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ang_H

    戰爭時某支部隊被打光如何重組?

    通常來講,戰爭年代極少有部隊被真正打光的,總會有部份隊伍留存,我們來看看我軍歷史上部隊重大損失及重組之新四軍的情況。

    1938年1月新四軍成立,當時經國共一致同意任命葉挻為軍長,,參謀長為張雲逸付參謀長周子昆,付軍長項英,政治部主任袁國平,下設四個支隊共一萬多人至晥南事變前發展到約5萬人,1941年1月6日,由於新四軍軍部及隨行之三支隊未遵蔣開往蘇南戰場之命,被蔣藉機汙為叛軍並製造了震驚中外的晥南事變,軍部及所隨部隊9千人受重創,葉挻前往談判被扣壓,付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被叛徒劉厚總殺害,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在突圍中犧牲,付支隊長傅秋濤率2000餘人突圍成功外,餘皆戰死及被俘。

    同年3月,中央決定重建新四軍,由江南各地的新四軍.此時剩餘的新四軍仍有四萬多人他們與南下的八路軍共組指揮部並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軍長,政治委員劉少奇,付軍長張雲逸,參謀長賴傳珠,政政部主任鄧子恢,兩部合編後共下設7個師及一個獨立旅共9萬餘人。轄:1師:師長粟裕,政委劉炎,政治部主任鍾期光,轄3個旅9個團另11個獨立團。2師:師長張雲逸兼,政委鄭位三,付師長羅炳輝,參謀長周俊嗚,轄3個旅9個團2個聯防司令部。3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參謀長彭雄,政治部主任吳法憲,轄3個旅9個團2個軍分割槽1個保安司令部。4師:師長兼政委彭雪楓,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肖望東,轄3個旅7個團另一個獨立旋。5師:師長兼政委李先念,參謀長劉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質斌。轄3個旅9個團另3個縱隊。6師:師長兼政委譚震林,參謀長羅忠毅。轄2個旅6個團1個縱隊兩個保安司令部。7師:師長定為張鼎丞,但一直未到任,政委曾西聖,參謀長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偉。轄3個旅9個團。獨立旅:旅長樑興初,政委羅華生,付旅長吳世安,參謀長李梓斌,政治部主任劉興元。轄3個支隊15個大隊。至1945年,新四軍全軍共發展到21萬餘人。

  • 2 # 東風浩蕩橫掃千軍

    戰爭年代一支部隊不可能出現全軍覆沒而不剩一個的情況。

    金門戰鬥後,上島的三個團九千餘人全軍覆沒。三野總部直接從34軍調來第101師重建部隊!

    101師三個團分別調給28,29軍和各團留守部隊很快就把244,251,253團重建起來了!

  • 3 # 寧儉堂徐

    戰爭年代,拼光一支部隊的概率不大,眼看不能取勝,可以撤退,如東北的二戰四平、三戰四平戰鬥。但也有不能退卻的戰鬥,如黑山阻擊戰、塔山阻擊戰等。為了整體利益,不得不進行的戰鬥,只能不惜犧牲。

    戰爭年代裡,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名詞“教導隊”,教導隊是培養基層軍官的組織,在嚴酷的戰場上也起到保留一部分部隊幹部的作用。普通士兵可以去徵,但如果沒有了基層幹部,是很難打勝仗的。

    在中國的戰爭史上,最殘酷的戰爭是抗美援朝戰爭,尤其是第四、五次戰役,一線官兵的戰損率很高,如五次戰役末期的鐵原阻擊戰,63軍最後補充了老兵新兵二萬,這也說明了一線部隊基本拼光了。

  • 4 # 四川達州人

    一般來說,一支部隊完全不剩一個人的情況是很少的。除非發生大規模圍殲戰,包圍方將敵人完全困死——可依舊很難一個不漏。

    比如,淮海戰役中,藍軍第12兵團副司令胡璉、第13兵團司令李彌、第16兵團司令孫元良均逃離了包圍圈。

    胡璉甚至帶著18軍騎兵團組建第二編練司令部再改建重組12兵團。

    長跑健將:

    邱維達:

  • 5 # 大將軍威武K

    題目中提到了戰爭年代一支部隊打光後的重建問題,也就是說有個特定環境——戰場。這樣的例子在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年代不勝列舉,今天就來說說我軍歷史上的三支重建部隊。

