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道,可以說出來的,就不是永恆的道;名,可以叫出來的,就不是永恆的名。名稱未定之前,那是萬物的起源;名稱已定之後,那是萬物的母體。
二、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有和無互助產生,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形容,高和下互相傾向,音和聲互助諧和,前和後互助跟從。世間任何事物,總是一分為二,體現為彼此相對。學習修行應當知曉,這種相對,源自於事物之間對比性,明白了事物之間的相對性,進而遵道而行,才是應有的修為。
三、治大國,如烹小鮮。
治理大國就象煎小魚。大家都知道小魚的身體還沒有長成,骨弱肉薄,一不小心就會將小魚弄碎,因此烹煎小魚所忌者就是不斷翻動,如不斷翻動,勢必將小魚煎碎。治理國家要像烹飪小魚一樣,要多加小心才能烹飪出美味的小魚來。
四、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災禍啊,幸福就緊跟在它身邊,幸福啊,災禍就潛伏在裡邊。災禍和幸福是相依相隨的,誰也無法脫離誰而單獨存在,任何的幸福背後總是潛伏著災禍,但災禍並不是永遠存在的,災禍的反面就是幸福,所以要以平靜的心態來面對災禍和幸福,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五、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天下的難事必須從容易處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須從細小處做起。謀劃之艱難,在於任何艱難的謀劃都是由簡單原理來支撐的。作為之偉大,在於任何偉大的作為都是從細微處著手的。天下困難的事情必興作於簡易,天下偉大的事情必興作於細微。
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道以自然本性為法則。人要修道,需效法於地,地厚德而能載萬物,人乃萬物之一,當然要效法於地。地則效法於天,地載萬物而天覆之,所以,地要效法於天。天則要效法於道,因為,道生天地之前,天地都有道的本性,所以天地都要效法於道。,道是效法於“自然”,即道的獨立而無所依的自然本性。
七、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最高尚的善要象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爭奪,安然處在眾人所厭棄的低窪之處,所以說它的行為是最接近於道的準則。老子認為,擁有最高德行的人就如同水一樣,具有寬廣的胸懷、謙遜的品格、與世無爭的情操、寬厚誠實的作風,這些最接近大道的本質,是人類最應效仿的德行。具體地講也就是心胸要像水淵一樣,寬廣無邊、清湛悠然;要像水的流勢一樣,謙虛卑下,不可處處與人爭高低,要擇地而居。
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道產生初始的一,初始的一產生陰陽的二,陰陽的二產生混合的三,混合的三產生萬物。萬物都背負著陰而懷抱著陽,它們在交互作用中形成和諧狀態。
九、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最大的災禍是不知道滿足,最大的罪過是貪得無厭。所以,知道滿足為滿足,永遠是滿足的。可欲與不滿足容易引起罪惡、禍患,貪得無厭則是一切災禍的根源。
十、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能認識了解別人的叫做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的叫做聰明。能戰勝別人的是有力的,能剋制自己的弱點才算剛強。老子認為能夠理解判斷外人和外物的人,只能稱其為擁有世間的庸俗智慧,而通過外事外物反觀自己,從而悟出生命的本來面目的人,才配稱為有明慧,也就是大智慧;能夠以武力戰勝別人的人,只能稱其為有力量,而這個力量是大道所給予的,是大道的生命活動本身的體現,能戰勝自己的私欲和成見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道,可以說出來的,就不是永恆的道;名,可以叫出來的,就不是永恆的名。名稱未定之前,那是萬物的起源;名稱已定之後,那是萬物的母體。
二、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有和無互助產生,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形容,高和下互相傾向,音和聲互助諧和,前和後互助跟從。世間任何事物,總是一分為二,體現為彼此相對。學習修行應當知曉,這種相對,源自於事物之間對比性,明白了事物之間的相對性,進而遵道而行,才是應有的修為。
三、治大國,如烹小鮮。
治理大國就象煎小魚。大家都知道小魚的身體還沒有長成,骨弱肉薄,一不小心就會將小魚弄碎,因此烹煎小魚所忌者就是不斷翻動,如不斷翻動,勢必將小魚煎碎。治理國家要像烹飪小魚一樣,要多加小心才能烹飪出美味的小魚來。
四、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災禍啊,幸福就緊跟在它身邊,幸福啊,災禍就潛伏在裡邊。災禍和幸福是相依相隨的,誰也無法脫離誰而單獨存在,任何的幸福背後總是潛伏著災禍,但災禍並不是永遠存在的,災禍的反面就是幸福,所以要以平靜的心態來面對災禍和幸福,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五、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天下的難事必須從容易處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須從細小處做起。謀劃之艱難,在於任何艱難的謀劃都是由簡單原理來支撐的。作為之偉大,在於任何偉大的作為都是從細微處著手的。天下困難的事情必興作於簡易,天下偉大的事情必興作於細微。
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道以自然本性為法則。人要修道,需效法於地,地厚德而能載萬物,人乃萬物之一,當然要效法於地。地則效法於天,地載萬物而天覆之,所以,地要效法於天。天則要效法於道,因為,道生天地之前,天地都有道的本性,所以天地都要效法於道。,道是效法於“自然”,即道的獨立而無所依的自然本性。
七、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最高尚的善要象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爭奪,安然處在眾人所厭棄的低窪之處,所以說它的行為是最接近於道的準則。老子認為,擁有最高德行的人就如同水一樣,具有寬廣的胸懷、謙遜的品格、與世無爭的情操、寬厚誠實的作風,這些最接近大道的本質,是人類最應效仿的德行。具體地講也就是心胸要像水淵一樣,寬廣無邊、清湛悠然;要像水的流勢一樣,謙虛卑下,不可處處與人爭高低,要擇地而居。
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道產生初始的一,初始的一產生陰陽的二,陰陽的二產生混合的三,混合的三產生萬物。萬物都背負著陰而懷抱著陽,它們在交互作用中形成和諧狀態。
九、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最大的災禍是不知道滿足,最大的罪過是貪得無厭。所以,知道滿足為滿足,永遠是滿足的。可欲與不滿足容易引起罪惡、禍患,貪得無厭則是一切災禍的根源。
十、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能認識了解別人的叫做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的叫做聰明。能戰勝別人的是有力的,能剋制自己的弱點才算剛強。老子認為能夠理解判斷外人和外物的人,只能稱其為擁有世間的庸俗智慧,而通過外事外物反觀自己,從而悟出生命的本來面目的人,才配稱為有明慧,也就是大智慧;能夠以武力戰勝別人的人,只能稱其為有力量,而這個力量是大道所給予的,是大道的生命活動本身的體現,能戰勝自己的私欲和成見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