,二十歲不成棋國手,終生臭棋,這和中醫一樣,天賦和努力缺一不可。大家也都聽說愛因斯坦的名言,成功是百分之有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才,其實還有後半句,人們為了勵志,把後半句給扔了。後半句是,如果沒有百分之一的天才,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將永遠是汗水。西醫是直觀,化驗看資料,結構看片子,x光,B超,透視,核磁,檢查出的是症,但形成症的原因(病因)卻無法知道,(如果知道,就不會有那麼多不治之症了)。西醫的臨床手術過去拿模型練,手術的位置,深淺,大小,如何避開血管,神經元等。到一定成度才能在老大夫指導下動手。這種手術的訓練也是天賦悟性和努力結果。有的人很快掌握成為名醫名刀,有的人一輩子也就那麼回事。而現在多數西醫急功近利,畢業實習跟著教授或大夫看一段時間就上手,純粹拿病人練。做手術時,老大夫旁邊指導,實習生動手。我曾見過骨科內固定,實習大夫打眼手哆嗦把眼打大了,安上固定釘後,沒過幾天患者手術部位鼓一包,原來釘退出來了,肉發炎了。這也是人們現在爭著找好大夫送紅包,讓好大夫做手術原因。花錢買心安唄。再者,現在西醫易臨床,檢查出什麼病開什麼藥。回去按說明吃去吧,他們根本不考慮病情輕重緩急。只要上完醫科大學,常見病知道,會開藥,會說照說明書去吃,就是大夫。我過去見過一個西醫掌握精的,(大病怎麼治沒見過),看病手段是聽診器加扣診(把脈),用藥時每次每種藥用多少特細,該讓你吃四分之一決不讓你吃半片,該吃半片的決不讓你吃一片,每次吃的藥給你組好包包。那才叫大夫。

  • 2 # 小城名醫682

    對於中醫藥傳承教育,應該實事求是的做一番調查研究。新中國成立後大辦中醫學院使更多人接受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對中醫藥教育傳承的特殊性重視不夠,認識不深,拖了中醫發展的後腿。這也是事實。

  • 3 # 翠山之鳴

    要正確看待,因為它卻是存在。又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來一場真正為治病的中醫大革命。所以也只能如此湊合著過。

  • 4 # 草藥黃曉敏

    中醫這門學科,光憑書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敎材也罷,古典醫書也罷,要有深度理解,但臨床實際是最重要的,過去都是跟師學,效果比你讀大學還好,因為是邊學理論邊實踐,肯定效果不錯,那時只要你跟各醫學,又有捂性刻苦努力學得是很快的,

  • 5 # 比兔子跑得還快

    中醫會治未病。

    也就是說,真正有病了,中醫是治不了的。

    因此,真正的中醫,要善於察顏觀色,根據病人及其家屬的情況,臨場發揮,把自己的手段說得很高超,很神奇,讓他們信自己能治好病。然後呢,遇到一些自愈性的病(相當多的中醫粉壓根兒不知道居然有自愈性),病人自己好了,人家還認為中醫有奇效。

    還有呢,就是找一些經驗方,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下去。病人若是好了,會認為中醫有奇效。

    那如果遇到治不好的咋辦?要讓人覺得是病人沒有醫緣,是病人自己的問題。說穿了,是命不好,醫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吶!所以中醫還是沒有錯的。

    這就回答了為什麼教材與臨床脫節的問題。因為教材上說的,大部分都是假話,廢話,空話。臨床所需要的,是會編鬼話。這可不就是脫節了嘛!

    現代醫學,都要求行醫之前,大量學習,醫生和博士,在英文裡是同一個單詞doctor,就說明了很多問題。只有在掌握大量知識的情況下,再通過實習,然後還要不斷進修學習,才能成為好醫生。從來沒有現代醫學會指責說學習沒用,教材脫節。

    中醫教授居然指責教材脫節,只有這個原因了,就是中醫所需要的主要知識,根本不在教材裡,而教材裡自然也不能公開宣稱中醫就是鬼話連篇。所以中醫教授才會急,這是因為有話說不出,全靠意會。

  • 6 # 黎族之子

    昨天,一網友發來視訊,全身長滿了紅斑,在醫院治了若干天,出院又復發了,患者說,醫院判診是溼疹,我一看視訊,就知道這是紫癜病,這麼明顯的症狀,諾大的醫院,怎麼就判診是溼疹呢?我給了患者解毒涼血的方劑,又開了外洗外擦的藥方,希望患者早愈脫離癢痛的折磨吧,更希望醫生們精於本職技能,把患者當上帝,當親人,醫者仁心,別把李鬼當李奎。

  • 7 # 哈大叔3

    氣者,象也,象者,太極也。故,脈之動,陰陽兩儀也。脈者,太極與玄圓一體的“太極第一”也,道生一的道也。“切脈”,看(意識)陰陽兩儀之切面。不學易,中醫教材必然與臨床脫節。

  • 8 # 落地的果子

    中醫到目前為止,仍是用模糊經驗揣摩的學問。所以經驗非常重要!

    多把脈,多觀氣色,多聞病人體氣,觸控病人肌膚,多看病人身上的所有資訊……

    多有挫折,多有覺悟,多有經驗,多有總結……

    以上就是民間中醫的打拼之路。因為他們沒有裝置儀器支援,只有自己細微感覺的積累,實踐多於“看書”。與院校派一交手,就呈現了散打對傳武的場面。後者花花架子擺的煞是好看。

    脫節主要是實踐太少了!

  • 9 # 執業中醫師董有剛

    中醫教材與臨床脫鉤是事實,然爾師承學員又必須學習教材,出師考核反而考臨床,故意勺難基層師承學員出徒,而放任學院派師承學員的出徒。

  • 10 # 關注中醫人

    看法是對的。現在的中醫教材不是按照中醫的哲學編寫的,大多貫穿了西醫的形象思維,這是於學中醫相違背的。中醫臨床,是實實在在的治病。是要有療效的。之所以現在很多學院畢業的研究生博士生看不了病,甚至還不如民間中醫的醫術高,原因就是教材理論的誤導和實踐不足,教育方式方法的缺失,不是學生的學習不好,有些人天賦也很好,如果不去上大學,跟著師傅學,大學這七年,就能成為醫術比較好的中醫生。可惜時間不會重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8歲單身媽媽帶20歲兒子,兒子不同意再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