    熟悉中國革命戰爭史的朋友應該能夠記得南昌起義中的國民革命軍第25師和秋收起義中的工農革命軍第1師這兩支部隊,這是人民軍隊誕生最早的兩支部隊。

    南昌起義的部隊基本上都是來自國民黨正規軍,共有3個軍、6個師又1個教導團,2萬人左右。6個師分屬第11軍、第20軍,也就是葉賀部隊,25師就在葉挺的11軍序列內。朱德任副軍長的第9軍只有1個教導團,500多人。起義部隊南下廣東後,朱德奉命指揮25師擔負殿後任務,在三河壩地區與尾追的國民黨軍激戰三天三夜,成功掩護了大部隊的南下。就在朱德率領25師這支折損過半的隊伍南下途中,傳來了主力部隊在潮汕地區失敗、各級領導人分散隱蔽的訊息。前有強敵、後有追兵,朱德只好率部改道向北。

    此時的25師不僅僅是南昌起義最後一支部隊,也是當時我黨能夠掌握的最後一點武裝力量。而在後期我軍各項政治工作沒有開展的情況下,舊軍隊各種陋習依然充斥其間。最致命的一點就是開小差,畢竟在那個情況下誰也不可能想到22年後會徹底推翻國民黨反動政權,能否堅持下去只有憑藉頑強的意志了。於是,25師出現大量逃兵,很多時候還是基層幹部帶著隊伍結夥的出走。最後包括傷病員在內只剩下800來人,指揮系統從師到連,各級軍政主官大部分離隊,團以上幹部就剩非軍事主官的朱德、陳毅、王爾琢三人。在一般外人看來,眼下的25師基本上沒什麼希望了,徹底覆滅也最多就是幾天的功夫。

    這三個久經考驗的革命者誰也沒有因為眼前困難就動搖各自的革命意志,更沒有丟下這支部隊自尋出路。在轉戰贛南、湘南的幾個月裡,朱德、陳毅、王爾琢三人將這800人進行了整編,取消師、團建制,編成一個縱隊,番號是“國民革命軍第5縱隊”,下轄9個連。接著就是整頓紀律,加強訓練,硬是將一夥殘兵敗將打造成一支虎狼之師。需要補充一點,開國元帥林彪和開國大將粟裕,當時就在這800人當中,部隊重建後分別擔任了連長和指導員。

    緊接著,這支部隊在朱德、陳毅指揮下橫掃湘南地區,連連攻城略地,以千餘人的兵力一度打垮國民黨正規軍獨立第3師,險些活捉師長許克祥。後來如果不是黨內左傾作祟,朱德他們完全可以在湘南建立根據地,最後不得不離開湘南上井岡山。

    井岡山會師後成立紅4軍,朱德任軍長,原來的第5縱隊改編為第28團,成為全軍中最有戰鬥力的兩個主力團之一。

    另一個主力團是第31團,前身是毛主席領導下的秋收起義基本部隊。秋收起義爆發於1927年9月9日,起義部隊番號是“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下轄第1、2、3團,約五六千人。毛主席任前敵委員、盧德銘任總指揮、餘灑度任師長。所轄3個團中,也就是第1團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戰鬥力比較強。其餘2、3團都是當地工人、農民武裝升格而來,餘灑度甚至還收編了一夥土匪武裝組成第4團。

    這樣一支部隊去攻打敵人重兵防守的長沙與國民黨正規軍交手,結果可想而知。最後的結果是4團反水,第1、3團折損大半,第2團全軍覆沒。3團長2個下落不明。部隊退到三灣時,總人數算上傷病員也就700多人,境況和朱德所部在贛南時差不多,領導團隊中,除了總指揮盧德銘還擁護毛主席外,師長餘灑度、3團團長蘇先俊都有了二心。根據當前的鬥爭形勢,毛主席果斷對這支人心渙散的隊伍進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改編,即三灣改編。撤銷師一級番號,縮編為團,番號是“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1團”,原來的1團、3團縮編為1營、3營。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後,收編了當地袁文才、王佐兩支綠林武裝,將其編為第2團。

    在朱德所部上井岡山前,毛主席領導的1團、2團以井岡山為中心連續作戰,相繼打敗國民黨軍的進犯,並且攻佔了永新、遂川、茶陵等幾座縣城,初步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後組建的紅4軍,在長期鬥爭中發展壯大,陸續擴編為紅一軍團、紅一方面軍。

    從這兩支部隊的經歷來看,一支快打光的部隊進行重建工作,領導人的意志和智慧是關鍵。而部隊重建也不僅僅是補充兵員那麼簡單,更需要經歷戰火洗禮才能重振軍威!

    在參加長征的三大主力紅軍中有一支比較奇特的部隊,那就是隸屬紅四方面軍序列、在鄂豫皖地區堅持鬥爭、長征中第一到達陝北的隊伍——紅25軍。

    紅25軍是紅四方面軍最早的兩個軍之一,在長征前有過兩次重建經歷。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鄂豫皖蘇區西征,所屬3個師兩個隨主力紅軍西去(其中一個被分散編入其他部隊),另一個留在當地堅持鬥爭。

    為了應對凶險的鬥爭環境,當時的鄂豫皖省委為了統一指揮根據地內的武裝力量,將分散作戰的正規軍、游擊隊和其他一些武裝組織起來,於1932年11月底重建紅25軍,軍長吳煥先,下轄74、75師,約7000人。開國大將徐海東任74師師長,開國上將韓先楚也在這支部隊中任副連長,最後做到營長。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重建後的紅25軍除了吳煥先、徐海東是29歲、34歲的大齡青年外,7000多名官兵的年齡基本上都沒有超過18歲,其中很多是十二三歲的青少年,還有一部分八九歲的兒童。戰鬥力最強的軍部交通隊,官兵全部是十六七歲的花季少年,同時也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老紅軍”。就是這樣一支童子軍隊伍,在相當一段時間裡抗擊著一二十萬國民黨軍。並且在重建之初就打了3個大勝仗,整建制殲滅敵軍1個旅、1個團。

    由於當時錯誤的政策存在,紅25軍在1933年五六月間的七裡坪作戰中遭到嚴重損失,最後只剩3000人。這還沒完,10月份,紅25軍兵分兩路從由皖西北返回鄂東北,途中遭遇國民黨軍截擊,部隊折損過半,吳煥先和徐海東各帶一部分兵力暫時留在鄂東北和皖西北。不久後,徐海東指揮的這部分紅軍組建為紅28軍,兵力發展到2000多人,半年內獨自抗擊著不少於10萬人的國民黨軍,非但沒有垮掉,反而擴大了皖西北蘇區。

    到達鄂東北的吳煥先所部仍然高舉紅25軍軍旗,在以天台山為中心的地區與國民黨軍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1934年4月16日,吳煥先所部和徐海東所部在湖北商城勝利會師,重新合編為紅25軍,徐海東任軍長、吳煥先任政委,下轄兩個師,總兵力3000餘人。完成又一次重建的紅25軍繼續和張學良的東北軍的16個師作戰半年多,屢敗敵軍。氣得蔣介石下令:“活捉徐海東者,賞大洋十萬塊。”

    到了11月份,根據中央的指示,紅25軍開始實行戰略轉移。轉移行動前,紅25軍領導層進行了整編,中央派來的程子華任軍長,徐海東任副軍長,吳煥先任政委。撤銷師一級番號,直轄4個團,總兵力2987人。經過10個月的艱苦轉戰,途經鄂豫陝甘4省,行程近萬里,紅25軍於1935年9月15日在陝北永坪鎮與劉志丹領導的陝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15軍團,原紅25軍部隊改編為75師。

    從紅25軍這幾次重建經歷來看,除了一般的招兵買馬外,就是把幾支分散的部隊合編,統一指揮,但關鍵還是在作戰過程中去融合。

  • 6 # 雲中靜月

    電影《八佰》相信很多網友都看過,裡面88師的士兵作戰勇猛,行動果決,從上到下都有些一種精銳範,確實,當時88師是全國步兵師的標杆,也受到了大家的熱捧,今天,說說88師覆滅的來龍去脈。

    蔣軍第71軍第88師這個番號絕對的不吉利,這支部隊僅僅全軍覆沒就多達6次,重建5次。

    這事我感覺賴孫元良,他沒開那個好頭。

    南京保衛戰覆滅

    蔣軍71軍原先只有個87師,和88師是網紅部隊,因為是國民政府的警衛師改編的,所以和72軍88師是姊妹部隊,作為當時的調整師,這兩個調整師部隊沒有像一些接受新式裝備後馬上戰力爆表的情況,沒有出道即巔峰,反而出道不久就覆滅了。

    在1938年初期還是用了1937年的整軍原則:以各部隊參戰成績之優劣,及人事歷史關係為標準,戰鬥力較強,作戰成立優良各師,依其平時歷史關係相互編並,將空出的番號及剩餘的幹部留置前方或者調往後方,儘先補充成立原師。戰鬥力及作戰成立較差各師,依其歷史關係相互編並,酌量補充或取消番號。現仍在前方作戰,因損耗過大,不能繼續遂行作戰任務者,即分別歸併其編制,空出番號按上項之標準調往後方補充成立或者予以取消、保留番號。

    淞滬會戰中共有26個師調往適當地點進行補充及整理,然後將各獨立旅,獨立團,各省保安團升格和擴編新建了39個師又3個獨立旅。

    71軍當時下面只有一個師,就是87師,71軍在南京保衛戰後突圍,損失慘重,已經完全喪失了戰鬥力,後來該軍在洛陽開始整訓,而王敬久除了在南京保衛戰中逃跑外,還在整訓期間目無長官,隨即被撤職查辦,軍長換成了宋希濂。

    而72軍也只有88師一個師,88師在南京保衛戰全軍覆沒不復存在,當時孫元良把部隊扔下跑了,部隊沒有得到命令撤退,於是四散奔逃,一大部分都在南京遭到了屠殺。72軍隨即番號被撤銷,這個軍就在歷史上消失了。

    河南重建

    當時在河南,完全新建了一個師,並歸71軍指揮,用的是保安部隊等進行補充,隨後88師的番號就給了這個新建部隊,而88師的高光時刻,永遠保留在了兩次淞滬(1.28和8.13)戰役以及四行倉庫了。

    在蘭封會戰時,因為師長龍慕韓被桂永清擺了一道,導致圍殲土肥原14師團的戰機丟失,所以龍慕韓在武漢被槍斃了。

    而為什麼88師的戰鬥力這麼弱,都是因為地方部隊補上來的,這麼弱,都是有原因滴。

    71軍在1938年的架構極為龐大,共有四個師,36、87、88以及調來的61師,61師以前是蔡廷鍇的部隊,福建事變後被收編,成為中央嫡系部隊,這麼看,71軍嫡系血統還是挺純正。

    武漢會戰後,61師被胡宗南要走,71軍又編成了同出一門的德式師三兄弟,只是沒有德味了。

    後來36師有過轉隸的情況,在此不贅述了。

    進入東北

    71軍一直被軍委會直管,作為總預備隊,武漢會戰後也沒打過幾場硬仗,1946年初,71軍調往東北。

    此時,軍長是陳明仁。

    因為是是中央軍,88師換成了美式裝備,加之遠征軍的老兵比較多,所以戰鬥力很強悍,四平打的硬仗,88師都有份。

    當時在東北戰場,71軍始終表現頑強,1947年在三下江南戰役中88師被東北民主聯軍1縱全殲,隨後88師剩餘部隊與暫編第3師(地方保安旅)合併,重建88師。

    1947年5月的東北夏季戰役第一階段,88師被二縱再次殲滅。

    這時候已經沒法打了,再打也都沒有戰鬥力了,88師總是不停的換血,就地吸收合併根本沒法打仗。

    1948年年初,東北民主聯軍攻佔四平,88師再次被全殲。

    緊接著,1948年88師在遼寧錦州整補成功,以88師為骨幹,又把兩個地方保安部隊擴編成暫編師,編成新8軍,然後,遼瀋戰役第一階段又被全殲了。

    最後絕唱

    從抗日戰爭起,88師已經全軍覆沒5次了。

    但是!!!!

    第88師在湖北武漢又又又又重新建立,又重新歸建71軍,副軍長熊新民從東北逃回後成為軍長,師長不詳,隨原軍長陳明仁進入湖南。

    但是但是71軍因為準備工作不徹底,88師隨71軍叛逃,投靠桂系,誒,中央軍投靠桂繫了,服了。

    隨後在衡寶,廣西戰役作戰,廣西戰役中,88師最終灰飛煙滅。

  • 7 # 花近高樓1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從草原五班回到全團最精銳的鋼七連時,是這個英雄連隊的第4956名士兵。

    在入列儀式上,班長史今動情的對許三多講: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鋼7連幾乎全連陣亡,被取消番號,被全連掩護的三名列兵卻九死一生的歸來,他們帶回107名烈士的遺願,在這三個平均年齡只有17歲的年輕人身上重建鋼7連,從此鋼7連就永遠和他們的烈士活在一起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凡是功勳卓著,特別能戰鬥的連隊,士兵們是特別看重所在部隊番號的。

    像鋼7連這樣承載烈士希望和榮譽重建的進隊絕非個例,其中最著名的是解放軍某部“劉老莊連”。

    1943年3月16日,侵華日本集結重對蘇北地區的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掃蕩”,在劉老莊一帶,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以及淮海區黨政機關陷入重圍。

    18日,新四軍第4連奉命組織防禦,掩護主力部隊和黨政機關突圍。

    在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雲鵬的指揮下,四連的82名勇士利用簡易的防禦工事,奮勇殺敵,圓滿的完成了上級交給他們的任務。但是四連已經失去了最佳的突圍機會。

    這是一場82勇士和1600多名鬼子的戰鬥,四連的勇士們毫無畏懼。

    鬼子接連數次在一個騎兵大隊的引導下,向四連的陣地發起衝鋒,四連的勇士們沉著應戰,沒有丟失一塊陣地,陣地前鋪滿了敵人的屍體。

    從清晨激戰至黃昏,四連的勇士們打光了最後一顆子彈,面對洶湧而至的鬼子兵,戰士們端起刺刀,怒吼著衝向敵群……

    最後陣地上只留下82把拼彎的刺刀,四連所有的勇士都犧牲在堅守的陣地上。

    戰鬥結束後,新四軍三師師長黃克誠下令重新組建第4連,並將該連命名為“劉老莊連”。

    補充劉老莊連的82戰士,都是從七旅各連隊中抽掉的精銳老兵。

    新四軍代軍長陳毅撰文表彰:“烈士們殉國犧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範而勵來茲。”

    朱德總司令撰文稱讚他們是“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劉老莊連用最短的時間恢復了戰鬥力,他們秉承82烈士的遺志,在戰鬥中機智勇敢的殺敵,成為一支讓敵人聞名變色的鋼鐵勁旅。

    解放戰爭中,“劉老莊連”從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創造了木船打軍艦的奇蹟,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

  • 8 # 度度狼gg

    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戰役中全軍覆滅後,隨即於1947年7月進行了部隊重建,其三個整編旅的部隊來源如下:整編第51旅由沒有參加孟良崮戰役的三個新兵團合編而成(這三個團原本是每個旅一個的);整編第57旅則是以調入的山東警備旅為基幹,然後補充升格而成。不久以後,再調後方的“廣東航空警備旅”納入編制,繼承了整編第58旅的番號,全師這才完全恢復建制達到20000餘人。

    黃埔四期的邱維達那是王耀武的心腹愛將,成立第24集團軍和第四方面軍時,他都是王耀武身邊的參謀長,抗戰勝利後出任整編第74師中將副師長,但是並沒有隨軍行動,所以王耀武立即保舉由他接任第一次重建的整編第74師師長。1948年8月,整編師恢復為軍級番號,邱維達第74軍劃歸邱清泉第二兵團指揮,不久參加淮海大決戰。

    總體來說,整74師的第一次重建還算是有點“血脈”的,不僅有三個原來的建制團和一個留在後方的榴彈炮營,並且還有一些逃回來的零散士兵(華野下令整74師的俘虜一個不放,所以被釋放後逃回的真心極少)。這其實也是部隊重建最好的方式,那就是以殘存的官兵為基礎,再補充進一些地方武裝、後備部隊以及新兵,還算是有一定“遺傳基因”的。

    這個74軍其實戰鬥力還算湊合,濟南戰役中該軍(番號還是整編師)空援了七個連1000餘人到濟南,在核心城區的防守中非常頑固和頑強,帶隊團長以下大部陣亡,也給華野攻城部隊造成了較大犧牲,戰鬥力還是要超過雜牌軍。之後在淮海戰役的潘塘戰鬥中,第74軍跟華野的蘇北兵團也能對戰一陣子,我軍主動撤離後,邱清泉還以此捏造出來一個“潘塘大捷”。

    不過在1949年初的陳官莊包圍圈中,第74軍跟隨杜聿明的前進指揮所、邱清泉第二兵團一起,第二次被華野全殲,中將軍長邱維達也兵敗被俘。畢竟是“五大主力”之首的招牌番號,所以很快就在浙江再次重建,時間是1949年2月底,不過這次可沒剩下什麼建制部隊,先是收容從淮海戰場逃出來的殘兵敗將,再有就是該軍在後方留守處的少量留守人員,數量嚴重不足。

    因此第74軍的第二次重建,主要兵源是第9編練司令部徵招的浙江籍新兵,由於招募時間不長和缺乏訓練,尤其是缺乏有作戰經驗的骨幹軍官和軍士,所以戰鬥力急劇下降。該軍以抗戰時期第51師步兵指揮官勞冠英為新任軍長,恢復了第51、第57和第58這三個師的番號,但是兵力只有不足15000人並且戰力較差,只能駐於浙江蘭溪擔任二線預備隊的任務。

    再後來由於第74軍在福建戰役中的表現差極,撤至平潭島上甚至毫無軍紀,不服從命令和搶掠百姓,已經不復往日的74軍風采,遂遭蔣軍高層嫌棄,不再視為主力部隊,1949年8月乾脆把74軍的番號轉給了雲南盧漢。也就是說,以這個時間點為界,歷經兩次重建的那個抗日鐵軍第74軍徹底消亡,不僅老班底不在,連番號都搞沒了。

    由此可以發現,第二種重建方式是非常勉強的,雖然部隊番號如舊,但是早已經沒有了曾經的作風和精氣神,因為重建的基礎太過薄弱,比如在1944年衡陽保衛戰中死守47日的方先覺第10軍,那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勁旅,完全不弱於所謂五大主力。結果在衡陽放下武器全軍覆滅,不久以逃回來的部分官兵(約3000人左右)再補充大批後方新兵,也重建了第10軍,然而軍魂已經不在。

    所以以第10軍在抗戰後縮編的整編第3師,兵力一度恢復到了20000餘人,戰鬥力卻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在1946年8月的隴海路戰役中,趙錫田的整3師僅僅兩天時間就被劉鄧大軍全殲。並且殲滅的非常徹底,重建的基幹都不存在了。同樣,在次年的魯西南戰役中,黃埔三期陳頤鼎的整編第70師也被劉鄧大軍全殲,師長、副師長和參謀長通通被俘。

    這樣的部隊怎麼重建呢?蔣軍琢磨出來的辦法是“以老帶新”,即從胡璉的整編第11師中抽出一個整編旅(整18旅),以此為基幹再補充一些新兵,重新打起整編第3師的番號;然後再從邱清泉整編第5師中抽出整編第96旅,補充之後如法炮製再恢復整編第70師的番號,於是兩個整編師就擴編成為了四個,完成了部隊的重建。

    這算是第三種辦法吧,只不過以一個建制整編旅擴充起來的整編師,兵力和戰力都難成規模,所以基本不敢單獨活動,咋辦呢?遂以整3師跟整11師合組為整18軍、整70師跟整5師合組為整5軍,以老帶新聚在一起遂行作戰任務,兵力則在一個整編師之上兩個整編師之下,這就是中原戰場上所謂的胡璉兵團和邱清泉兵團(小型兵團,跟後來的大型機動兵團性質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第三種重建辦法其實是“掛羊頭賣狗肉”,儘管部隊番號如舊,但其骨幹力量已經是外調進來的建制部隊,舊部數量少的可憐,已經跟“番號轉授”沒什麼區別了。

  • 9 # qiguo風雨不倒

    通常來講,戰爭年代如果某一支部隊全部都打光了,這支部隊是無法重組再建的,部隊的番號也就不存在了。但這種慘絕現象是極少的,縱然遭到前後堵截圍剿,或多或少也會有少數指戰員和戰士衝出重圍、絕路逢生!這些倖存剩下的、活著的就是精英,只要有堅定的革命信念,這支殘餘部隊就一定能想出很多渠道重建隊伍!

    剩下的精英可以找上級撥一部分預備隊人員補充到戰殘部隊,組織上還可以緊急擴招新兵補充到戰殘部隊。如果上級和組織只能保證這支部隊的番號存在卻不能急時解決補充兵源,剩下的精英就要靠自己去拉隊伍慢慢發展壯大…正如毛主席所言:星星之火丶可以燎原…

  • 10 # 味心齋

    一般來說,戰爭年代一支部隊很難全部被消滅。我來舉一個最基礎班的例子:49年渡江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二十七軍七十九師二三五團一營三連二排五班乘船第一個衝上長江南岸,榮獲"渡江第一船"的光榮稱號和授旗。隨後在上海戰役中,五班在攻打市區外白渡橋時全部犧牲。上級以之前因戰鬥中負傷留在後方治療的副班長和一名戰士為新任正副班長,再從其他部隊中抽調老兵,迅速重組了五班,使得這一榮譽能夠延續到今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辣椒苗移栽以後,發現被什麼蟲子從根部咬斷了,應該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